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公德作文 > 文明作文

關於文明的六篇作文

欄目: 文明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06W

篇一:寫文明的作文

關於文明的六篇作文

小的時候,幼兒園的老師教導我們,要講文明,講禮儀,這樣才能做一個討人喜歡的孩子。

什麼是文明?什麼是禮儀?這個問題困惑着我小小的心靈。

回到家,我又去問媽媽,媽媽笑了,她告訴我:“孩子,文明就是你不亂扔東西,不罵人,禮儀就是你見到別人時説'你好',收了禮物説'謝謝'。如果你做到了,那你便是個講文明,講禮儀的受歡迎的好孩子。” “哦!”我似懂非懂,漸漸地,我也開始意識到文明禮儀的重要性,隨着知識面的擴展,我對文明禮儀的理解力不再像從前那樣膚淺,我也懂得了,一個講文明,懂禮儀的人,必然是個有修養的人。

在媽媽的悉心教導下,我正努力地成長為一個有修養的人。在酒席上,我不會表現出饞涎欲滴的模樣,更不會在長輩沒有開始用餐前就狼吞虎嚥,我知道,文明就定格於我耐心的等待之中;在做客時,我不會在未打招呼之前便先進別人的家門,更不會在未經主人允許的情況下亂拿東西,我知道,禮儀就體現在我的彬彬有禮、落落大方之中……

其實,文明就是一種互動,你尊敬他人,他人也會報以同樣的尊重;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你給予他人一縷微笑,他人也將回贈與你一抹陽光。

要讓他人也學會講文明,講禮儀,首先要自己先做到。記得上次,我和同學一起回家,快出校門,她將手中的糖紙隨便往地上一扔,我望着她滿不在乎的樣子,便繞了一大圈,將自己手中的糖紙扔進了路邊的垃圾筒裏,平靜地望着她,她也驚訝地看着我,許久,她漲紅了臉,彎下腰,將地上的糖紙撿了起來,也繞了一大圈,然後小心地將糖紙撿扔進了垃圾筒。我很高興,因為文明就在我扔糖紙的那一刻傳遞了。文明只是一個小小的微不足道的動作,但這個動作可以感染他人,甚至創造一個和諧的社會,這難道不是文明的魅力迸發出的神奇力量嗎?

如果我們可以將文明與禮儀轉化成一種日常的習慣,如果我們能見到老師就脱口而出“您好”,見到地上的紙屑便情不自禁地會去彎腰,那我們所處的環境必將處處洋溢着文明的交響曲。

篇二:關於文明的作文:文明只差一步

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太陽照在身上,火辣辣的。袁小鬧和李俊一蹦一跳地從學校放學回家。

鳥兒一遍遍地唱着歡快的歌曲,四周的花兒也打扮得紅紅的。

突然,起了一陣怪風,風中帶着一股惡臭。“哎呀,怎麼這麼臭啊?早上還好好的呢。”袁小鬧皺起了眉頭。“是啊,太臭了!”“過去瞧瞧。”袁小鬧他們一路循着臭味向前走去。

“你看,這一大堆垃圾都堆在了垃圾筒外面,蒼蠅飛來飛去,竟然還有一隻死老鼠,怪不得這麼臭。”“是誰亂扔垃圾,那麼好的景色,都沒他們糟蹋了。”袁小鬧嘟嚷着。“是啊,這路上的的風景那麼美,可是,有了這堆垃圾,真是煞風景啊。”李俊迴應道。

“讓我來想一想。”

“你想怎麼辦?”

“你能不能和我一起把垃圾扔進筒裏?”袁小鬧眼前一亮,對着李俊説。

“為什麼?”李俊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袁小鬧神祕地笑了一笑:“你幫我撿就是了。”

“怎麼撿?這麼髒!”李俊向袁小鬧飛了一個白眼。

“本山人自有妙計,給你。”説着,袁小鬧象變魔術似的從書包裏拿出一副手套。

李俊和袁小鬧一手捂着鼻子,一手拎起了一袋袋垃圾扔進垃圾筒。最後又拎着老鼠尾巴把老鼠丟進了垃圾筒。

袁小鬧笑嘻嘻地對李俊説:“接下來就看我的吧!”他從書包裏掏出了筆、紙和一卷雙面膠。

“應該怎麼寫才好呢?”袁小鬧不禁深思起來,“文明只差一步!”一個絕妙的念頭從腦海中閃過:“就是它了!”袁小鬧拿起筆端端正正地在紙上寫上了六個大字——文明只差一步,又把它貼在了垃圾筒上。

李俊笑眯眯朝袁小鬧伸出了大拇指,他倆都甜甜地笑了。

篇三:關於文明的作文:文明,只差一步

踏着早晨明媚的陽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氣,伴着小鳥的歌聲,我和好朋友蘇凱揹着書包,一會兒小跑,一會兒背英語單詞,一會兒哼起小曲,快樂的走在上學的路上。

走着走着,忽然一陣撲鼻的臭味,我和蘇凱都忍不住用手捂住了鼻子。我們在路邊看到了一個綠色的垃圾桶,就在垃圾桶的旁邊放着幾袋垃圾,散發着陣陣臭味,許許多多的蒼蠅,有的在垃圾上爬着,有的在垃圾旁邊盤旋着,“嗡嗡嗡”的.叫着,這種場面真是令人作嘔啊!

“這些人真是的,扔個垃圾還要扔在外面,真是不自覺!”説着,我想趕緊離開這裏,就再也聞不到這種味道了。蘇凱一把拽住了我,説:“如果每個人都像我們這樣離開,裝作看不見,都不想聞這種味道,那豈不是要麻煩清潔工人了?那這樣我們不配做少先隊員!”。

接着我們倆商量了一下要把外面的垃圾清理到垃圾桶裏。我趕緊走到垃圾前面,彎下腰,伸出雙手,撿起垃圾,然後把垃圾放進垃圾桶內。只見蘇凱卻站在垃圾桶旁邊思考着,好像非常專注的樣子,我跟他説話他也不理我。就在這時,蘇凱從書包裏拿出紙和本子,雙膝跪地,左手按着紙,右手拿着筆在專心的寫着幾個大字。

當我撿完垃圾後,蘇凱的字也寫完了,然後他從書包裏拿出雙面膠,把紙粘在垃圾桶上,只見上面寫着:文明—只差一步。

等我們倆忙完這一切,一路狂奔到校園,正好上課的鈴聲響起。

同學們只要在向前走一步,就會變成文明之人,整個世界將會變得文明起來!

篇四:關於文明的作文:讓文明之花傲然綻放

讓文明之花傲然綻放 ——作者:汪雅婷 文明,是一個人品質的體現;是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是一個人的動作和神態。我國是著名的禮儀之邦,有着五千年的傳統歷史,也演繹着一個個感人的文明故事。 下午,我和姐姐坐着公交汽車去常州遊玩。我在公交車窗外瀏覽了一遍。大街小巷張燈結綵,到處是五顏六色的鮮花和彩旗。綠草如茵的小草像大地媽媽給小草鋪了一塊綠毛毯。那些花花綠綠的焰火衝上雲霄,我就覺得自己快樂的心情像花兒一樣綻放。一棵棵翠綠翠綠的小樹像一個個堅守崗位的士兵,保衞着祖國。“讓一讓”、“讓一讓”,車上已擠滿了人,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這時,一個男孩搖搖晃晃地站在那兒。一位滿頭銀髮的老爺爺和藹可親地説:“來,小朋友,到我這兒來坐吧!”男孩猶豫了一會兒,説:“不行,老師教過我們,要尊敬老人的。”爺爺説“我馬上就下車了。”小男孩聽了,這才點點頭。結果,那位老爺爺站了三站才下車。這時,車上又上來了一位腿腳不靈便的老婆婆,剛才那個小男孩卻站起身,説:“老奶奶,您到我這兒來坐吧!”老奶奶慈愛地拉過他的手説:“這可真是個好孩子。” 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創造和諧。讓我們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讓世界變得更文明。

篇五:我身邊的文明故事

上下五千年,悠悠吳文化。清明節即將來臨,一年一度的吳文化節就要開幕了,讓我們又想起吳地先祖——泰伯的豐功偉績。遙想當年泰伯為了順從父親傳位給弟弟季歷,從而再把王位傳給孫子姬昌的旨意,三讓天下的故事被人們傳為美談。當年泰伯出亡後,與弟弟仲雍結伴到了陝西西部,建立起了吳文化的雛形——句吳。泰伯出亡後不久,其父病逝,他為盡孝道,回國奔喪。這時季歷提出要讓位予泰伯。泰伯堅決不受,季歷不依。泰伯多次避讓不成,只好又回到荊蠻吳部落中,為了表示義無反顧之心,他帶着族人遠走高飛,來到了我的家鄉——無錫,興修水利,帶來先進的農業技術,給江南這片蠻夷之地帶來了文明的種子。後來,季歷又派人讓泰伯回北方當王,泰伯用對犯人的刑罰對自己施了一遍,笑着對來人説:“一個犯人怎能當王呢?”泰伯如此三讓天下,連被稱為聖人的孔子讀到泰伯的故事也拍案驚呼。在他看來,泰伯的品德已達到了幾乎不可逾越的境界。

想想泰伯三讓天下的美德,再想想我們現在連排隊買飯都要插隊;公交車上,有人連個座位都不肯讓給身邊的老婆婆……現在,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想想泰伯當時可不是讓早吃一頓飯、一個座位……是天下啊!你們這樣做,想想泰伯當時的行為,你們心安理得嗎?想想泰伯當年為了江南水鄉的建設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才換來了後來幾千年的繁

榮昌盛啊!吳文化是祖先們自古傳承下來的,作為吳文化的接班人,我們應該刻苦學習,把吳文化發揚光大!

又是清明,我們循着歷代鴻山人的足跡,來到泰伯目前,緬懷先賢的聖德,,作為新一代鴻山人,進一步堅定了認真學習的決心。我們將把這悠悠吳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篇六:關於文明的作文

一、文明從我做起

一個個的小家庭組成的一個大家那是國。那什麼是家呢?就是由一個一個成員而組成。所以,一個國家中人最重要。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文章來源於長春工業大學自考 轉載請註明出處

不久前,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説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説:“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

不知大家是否記得,三年前中央電視台報道,國慶節後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殘跡,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塊口香糖污跡,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聖和莊嚴形成了強烈反差。

以上的兩個事例表明,文明其實是由細節構成的,反思我們的所作所為可見文明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尤其是星期六、日教室裏、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麪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室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為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髒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衞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影響到我們自身的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素質。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後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

代表民族未來的我們,需要學習和繼承的東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怎樣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同學們,我們每播下一個動作,將收穫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將收穫一個品格,讓我們把文明禮儀放在心上,時時刻刻與文明交談,用它來約束自己的言行,千萬不要把文明行為習慣看作小事。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説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鬥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我相信,經過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

二、文明交通伴我行

關於交通安全知識大家應該都知道,並且瞭解,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之中還是有些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們因不注重交通規則而發生交通事故給個個幸福的家庭帶來了痛苦和悲傷,所以我們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

據資料記載,上個世紀80年代末至今,我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已經連續十餘年位居世界第一。根據全球各交通和警察部門的統計,去年全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50萬人!其中,中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10.4萬人。在我們生活生活周圍這些血淋淋的教訓,警示我們“安全----生命之保障”。安全,就是生命之影,生命之血,生命之根,生命之魂。只要我們大家都牢固樹立安全意識,那麼在我們身邊就不會有那麼多觸目驚心的事故發了。

從每件事故的分析來看,在每起偶然發生的事故背後,都隱藏着許多違反交通規章的必然。在安全學習中有這麼一條“三不傷害”,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可每件事故的發生都涉及到其中的一條安全意識説大了,對社會來説關係到社會的發展,關係到社會的安定團結;説小了,對於個人家庭來説,關係到生命的延續,關係到家庭的美滿、幸福。因此,每個人的安全意識關係到社會的安定團結;關係到生命的延續,關係到家庭的美滿、幸福.

交通是為“人”服務的,而交通事故的發生又讓人們清楚地看到了“人”對交通法規忽視的結果。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在各項非正常死亡人數中高居榜首。交通事故導致人員傷亡的血淋淋的事實告訴人們要全面加強社會管理,告別違章,告別事故,維持有秩序的交通,才是人車暢通和安全的前提條件。

交通是文明的窗口。交通狀況的好壞,直接反映一個地區的發展水平和市民素質的高低。交通環境的好壞,關係到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形象,關係到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的質量。交通連着你我他,安全暢通靠大家。改善交通環境離不開大家的努力,只有廣大市民從我做起,自覺遵守交通規則,革除交通陋習,樹立文明新風,一個有序、安全、暢通的城區交通環境,才會呈現在我們面前,惠及廣大市民百姓。

遵章守紀,就是尊重生命,尊重自我。當我們能做到這一切的時候,我們的社會便向文明的彼岸又靠近了一步。重視交通安全,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更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讓我們攜起手來呵護這文明之花,讓我們遠離傷痛,珍愛彼此的生命吧。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成為文明交通的遵守者,讓安全、幸福伴隨着我們每一個人。

Tags:文明 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