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知孝方不負初中作文

欄目: 初中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52W

篇一:知孝方不負

知孝方不負初中作文

百行孝為先,我們所透知的一番俗話。作為子女,每做事情之前,都應考慮清楚所作所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裏的長輩以及先人的意願,是一種穩定倫常關係的表現。

説到孝,大多數人都先得出其對象最親最愛的父母這一想法,的確,最佔據我們心裏的那部分便是傾心陪伴我們已久的父母。從我們呱呱墜地那瞬起,直伴到我們成年的那刻,中間十幾年的美好時光,無不是他們用身心分秒緊伴的。是他們讓我們看到了這個繽紛的世界,聽到了大自然及萬物的無盡聲響,並去聞、去觸摸、去感知這一切的一切。

但就是那樣愛着我們的父母,他們也曾擁有着像我們現在一樣無憂無慮的生活,也會有那些愛着他們的人,屬於他們的故事。只是現在的他們已經過了那些風華的年紀。或許給你留下的就只剩那忙碌的背影,你知道那背後會有深意,可是否真正的去了解發現過。

首先要孝順,就是應順應父母的教誨,尊重理解他們。還應知孝,那在我們現在來看莫非就是最簡單不過的一些家常小事,因為,父母並不需要子女做什麼,只要有空陪着説説話,拉拉家常,心裏就不寂寞;看到子女都過得很好,就是他們最大的幸福。

不要每天找好理由去説服他們,今天有什麼必須的事明天又是想回回不去的…長大不是説你就絕對自由了擺脱他們束縛了,而是他們相信你大了可以自己做些事情了,而你這時更不應拋開他們。及時行孝,莫要一拖再拖。

“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

莫泊桑所説: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們活着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後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是的,我們一直都承受父母的目光,卻不願意去觀察父母的背影,將父母的不捨以及不放心全部承受在心中。直到生命的盡頭才知道不可能再有任何人,會和自己的父母一樣愛護自己彷彿愛護生命一般。

因此,趁自己還年輕,父母都還健在,知孝行孝,有早不趕晚。孝敬父母雖只是我們的義務,但真正做到了才堪稱孝子,才不會辜負了父母的養育之恩。

篇二:知孝且行孝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處處藴含大道理。而“百善孝為先”即為其中之一。它表明了一個真正的人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品質。

“人之初。性本善”,心中有善的人都明白“孝”的意思,都知道小輩應該孝敬長輩,可知道並不代表真的瞭解“孝”。也不代表會行孝。所以我們在行孝前要做到知孝。

知孝,就先看到這個“孝”字,漢字非常奇妙,如“孝”,上有一老下有一子。本身就代表了子女應把長輩放在首位,才能做到“孝”。孝就是要體諒,理解長輩,儘自己最大的力量給他們最好,而不是一味的索求,連“羊跪乳,鴉反哺”都比不上。動物尚且懂孝,何況人呢?

孝不是一味的頂撞長輩,老一輩的思想經過幾十年的沉澱都比我們成熟,沒有哪個人不希望自己的子孫過上好日子的。他們的話總有一定的道理,所以我們不要一味的頂撞。他們不奢求從我們這得到什麼,只要讓他們順心就好。

其實孝很簡單,知孝也不難,可行孝就不那麼容易了。

從“子欲養而親不待”中大家可以看出,有多少人醒悟要行孝時已經晚了,成為抱憾終身的事,所以行孝得及時。如今太多太多的人因為工作,學習等事無法多陪在父母身邊,給了父母物質上的商品卻無法多給他們精神上的安慰。所以行孝重在精神而不是物質。

從古至今,長輩們所需要的一直都是子女的陪伴,給他們精神上的關心。多數的人都是為了想給他們物質上的享受變得忙不完,以至於回過頭時父母已經不在了。前幾天聽教官説她的一個同事得到了出國深造的機會,在她出國的第三天母親去世了。而她一年之後才知道。痛苦已經挽回不了什麼了,那時她意識到自己沒有了媽媽。

當我們未來也面臨這種情況時,沒有了媽媽意味着什麼?意味這世界上最疼你的那個人走了,再也見不到了,你的依靠沒有了,最值得讓人難過的是,這個時候你突然發現你沒有陪她太長時間,更多時候她都是在享受着你給的物質的同時想着你。她竟然是在這種情況下離世的,原來難過的不止是你還有她。

所以,及時行孝吧,趁他們還在,趁你還能的時候,多給他們陪伴,讓他們是了無牽掛的離開,讓最後難過痛苦的只是你就好。世界上普通人很多,我們雖然不能同那些偉人一樣名留青史,不能像他們一樣在各方面取得成功,甚至我們是碌碌無為的,但沒關係,我們只要在行孝方面做到問心無愧就夠了。知孝容易行孝難,讓我們在這幾十年中行孝吧!

篇三:知孝方為人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題記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物質往往比精神更吸引人。那麼對於古人精神上位於首列的“孝”對於我們來説又是怎樣的呢?

還記得那個曾在中央放過的廣告嗎?勞累一天的媽媽回到家,拖着疲倦的身子給自己的媽媽洗腳,小雨看見了,去端了盆水,對媽媽説“媽媽,洗腳。”當時,我看見了媽媽眼底的那一抹淚光。這就是孝!

這足以説明在當代“孝”依然是十分重要的。

同樣地,還有一則廣告:在大年30那天,一位老人在家中燒了一桌子的菜,等待着兒女們回來,可一個回來的也沒有,她一個人坐在沙發上睡着了。廣告的最後一句話:常回家看看,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這樣一則廣告,很值得引人深思。是不是在城市中的我們經常處在高度工作當中以至於將“孝”都拋之腦後了呢?

有些動物都知“孝”。所謂:羊跪乳,鴉反哺。它們都已經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在我們當中還有一些不孝的人,難道我們連動物都不如嗎?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則報道:有一位老人,他有3個兒女,現在都已成年。老人含辛茹苦地將他們拉扯大,但現在老人生病了卻沒有一個人來照顧他,也沒有人來贍養他。真讓人寒心!

像這樣的事情有很多,我不能説去批評指責他們,但我認為“知孝方為人”!

在前一段時間,我剛進行過的拓展訓練中,有一個項目讓我記憶深刻“同起同坐”。在這個環節中,由於我們的不團結,我們的隊長做了80個俯卧撐。教官對我們説:“這些都是你們父母現在為你們做的事情,因為你們不負責任,因為你們犯了錯,你們的父母就要替你們負責,是你們連累了父母。”

是啊,父母替我們做了這麼多,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孝敬他們呢?我們就不能再他們渴的時候奉上一杯茶,累的時候幫他們捶捶背,幫他們分擔一些家務嗎?這些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這就是孝。

知孝方為人。讓我們做一個“人”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

篇四:知孝

細雨朦朧,帶去了夏日的熾熱,幾縷秋風,送來了秋天的清涼。初入高中,心中的思緒何其複雜:迷茫,興奮,留念以及離家後的惆悵。

惆悵,是對家人的不捨,不捨父母遮風擋雨的堅實臂膀,離了家才知道往昔的日子多麼的安逸,雖然我已經不在家中享受父母的温暖,但在學校裏我要更好的照顧自己,因為父母的心絃時時刻刻牽掛着我,在遠方的某處地方,有着每時每刻無不為孩子擔憂的父母。

幾天的軍訓伴隨着涼爽的秋風結束,我帶着久久不能平復的心情走出學校,來到公交車站牌,等待公交車。公交車不僅僅是一輛交通工具,現在它更是代表我對家的思念,我懷着激動的心情,等待着公交車到來。公交車並沒有像我期待的一樣快速的駛來,反倒是一對風塵僕僕的老夫妻不知何時來到我的身邊,他們身上穿着土褐色的鄉下的衣服,帶着一個黃色的編織袋,臉上透露着疲憊,明顯經歷了長時間的勞苦奔波。我仔細的打量着他們,黝黑的充滿褶皺的臉上帶着一股飽經風雨的滄桑,一雙粗糙的大手彰顯着他們農民的身份。這時候,那位老大爺的嘴輕輕開闔,似乎想要對我説些什麼,喉結上下蠕動着。老大爺最終下定了決心,向我請求幫助。

從老大爺的述説中,我瞭解了老大爺的困境:老大爺為了看望兒子,長途跋涉,來到兒子的工地上,不曾想兒子工地早就搬遷了,找不到兒子,有沒有錢的他們希望我能夠幫助他們,讓他們能夠吃上一些東西。我聽過之後微微有些沉默,但還是很快做出了決定,幫助他們,因為我也是一個有父母的人。

終於等來了公交車,在公交車上,我思考着剛才的事情,從他們的穿着舉止來看,我能感覺到一股讓我感覺到親近的氣息,從此我可以感覺出來他們是農民。因為今年大旱,農作物不宜生存,怪不得這對老夫妻來找兒子,在這物價滿天飛且賺錢不容易的時代,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生活十分不宜。想起操勞的父母,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有出息,不讓父母的努力白費。步入高中,消費又有很大的增加,父母的負擔又加重了幾分。曾經在暑假,我為了給家裏減輕負擔,到了一家飯店打工,經歷了苦,換取了是1300多元的回報。但是在這開學的短短几天,我的人生第一桶金就快消耗殆盡,由此可以知道父母的負擔多麼的重。

回到家裏,父母仍在外面操勞,看着家裏,我拿起來掃帚……

每個人都需要感恩,更要知孝,因為父母是我們一生中最大的恩人。細雨朦朧,承載着父母的期盼,習習清風,送來了父母的柔情……

篇五:知孝

我們中國人幾千年以來都是以孝為先。弟子規上也説過:“冬則温,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這句話的意思是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暖和,夏天要讓他們涼快;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請安,晚上要替他們鋪好被褥。”還記得,我在這方面的成熟是初中的生活帶來的。

我初三前老是和父母犟,那時我爸媽有時會特別厭煩我,對我態度也不冷不熱的,我很生氣。因為那時我認為雖然我説話口氣差了些,但説的內容卻也是對的,所以我在初三前經常和父母犟。初三開始的時候好了一些,因為那時我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尤其是在暑假的時候。看着父母掙錢的不易,我感到了些許心酸。對父母的話也柔和了一些,也同時由於我住校的原因不經常在家,所以和父母的矛盾也不是很多了。再後來呢,也就是體育訓練期間,學校的辛苦和累更使我體會到了家的温暖,我開始依賴在家時的感覺。終於,我和家人間再沒有了隔亥。我似乎也從來沒有再和父母犟過並和他們吵過,我越來越能夠從父母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了,爸媽也沒有像以前那樣和我一般計較,並且處處關心着我,愛護着我。他們也能夠從我自身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了,他們也體會到我學習的辛苦和我所擁有的`巨大壓力。他們為我做他們能夠為我做的一切。例如,中考前的一天,本來考試地點離家不遠,但我爸卻堅持讓我在考點旁邊找旅館住下。兩天的考試期間,父母和我一起住在旅館,單是那僅僅的兩天,爸媽就因為我的原因而自願花了幾百塊。我認為,是與父母彼此的相互理解使父母與我相互深愛着對方。那之後,我就深切地體會到了家的寶貴,同時,也瞭解到了孝的重要性。“弟子規,聖人訓,守孝悌,次謹訓……”孝是公民的法定義務,也是道德義務。

我曾聽説過一個叫做打虎救父的故事。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着父親去田裏收割莊稼。有一天,突然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脱離虎口,保全了性命。有詩頌曰:深山逢白額,努力搏腥風;父子俱無恙,脱身虎口中。

通過這則故事,我感受到了楊香的孝。“孝不分老少、富貴貧賤,是人人可行可做的。”願我們能牢記這些話。及時把握行孝的機會,切莫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慟,至此追悔已遲。

篇六:知孝方德

眾所周知“百善孝為先”,在所有真,善,美的優秀品質中孝是最為重要的,這便是為什麼古人都因‘孝’字而名垂青史,為什麼今人都因‘孝’字而知德知恩。

孝廉,這個是大家都熟知的古代孝順,廉明之人。他雖然從小家境貧寒,經常是飢一頓飽一頓的,但他總把那僅有的飯菜留給他父親;夏天十分燥熱,牀鋪都被太陽烘得火熱,他便拿草扇給牀上的熱氣扇走,為的是讓父親晚上能帶着絲涼意入睡;冬天的晚上更是難熬,寒風凜冽,屋子裏更是冷的沒有熱氣,他便用自己的體温給父親暖被褥,直到父親回到家了才去自己的被子裏,這為的是讓父親能在這寒冷的冬天裏有個温暖的依靠。

“孝”是一個人應該具有的品德,品質,一個人因為有了孝,這便是跨入了道德的第一步。如果一個人身上只有德而無孝,那麼他的人生便是遺憾,孝廉正因為孝,他身上的道德品質才會被人們所發現並延續。

一個人的過去不代表什麼,重要的是將來,暮來行孝不恨晚。

我最近看了一期比較火的親子節目‘爸爸去哪兒’,覺得受益匪淺。因為它真正的讓孩子們體會到了什麼是真愛,什麼是孝順。記得一個場景特別的熟悉,爸爸們帶着孩子們辛苦了一天,在晚上,節目組安排讓孩子們為爸爸洗腳。當孩子們細心地打好了熱水,俯下身子半跪在地為自己的爸爸洗腳時,所有的爸爸都欣慰的笑了,黃老師説:“當他在孩子低頭為自己洗腳的時候,他一瞬間看到了孩子的頭頂,覺得一切都值了。”

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或許僅僅是洗腳這件小事,但卻已跨入了孝的第一步。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成長,我們孝的第一步就是孝父母;當然或許我們做的並不多,但我們要時時刻刻保持着孝心,要孝社會,孝國家,孝世界!

知孝方德,人人都有自己的品德,但並非人人都有孝字記心。所以,從現在起我們要做個有孝心的人,讓孝字永駐在心!

篇七:知孝盡孝守孝,方為人

孝,古往今來一個永恆的話題。有多少成功人士以守孝為終身的恪守,知孝,盡孝,守孝,承續中華傳統之美德。

我們每個人都不離孝,作為子女,要孝順父母,感恩父母,做一個知孝,盡孝,守孝的人。百善孝為先,孝是每一個人必修的內容,每一個社會中的人只有真正做到知孝,盡孝,守孝才能真正懂得孝的真諦,成為一個大寫的人。

不知你是否記得宋代的歐陽守道,少年時喪父,自己到處求學。長大後被鄉里人聘為老師。每次在吃飯時一定會將碗裏的肉留下來帶回去給母親吃。鄰媪兒沒有不為歐陽守道的孝心打動的。歐陽守道是一個孝順的人,他盡心孝敬母親,難道不應令我們每個人欽佩嗎?在很多人的心裏他是一個內心充滿光芒的人,是一個真正的人。

知孝,懂得孝的含義;盡孝,竭盡全力孝順父母長輩;守孝,讓父母長輩一生無憾。

有人曾説:“不懂得孝順父母的人,也終究是個失敗的人。”也許外表光亮,家世顯赫的企業大亨並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他可能不孝順,也將不能成為每個人羨慕欽佩的對象。我們看到的可能更多的是他的污點,即使他事業成功,我們也會認為他很失敗,這失敗來自於他做人的失敗,人格上的失敗。

風雨中多少文人雅士因思念家人而惆悵,風打亂了他們的發,雨,打濕了他們的衣,可仍在眺望,渴望回家的時刻。他們因遠離家人而悲傷,悠悠情思牽動着我們的心。可我認為他們也因不能在父母身邊侍奉而自責難過,他們不能盡孝,讓父母衣食無憂,享受天倫之樂。

不要讓孝遺失,不要讓愛停止,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盡孝心。一個“人”要想成為真正的人,莫把孝來忘。讓知孝成為你成“人”的階梯,讓盡孝成為你人生的諾言,讓守孝成為完美的結局。人尚在,知孝,盡孝,守孝就在,通往成“人”的至高境界也不會斷。

人為人,要知孝,盡孝,守孝;知孝,盡孝,守孝方為人。

篇八:知孝

作為人,從小到大再到成人,總會被教育要孝順。這個社會,從古至今也到處教育人要孝順,但在我看來,人首先要知道孝順,即知孝。

“百善孝為先”真是已經爛大街的話了,但是理還在,不知道孝順父母的人,便也不會是什麼善良有愛心的人。知道孝順父母並付出行動的人,他起碼不會壞到哪裏去。小時候肯定看過卧冰求鯉的故事,即使冬天再冷,他也可以忍受,做到這種地步的人,無論將來會不會有所成就,他必定是一個善良有愛心的人,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好夥伴。那麼他身邊的朋友也不會少,在他有困難的時候必定會因為他的善良幫他一把。設想,一個連生他養他的父母都不知道孝順的人,將來會是什麼樣子。他必定自私自利,不知知恩圖報,慢慢的朋友會離他而去,在困難是無人伸出援手。可見,孝順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行及性格。

還有那麼一些人,他沒並沒有不孝順父母,只是他們的“孝”對父母來説是冰冷的,看不見的。他們總會給父母買許多東西,可父母不會用。他們總會給父母打電話,可沒説兩句就掛了。他沒也會回來看父母,可飯都沒吃就走了。其實父母要的就是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多陪他們説説話吧,他們也老了,也想要粘人,這種時候多陪他們便是“孝”了。我看過一個搞笑但又發人深省的視頻。一個女兒送給自己父親一個平板電腦,希望他在家時不要那麼孤獨,可他再去看父親時,父親竟在用平板電腦切菜,原來父親把電腦當成菜板了,不過的確很像。女兒本想孝順父親,可是方式不對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可見她並不明白真正的孝是什麼也不懂父親需要什麼。還是要多陪陪她們吧,也許他們還是做好了飯在等你們,就像小時候一樣。

沒有父母的人便不説,由父母便要知道孝順他們,並且也要知道怎麼孝順,不要讓他們感覺不到温暖,有事力所能及也是孝順,自己也是對他們的另一種孝順,那邊是多陪陪他們。父母年輕的時候不讓他們擔心,不辜負他們的期望,便是孝順了。當父母老了,無法再為你遮風擋雨了,你來做傘,來保護他們,照顧他們,陪着他們,便是一種孝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