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實用的風俗小學作文9篇

欄目: 小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03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風俗小學作文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風俗小學作文9篇

風俗小學作文 篇1

外婆家的20xx年春節大年初一,媽媽對我説:“明天我們要去看望外婆啦!”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好不容易熬過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駕着心愛的小汽車,踏上了前往外婆家的旅程。汽車開出了市區,跨過了長江大橋,又在高速公路上歡快地飛馳。我在車上不停地問爸爸媽媽:“還有多遠啊?還有多遠啊?……”媽媽説:“還遠着呢,別打擾爸爸開車。”

過了好半天,汽車終於離開了高速公路,駛進了鄉村,節日的鄉村真是張燈結綵,鞭炮齊鳴,人來人往,喜氣洋洋。我打開車窗,不停地跟鄉親們打招呼。我們穿過了一堆又一堆的草堆,終於到了外婆家。

我剛進門,就發現外婆的房間裝了一個空調;房頂上又架起了太陽能熱水器。這時,外婆也從廚房裏出來了,我連忙衝過去,抱住了外婆,祝外婆新年快樂。外婆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條縫。下午,親戚們有的騎着摩托,有的乘着拖拉機,滿載着豐富的年貨,紛紛來到了外婆家。一時間,院子里人山人海。

這時,“噼哩啪啦”響起了鞭炮。人們都在鞭炮聲中祝福對方在新的一年裏,恭喜發財,萬事如意。晚上,別的村子都放起了禮花。我實在坐不住了,也放起了禮花。

頓時,天空上百花齊放,真是五彩繽紛,萬紫千紅。

屋內,人們紛紛舉起手中的酒杯,祝福對方新年快樂,工作順利。歡笑聲瀰漫在外婆家的上空。外婆家的春節非常快樂!

風俗小學作文 篇2

在中國,有許多的傳統習俗,如同一座美麗的大花園,絢麗多彩。而我今天要向你介紹的是家鄉的婚禮習俗,就從我舅舅的婚禮説起吧!

舅舅結婚的前一天晚上,請了一個嗩吶團來吹奏,一直吹奏到夜間十二點。這樣做,會為婚禮增添熱鬧、喜慶的氣氛。

第二天一大早,嗩吶團跟隨婚車去接新娘子了。我在姥姥家戴了一朵大紅花,準備迎接新娘子的到來。大約九點鐘,第一輛婚車緩緩開來,只見車窗上貼上喜字,扎着紅色的氣球和絲帶,車頭上還粘上了一對“新婚佳人”,被擺放的愛心型的鮮花簇擁着。這輛車裏正坐着舅舅和新娘子——我的妗子。我正出神地看着,媽媽不知什麼時候走了過來,輕輕地拍了拍我的肩膀,我才反應過來,連忙去迎接新娘子。我不經意間往後看了一眼,天,這也太隆重了,一共八輛婚車,一字排開,一眼望不到尾。

下面就是最熱鬧的場面了!在眾多賓客的簇擁下,新娘和新郎一步步走上了婚禮台,我則在後面託着新娘的婚紗。婚禮主持人先説了很多祝福吉祥的話。到新娘和新郎給父母敬酒了。舅舅的朋友端上來兩杯酒,這時主持人發話了:“新娘,現在坐在你面前的人馬上就成為你的爸媽了,你有什麼話想對他們説?”爸、媽,請喝酒!“當時我就坐在姥姥的旁邊,聽着新娘子這樣説,我的臉不經意間紅了。底下的賓客亂起鬨,都在大聲説:”喝一個!喝一個!“姥姥和外爺端起酒杯把酒喝下,主持人問他們這酒香不香、甜不甜,並讓他們給紅包。只見姥姥和外爺樂呵呵地掏出紅包,遞給了舅舅和妗子。

緊接着就到拜天地的時候了。”一拜天地!“他們面向賓客聚了一躬;”二拜高堂!“兩人面向父母深深鞠了一躬;”夫妻對拜!“一對新人互相鞠躬;”共入洞房!“人羣在這時激動起來,大喊道。主持人説:”別慌,還沒喝交杯酒呢!“兩人顯得不好意思,沒辦法,這一定要做的。等他們喝完交杯酒,賓客還不放過他們兩。不知誰喊了一聲:”親一個!“”親一個!“人們都跟着起鬨。我聽了以後,連忙捂住了眼睛,少兒不宜呀!

等沒有聲音了,我才睜開眼睛,天!人們都散光了。大多跟着新娘去了新房,去鬧洞房了……

到了晚上,媽媽讓我和妹妹去洞房,説是讓我兩個在新牀上滾來滾去,我們極不情願地照做了。後來我才知道,這叫壓牀、滾牀單。就是讓他們早生貴子。呵呵,真是太搞笑了。

每次一想起這件事來,我都會覺得有趣。這就是我家鄉的婚禮習俗,這一場婚禮格外地喜慶、熱鬧。

風俗小學作文 篇3

壺鎮鎮地處麗水、金華、台州三市的交界處,位於縉雲、永康、磐安仙居四縣市腹地,自古有“浙南北窗”之稱。傳統飲食以“粥撈飯”為主體,配以五穀雜糧。番蒔、洋芋為主要副食。特色風味食品主要有:土索麪、橡塗、千層糕、榛子豆腐、敲肉羹、燒餅、米炮糖……在傳統民間娛樂中有演戲、迎燈、迎案,其中規模最大是迎案,隊伍多、表演形式五花八門、內容豐富。此外,還擁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富有特色的縉雲壺鎮話!

一、壺鎮米炮糖製法:糯谷浸泡於水,數日後撈起,置飯甑內蒸熟、灑幹脱殼即成“發米”,大火將“發米”炒成“米炮”。冷卻後加入花生米等和食用彩絲,以煎好的麥芽糖攪拌,經壓制、芝麻敷面,切片包裝。技師專門加工製作最佳。

二、索麪卵:家來客人,或家人生日,以索麪卵招待。索麪即土製麪條。大碗底墊肉片,索麪堆成"丘",上封炒肉條,雞蛋餅蓋頂,或置剝殼白蛋一雙。

三、迎燈:大多在元宵節進行。種類以龍燈為主,有板龍、鞠龍、布龍等,另有獅燈、台閣、轉車以及花樣繁多的花燈。板龍少則數十洞,多則數百洞,長達數百米。迎前由各家自行糊制,迎時點炮拼接,鳴鑼開道,所到之處,鞭炮相迎,外村設飯茶招待,並以糖果,粉乾等相贈。其時春苗初秀,龍燈出村,進入麥田,稱"龍踏麥",謂日後必定豐收。結束之夜,非鬧個燈破龍斷,精疲力盡,決不罷休,俗稱"掰龍肉"。

四、重陽廟會:每逢重陽節(今老人節)即農曆九月初九,全鎮各村組織“扭秧歌”、“銅錢鞭”、“唱聯歡”、“羅漢”、“打腰鼓”、“十八狐狸”等民間藝術表演隊到赤巖山“會案”表演,然後到各村遊行,沿街演唱,以表達豐收喜悦。活動一般持續10余天,參加人員不分男女老少。據記載,這個傳統廟會已沿襲數百年。

風俗小學作文 篇4

一到春節,人們就要走親訪友,迎來送往,十分繁忙,尤其是除夕的夜晚,到處都張燈結綵、鞭炮齊鳴,一派喜慶的景象。然而,今年過年,不絕於耳的鞭炮聲少了,大街小巷的煙花殘屑少了,使人感覺到周圍的空氣也新鮮多了。

近幾年來,各地的PM2.5指數不斷攀升,嚴重污染了空氣,原因是多方面的,節假日燃放煙花爆竹也是其中之一。為此,杭州市政府發出倡議,希望市民在春節期間少放或不放煙花。市政府的倡議,引起了不少單位和家庭的重視。比如我們家,原來一到春節家裏就要買幾千元錢的煙花,除夕夜晚和大年初一在房前屋後不停地燃放,既浪費錢又污染環境;今年我們家雖然只放了幾串白子炮,但是除夕夜裏,我們一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給一些親朋好友發祝福短信,照樣顯得喜氣熱鬧、其樂融融。

今年春節期間,放煙花爆竹的單位和個人少了。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據報紙報道,除夕夜到年初一早上,杭州的環衞工人掃除的煙花爆竹殘屑約一百四十五噸,比去年同期少了三分之一。煙花放少了,空氣自然變好了。今後,只要我們都行動起來,自覺做好環境保護、維護環境衞生,就能使杭州的天更藍、水更綠,空氣更清新。

風俗小學作文 篇5

照我們東北這裏的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時就開始了。這一天差不多就是春節的“彩排”。在這一天,家家都和過年一樣吃餃子。

過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按照東北傳統習俗,這一天要進行一年中最大的一次大掃除,也叫除舊迎新。把屋裏屋外徹底清理粉刷乾淨迎接新年。

到了二十八,就要開始蒸饅頭了,這是為了春節期間來客人做飯鍋不夠所以要提前蒸幾鍋饅頭備用,也為春節祭祖用。

一到過年,就更熱鬧,我們東北人是很注重春節的,也很講團圓。所以無論身在何方,兒女們都要儘量回家,全家人團團圓圓吃頓年夜飯。團圓飯的菜必須要有魚,有雞。其他的隨自己喜歡的定。團圓飯的主食是餃子,餃子的説道很多。最好是豬肉芹菜的。老人和長輩給孩子壓歲錢,祝賀孩子們又長了一歲。大家一塊兒放鞭炮,希望趕走過去一年的種種不愉快,高高興興地迎接一個新的開始,希望在新的一年裏工作一帆風順,家庭幸福美滿。

過年時,那紅彤彤的對聯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家家門前都貼上春聯,喜氣洋洋。至於貼春聯時間是不固定的,一般是在二十九或者三十早上。各家門前都紅彤彤的,對聯市場紅彤彤的,大街小巷也紅彤彤的。那火紅的對聯,鮮豔的中國紅,紅出了紅紅火火的日子,紅出了一個幸福美滿的社會。

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元宵節也是很重要的,吃元宵,看燈會。大紅燈籠要一直掛到三天以上才能結束。

一眨眼,到了二月二春節就結束了,學生們就要去上學了,大人們也照常做事了。在東北,年,過得分外熱鬧。

風俗小學作文 篇6

我生在城裏,長在城裏,可是每年都要回幾趟南鄉老家,家鄉過年的風俗。

我的老家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在南鄉,有許多風俗習慣,比如疊羅漢,大年三十祭拜祖宗等,但我最有趣的是“祝壽”了。

今年,外公六十歲了。到了大壽的時候,我們都很高興,準備熱熱鬧鬧地為外公祝壽。

祝壽選在大年三十的頭天,我們大家都來到外公家裏。這可是我們小孩最熱鬧的時候了,叫啊,跑啊鬧翻了天。大人們忙裏忙外,廚房裏飄來丁丁當當的案板聲和葱花香味兒。

傍晚時分,我們開桌吃壽酒了。我看見外公這個“老壽星”沒有上酒席,就納悶地叫着“外公呢?外公到哪裏去了呀?”媽媽聽見我喊,就笑着説:“外公不在這裏!在另外一桌!”我更疑惑了:“今天是外公祝壽,他怎麼不到呢?”我的話剛説完,堂前裏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我紅着臉,有些害羞了。舅舅説:“這是家鄉的習俗,老壽星本人一般不在正堂如席的。而是請幾個和外公要好的長者作陪,他在另外一個地方喝酒呢?”

聽了舅舅的話,我們幾個小孩吵着説:“舅舅,你就給我們説説家鄉祝壽的習俗吧!”舅舅笑呵呵地説:“我知道多少説多少,也不是很清楚的!”“好呀!好呀!”我姐妹幾個異口同聲地叫着。舅舅一邊倒酒,一邊説:“祝壽是南鄉的一個風俗,一般以女婿女兒為主,我們兒子就是作陪的。無論男女,到了三十就可以做壽了,一般四十不做的,一百歲也不做的。意思就是‘四’即‘死’,不吉利的。一百歲呢,太滿了,‘滿招損’呀,也不做的。”舅舅倒好了酒,坐下接着説:“祝壽還要拜壽的。拜壽要先設好壽堂,掛燈結綵,正中掛‘壽’字,兩邊掛壽幛。早上吃茶葉蛋和長壽麪。下午拜壽,老壽星上座受拜。我們下午不是拜了嗎?”“拜了!拜了!”我們嘻嘻哈哈地説着……

這次給外公祝壽還真學到了不少知識。家鄉的習俗讓我難忘而充滿好奇!

風俗小學作文 篇7

春節的江蘇民間,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現輯錄數則以饗讀者。

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隻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武進人年初一早晨,將先祖畫像懸掛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禮,謂之拜神影子。他們掃地不許從家裏往外掃,惟恐把財氣、如意掃了出去,只能從外往裏掃。

江寧人有春節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

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

淮陰人還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之習俗。這樣夜帶孩子到田頭空地點燃火把,為孩子驅除病邪,邊烤邊唱:烤烤頭,醒醒腦,烤烤腳,步子矯,烤烤肚皮不拉稀,滿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見。

無錫漁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廟之習,祈求水神保佑,祭鰲賧佛,謂之上?,禹王廟拆除後,此俗漸漸淡漠。

春節期間,江蘇地區的舊習俗中還有許多禁忌,諸如年初一不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不動菜刀,以免殺身之禍;不吃稀飯,怕出門遇雨;不掃地,怕把財運掃光等等。隨着科學知識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學的習俗也逐漸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娛樂休閒活動,卻一向延續下來。

風俗小學作文 篇8

“噼裏啪啦”,春節來了,家家户户都在放鞭炮、貼春聯。人們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這新的一年的開始,預示着我們長大了一歲,美好事物將來臨,誰不高興呢?

小孩子們更是興奮不已,穿着新衣服,拿着大人給的壓歲錢,準備去買個痛快。 走親戚,大多數人更是爭着去。 可是大家都高興的時候,我卻高興不起來。 清晨,聽見屋外小孩子早已大喊大叫了,可我還躲在被窩裏不願起牀,你想想,被窩中的舒服感覺誰願離開!

可還 沒等我舒服夠,媽媽已經扯破嗓門叫我快起牀了。我將被子一扯,矇住了整個頭,可無濟於事,媽媽已走進了房間,下了一道聖旨:“今天全家人都要去外婆家,快點準備!” 我生來性格內向,不願串門走親訪友,但無可奈何,今天是初二,所以也不得不去外婆家拜拜年。

我們全家人已準備好出發了。天啊!拎幾大包東西,豈不是想累死我,偏偏又要我拎,我更加不高興,説:“你們走前面吧!反正我走不快,我會跟上的。”拎着兩個沉甸甸的大包,向外婆家走去。

去外婆家全是山路,挺累人的。約摸走了兩三里路,我放下東西,拿起手一看,有兩條紅印子,動一動,彎都彎不過來。痛,我氣憤極了!就在這時,一瓶不爭氣的酒滾了出來,我撿起一看,連嶄新的標籤上都有幾條小髒痕。

還是繼續上路吧。 總算到了外婆家,他們有説有笑的,可我一個人躲在房間裏悶看電視,想着心事。 過了幾天,外婆她們家的人來我家了,禮物全放在書桌上,我翻着看着,看呀看……啊!那瓶酒不就是我拎去的嗎?標籤上的幾條痕跡還在呢! 是那瓶,一定不會錯,絕對是那瓶! 我愣住了,春節,是一個歡慶的節曰,是人們走親訪友的盛大節曰,可是誰出的餿主意?

為什麼要送春節禮物,難道不送不行嗎?而且最終竟然又回到了自己的.手中,那天,我手都拎得好酸好酸,可又拎回來了,有什麼意思?我真不明白為什麼?但願以後過春節不要送這送那,在春節走動走動就是,沒有必要非得送什麼禮物,也更輕便! 簡評:走親戚,也是春節期間的一個重要風俗,平時難得走動的親戚,在這時也要親熱親熱。一般説來,是令人愉快的。

而本文沒有從眾,又是做反面文章。當然,更妙是在討厭中透露出一種明智的處世觀,自然地鞭韃了一些陋習。讀完本文,也就會給讀者一些警醒和啟示。只是似有仿效的嫌疑。

風俗小學作文 篇9

春節然而我國各民族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裏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然後惹得人大街小巷都遊串。”這歷史上關於歲首春節的生動定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於春節的記載,有慶祝風首春節的風俗,但當時曆法,然而靠“觀象授時”,然而否準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了“太初曆”,明確規定以農曆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然後農曆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20xx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後,這個節日就改為春節。

在我國最古的文字記載中,有許多關於歲首的故事,臘月和新春,正然而“秋收冬藏”以後的農閒季節,漢鄭玄也説過,歲未年初“勞農以休息之”。拿我們這天的話來説,就然而勞逸結合的意思。

那麼春節到底然而怎樣來的呢?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想把節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方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然後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日晷儀。但然而,天陰雨霧,影響測量,之後,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複一遍。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時風雲的不測,使他很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皇上,奏稱要設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於事,萬年明白後,忍不住帶着日晷儀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悦,感到有道理。於然而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並派了十二童子服待萬年,祖乙對萬年説:“期望你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光,建立曆法,然後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狀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寫了一些字,阿衡看見後,明白萬年的歷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於日派人刺殺萬年,結果刺客被士衞抓住了,祖乙明白後,懲處了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然後萬年指着天象,對祖乙説:“此刻正然而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説:“春為歲道,就叫春節吧。”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之後,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了準確的太陽曆,之後為了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日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然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傳説就然而為了紀念萬年的。

此刻我們過年也有一些習俗,如倒貼“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