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公德作文 > 孝道作文

關於以孝道為主題的作文

欄目: 孝道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89W

古人説:“人生百行孝為先。”孝順父母,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這個社會道德規範的重要組成部分。尊敬長輩,贍養老人,不僅是報答養育之恩,也是一種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今天呢,小編就為大家推薦關於以孝道為主題的作文,希望能幫到大家哦~

關於以孝道為主題的作文

篇一:關於以孝道為主題的作文

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孝——乃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入則孝,出則弟”告訴我們孝敬父母的基本要求。尊重家庭成員,即使在今天也是理所當然的。

孔子曾説過:“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意思是説:父母在世時,要依照禮節服侍他們;父母去世後,要依照禮節安葬他們,依照禮節祭祀他們。從古至今,人們都把孝看作萬善之基。

什麼才是真正的孝呢?對父母要體貼,不要違背父母的心意。父母年邁,兒女要盡孝養之責;父母生病,兒女要及時求醫盡心護理;父母去世要認真處理後事,祭拜父母,以追念父母的養育之恩。

我國最重孝道,對父母,要表示愛心,出以誠敬,不能只在物質上的奉養而已,盡孝包括四方面的內容:養親、侍親、尊親、敬親,即供養父母、服侍父母、尊重父母、敬重父母。

對父母,物質方面的供養,固然重要,但如果對父母只知道口體之奉,僅僅供養而已,不知道尊敬父母,使之得到精神上的安慰,那正如孔子説的:只盡了犬馬之養。為人子者,必須警省。

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住在農村的小女孩,從小父母離異,母親身患重病,便跟隨了母親。只有八歲的她每天早上五點多起牀,為母親做好早飯,便去上學,放學回家,還要洗衣服,餵雞、鴨,直到晚上十二點多才能睡覺。

她的自強與孝心感動了每一個人,孝,其實很簡單,但卻有許多人做不到。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篇二:關於以孝道為主題的作文

百善孝為先《弟子規》這本書是學童們的生活規範,它是依據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成的。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入則孝”古人有一句話説得好:“百善孝為先”。

如果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以前,我有一些壞習慣:吃飯挑食,不聽父母的教誨,不認真學習……但是現在我漸漸長大了,也體會到生活的艱辛;知道平日裏父母勞動的辛苦,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我也開始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一天,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格林童話》,突然聽到外面有一陣陣哭聲,我把頭伸到窗外一看,這情景把我嚇呆了:原來是鄰居家的張奶奶竟坐在我家門口大哭。

“發生什麼事了,張奶奶,您怎麼啦?”我呢喃着説。張奶奶説:“我生病了,很難受,我的兒女都不管我。”我把她扶到我家客廳休息,她突然跟我講起她小時候的故事,講着講着,張奶奶又咳嗽了,我趕緊用手撫摸着她那通紅的臉,嗬!又紅又熱,我東找找,西找找,終於找到了藥盒子,我拿了一些治發燒的藥,倒了一杯熱水,我把藥喂到張奶奶的嘴裏,再把水遞給她喝。“張奶奶,舒服些了嗎?”我説,“我給你講故事吧!”講着講着,張奶奶竟靠在我身邊睡着了。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孝順長輩,我們應當做到言聽計從,對父母、對長輩要百依百順,做一個令長輩喜歡的好孩子。

《弟子規》裏的“入則孝,實在讓我受益匪淺,讓我學會了要孝敬長輩。

篇三:關於以孝道為主題的作文

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襟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以及的脆弱。

是的,每個子女在自己的父母眼裏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孩子,但我們也總不能永遠在父母的襁褓裏成長吧!我們也不要把父母關心我們和照顧我們的習慣當作是一種義務,因為我們總有一天要長大,總有一天要離開,總有一天翅膀回硬,回飛出那照着我們的呵護傘,去尋找那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可不管我們走的再遠,家永遠遺留着我們温暖的歸宿,家裏也有我們最親最愛的人。

孝心是無價的,它不需要任何的賠償。那麼,有誰親自為自己的父母洗過腳嗎?有誰為自己的父母系過鞋帶,穿過衣服嗎?又有誰為自己的父母梳洗過嗎?沒有。或許,你會認為自己的父母有手有腳,這樣簡單的動作都不會,根本就用不着那樣做,再説讓人看見了多尷尬。其實,這些人想錯了,萬萬全全想錯了。孝心不是一種儀式,也不是讓別人看的,而它兩代人心與心的溝通。現在,父母都還健在,不需要子女去照顧,反而還需要父母花心思去關心子女。倘如有一天,父母老了,不能在有力氣動了,你是否這時又會嫌棄他們,埋怨他們,責怪他們,去説他們給你帶來了累贅呢?或許還會有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要了,棄他們在馬路上於不顧。其實呀,這些人我們隨處可以看到,他們是殘酷的,冷血的,甚至是沒有人性的,他們也根本就沒有良心,何談什麼孝心呢?

我們不要為了個人利益,而讓父母奔波勞碌;我們也不要為了家產,而讓父母左右為難。我們現在都有照顧自己的能力,為什麼不憑藉自己的一雙手向父母盡一分孝心呢?也許是一處毫宅,也許是一片轉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尺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隻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數一萬機的金錢,也許是隻是含着體温的一枚硬幣……無論用什麼方式來回報,無論這種方式是豐厚還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獻上一份孝心,那麼這種感情都是無比珍貴和美好。

孝,是捎縱即使的眷戀;孝,是無法重視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苦恨的往事……誰言存草心,報的三春輝,讓我們永遠記的孝心的存在,孝心是無價的。

篇四:關於以孝道為主題的作文

“孝”,是什麼?孝是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優良傳統;孝是先輩們傳承下來的寶貴的精神財富……百事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愛的結晶,都是一個愛的.驛站,都是一個愛的集合。從襁褓到青春少年的歲月旅途上,父母的摯愛和哺育,老師的關愛和教誨,同學夥伴的幫助和鼓勵,社會的傾注與關懷,我們無時無刻不被愛所包圍和滋潤着,無時無刻不被愛所擁抱和温暖着。我們成長的每一分每一秒無時不閃爍着愛麗璀璨而温馨的光芒,我們難道還不應該對這一切深深感恩嗎?

我們要學會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是他們用純潔的父愛和母愛,為我們遮風避雨,給了我們一片洋溢着愛和温暖的成長原野;我們要感恩社會,是一次次陌生而熱情的幫助給予我們一縷縷温暖,是一個個陌生而真誠的微笑給予我們挑戰生活的信心……

試問,是誰賜給我們生命?是父母;是誰含辛茹苦的把我們養大成人?是父母;是誰在困難時刻伸出雙手?是父母;是誰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還是父母;是誰用無私的奉獻和付出,啟蒙着我們?沒錯,又是父母!父母的愛像朝陽的光輝,沐浴着我們;父母的愛像春天裏的雨水,滋潤着我們;父母的愛又像那枝葉茂密的大樹,保護着我們……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父母默默地為我們操勞。如果你很細心,就會發現父母的臉上多了一絲皺紋,父母的頭上多了一絲銀髮。父母對我們的愛比山還高,比海還深!

在父母生病的時候,你是否跟他們説過一句慰問的話語,讓他們在你的温暖下好起來?在父母遇到困難時,你是否向他們伸出援手,把他們從困難的深坑裏拉出來?在父母遭到別人唾罵的時候,你是否站出來,為他們解圍,使他們能感到自己能有這麼一個好女兒(兒子)而感到驕傲?。“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所謂的“孝”,就是孝敬父母,孝敬老師,孝敬長輩。假如你連孝都沒有,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又何能談上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呢?

真誠的感恩孝順,讓我們從真正感悟愛的真諦開始吧!真誠的感恩孝順,讓我們從生活中真正品味到的愛和温暖開始吧!真誠的感恩孝順,讓我們從心靈最深處的愛與善良開始吧!

篇五:關於以孝道為主題的作文

孝,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百善孝為先。孝,是做人的標準,是做人的本分,是一個成功的人必備的品德。

孟子曾説過:“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古今中外人人皆知的《二十四孝》中的一篇《湧泉躍鯉》通過寫孝敬婆婆,來表達孝的宗旨,感人心脾。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裏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託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在當今生活中,孝,成了我們共同學習的高尚品德。《禮記》中記載:“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孝是天經地義的,可又有誰真正去實現孝了呢?在這個世界上最疼愛我們的只有我們的父母。如果我們是一條小魚,父母就是河水;如果我們是是一隻小鳥,父母就是一片藍天;如果我們是一棵小草,父母就是一片土地。”父母就是生命的源泉,父母的愛也是我們成長中不可缺少的。

那麼,孝又是什麼呢?孝的含義在漢傳統裏以“敬”為前提,對內心的“敬”,最好的表達是“順”,就是趨向同一個方向,即“孝順”,“孝敬”。所以本質是“順從”《弟子規》裏講“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悦復諫。號泣隨,撻無怨。也就是説,父母有錯要指出,但是要照顧父母的心情,和顏悦色地指出。

有人説:兒女學習成績優秀就是給父母最好的回報。其實,孝,還包括德。一個人如果不孝,他就不會有德。就算學歷再高,地位再高,又會有誰會把祖國母親交給他呢?一個不懂德,不會孝的人,用什麼去回報祖國,怎麼擔起建設祖國的重任,怎麼成為祖國的接班人,不是應該成孝兩全嗎?

就算我們不能把孝演繹的無比精彩,我們也要盡力把它演繹,讓先輩們知道,炎黃子孫絕不是隻會“成”不會“孝”的。

篇六:關於以孝道為主題的作文

“百善孝為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順是每一箇中華兒女都應該做到的。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孝敬父母的故事。

相信小黃香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吧。小黃香九歲時,他的母親就去世了,於是,他將自己所有的愛都傾注到了父親的身上。天冷了,他就給父親暖被窩,等父親的被窩暖熱了再回到自己冰冷的被窩裏;天熱了,他給父親扇涼蓆、驅蚊子,讓父親睡個安穩覺,自己卻熱得滿頭大汗。

當讀完了小黃香的故事後,我的內心在深深地沉思:以往都是爸爸媽媽在照顧我們,我們在爸爸媽媽的百般呵護中長大,可是我們卻沒有為他們做過什麼事。我們為什麼不能像這些古人一樣,孝順自己的父母呢?於是,從那時起,我開始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孝順父母。

有一次,爸爸去工廠裏上班,一直到了晚上六點半還沒有回來,等得我心中焦急萬分。於是,我吃好晚飯,就飛似的地跑到樓下,向前探着身子焦急地注視着前方。這時,天空陰了下來,好像是要下雨了,開始爸爸還是沒有回來,我的內心更加焦急起來。終於,爸爸那疲憊的身影在雨中出現了。等爸爸進了居民樓後,我連忙幫他把沉重的工具、文件提上去,還扶着爸爸上樓,爸爸見了,臉上露出了快樂的笑。等爸爸進屋,換好了衣服躺在牀上休息時,我又給他拿來了滾燙的熱水袋,幫他放在腳下墊好。爸爸看了,臉上又露出了欣慰的笑。突然,我聽到了爸爸的肚子在“咕咕”叫,我猜想,肯定是在外面勞累了一天,肚子餓了。於是,我又去給爸爸拿了幾個巧克力派。爸爸吃着巧克力派,幸福地笑了。這時,我又發現,爸爸一隻手在拿着派吃,另一隻手卻在不停地揉背。於是,我又捲起袖管,幫爸爸錘起背來。我給爸爸捶背時錘得恰到好處,可是我自己卻腰痠得很。爸爸見了,忍不住了,激動地對我説:“兒子,你太懂事了,爸爸自己來,你別累着了。”我笑着説:“這有什麼,比起你每天在外辛苦地勞動,這算不了什麼。”爸爸聽了,緊緊抱住了我,抱得那麼緊,那麼緊……

父母的愛是無疆的,父母的愛遠遠比山高,比海深。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教育我們,在我們的身上花費了許多的精力,所以我們也要學會感恩父母,孝順父母。同學們,在父母老了以後,請不要嫌棄他們,煩他們,請你們好好孝順自己的父母吧!

篇七:關於以孝道為主題的作文

“琴鍵黑白分明像你,凝望這個世界的眼睛……”愛的指引,帶我們眾裏尋你。孝的承諾,温暖你我的心。接下來,讓我們伴隨這餘音繞樑的歌聲,隨同那真誠懇切的心靈,讓我們一起向最美孝心少年致敬!

那一聲聲爽朗的笑聲引導着我們來走進吳林香。她,那般堅強的女孩,時時用她那迷人的微笑,伴隨着患有癌症的母親,全身癱瘓的外婆,右手殘疾的外公和乳臭未乾的弟弟。造化弄人,這個僅僅十二歲的女孩接受着人生的考驗,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挑起整個家庭的重擔。

“這都是天意,既然讓我來到你的身邊,我就要服侍你一輩子。”她,就算是再苦、再累,也從沒有在家人面前抱怨,只是報以微笑,默默地一人去承受這樣的壓力。命運那樣苛刻,病魔無情的撕咬着她,媽媽的病情一再加重,簡直被折磨得生不如死。終於,在那黑色的下午,她,永遠的離開了世界,離開了那破碎的家庭,離開了懂事孝順的小林香。媽媽去世後,不畏艱難的她仍舊保持那燦爛的微笑,她堅信,自己的努力、堅強和微笑,遠在天堂的媽媽一定會看到的……

看到這裏,她那感人肺腑的事蹟,把我這顆無知的心打動了,震撼了我的靈魂深處。包含着敬佩,包含着感動,包含着羞愧的淚珠劃過臉龐,悄無聲息的滾落下來……想想我們,是多麼的幸福啊,天天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已經不足為奇,可是,我們有想過怎樣來回報她們嗎?

眼淚,是暫時的,感動,也只停留在心底。怎樣能讓自己所有收穫?怎樣才能真正地學習他們的可貴品質?首先我們不能只有孝心,更多的應該體現先孝行。或許,命運沒有讓我們去經歷太多的磨難,去感受到親情的美好與珍貴,去付出驚天動地的孝道。但是我們可以從小做起,去孝敬我們的父母!

也許,孝順是寒冬中的一杯咖啡,沁人心脾;也許,孝順是困境中的一個微笑,醉人心底;也許,孝順是夏陽下的一杯香茶,幽香淡雅;也許,孝順是一曲牧歌,悠揚甜美;也許,孝順是一首詩,名垂青史……不管怎樣,讓我們來進一步的學習他們得孝敬長輩、自強不息、不畏艱難,陽光向上的品質!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求成才,只求成人”而孝道是做人的根本,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最美孝心少年,帶給我們的並非精彩的片段,而是心靈的洗滌……

篇八:關於以孝道為主題的作文

古語説的好:“百善孝為先”。“孝”向來是我們最注重的品德。

失去了孝,就好比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在歷史上,有許多關於孝的感人事蹟。還記得2011-2012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的孟佩傑嗎?

命運對孟佩傑很殘忍,她卻永恆微笑回報這個世界。五歲那年,爸爸遭遇車禍死亡,媽媽將孟佩傑送給別人領養,不久也因病去世。在新的家庭,孟佩傑還是沒能過上幸福的生活,養母劉芳英在三年後癱瘓在牀,養父不堪生活壓力,一走了之。絕望中,劉芳英企圖自殺,但她放在枕頭下的40多粒止痛片被孟佩傑發現。“媽,你別死啊,媽媽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着就是我的心勁,有媽就有家,”

從此,母女二人相依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來源是劉芳英微薄的退病工資。當別人家的孩紙享受寵愛時,八歲的孟佩傑已獨自上街買菜,放學回家給養母做飯。個頭沒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無數次卻從沒喊過疼。

在同學們的印象中,孟佩傑總是來去匆匆。她每天早上六點起牀,替養母穿衣、刷牙洗臉、換尿布、喂早飯,然後一路小跑去上學,中午回家,給養母生火做飯,熬藥按摩、換洗牀單……有時來不及吃飯,拿個冷饃就趕去學校了。晚上又是一堆家務活,等服飾養母睡覺後,她才坐下來做功課,那是已經九點了。

“女兒身上最大的特點是有孝心、愛心和耐心。”劉芳英説,如果有來生,她要好好補償女兒。為配合醫院的治療,孟佩傑每天要幫養母做200個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捏腿30分鐘。碰上劉芳英排便困難,孟佩傑就用手指一點點摳出來。

在貧困中,她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種不幸;在艱難裏,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給個細節。雖然艱辛填滿四千多個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

青春,總要加上無奈兩個字。我們乖過、瘋過、哭過、笑過。把幸福與痛苦扯遠點,一切都那麼好,沒有任何的做作,無論怎麼度過,只要自己選擇自己不後悔就還好。冰涼的追逐、殘留的執念,我們發泄過後,不要忘記親人一直都還在自己身後。他們愛你,卻一直默默的,不被在意的付出。我們還沒有回報他們呢,誰都還不起親情,再沒有回報愛你的親人之前,誰都沒有資格決定自己,換句話説,不能任自己性子就主宰自己。

仍然做為孩子的我們,必須謹記:親人,特別是愛你的親人都還在身邊的感覺,不要等以後,樹欲靜風而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不要等失去,這世上根本沒有後悔藥。

篇九:關於以孝道為主題的作文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在歷史上,有許多關於孝的感人事蹟,其中在24孝中,有一則是“閔子騫勸父感後母”。感人至深。

閔子騫是周朝時期的人。幼時喪母,父娶某姓女為繼室。閔子騫素性講孝,對待繼母像生母一樣孝順。後來繼母接連生了兩個兒子,於是對閔子騫開始憎惡起來。總是在丈夫面前説子騫的壞話,挑拔子騫與父親的關係。

冬天到了,天氣十分寒冷。後孃為兩個親生兒子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給子騫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一點也不暖和的蘆花。蘆花是水中生長的蘆草,到處飛揚的那個輕飄飄的花,哪裏能禦寒呢?所以,子騫穿着覺得冷得很,好像沒有穿衣一樣。而這位後母反而向丈夫説:“子騫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驕養了,故意稱冷。”

一天,父親要外出,子騫為父親駕駛車馬,一陣陣凜冽的寒風吹來,子騫冷得得戰票不已,手凍得拿不穩馬的韁繩,將韁繩掉到了地上,馬將車子差點兒拉下了懸崖。父親大怒,氣得揚起馬鞭,將子騫猛打。子騫的棉衣被打破了,內面的蘆花飛了出來。父親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責罵後妻,要將狠毒的女人趕出家門,將這個心惡女人休掉。後妻像木頭一樣,呆呆地立着,羞愧得無話可説。子騫跪在父親面前,哭着勸父親説:“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請不要趕走母親。”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句話不知讓多少人所為之動容,就是閔子騫的繼母也被感動後悔不已,從此待閔子騫如親子,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偉大所在。

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現在的我們應該更要孝敬父母,更何況孝道是我們的悠久文化和傳統美德,但事實好象有點相反,歷史的寶貴財富並沒有得到部分現代人的認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經地義要養他們,要為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只要自己逍遙快活就夠了,把他人的苦難置之度外。但他們可否想過十月懷胎的痛苦和把一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只能得到社會的唾罵和拋棄。

孝心無價,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謹記,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們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篇十:關於以孝道為主題的作文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孝”做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深深影響着每一位炎黃子孫。

人們耳熟能詳的《三字經》裏有一句“香九齡,能温席”。説的是漢代因孝敬長輩而流傳千古的小黃香。他九歲喪母,這使他更懂得了孝敬長輩。

夏季,他幫父親把牀蓆扇涼,趕走蚊子;冬季,他用自己的身體把父親的牀蓆睡暖,再讓父親睡到牀上。小黃香學習刻苦勤奮,當有“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讚譽。

相傳在漢代有一個叫郭巨的人,家裏有一個九旬的母親和一個剛出生的嬰兒。由於家庭貧困,他只能選擇贍養母親或孩子。為了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郭巨和他的妻子連夜將孩子抱到山裏,埋于山中。

百善孝為先,歷朝歷代像小黃香和郭巨這樣的孝子不計其數。我們對“孝”並不陌生,似乎從懂事起,我們就常聽長輩們教育道:“要做一個孝敬長輩的孩子。”可事實並非如此。

小學時,老師給學生布置了一個特殊的作業——幫父母洗腳。可現在的孩子多為家中的“小皇帝”,家長也不願讓孩子受累。只是在孩子的作業本上籤個字應付作業罷了。

不僅是孩子,歌曲《常回家看看》更是體現了現在人們的生活特點。不停的找個種不回家的理由,空巢老人變得越來越多。老人們不圖兒女回家做很多事,只希望兒女們回家看看。

前段時間電視上常播放這樣一個廣告:一位老母親忙碌了一天,做了一桌飯菜,滿心歡喜地等兒女回家吃飯。可她卻陸續接到家兒女的電話,都説有事,不能回家吃飯。老人放下電話,獨自一人坐在沙發上,直到深夜……

隨着科技的不斷進步,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我不由得問:“這是怎麼了?”

現在,我們不需要孩子像小黃香一樣為父母温席,也不需要成年人像郭巨一樣為母埋兒。那是不是説,我們可以把“孝”拋棄了?

不!不是的!孝不只表現在這兩處。孩子聽從父母,少讓父母操心;大人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常回家陪伴父母……都是孝的表現。

為人父母更應該孝順於自己的父母,不能總為自己找任何不回家的理由。都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贍養父母,常回家看看,不僅僅只是盡孝,更是給孩子做出榜樣。

若連大人都不盡孝了,孩子念再多的“香九齡,能温席”也是無用的。因為他們並不知道怎樣做才是孝敬父母。

“孝”在中華大地上存在了五千年,我們都應該發揚和傳承下去,不能讓“孝”消失在21世紀。

Tags:孝道 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