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實用的家鄉的春節小學生作文8篇

欄目: 小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82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春節小學生作文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家鄉的春節小學生作文8篇

家鄉的春節小學生作文 篇1

我的家鄉在成都,我愛家鄉的春節。

一到春節,家家户户要貼對聯,大人要給小孩子紅包,要吃團圓飯,還要去拜年……我們一家人也會去給親戚們拜年,也要吃團圓飯。

有一次春節家裏人來人往,這一家走了那一家又來了。這些天,媽媽和我一天要掃幾次地。可累了。又來了一家人,哦那是我外公他們來了。“耶”我表哥也來了“耶!耶!我終於找到陪我玩的人啦!”家裏吵吵鬧鬧的,像在開音樂會。我和表哥玩得真高興,不一會兒,爸爸説:“你們去放煙花吧!”“好嘞!”我和哥哥異口同聲的説。

還有一次,我們到親戚家去拜年。一進門,一個紅包擺在我面前,我不知道這個紅包是給隨的,一問才知道,這個紅包原來是給我的。我收下了這份禮物,晚上,大家都打開電視機,在收看春節聯歡晚會。

我愛家鄉的春節。

家鄉的春節小學生作文 篇2

我的家鄉在廣西玉林市,這是一個比較熱鬧的小城市。在家鄉的民間傳統節日中,最受重視的最熱鬧的要算春節了。

玉林人過春節習慣叫做過年。一年一度的春節,人們非常重視,各家各户早就忙着籌辦各種年貨,賣年畫、春聯、鞭炮的生意特別興隆。除夕中午,各家各户都貼上了大紅的對聯和各式各樣的門神,大多是為祈求吉慶,讚美春光。遠方的遊子回來了,在外地工作的親人們回來了。

除夕之夜,全家團圓,通宵不寐,燈火通明,全家人高高興興地吃了一餐團圓飯後,敍舊話新,互相鼓勵,祝賀來年有個良好的開端,這叫“守歲”。中央電視台的春節晚會,力“守歲”的人們獻上了歡歌笑語。

大年初一的早晨,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最漂亮的衣服。在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拜年就開始了。小孩子們給大人恭喜,大人給小孩賞錢,淳厚的人情味令人感動。這天早晨一般是不做米飯吃的,專門煮長條的米粉或長壽麪吃,意味着富貴長壽;午餐多吃去年留下的;日飯菜,意思是去年有餘,來年更豐裕。每家每户的桌上都擺着家鄉的特產:柑、橙、袖子和香蕉等水果,還有米花、白散、蘇角、茶泡、饊子……應有盡有,任人品嚐。

春節早晨,傳統的舞獅活動也開始了。雙雙大紅大綠的獅子出現在街頭巷尾,向各家各户拜賀新年。各家各户把大紅包掛在門樓上,於是不斷出現“雙獅”搶紅包,“雙獅”疊羅漢等精彩的場面。熱鬧的舞獅活動為新春佳節增添了濃郁的歡樂氣氛。

朋友互訪、親戚往來等串門活動,也是春節的主要內容。從初二開始持續到元宵節,大街小巷、鄉村小道到處可見男女老少三五成羣,拿着禮物到親戚家去,共敍友情,商談一年大計。

家鄉的春節風俗,真是趣味盎然。

家鄉的春節小學生作文 篇3

我的家鄉在河南省新密市。我的家鄉過春節的習俗有放鞭炮、吃餃子,除夕夜看春晚。

春節又到了,臘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開始貼春聯、掛燈籠。 我們家是爸爸貼春聯,貼春聯前要把對聯一幅幅的割開,我看到有的對聯寬,有的對聯窄,就問爸爸是怎麼回事。爸爸説:“對聯寬的要貼在大門或正門上,窄的要貼在偏門上。”然後我幫爸爸割對聯,爸爸貼對聯。貼對聯時,爸爸還告訴我不要把橫批弄錯了,橫批的內容要和對聯的內容相照映,否則會鬧笑話的。大約過了半個小時我家的對聯貼好了,燈籠掛上了。我看着門上嶄新的對聯對爸爸説:“福倒了。”爸爸笑着説:“是啊,福倒了。”

我愣了半天, 才明白了爸爸是故意把福字倒着貼的。臘月二十九我們家開始忙着蒸饅頭、拌餃子餡兒。除夕夜放鞭炮和煙花,全家人一邊包餃子一邊看春晚。包餃子時媽媽拿了一個硬幣包在餃子皮裏,我問媽媽這是幹什麼呀?媽媽説:“誰吃到了誰就是最有福氣的。”媽媽包了整整一簸箕才開始下餃子,餃子煮熟了,我趕緊端着碗跑過去,媽媽説不要慌每個人都有份兒。“媽媽,媽媽先給我盛吧!”“媽媽説不要慌,知道你心裏想的是啥!”媽媽盛餃子時,用筷子一個一個的點一下。“吃去吧,看看我的乖乖女是不是最有福氣的。”我端着碗開始找那個有硬幣的餃子。啊,終於找到了。吃着餃子我覺得我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初一我去給爺爺、奶奶拜年,爺爺、奶奶給我和姐姐每人50元,當時樂得我屁顛兒屁顛兒的,高興得合不攏嘴。心想爺爺、奶奶這麼疼我,沒想到第二天也就是初二的時候表弟來了,爺爺奶奶給他的壓歲錢竟然是我的10倍。當時我的心啊,碎的和餃子餡兒一樣,我終於見識到了什麼是偏心,使我幼小的心靈受到了重創。爸爸媽媽看到我非常難過,説:"爺爺奶奶不疼,爸爸媽媽疼,你在爸爸媽媽眼裏是最乖的孩子。”為了使我高興,姐姐也把她的所有壓歲錢都給了我,我才勉強高興了起來。 天有陰晴,月有圓缺。寒假時有愉快的,也有不高興的。我們應該記住高興的、有趣的事,忘掉煩惱。使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使我們的生活充滿樂趣!

家鄉的春節小學生作文 篇4

我們家鄉的春節很獨特,從臘月十九到來年的正月十五,人們都在快樂的忙活着,在忙活中享受着快樂。

在臘月二十三之前,家家都要準備年貨,包括我們這些小孩子也不例外。大人們買一些水果、點心、對聯這些物品。而我們這些小孩子則去買一些鞭炮,準備在晚上放。這些東西準備齊了,還有一些重要的東西,比如打豆腐,豆腐打好後,我們這些小孩子就可以喝上豆腐酪了,加一點糖可好吃了。等把豆腐挑回家後,一部分放進鍋裏炸做成炸豆腐,一部分加點調料密封起來,做成“臭豆腐”,雖然聽起來臭,吃起來可不臭。當然還有一樣重要的菜,那就是肉糕。肉糕是用魚肉和豬肉再加上苕粉拌成的,把它們攪拌均勻後,放進蒸籠裏蒸。等它熟了後,你將蒸籠打開,便會聞到一股香味,定會饞得你流口水,你要是吃一口,便會覺得這是人間美味!

到了除夕,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裏家外都打掃得乾乾淨淨,再在門上貼一副對聯。到了晚上,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説説笑笑,看看春節聯歡晚會,過了午夜十二點,新的一年來到了,家家都把各自的煙花抱出來點燃,意思是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一聲聲巨響後,天空上就撒滿了千朵萬朵五顏六色的煙花,而我們這些小孩子也都放起自己的小鞭炮,鞭炮一響,我們的心裏就開心極了,都希望新的一年平平安安,萬事如意。都希望新的一年如爆竹升空節節高,如爆竹巨響事業旺,如爆竹聲壯身體好。

到了正月初一,我們這些小孩子,早早的就起牀了穿上新衣,因為要去拜年,而我們這些小孩子就可以得到紅包,吃到各種各樣的糖果,美食。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都要吃“元宵”,天黑前還要到祖先的墳前去送燈,我們這裏叫“送亮”。把蠟燭點燃,插在地上,為防失火,把一些酒瓶底部都打碎,再放在蠟燭上,來表示對死者的懷念。

一眨眼,春節已經過去了,春節是歡樂的。我們也該收回我們的童心,轉移到學習上了,大人們也帶着春節的餘興,戀戀不捨得去工作了。

家鄉的春節別具特色,讓人很是開心,我喜愛家鄉的春節,它是那麼的讓人忘懷和嚮往。

家鄉的春節小學生作文 篇5

説起家鄉的節日那真是數不勝數,有清明節,元宵節,端午節……但最熱鬧、最隆重的當是春節。在春季中最熱的幾天,當屬初一、初二、初三這三天。

臘月三十是春節的預熱。人們貼對子,掃房,放鞭炮。貼對子是我最喜歡的。貼對子講究用自家熬的糨糊,從門外往家裏貼。上午九十點鐘,奶奶拿出剛放涼的糨糊,爺爺拿着掃對子的笤帚和我一起到門外貼對子。貼時先把糨糊刷在門板上,然後將對子貼上,在用笤帚掃平對子。一通忙活下來,家裏家外都被紅通通的對子映得喜氣洋洋,過節的氣氛一下子烘托了出來。最累的便是打掃房間了,掃房到沒有講究,把家裏收拾乾淨就行,但這一年一次的大掃除可夠人忙活一陣子,再加上晚上守夜到12點,初一是最累的。初一是過年氛圍最濃重的一天。人們要穿新衣,拜年最重要的是收壓歲錢。清早,穿上衣服趕忙對長輩喊一句“過年好啊”那紅彤彤的紅包便塞進你的手中,這時父母便要對人家推辭一番:“哎呀,不要,不要。”我討厭這種過分客氣虛偽的做法。最後錢還不是到了他們手中?穿新衣服好像只對小孩子而言的,我所知我的長輩們幾乎年年在初一穿的都不是新的衣服的。最重要的是拜年,講究小的去拜年,老的在家等人來拜年,而且全村不管多麼臭名昭著的人也要拜年,並且全村人要拜個遍。從早上六點開始直到晌午才能拜完。幸虧我家鄉村子小,要不要拜到何時!拜年時,走進人家的家門,一行人中輩分最大的要在院子裏喊一句“過年好”然後在進屋挨個問候,被問好的人便大聲説一聲“好、都好。”然後對小孩們進行誇獎:“喲,君兒又長這麼高了,咱村這個歲數的小孩數他最高了。”這時我便會笑笑,表示認同。拜完年回來吃午飯,午飯是十分豐盛的,不管昨天還剩多少菜,今天一律換新的菜,絕不能有昨天剩下的,這彷彿是個大忌諱。當我説要吃初一的菜時爺爺奶奶都會瞅我一眼。因為有充滿誘惑的紅包,初一是最幸福的。

初二是走親戚的日子,去婆家過年的媳婦今天要回孃家;親戚朋友都來串門。初二的上午非常平淡,一家人看着電視,説着家常。但到了中午可不一樣,親戚朋友們來串門,必然要吃飯啊。一桌子的人吵吵鬧鬧的吃着飯,餐桌禮儀在這天尤為突出,桌上輩分最大的人不動筷子別人不準動,倒水倒酒倒飲料要按輩分從大到小倒,在接受輩分比自己大的飲料時要站起來。彎腰雙手舉杯;吃魚時要先喝一圈酒,再放一盤鞭炮才能吃且絕不能動魚眼。上菜要先上雞,女的不能上桌但她們卻吃的最飽,因為在上菜前她們都會進行所謂的“嘗一下”。我家鄉的飯桌習俗可比外地的簡單得多。我曾隨父親參加海陽的親戚舉行的婚禮,桌上開飯前要放一盤鞭炮,每吃一道菜全桌人必須起立乾杯,且一口把酒吞下去,吃魚時要這樣喝上九杯,一頓飯下來,人人必醉,且吃完後要由桌上輩分最大的人講一通酒話。醉到極點,厭惡到極點……因為可以見到多日不見的親戚,初三是最温馨的。

家鄉的春節在一片鞭炮的喧譁中開始,在一陣人們的.笑聲中結束,我愛我的家鄉,我愛家鄉的春節。

家鄉的春節小學生作文 篇6

我的家鄉在蘇州,但是每到過年都要去外婆家,媽媽説我們一年到頭都沒時間回家,所以過年都要和阿姨一家去泰興外婆家團聚。

在去之前,我和媽媽去超市買一些年貨,購物車裏堆了一車子,我問媽媽怎麼要買這麼多,媽媽説外公外婆年紀大了不捨得買,所以要多買一些。爸爸要把店裏的事情做完,才能有時間去。中午吃過中飯爸爸開着車載我們一家就去外婆家了。

到了外婆家,外婆早就準備好了好多好吃的東西。一家人圍着台子有説有笑的吃着團圓飯。吃好晚飯我們就到外面空地上去放煙花,五顏六色的煙花在空中綻放,真是好看極了!

最後我們坐在電視機前一邊看春晚一邊等待着新年的到來。

家鄉的春節小學生作文 篇7

春節,就是放鞭炮、穿新衣、拿紅包。可我們客家人還有一個習俗——吃鵝湯圓。

春節當天,我和父母一同回到我的老家連平下高田,剛下車,就被奶奶叫去幫忙準備拜神的東西了。

只見爸爸把一張木桌搬到小院子裏,然後在木桌上擺上鵝、米飯、酒、茶、蘋果等,真的是應有盡有,很隆重呀!最後把燒紙錢的鐵桶放在小木桌面前,這樣拜神台就大功告成了。接下來開始拜神了:首先點蠟燭、香、再燒紙錢,等紙錢燒得只剩灰燼了,我們一家三口就站在拜神台前,雙手合十,爸爸就開始念祈求保佑的:保佑我的兒子身體健康、心想事成、好好學習、學業進步、老少平安……。拜完神,開始敬茶敬酒,把茶(酒)從左往右倒在鐵桶周圍,先敬茶後敬酒。拜完了神,我沒事做,就坐在椅子上看起了新春娛樂電視節目,節目太精彩了,載歌載舞,歡歡喜喜度春節!

到做鵝湯圓了,全家動員,分工合作!由我、媽媽、奶奶做湯圓,而爸爸、爺爺負責煮豉油鵝(這是做鵝湯圓必不可少的材料)。我們開始做湯圓,奶奶拿出一袋三象牌糯米粉倒入大鐵盆中,然後加入適量的水,開始揉粉團了,不一會兒,揉搓成一個大粉團了,我們就可以開始做湯圓了。我掰出一個粉團用手揉圓,這樣一個湯圓就做好了,大粉團像是在減肥一樣,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小,最後一丁點也不剩,因為大粉團化身成了一粒粒湯圓。這時候,聞到豉油鵝的香味撲鼻而來,我口水都快流出來了!好想快點吃上最美味的鵝湯圓了!我們白蘿蔔、芹菜、葱等配料準備好,鵝也煮好了,爸爸就把鵝切成小塊備用。湯圓開始煮了,先倒水,然後等水開了就把湯圓一點一點地慢慢放入開水裏,把湯圓煮熟後,就把剛才準備好的配料都通通放進煲裏,再放入適量調味料,等煲再次煲燒開,鵝湯圓就大功告成,大家吃鵝湯圓羅……

吃着香噴噴的客家鵝湯圓,我們一家人一邊吃着鵝湯圓,一邊看着春節電視節目,又説又笑……度過一個快樂的春節!

家鄉的春節小學生作文 篇8

我的家鄉寧鄉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最讓人開心的就是過春節。

説起春節,小孩們甚是高興,可以在春節過一段小長假,可以穿漂亮的新衣服,買各式各樣的糖果。當然,平時也有新衣服穿和糖果吃,但我還是更喜歡春節!

按照我們家鄉的習俗,每當到冬至,家家户户都把肉切成一條一條的,放在火爐的架子上燻烤着,那場景感覺就是在辦臘肉展會一樣!

臘月二十四是我們家鄉的小年。這天,人們開始打掃衞生,把家的裏裏外外都打掃得乾乾淨淨,殺豬,打魚,上街購置各式各樣的吃的,置辦豐富的年貨,準備過一個幸福熱鬧的年。

除此之外,大人和孩子們也都是手忙腳亂。大人們都搭着長梯站在高處,手拿着紅紅的對聯,讓站在地面的孩子幫着指正對聯是否貼得勻稱工整。孩子們也是眼花繚亂,在五顏六色的新衣服中要選一件最喜慶最漂亮的,可真是為小孩子們出難題啊,因為這些衣服她們都喜歡。

臘月三十,就是除夕了。天剛黑了起來,街上燈火通明,鞭炮的聲音響徹雲霄,過年的味道更濃了!家家户户都團圓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吃着年夜飯,欣賞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帶來的視聽盛宴!到了零點,正是小孩最高興的時候,因為他們可以接到厚厚的壓歲紅包,預示着新年孩子們健康成長!學業進步!

從大年初一到初十,是人們走親訪友的好日子。人們互相拜年,祝福親朋好友平安健康。家裏來客人了,大人們都拿出最好吃的來招待,小孩子們好開心,他們可以收到來自客人的紅包。

到了元宵節,街上處處張燈結綵,耍龍燈,猜燈謎,放煙花等,又是一派萬象更新的景象!

正月十六,熱鬧的春節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孩子們也恢復了往日的校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