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正月十五元宵節作文600字(精選15篇)

欄目: 初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17W

導語:鞭炮聲依然在耳邊,在孔明燈消失的地方,我看到了春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正月十五元宵節作文600字(精選1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正月十五元宵節作文600字(精選15篇)

正月十五元宵節作文1

今天是正月十五,是年的最後一天,也是最熱鬧的一天。

晚上,在奶奶家吃完團圓飯,就和大姑一家在榆次曲裏看花,我們在田森超市門口停了下來,那裏正在放禮花,你看這些禮花,它們以最優美的姿態輕盈的跳上了天空,逐漸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中,又在那一瞬間,綻放出最美麗的花,它們的樣子還各不相同:有的顯得富態華貴,有的纖細秀美;有的跳到天空中,瞬間綻放,然後消失的無影無蹤,剎那間的激情,留給人們無窮的回憶;有的像高山流水般的緩緩的流下來,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有的閃着若隱若現的綠光,如同螢火蟲一樣,而又在炸開的一瞬間,又神奇的變成了紫色的星點落下;還有的如同金色的火箭一般互相交替的衝向天空,那彷彿是幾條互相纏繞在一起的蛟龍,又想擁有一頭閃亮刺眼的金髮的姑娘,美麗極了,在人山人海的人羣中不時發出一陣陣歡呼聲和讚歎聲,他們都被這美麗的禮花吸引了。

轉眼間,已經八點多了,我們便回了家,把家中剩下的炮拿出來放了,我想起了大年初三時買的孔明燈。我把它拿了出來,它是一個非常大的紅色紙袋,裏面有十字鐵絲和方塊固體蠟,我們將十字鐵絲固定支撐在紅色紙袋裏,又將裏面蠟點燃,當熱氣充滿紙袋時,就輕輕飄起來了,風一直吹着它跑,似乎沒有遇到什麼障礙物,一切都很順利,於是我在漂浮的許願燈下許願:新的一年裏,我順,家順,天下順。

鞭炮聲依然在耳邊,在孔明燈消失的地方,我看到了春天……

正月十五元宵節作文2

正月十五鬧元宵,歡歡樂樂猜燈謎。元宵節已經過了幾天了,至今我還難以忘懷呢!

元宵節這天,我、爸爸、媽媽都很興奮,剛吃完晚飯,就坐着車子準備去翠竹路看隆重的元宵節燈會。來到翠竹路,只見人山人海,整條街被擠得水泄不通。咱們好不容易擠了進來,但我還是看不見。於是我爬到了鐵欄上,也只能從夾縫中看到一點亮光,這是我真恨不得現在就長高點兒!

元宵晚會結束了,人們就開始放禮炮。突然,只聽“轟”的一聲,空中綻放出了五彩繽紛的禮花,美不勝收,就如同為這黑色的星空繡上了一朵絢麗的花兒。接着,連放了幾十個漂亮的禮花。有的像紅色的花兒一樣,露出紅撲撲的臉蛋;有的像碧綠的柳枝一樣,長長的,綠綠的,美麗極了!我身邊的一個小弟弟,拿着熒光棒不停地歡呼着:“哇,太漂亮了!媽媽,你快看!”我也情不自禁的跟着歡呼:“哇,太美啦!”

回到家,咱們一邊猜燈謎一邊看元宵晚會。我開了個頭:“龍鳳胎??打一字!”爸爸笑嘻嘻地説:“這個太簡單了!不就是‘好’嘛!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加起來不久是‘好’嘛!”老爸真聰明!該老爸來出題了:“喜上眉梢??打一字!”媽媽想了半天也沒有想出來,我冥思苦想,抓耳撓腮,經過一陣思考,我靈機一動:“是不是‘聲’字!上面一個‘喜’字的部首,下面一個‘眉’字的部首!是不是?”老爸點了點頭,我高興的一蹦三尺高,還自誇道:“我真是太有才了!”爸爸媽媽也誇我這個小不點聰明。

在這個熱鬧的夜晚,我度過了一個開心的元宵節!

正月十五元宵節作文3

“正月十五鬧元宵,紅紅火火過大年。”元宵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是元宵節習俗。

為慶祝元宵節到來,我們學校也舉行這樣一個有趣活動

小操場邊長廊裏,掛滿各種五顏六色花燈和密密麻麻燈謎紙條,到處喜氣洋洋、人山人海,小操場上一片輝煌。

瞧,温柔可愛小白兔向我們頻頻招手。長長耳朵,紅紅眼睛,白白絨毛,栩栩如生;含苞欲放荷花燈也不錯,嬌嫩、柔軟荷花瓣白裏透紅,紅裏夾着粉,別提有都美;閃耀星星燈更是讓人喜歡,它全身金黃,十分耀眼,時不時地閃爍着奇異光芒;我印象最深便是那用無數個透明塑料杯做成大球燈,它如同一個晶瑩剔透大水晶球,真是設計獨特,別具一格。

我們就像一隻只小蜜蜂穿梭在花燈海洋裏。在盡情欣賞花燈後,猜燈謎更給我們帶來很大樂趣。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猜燈謎對我來説,可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我早已迫不及待地躍躍欲試!首先映入眼簾謎面是“遠看像頭牛,近看沒有頭。”(打一字)我稍加思索後,想到“午”這個字。我趕緊把自己答案貼到謎語下面。這時,我旁邊陳潔好像被一道“攔山虎”給攔住,只見她眉頭緊皺,眼睛緊盯着謎面,苦苦地思索着。終於,她眉頭鬆開,臉上露出欣喜笑容,解出這道難題。又一個謎面吸引我:“四個晚上。”(打一字)這個謎語有點難,我絞盡腦汁想好一會兒,終於想到這個謎底。“四個晚上,”“晚”不就是“夕”嘛,“四”加個“夕”不就是個“羅”字嘛!我欣喜若狂,高興地手舞足蹈。

鬧元宵真有趣!期待明年元宵節,學校還能舉行一次慶元宵活動。

正月十五元宵節作文4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我們一家一起來到了老家。

吃過晚飯,我和表姐一起到廣場玩。表姐挽着我的手,穿過大街小巷,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羣,不一會兒便來到燈光閃爍的廣場。這兒早已人山人海。有正蹣跚學步的小不點兒,有白髮蒼蒼的老人,也有眉清目秀的青年人。

我們又把目光移到了五光十色的花燈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直光芒四射的金虎。這是一隻長得很可愛的小老虎,尤其是臉部的五官,刻畫得栩栩如生。它額頭上的“王”字裹着一層彩虹的顏色,筆挺的鼻子下面的嘴巴微微抿着,露出一絲英俊的笑,露出一絲温柔的笑。

胖嘟嘟的手掌捂着半邊臉,羞澀地望向遠方。像是在向和觀眾們拋媚眼。在黑暗中,就像是一盞明燈,亮得耀眼,亮得鮮活。我正看得出神,突然一聲巨響。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們朝發出聲音的地方走去,原來,是在猜燈謎。一排排色彩斑斕的燈籠形態萬千,每一個燈籠裏都藏着一個謎語。看着大家都拿着獎品興致勃勃地離去,我也忍不住想猜一猜。

於是,我又排起了長龍似的隊伍,還時不時把頭探向前。終於輪到我了,我要猜的字謎是“中國話(打一字)”。是什麼呢?我抓耳撓腮,絞盡腦汁冥思苦想。

“想到了!是嘩啦啦的譁”,“嗯,猜對了。這小腦袋真好使!”主持的老爺爺撫摸着我的頭髮,慈祥地説。我拿着獎品,嘴裏哼着歌,心裏樂滋滋的。激動的心情無法言表……

眼間,一個多鐘頭過去了。我好想好想再玩一會兒,哪怕就一小會兒我也樂意。但畢竟時間不允許,而且明天還得早起,所以只能向這次活動説了。

這個元宵節過得真有意義,真期待下一個元宵節的到來。

正月十五元宵節作文5

過年的鐘聲已經敲響,轉眼就上學了,上學後幾天,我們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節日:元宵節。

我最喜歡元宵節了了,因為元宵節可以吃到我最喜歡吃的湯圓,那又大又圓的湯圓,潤澤透明,那可口的甜湯,甜滋滋的,看得讓人雙陽發光,口水直流。我多麼想體驗做湯圓的過程,這不,老師好像挺懂我的願望,讓我們在學校裏過一次元宵節,同學們想着了似的,個個生龍活虎,精神飽滿,臉上掛着個大紅燈籠,肖一飛滿面紅光地拿出自己的材料炫耀説:“你們看我的材料,誰有我多,看!有紅糖、白糖、芝麻、米粉。為了給接下來的揉麪工作做準備,同學們有的洗乾淨手,有的則把塑料手套戴了起來,大家把米粉倒進盆中,一位有着揉麪經驗的阿姨,把滾燙的熱水倒入盆中,米粉漂浮在水面之上,只見阿姨在盆中快速攪拌。一會兒許多米粉都神奇的沉澱下去,剛開始,阿姨的手上沾滿了米粉,過了兩三分鐘,阿姨手上粘的米粉已去掉了一大半,麪糰也逐漸形成了,阿姨繼續用她嫻熟的動作一手拿麪糰,一手按麪糰,一步一步井井有條的做着,七八分鐘以後,麪糰揉好了,拿着揉好了的麪糰,大家都興致勃勃地做起湯圓來,有的同學做成了有大有小的湯圓,陳心怡把巧克力放進湯圓,誰能吃到算誰幸運。有的小組覺得包小的太無聊,就抱起了大的來,在包的時候要麼是因為陷太多皮破了,要麼是因為皮太小,包不了,這些問題,使得很多小組失敗。湯圓包好了,同學們把湯圓集中了起來,開始煮湯圓了,大家盯着鍋,滿懷期待,老師一説:“湯圓煮好了!"同學們迫不及待地去盛湯圓,就像脱韁的野馬一樣,同學們吃的津津有味,享受着通過自己勞動獲得的食品。

就在這時,天上下起了雪,雪姑娘好像知道我們吃湯圓,想與我們一起過元宵。

正月十五元宵節作文6

在元宵佳節那一天,老媽帶我來到了中山公園觀燈,一進門,我信就發現這時已經成了人的海洋,燈的世界。有手挽手的情侶,有手牽手的你子或母女,還有坐着輪椅的老人。這裏什麼燈都有:樹上掛着的燈,地上擺着的燈,水中漂着的燈。每一盞燈都栩栩如生。

剛進公園大門,第一眼看到的是金狗拜年,兩隻可愛的小狗正相互做拜年姿勢,好象調皮的對我們説:恭喜發財,紅包拿來。

各色各樣的燈籠看起來可愛極了,我被這些漂亮的燈籠給深深吸引了。

面對着這一條和藹可親的巨龍,我真想問它:你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一陣風吹了過去,龍鬚抖動了一下,好像在説,我從遠古來,要把和平帶到末來去。

在春寒料峭的元宵節,怎麼滿池的荷花都開了?哦!原來是荷花燈呀!還伴着荷葉呢。風一吹,荷花就像穿着粉色紗裙的漂亮小姑娘在翩翩起舞。如果把熒光閃爍的湖面比做一個舞台的話。幾十朵荷花邊和一羣小鴨們遊了過來,看着天空和星星玩耍,與月亮聊天,我彷彿也加入了這荷花燈的行列。看花燈的人們彷彿也加入進去一起舞蹈起來……

這明亮的荷花、荷葉,讓我感到像一個新生命,我地法想象它是一個花燈。這荷花,荷葉就像把我帶回上天似的,就算在這寒冷的元宵節裏也倍感温暖。

時候不早了,我往大門的方向走去。今天可算是讓我大飽眼福,看完了這個又看那個,看完那個又看不夠這個,搞得我連個路都認不清了。好不容易走出公園大門,我還三步一回頭,依依不捨呢!

是啊,元宵佳節每年只有一次,元宵燈展每年也只辦一次,真希望這燈展一年辦得比一年好,待來年,我還要來這裏看燈展!

正月十五元宵節作文7

一提到正月十五,非常多人都知道這一天是元宵節。

早晨,鞭炮噼裏啪啦,這是人們迎接元宵節的到來。外面白皚皚的一片,連雪花也來向我們慶祝元宵佳節的到來。

一轉眼到下午了,迎來了元宵節最熱鬧的時刻。

晚上,我們吃着香噴噴的元宵,爸爸説:"在元宵節吃元宵是中國的傳統,代表全家團團圓圓,生活像元宵一樣甜蜜,元宵是在春節後第一個重要節日,又稱元夕節"燈節”和“燈夕”。”

在元宵節的夜晚,我們在外散步,走在充滿喜氣的大街上,看見了一個人羣,裏面還傳出敲鑼打鼓聲,我趕緊擠進去一看:原來是一羣老人們在扭秧歌,她們在腰間繫了根紅色的絲綢帶,向左,右,前,後地扭着,她們雖是老年人,但她們非常靈活,在扭秧歌的時候,猶如一隻只美麗的蝴蝶,上下翻飛着,非常有秩序,

非常整齊。看的人有的也不由自主地跟着節奏扭起來。

然後我們又去了商場,商場的燈各形各色,有玻璃的,塑料的,紙糊的……燈的種類也有非常多如:走馬燈,宮燈,紙燈,還有紗燈。但燈的形狀大多是虎頭形的,燈上的圖案大多也是老虎。

當我們回家時,廣場上放起了煙花。哇!好美的夜空呀!只見深黑的夜空中頓時盛開了五彩斑斕的禮花,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綵球,似一朵朵金花,又像一顆顆拖着綵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得如白晝一樣,把元宵之夜變得無比美麗,我被迷住了,那一顆顆騰空而起的五彩的禮花炸開以後,一朵朵紙花飄落下來,帶着亮晶晶的東西,像下起了流星雨,刷刷的往下落,還有的如同一道提到道彩色的光環,把天空變得光彩奪目!

這就是熱鬧歡騰的元宵之夜!

正月十五元宵節作文8

“元夜琴鼓奏,花街燈如晝。”又是一年元夜時。闔家歡樂,秉燭歡慶。這一天我們全家都聚在一起吃元宵、賞花燈、放煙花。

吃元宵這一中國傳統習俗把這元宵節氣氛渲染淋漓盡致。隨着奶奶一聲“湯圓來。”每個人臉上都綻放出笑容。把湯圓端上來,熱騰騰氣氤氲在我臉上,霎時,臉上濕漉漉,淡淡面香撲鼻而來,我忍不住咬一口,香濃芝麻味充斥我口腔,讓我通體舒暢。湯圓不僅僅是味道好,還寓意着全家人團團圓圓。香甜口感也寓意着我們未來生活甜甜美美。

晚飯後,我與家人一起去工人俱樂部看花燈。十二生肖,一馬當先,它們有身上揹着銅錢,寓意着馬上有錢;有策馬奔騰,寓意着事業順暢;有神龍馬壯,希望人們身體健康,氣宇軒昂。在馬之後,有活靈活現小老鼠,辛勤耕作牛,威風凜凜大老虎,嬌小可愛兔子,張牙舞爪等龍,搖頭擺尾蛇,温順可愛羊,活潑頑皮猴,昂首挺胸大公雞,忠誠老實狗,憨厚可掬豬,這一個個花燈把黑夜裝點得更加美麗。

抬頭一看,天空中滿是綻放煙花,各式各樣,五彩紛呈,有五顏六色合在一起,有紫色、紅色、金色、綠色等等,有像星星,有像笑臉,有像太陽,它們一串串,一排排飛向天空,散落大地。煙花雖然轉瞬即逝,但是它美麗卻長留人間,給人們以歡樂。給人們以啟迪,我愛這轉瞬即逝煙花,更愛這美麗無比元夜。

“東方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在中國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就是元宵節,因為它代表着團圓,代表着歡樂。雖然今年元夜已經結束,但它在我記憶長河中最璀璨一頁,我愛着美麗元夜。

正月十五元宵節作文9

我纏着媽媽,要她給我講元宵節的來歷,媽媽十分愉快的給我講伏來了,正月十五鬧花燈興於北周年間,從這一風俗發生的時光、地區及風氣內容來揣測,可能取佛學的傳播有關,《涅槃經》説,如來佛逝世後火化,將其得到的舍利子裝在優美罐中,安置在金牀上,空門兄子一邊散花一邊吹打,並每繞鄉一步點焚一盞燈,以此來表現對如來佛的弔唁,然而不明確記錄是正月十五,起初《東域記》所説的尼俗獨特觀看舍害子置過的習俗,則明白説是“正月十五”了。元宵節鬧花燈習俗在隋晨前未睹於文字記載。《資亂通鑑》七舒一百七十五載:柳“以晚世風俗,每正月十五夜,燃燈遊戲,奏請禁之。”日“竊見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賽陌,聚戲友遊,叫飽聒地。燎燎照地。竭資破產,競比一時。絕室並絮,無答貴貴,男父混淆,緇豔不分。”

每年正月十五夜晚,人們即都在大街上縱情狂歡,癟聲震天,燈光照地。己們不惜錢財,競賽燈的範圍和精緻,而且家中所有我,也不分主奴、不管貴賤、不論男母,一切等級、性別、貴賤的界線全體攻破,所有隔膜齊部打消,剩下的只是歡歌啼語。

媽媽還講她們小時候功正月十五元宵節野家晚飯皆要吃元宵,代表團離散圓,跟和氣睦的意念。並且大巷大街都都掛謙了花燈元宵節的花燈是由農會組織各單位協辦發展的而且每個花燈的去歷及制型都有它的寄意或謎語。抬眼看往燈火通亮,顏色斑斕,如同一條巨龍橫卧在地面。你瞅這個古典的花燈面寫滿了謎語其中有一條謎語媽媽歷歷在目“十月下君子”(擊一字)由這個謎語媽媽又給我講了一段現代漢子的由來。

望着媽媽道的津津樂道情義盎然的神色,爾也好像身在其中。

正月十五元宵節作文10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和母親早早地來到了燈會上。“哇!這裏是光的世界,燈的海洋,美極了!”母親沒有注意我説話,因為她已經被那些五顏六色、光彩奪目的花燈迷住了。我的眼睛一下子就瞄上了“十二生肖”這組燈。“子鼠、丑牛、寅虎……”我脱口而出。只見那老黃牛“咚,咚,咚”敲着大鼓,蛇“咣,咣,咣!”的敲起了小鑼,動物們手中各執一種樂器,它們真實多才多藝呀!我和母親讚不絕口。

令我最投入的還是“劉姥姥進大觀園”的一組燈,這組燈真是一絕呀!劉姥姥身穿鄉下手工織的粗布衣,帶着她那小孫子,正在觀看大觀園裏的美景。那種目不暇接的`樣子實在可笑!旁邊的小亭子裏坐着三位如花似玉的美女,頭戴鳳冠,身穿錦裙,懷抱琵琶,彈奏着優美的樂曲。旁邊的樹上開着嬌豔無比的花朵。

還有那“八仙過海燈”鐵枴李、何仙姑、呂洞賓……“啊!母親,快看那邊!”我一把抓起了母親的手,擠進了人羣簇擁的一組花燈前面,只見一位高貴、美麗的公主坐在寶座上,下面是一隻大白象,馱着這位公主。兩邊各有一隻開屏的孔雀,它那大尾巴上的花紋形象逼真,惟妙惟肖。那美麗的公主還不時地看看這邊,瞧瞧那邊。像自我陶醉似的。

我覺得接下來的這組燈是我們的驕傲,“神州七號燈”。飛船上的三位宇航員:翟志剛、景海鵬、劉伯明,他們身穿宇航服,威風凜凜。母親對我説:“他們真是當今科技的先行者呀!”

還有一組燈是“牛郎織女燈”,牛郎挑着他們的一對兒女,他倆在喜鵲搭成的橋上,互相傾訴着惜別之情。多麼逼真,多麼感人的畫面啊!

正月十五元宵節作文11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快要到了,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那天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人們會在那一天吃湯圓、賞花燈和猜燈謎。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的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正月十五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我們學校也要慶祝元宵,你們知道慶祝什麼嗎?包湯圓?不對。舉辦主題活動?只猜對了一半,我們每個同學還要在元宵節前夕做好一個花燈。我剛聽到這個消息,我又喜又愁,不知道做什麼才好。回家後,我問媽媽:“媽媽,媽媽!學校讓我們每個同學做一個紙花燈。”媽媽笑了笑,説:“幼兒園不是教過你做花燈嗎?你做好之後,再美化一下,不就行了!”

我聽了,連忙跑到書桌前用一張白紙和一把剪刀做了起來。我先拿起白紙橫着對摺;又拿起剪刀在不能分開的那一面,剪成一樣粗細、像麪條似的條;剪完後,把這張紙從對摺變成分開;再朝另一個方向做成筒狀,先不要粘,看一下大概的樣子;接着把兩邊分開,一個花燈大概的樣子已經出現啦!接下來就差美化了。我先拿起水彩筆,在花燈的頂上,畫了幾串鞭炮;又拿起五支不同顏色的水彩筆,寫上了“元宵節快樂”這幾個字;接着,我拿出“紅橙黃綠青藍紫”這幾支水彩筆,把麪條似的條塗上了彩虹的顏色,並粘上;然後,我用針紮了兩個孔;我又找來了一根毛線穿進了孔裏,打好結;最後,一個漂亮的花燈就完成了。但願明天的元宵節主題活動能夠成功舉辦。

也祝元宵節那天每家人家圍坐在一起吃湯圓都團團圓圓。

正月十五元宵節作文12

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説“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從此,元宵節吃元宵便成了一種歷史。

還有一種説法,元宵原來叫湯圓,到了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宮女叫元宵,做湯圓十分拿手,從此以後,世人就以這個宮女的名字來命名。

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當時稱元宵為“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從《平園續稿》、《歲時廣記》、《大明一統賦》等史料的記載看,元宵作為歡度元宵節的應時食品是從宋朝開始的。因元宵節必食“圓子”,所以人們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是一種中國人依照習俗在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和春節烹製食用的食品。曾有多種名稱,如面繭、粉果、元寶、湯餅、圓不落角等,明永樂年間正式定名為元宵。

吃元宵的習俗源於何時何地,民間説法不一。

元宵的做法,是以餡為基礎。大致過程是先是拌餡料,和勻後攤成大圓薄片,晾涼後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塊。然後把餡塊放入像大篩子似的機器裏,倒上江米粉,“篩”起來了。隨着餡料在互相撞擊中變成球狀,江米也沾到餡料表面形成了元宵。

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圓形食品,從種類上分,可分實心和帶餡的兩種。帶餡的又有甜、鹹之分。甜餡一般有豬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錦、棗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鹹餡一般有鮮肉丁、火腿丁、蝦米等。用芥、葱、蒜、韭、姜組成的菜餡元宵,稱“五味元宵”,意寓勤勞、長久、向上。

正月十五元宵節作文13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古老而傳統的節日。春節過後,最熱鬧的節日就數正月十五元“宵節”了。

到了正月十五的晚上,每家每户都走出家門,全家人一起來欣賞花燈、看花炮。我和爸爸媽媽自然也不例外。只瞧見街上人山人海,車水馬龍,到處是燈火通明,一派繁華熱鬧的景象。而今天的主角—花燈,更是讓人們“大飽眼福”。瞧,這花燈的造型真特別:它像是個拱形橋洞般,在遠處看,霓紅燈一閃一閃得發亮,一會兒紅,一會兒藍,讓人眼花繚亂。走進了,看那上面盤延着的不正是四條威嚴無比的金龍嗎?它們睜着炯炯有神的眼睛,看着來來往往的人們,嘴邊也不覺浮出一絲微笑呢!再到洞裏面看,又是別有一番洞天。五彩的燈光照在人們身上,變幻莫測,一會兒是彎彎曲曲的優美線條,一會兒又成了多種顏色組成的花朵了,這真是奇妙無比,妙不可言呀!

再看那邊,一朵巨大的蓮花映襯着夜幕綻放了。看那瑩瑩寶光灑向大地,再映襯着皎潔的圓月,呀!是多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仙子呀!看它那嬌嫩的花瓣層層疊疊,花骨朵在內若隱若現,一開一合的,就像個害羞的小姑娘般惹人憐愛。可那高貴的氣質卻更動人三分。再看,那“寶塔”上的歲寒三友,亦真亦假,彷彿那鬆在漫雪盡下,唯它留一片青;好像那梅,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好像那竹,青翠如它,生命如它。

煙花放起來了,從一面,接着從兩面,再接着從四面八方,它渲染着天空中的繁星,也渲染着人們心中的美好。過了一個快樂的元宵節!

正月十五元宵節作文14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正月十五是元宵節,也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

元宵節的前一天,爸爸曾經把明天早上的大湯圓準備好了,而且在其中一個大湯圓裏放了一枚一元硬幣。聽爸爸説,一元硬幣等於古代的元寶,但是往常沒有了,所以只能用一元硬幣替代。我又去問媽媽:“媽媽!吃到這枚硬幣的人,代表着什麼呀?”媽媽説:“吃到這枚硬幣的人,代表着他一年運氣都會十分好。”

第二天早晨,只見小叔叔力爭上游地去衞生間洗漱,然後拿起碗筷就衝進廚房,我問小叔叔:“你急着去吃什麼呀?”小叔叔説:“我急着去吃“元寶”呀!”經過小叔叔的提示,我才知道今天是元宵節,於是,我也趕緊去洗漱了。在我洗漱的這段時間裏,小叔叔曾經吃完了兩個大湯圓,可是,連“元寶”的影子夜沒見着,於是,小叔叔決議再吃兩個大湯圓。讓我沒想到的事情是,小叔叔剛咬第三個湯圓一口,“元寶”就顯露來了,小叔叔快樂地取出“元寶”,對我們大喊道:“哈哈,這一年我的運氣會十分好!”但是,這時我才剛剛拿起碗筷。

吃湯圓時,我問爸爸:“爸爸,元宵節有哪些習俗呀?”爸爸説:“元宵節的習俗有很多,比如上午能夠吃元宵,下午能夠猜燈謎、賞花燈,晚上能夠看煙火。”吃完湯圓,我對爺爺説:“爺爺,湯圓怎樣下呀?”爺爺帶我到廚房,只見爺爺首先把水燒開,然後從冰箱裏拿出幾個湯圓,把湯圓放進鍋裏,最後把鍋蓋蓋上,煮一會兒。過了一段時間,爺爺把湯圓盛進碗裏,這樣美味的湯圓就做好了。

元宵節這一天,我不只學到了學問,而且還學會了下湯圓,真是開心的一天!

正月十五元宵節作文15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