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初二關於清明的作文

欄目: 初二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5.85K

初二關於清明的作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初二關於清明的作文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漫漫哀思,悠悠傷懷,在這淒冷的節日裏,迷惘的思緒如縷縷涼風吹拂到杏花村外。酒家的店後,定是一片荒涼的墳墓,那裏屹立着民族的魂魄。縹緲如煙的細雨,為這悽清的節日披上一層傷感而又銷魂的挽衣。

思緒紛飛,抵達汨羅江畔不朽的堤岸,聽屈大夫低沉地哀歎:“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而猶不悔!”世態炎涼,統治黑暗,污濁的現實中容不下屈原挺直的身軀,只有汨羅江滔滔巨浪才能讀懂屈大夫千瘡百孔的心靈。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人們用端午節祭奠屈原,然而在這清明落寞的節日裏,又有誰去聽聽屈原跳動的心?

滔滔江水,咆哮的不是豪邁,不是激情,是悲壯,是哀慟,是為屈原,一代民族魂魄逝去而奏響的輓歌。端午佳節,喜慶不是人們的過錯。汨羅江畔,龍舟拂水而過,人們的吶喊與助威卻與屈原投江的蒼涼悲壯形成強烈的反差。喜慶不屬於屈原,只有這清明的蕭瑟才足以撫慰逝去的靈魂。

“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弓兮射天狼。”青衫白衣,這是清明的裝束,是忠貞的色彩。沒有春節的聲聲爆竹,沒有中秋的朗朗明月,也沒有元宵佳節的張燈結綵。清明這個特殊的節日裏,有的是燃灰,是香薰,是淚水,是面對深邃蒼穹最真摯、最誠懇的緬懷和祈禱。

清明,屬於精忠報國的岳飛,屬於虎門銷煙的林則徐,屬於赤血丹心的文天祥——八百里路,開拓與進取是不盡的動力;三十功名,國家與民族是不滅的情懷。

收回思緒,站在列祖列宗的墓前,我為中華民族的脊樑燒一柱香。清明節,你們就是不朽的忠魂!

初二關於清明的作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清明》是大家從小就開始背的一首詩,相信大家已經對這首詩再熟悉不過了。清明節是祭祖、掃墓的節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其中之一。

清明節也叫踏青節,並且大多數人都會在這一天回到家鄉去掃墓、祭祖。關於清明節的起源,還有一個傳説呢!據説清明節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也仿效,在那一天祭祖掃墓,慢慢的就成為了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因為時間關係,所以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了清明節。一般是在新曆的四月五日。

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到現在已經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就升高,正是春耕播種的好時節,以前還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諺語。

清明節的習俗有很多,其中有掃墓:清明節的時候掃墓,就是對祖先的思敬。按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以前,北京人大多數都在清明節掃墓,但祭掃儀式並不在清明節的當天,而是在臨近清明的“單”日舉行。傳説,只有僧人才在清明當天祭掃墳塋。也有插柳:因為有一句古話是這樣説的“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據説,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可以預報天氣。除了這些習俗,清明節的習俗還有很多。

清明節不僅是一個傳統節日,它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活”文化遺產。“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初二關於清明的作文3

清明總是有雨的好,細雨濛濛,柳枝翠翠,路人匆匆,這才成就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之千古名句。我不曾確定一千多年前的杜牧可是徜徉在山間?山間是奔往的人羣,哭着,在他們眼中,這個春光大好的日子應是思念與祭奠自己的親人。

可我覺得,在這個日子中,更應是去幽靜之地去思念過往人煙,這或許更有意義。

陰雲垂垂,細雨瀝瀝,煙塵裊裊。我走在古巷中,腳邊是青石板,雨水順着屋檐從上滑落,清脆聲音和着我軟稠的足音。巷的確很靜,雖沒有丁香花的點綴,亦沒有人的紛擾,只有的是旁邊院落中伸出來的無名小花,花香不濃,可是素雅有致。沉睡在暮雨雲煙之中,巷依舊保持着原本的面貌。那盡頭是一口古井。我輕輕地拍打着井沿,雨聲依舊淅瀝,微風拂過面龐,我的哀愁又回來了。井是無情的,可是在清明遇上了我,也許也變得有情了,在這空寂深巷中響着那無序無休的音律。雪白的牆,烏黑的瓦,在井水中映襯出,深巷孤寂,我無言,井無底。只是世上知我者何人?兩袖揮揮,井旁的苔痕又挽留了我,這青苔綠得很有生氣,我不忍拋棄。雨聲依舊空靈,在無人古巷中空響。我敲打着井沿,只恨沒有絲竹相伴,錯失了這絕妙的機會。

那年的清明,我曾經深深地迷醉在此。

晴空萬里,清風拂來,本是又可去郊遊的日子,可我卻選擇夜遊了古巷。日光隱去,清明的氣息依舊可以聞到。月光在巷中的樹梢上鑽出來,照在我的背上,流下了一縷清清的,冷冷的月影。我繼續前行踱步,古巷的房屋已經煥然一新,顯得熱鬧極了。街市邊叫賣着物品,我眉頭緊鎖,這個清明,難道是來追思這古巷的?走到了盡頭,原本以為古井仍在,可是,它化成了一座墳——已被混凝土填平了……

土啊,你埋葬了井水,可你知道這就是我的心啊!月色灑在了“墳”前,我走在“井”的四周,古巷已不幽靜,石板變成了柏油,可見它也成為了世俗,都説雨是表示哀悼,可晴天也是啊!我爬上了這“墳”,這古巷已經死去了,這樹葉也已死去,它們只能留下了軀幹,像我一樣。在這墳前輕輕地啜泣,輕輕地。

星空是很璀璨,月光是很清冷的,風是很柔和的,他們是想喚醒我已受重傷的心嗎?不能。我的心也在這清明時節,埋葬進了這墳,這座永恆的墳。清明,總是有哀思,我想,那埋着的井水中,還能照出我憂傷的面影嗎?

物是人非觸景傷懷;若物不是而人是,那麼思懷,也是徒勞無用的。

天空應當飄下些雪花,我想。這陽春的白雪,又有誰還能和上的呢?

初二關於清明的作文4

唐代詩人杜牧在清明節時因不能夠回家掃墓,獨自一人在異鄉路上奔波,而心裏不是滋味,於是寫下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以表自己此時的心情。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歷史十分悠久,並且流傳至今。

今年的清明節那天,天氣十分晴朗,我們一家步行來到了一座山前,這座山我來過很多次,但都是每年清明的時候。山上有着許多大大小小不同的墓,我們來到一座墳前,卻發現我的阿姨已經開始給墳墓除草了,我們便自動加入了掃墓的`隊伍。媽媽告訴我,那座墓有兩層,上邊葬着的是我的太爺爺和太奶奶,下邊葬着的是我的外婆。在我的記憶中我只見過我的太奶奶,她給我留下的印象,也只有她坐在家門口的那張椅子上等着我們回家的樣子。至於我的外婆和太爺爺,我也不知道究竟是我忘記了他們,還是根本無緣相見,我也無從得知。

在他們的墳前,還長着兩棵十分茂盛的樹,它們長出了許許多多的綠葉,但在這些綠葉中總夾雜着幾處枯枝,我喜歡將上邊的枯枝從樹上搖下來。我隨意地從路邊撿了一根長木條,往樹上一打,便落下許多枯枝,若將它們換作是雪,那也得是鵝毛大雪。

清明節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還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當然也有不少的習俗。

在每年清明的這一天,人們通常會祭掃墳墓,是表示對死者悼念。清明節除了掃墓,還有盪鞦韆、踏青、放風箏、戴柳等習俗。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係,一些地方還保留着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掃完墓後,我們來到了外公家,那時已經是中午了,在吃午飯之前,媽媽和阿姨們總是會準備一些吃的,比如青團、粽子、蝦、蘋果、糕點什麼的,將它們擺在桌上。記得很早以前媽媽説過,那些都是供品,是給外婆他們吃的,我們要在他們吃完以後,才可以吃。要是趁大人不在偷吃,那便是對那些過世的親人的不敬,若是偷吃時還被大人們抓個正着,那可就不是一頓教訓這麼簡單了。

漸漸地,太陽已經開始西落,我們也該回家了,在這回家的路途中,我的腦海中再次浮現出太奶奶那慈祥的面龐……

初二關於清明的作文5

4月5日是我國傳統節日——清明節。

一大早,爸爸就把我從美夢中叫醒,説要帶我回老家給奶奶做清明。這是我第一次做清明,興奮極了!吃完了早餐,我趕緊催促大家出發。爸爸一邊開車一邊給我講奶奶的故事,我的奶奶是一名優秀的鄉村教師,從小對子女、學生要求很嚴格,她常常教育大家好好做人,長大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聽了奶奶的故事,我很受感動。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終於來到了一個山清水秀的小土坡,呀!這個地方真讓我賞心悦目呀!我迫不及待的跳下了車,因為剛剛下過一場大雨,我的腳已滿是泥巴,在城市裏長大的我,欣喜極了,東一腳,西一踩,玩了起來。爸爸説:“奶奶的墳墓離這還要走半個小時呢!”大人們有的拿鏟子;有的拿着拜祭奶奶的食物;有的拿着香、蠟燭、紙錢,沿着山路前行,個個忙得滿頭大汗。我呢,空手跟在了後面,走了沒多久,我再也走不動了,我大哭了起來,大家回頭一直笑我,原來,本以為好玩的泥巴,已沾滿了鞋上,像兩個大大的秤砣,怎麼抬也抬不起來。爸爸説:“奶奶過世得早,當時還沒有公墓,所以我們把奶奶埋葬在了山坡上。孩子,你這麼的能幹,要是奶奶知道你來拜祭她,她一定會很高興的。”聽了爸爸的話,我擦掉眼淚,用樹枝支撐地面繼續艱難行進,好不容易來到了奶奶的墳前。

大人們開始為奶奶的墳墓鋤草,看着大人們忙碌的樣子,我也不閒着,一直給奶奶講學校裏的故事,希望她在天堂上不那麼孤單。不一會工夫,墳墓上乾乾淨淨了,於是,大人們擺上了雞肉、扣肉、香豬等祭品讓奶奶好好享用。我學着大人們的樣子,在奶奶的墳前點上了香,拜三拜,對奶奶説:“您安息吧!我會聽爸爸媽媽的話,好好學習,長大做個有用的人,不辜負您的期望。”

今年的清明節,是我第一次上山給祖先掃墓,雖然路途艱辛,但飽含着我對他們深深的懷念。作為奶奶的後代,我要向奶奶一樣,好好努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真是一次有意義的清明節呀!

初二關於清明的作文6

今天是清明節,午飯後太陽公公在我們頭頂露出了笑臉,因為早上下過雨,路有點濕滑,走起來真有點些困難。可走着走着,不知哪來的力量,使我慢慢的精神起來了,懷着一種莫名其妙的心情走着。微風吹來我環望四周,小草在搖曳,花兒在微笑,樹木在招手,秧田裏的地棚在嘩嘩的打着架子鼓,河中的水在進行清明的曲譜。腦子裏一串串的回想,一步一個泥腳印,不知不覺走到了那座山。讓人情不自禁讀起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山上的景色可與外面截然不同,山外是淒涼的,而這是生氣盎然的,百靈鳥在歌唱,麻雀在跳舞,就連草叢中的小蟲子也不例外,出來辦它們的演唱會,山中的花朵小草也為它們營造快樂的氣氛!看到這讓人心情格外的舒暢。我們接着走,來到了一條小路前,奶奶説這一條小路就是通往曾祖母墓地的路,這一路可真難走啊,竹子、草、還有樹,一年沒來草木叢生,把過往的路也蓋住了,好不容易走了進去,眼前出現的是一棵棵竹子,佈滿了整片地,等大人們把草弄完後,我們就開始燒紙錢、燒香、還在墓前插上鮮花看着大人們邊燒邊説着什麼,我當然也沒閒着,忙燒起紙錢來,我隨然沒見過曾祖母,但是總感覺很熟悉、很親切……

清明節,有傷心、有懷戀,同時還有樂趣。

初二關於清明的作文7

説起“清明”,不管垂髫孩童、還是龍鍾老太,都會吟起這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轉眼間,清明節又來到,可惜天不作美,讓人斷魂的清明節竟沒有讓人斷魂的雨。今年的清明節,沒有往常的雨紛紛,也沒有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切都彷彿與往常一樣,沒有什麼區別。從手機朋友圈看到,有些地方的確真的進入到了清明節的氛圍,踏青、聚會、祭拜,小雨初霽,空氣甚清,微徐徐,黃綠交錯的世界裏,搖啊搖,脱去黃衣,露出綠皮。那一簇簇的鮮,黯淡了一山春色。而我們這裏一如既往的時寒時暖變化無常,但是,儘管這樣,似乎所有的人隨波逐流的進入春天那個節日的角色。

其實祭祀是一種文化,提醒健在的人,記住遠去的人。人們平時不見得會記得住身邊的和逝去的人們,只有像清明這樣的節日裏才會去緬懷,去想起。就跟人們所説人生不長壽,何事不重來?

自古清明遊,騷客賦閒愁。人世有代謝,枉自多煩憂。自歎人生短短几十載,不憶往事看祭台。然而身後靈台一柱香,兒孫晚輩情意長。笑呵呵的談古論今,也許這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踏青,祭掃,彷彿人世間的哀與樂都交織在這清明節。緬懷追思的心緒,清新明快的聚會各種心境匯聚在一起。

恍惚間,想起了見一面我們就少一面這句話。當時聽到這句話莞爾一笑,總覺得是一句笑話,總有我們這麼年輕,隨時有機會見面理由。但是在社會摸爬滾打的我們,突然發現我們真的錯了,時間來幫我們證明了我們是多麼的幼稚,年齡隨着皺紋慢慢的浮現在臉,我們沒有彼此的珍惜,錯過了時間。忽然發現自己好像老了,不知不覺中感到了人生的疲憊。驀然回首時,人生的路上已經走了這麼遠,這麼的久遠。

時間不會停止,生活還要繼續,生命沒有歇息,就必須奮戰,過去的終究過去了,就算有時光機器,發生過的事情也只能成為永遠的回憶,成為歷史;開心也好,煩惱也罷,一切都成為了我們永逝的青春,所以,如果有機會,我們一定要珍惜,因為不知道今天過後下一次的相見是什麼時候。

初二關於清明的作文8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家人去給奶奶掃墓。

吃過早飯,我和父親出來,發現下了一點小雨真可謂是“清明時節雨紛紛呀

我和父親出來,當然還有大姑,再徒中,聽大人説小姑可能來,我興奮及了,因為説不定姐姐也來果然不出乎我的預料姐姐來了,可她有點暈車,所以到剩一點路得時侯,我們兩走着去,路不太遠。

我們走小路,鄉間小路上下了雨後一片泥濘可是卻十分美。小雨滴打在我們的面頰上十分的涼爽,又好像在唱一首歌,我們邊走邊欣賞景色:小路上到處都開滿了五顏六色的小花,他們爭芳吐豔,一朵比一多好看。不久就道了。

我們先給老爺上墳,那有點高,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去,哪兒是土墳,又剛下過雨所以十分的滑,我差一點就摔倒了,幸好姐姐把我扶着。我們給老爺先燒了點紙,然後放了一串鞭炮,表失去邪。

下來該給奶奶上墳了奶奶的墳上十分美麗上邊有兩棵綠油油的小松樹,地前面還有一片金燦燦的油菜花,油菜花的葉子上還有幾顆晶瑩的露珠,墳對面還有一個溝,溝下面還有一條清澈見地的小溪魚兒游來游去。接下來我們去了舅爺家。

舅爺家有許多蜜蜂,在院子裏到處亂飛,十分嚇人。我用衣服把頭一蒙,一溜煙,就跑了過去,可姐姐還在對面,不敢過來,最後,還是姑姑把她包過來得呢。

我的清明節有趣嗎?

初二關於清明的作文9

昨天,烈日當空,我們一家十個人一起去掃墓。

在路上,我們需要爬一座小山,小山的路十分狹窄,大約30釐米左右,還有很多樹枝擋路,很不好走。

上山時,我還差點摔了下去。一直走進去,還長着一些帶刺的草,我的褲子被粘得到處都是,後來父親用膠布把褲子上的刺粘掉了,在山上還有一些小洞,洞口用雜草掩蓋住。母親提醒我們這裏有洞,不要掉進去!走着走着,我們已經到祖先的墓前了。

父親拿起鐵鏟把墓旁邊的雜草都剷掉了,奶奶再拿起冥錢,把糊粘在墓上,然後把冥錢貼在上面,還有貼一些五彩紙錢,爺爺拿起他自己調配的紅墨汁,是用雞蛋青加上紅硃砂攪拌合成的,爺爺説:“這種墨汁描在墓碑上,可以保持色彩500年呢!”哈哈,爺爺的牛皮可吹得真大呀!母親拿起香,用打火機把香點燃,再把香插在香爐裏,放上祭品,每個人拜四拜,讓祖先保佑我們,最後,燒金紙,放鞭炮。便去下一個地方了。

那裏有一條惡狗,兇惡無比,過去的時候,我一直躲在父親身後,一動不動,不敢離開半步。汪,汪汪……哎呀,狗還在惡狠狠得叫着。

太祖母的墳墓在山上的一個池塘邊,那裏有許多的蚊子在我的頭上轉着,我們都被蚊子叮了幾下,弟弟還小,有點害怕那蚊子,我就上前照顧好弟弟,和他説不要怕,我和弟弟接着還是貼着冥錢,聽父親説:“紙錢貼得越多,太祖母在冥間就越富裕,”於是我和弟弟就使勁多貼點,讓太祖母在地下做個有錢人。

爺爺在除草,父親在描墓牌……各自都在忙乎着,不一會兒功夫,全搞定啦。

我們慢慢地走回家,我們的身影就在朦朧的夜霧中消失了!

初二關於清明的作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當吟誦起這首詩的時候,我就會想起死去的人們,他們帶給我無限的懷念。

清明節又到了,我想到了許多,我想到了我們村的為學生們奉獻生命的喬廣教師,喬廣教師是為了自己的學生犧牲的,因此喬廣教師是偉大的。

喬廣教師對教師這份工作非常的熱愛,他每天都早出晚歸地工作。有一天,天山四中的教師和學生們一起去達拉湖遊玩。有幾個男孩子忍不住湖水的誘惑,打起了水仗。但是出乎意料的是 ,一個叫鄧立法的同學卻掉進了湖裏,所有的人都被嚇住了。當學校正在想辦法救人時,忘了自己也是一個不會水的喬廣教師卻縱身一躍跳進了湖裏,他把鄧立法同學推到淺水處。而自己卻向同事們、學生們,擺了擺手,在湖面上消失了,不一會兒,水面平靜了……

這時的喬廣教師年僅32歲,這是多麼寶貴的年齡啊!

從喬廣教師縱身一躍的那一瞬間,他想到了把悲劇留給自己,把幸福留給別人。從他搖手謝世的十幾秒內,他和自己的同事、親人、學生永別了。

這時我想起了為我們付出的教師,我們的教師雖然沒有像喬廣教師那樣偉大的事蹟。但是,是教師們用那辛勤的汗水來澆灌我們這一棵棵幼苗,是她們像一縷縷陽光,對我們百般呵護,她們和喬廣教師一樣偉大,值得我們珍惜。

在這裏我要代表漢林的父老鄉親在這特殊的日子裏對喬廣教師表示深深的懷念。

同學們記住我們家鄉的英雄吧!他們的事蹟影響我,也影響你。

Tags:清明 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