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公德作文 > 文明作文

品讀經典傳承文明作文

欄目: 文明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7.11K

古今聖賢者,素有“舉世皆濁我獨清,天下皆醉我獨醒”的凜凜君子之風,這也是仁人志士們所向往和追求的境界。小編整理了相關的作文範文,快來欣賞吧。

品讀經典傳承文明作文

品讀經典傳承文明徵文範文【篇一】

4月28日,20XX年江門中青一班黨支部組織了一場以“經典潤澤生命好書伴我同行”為主題的讀書交流活動。學員們通過推薦一本讀過的書,交流讀書的收穫,激發大家閲讀的興趣。活動由支部學習委員鄺健梅同學主持。

在主題發言環節,學員們運用PPT展示了他們的推薦圖書的理由,分享讀書體會。付橋波同學結合他的工作經歷推介了工具書《祕書的祕密——筆桿子是這樣煉成的》,分享了寫文稿的經驗與體會。張錦同學介紹了小説《麪包會有的》,説出了她讀後反思慾望與節制的看法。樑雄堅同學結合視頻和實物道具向大家講解了《大敗局》書中19個企業失敗案件,引起大家對創業、創新的思考和解讀。周擁軍同學講述了他與20年前的一本《鑄魂求悟集》的故事,感悟出“思想永遠高於職務”。勞健平同學介紹了《褚時健影響企業家的企業家》書中企業家褚時健跌宕起伏的人生,倡議大家學習其自強不息的精神。

在自由發言環節,範昌偉同學推薦了《中國模式經驗與挑戰》,增強中國發展模式的自信。張麗莉同學推薦了《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一書,講述了華為的成功之道。王育嶸同學推薦了《大拙至美》建築的科普讀物。鍾榮源同學為幫助大家更好學習辯證唯物主義,推薦了《知行合一王陽明》。

班主任黎彩眉和譚仁也分享了他們的讀書體會。譚仁老師從他學心理學的體會説起,向大家推薦了《孩子的宇宙》一書,幫助同學們學會從心理學角度,教育引導孩子。黎彩眉老師從黨校教育的角度,談了她學《習近平黨校十九講》的體會,分享了她對黨校教學“道”與“術”的理解。

在活動中,部分學員和班主任摘錄了所推薦書的經典語錄與大家分享。《知行合一王陽明》致良知心學中四訣: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祕書的祕密——筆桿子是這樣煉成的》:我字寫公心、寫他心。

《鑄魂求悟集》:思想家要深入,政治家要淺出。《褚時健影響企業家的企業家》:人生總有起落,精神終可傳承。《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以客户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習近平黨校十九講》:黨校姓黨。《孩子的宇宙》:在每個孩子的內心,都存在一個宇宙,它以無限的廣度和深度而存在着。

這次讀書交流活動組織到位,模式新穎,學員們普遍反映收穫良多,很受啟發。

品讀經典傳承文明徵文範文【篇二】

本次活動旨在建設積極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園文化,營造校園讀書氛圍,提升師生人文素養,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推進學校內涵發展。“11XX全員閲讀工程”是清江中學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一項創新創優項目,學校要求全校師生“每人每月讀一本、全校每月六千本”,以此進一步營造書香校園的美好氛圍。學校希望通過讀書活動的廣泛開展,培養師生“愛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引導師生博覽羣書,真正讓書本成為大家的良師益友,讓清中人在閲讀中放飛夢想,感悟歷史,體驗社會,瞭解科學,拓展思維,憧憬未來。為配合“11XX全員閲讀工程”,學校將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建好學校圖書館、年級圖書室、班級圖書角,開展校園圖書展覽、演講比賽、師生徵文等系列活動,幫助全體師生豐富知識,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收穫更為精彩、更為豐實的人生。

本次啟動儀式由學校副校長王應標主持。師生入場前,先後在閲讀活動背景牆上簽名。會上週建洋副校長宣讀了“11XX全員閲讀工程”實施方案,各年級學生代表及教師代表從與會領導的手中領取新購買的精美書籍,師生代表分別在會議上作表態發言。校長、黨委書記陳欣就閲讀活動的開展進行了動員部署。

為勉勵清中人積極投身讀書活動,倡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市政府副市長王紅紅親臨大會,代表市政府對“11XX全員閲讀工程”的順利啟動表示熱烈的祝賀。她在講話中指出,對廣大老師和同學們來説,閲讀不僅是一門科目,更是成長和進步的一大基石。清江中學從形勢發展變化和師生成長需要出發,組織開展“11XX全員閲讀工程”,可以説是一件創新之舉。這對於引領廣大師生進一步強化閲讀意識,掀起讀書熱潮,營造書香校園,促進教學相長,必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面對與會學生稚嫩的身影和期冀的眼神,王市長勉勵同學們一定要樹立遠大理想,從各方面不斷的鍛鍊和完善自己,為加快家鄉淮安蘇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放飛青春的夢想。要充分珍惜時光,在緊張的課程學習之餘,充分利用點滴時間多看書、看好書。要正確處理好課內閲讀與課外閲讀之間的關係、學習時間與閲讀時間之間的關係、閲讀目標與閲讀效果之間的關係,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採用正確的閲讀方法,努力實現在閲讀中體味人生、感悟生命;在閲讀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在閲讀中啟迪智慧、健康成長。

王紅紅副市長還對廣大教師提出,“欲求教書好,先做讀書人”。一名真正的名師,就像是一個巨大的“磁場”,他走到哪裏,學生的讀書興趣也就會隨之轉移到哪裏。這樣的老師講起課來,引經據典,妙語連珠,有“胸藏萬江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的氣概,能給學生以充實的知識和心靈的震撼。為提高活動的實效,王市長要求省清中在實施閲讀工程時,把全員閲讀工程與時代發展需要相結合,在倡導閲讀經典的同時,多讀符合時代精神、體現時代方向的.書籍,多讀藴含淮安味道、淮安故事、淮安風情的書籍;要把全員閲讀工程與提高教學質量結合起來,定期組織開展讀書論壇、演講比賽、知識競賽、讀書徵文等交流活動,讓各種學術思想在相互碰撞中擦出火花;要把全員閲讀工程與教學創新相結合,使之成為建設校園文化、打造特色學校的重要抓手,真正實現“以讀促學、以讀促研、以讀促教”的目標。

啟動儀式結束後,省清中邀請了淮陰師範學院焦亞東、陳樹萍兩位教授分別為師生開設了精彩的讀書講座。

作為我市基礎教育領域的品牌學校,清江中學歷來有勤讀書、愛讀書的優良傳統,近年來,學校舉辦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讀書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11XX全員閲讀工程”的全面實施,必將使美麗的清中校園散發出更加濃烈的書香氣、書卷氣,促進廣大師生真正將閲讀成為一種自覺、一種習慣、一種追求,讓芬芳書香充盈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班級、每一名同學。

品讀經典傳承文明徵文範文【篇三】

午後陽光正暖,捧一杯熱茶,翻一卷名著,打開窗,任陣陣輕風拂面,坐在書桌前,聞書香淡淡,嗅茶氣騰騰。是否會感到,整個人的境界都提升了一番?

我曾經讀過一本書叫做《你的孤獨,雖敗猶榮》很多時候,你都是一個人行走,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做事。但是你卻可以一個人行走,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做事。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為自己在世界上是孤獨的,但是我們卻能在冥冥之中忍受下來,這算不算是一種雖敗猶榮?

我們通常在經歷苦難過後,感到自己的渺小,然而我們卻能跨越這種苦難,這又算不算是一種雖敗猶榮?

我們常常會忘記自己承受住了苦難,烙印在心頭的而是苦難本身帶給自己的痛苦。當日後提起時,卻只記得自己的失敗,而忘卻了成功。猛然間想起時,竟會有一絲心酸。因為遺忘,所以感動。多麼深刻的含義啊!書籍給予我們一塊心靈的淨土,一塊永不被踐踏的淨土。這塊土地,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是聖潔的,就如同皎潔的一輪當空的皓月,既引發了人們的陣陣遐思;有表現出一種莊嚴的,永不玷污的力量。

古今聖賢者,素有“舉世皆濁我獨清,天下皆醉我獨醒”的凜凜君子之風,這也是仁人志士們所向往和追求的境界。

為什麼那麼多生前默默無聞的人仁人志士死後卻可以名垂千古,流芳百世?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立志要成為偉大的人,他們有目標,有追求。李白曾在山中同師父隱居,潛心問道,修煉數年數載,儼如仙人,生活自在逍遙,可當他得知國家十分需要人才時,便毅然決然地下山,為國效力。李白始終沒有忘卻自己的追求,既然機遇已經來到,縱使當下生活多麼逍遙,李白依然選擇了走向遠方。他並不看中眼下的美好生活,他的超凡脱俗日月可證,天地可鑑。

孟浩然和李白的相遇,就像劉關張三兄弟結拜一樣,他們都有着相同的理想、共同的遠方,他們之間的交往亦被後人所稱頌。有人説,少得益友乃是人生的一大幸事,珍寶易尋,知音難覓啊,能夠與志同道合的人相遇,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然而有的人窮盡一生,依舊獨自一人,我人理解,縱使他們才華橫溢,器宇非凡,心胸曠達,只是後人認為如此,實則冷暖自知。沒有志同道合的人與自己交往,這樣的人生又有多少敢於拼搏的可能呢?然而他們卻在這絕境之中覓得一條生路,勇敢的飛奔向前。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直至生命終結的最後一刻,他們依舊為國家的興亡默默地做着貢獻,不得不説,他們的追求是永不停息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們的英明值得被永載史冊。他們就是靠着自己內心那股強大的力量,與世界抗衡,他們無所畏懼,他們堅不可摧。

讀書,讀好書才能好讀書,當你真切地領會到了一本書的深意和內涵,當你的心靈與作者的心靈相碰撞,當你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發生共鳴,這是何等美妙的體驗啊!這個時候,你內心對讀書的渴望的大門,就在緩緩打開,你會看到洋溢在寶箱外面的黃金和珠寶,“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的珍貴之處就在於,它能夠薰陶一個人,為這個迷茫的人指明方向,讓膽怯的人變得勇敢,讓特別煩躁的人把心平靜下來。這些話對於一些人來説或許毫無用處,可當你真的融入到書裏去時,你就會視書為珍寶。一本好書,它的含義是無限的,你可以從中得到任何你想要的,在書香四溢的世界裏,你會感到滿足,你會對所以事物有一個全新的認識,讀好書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這從何説起?一本真正的好書,有的人根本讀不進去,有的人硬着頭皮也要讀下去,我們暫且不對這兩種讀書方式作出明確的判斷——“對”亦或者“錯”,這完全是兩種態度,是改變不了的,會讀書是一種天賦,一種與生俱來的神奇而又珍貴的財富,讀書可以使我們對於人生,對於理想,對於未來,對於遠方的理解更加上升一個階梯,提升一個境界。會讀書、肯讀書的人,雖然身在這平凡的世界裏,但內心絕不庸俗,他們的思想,他們的內心是任何不讀書的人比不上的,他們有自己心靈的一塊淨土,並且始終保留着。這塊淨土永不被玷污、沾染上污穢,他是聖潔的。

我們懷念那些仁人志士們,他們在那黑暗污濁的社會中遭受百般的挫折,但他們絕不向這庸俗的世界妥協,他們所追求的,是境界,我們不得不説,那些文人墨客們遊歷在山水之間,器宇非凡,潛心問道,修煉數年數載,儼如仙人,他們為什麼能這麼曠達,這麼遙不可及又這麼收人尊敬,這麼超凡脱俗?“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他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他們的目標是單純的,同樣,他們並不是為了成功而努力,而是為了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他們期望着自己能夠齊家、治國、平天下,他們那看似弱不禁風的軀體裏面洶湧地澎湃着的是着的是報國的熱血,是雄偉的英魂,他們生活的環境無比的污濁,他們卻有着舉世皆濁我獨清的氣概,他們那無比的美麗令他們在人羣中脱穎而出,他們敢於與世界較量,他們敢於向世界挑戰,即使自己一貧如洗,即使自己寥落清苦,卻依舊守護者自己的光芒,為人們照耀,烈日炎灼,不改英雄本色,窮冬烈風,執着依舊忘我。儘管前方的路崎嶇不平,儘管失敗和挫折已命中註定在等待着他們,一次次奪走他們青春的容顏,但卻給他們人生的前景增添了一份尊嚴,因為他們跨越了苦難,這是任何順利的成功者都不能做到的,麥穗經過一年的風調雨順,終於長出了金黃飽滿的穀粒,但那只是假象的外殼,它的內心卻空洞的、虛無的。同樣的麥穗,經過一年的狂風暴雨,烈日嚴寒,終於長出了真正的穀粒,雖然小,但它堅韌。

什麼造就了他們這頑強的毅力,又是什麼造就了他們這雷打不動的信念?是知識,是閲歷,是意志,他們不同於常人的是他們的意志堅不可摧,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他們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立志要成為偉大的人,並未之持之以恆,毫不間斷的去努力。他們有信仰,就像蘇格拉底那樣,為了信仰,可以付出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

我們也可以有這恆心,優質毅力,有這信仰,關鍵是看自己的第一支是否堅定。

有了自己的目標,追逐吧,奔跑吧,把自己對於成功的渴望化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動力,不管成敗,真正的成功並不在於你最後一剎那的結果,而在於你奔跑的過程,是否經常,是否頑強,是否堅定。人都是有野心的,當取得了一定的客觀成功或進步時,就會暗暗立下一個更宏大的目標,野心越大,慾望越大,對成功的渴望就越大,把如此渴望成功的慾望化成動力,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最終更加接近自己的目標,在夢想成真的那一刻,歡呼雀躍,誰能想到,自己天邊那遙不可及的夢想竟成為了現實,這都要歸功於立下這個目標而為之努力的自己,正是曾經那個頑強拼搏才造就了自己今日的破繭而出,化繭為蝶,想到這裏,不由得又一絲心酸,紫荊竟能被自己感動,真是……回過頭來卻發現,自己不是還沒跑呢嗎?趁自己美好的青春年華,趁自己蓬勃的朝氣,滿載希望,今日即啟程,出發!

也許遠方就是年少時自己在心裏埋下的那顆種子,生根,發芽,經過荏苒時光,長成參天大樹。回過頭來,望一眼曾經的那個少年,欽佩,欣慰中竟還流露着感動。這也是人生啊,這是一個美好的人生,不曾留過遺憾,在自己功成名就,凱旋歸來時,回想起年少時自己那張稚嫩又充滿英氣的臉龐,回想起小時候向遠方的路步履艱辛地前進,額頭是哪個留下豆大的汗珠,紅着小臉,大口大口地喘着氣,是否會為自己感動?為自己這一路的艱辛感動美味至極的刻苦欣慰,為自己的艱辛感到由衷的佩服。最終到達目的地後,是何等的驕傲與自豪!為自己的日以繼夜喝彩。可能根本忘卻了當初為何要選擇這條路,忘卻了自己為什麼要費盡千辛萬苦只為到達這個地方。因為遺忘,所以感動。願自己以後會為現在的自己感動呢。

現在的我們,只需要為自己能夠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而努力,而不是為了虛榮,因為當你充滿自己的虛榮心後,你會發現原來自己除了虛榮一無所有,而當你成為了一個有價值的人,你每天都會過得很充實。在前進道路上,難免會遇到些挫折和坎坷,但只要跨過它,你的收穫就會翻一番,因為你跨越了苦難。

跨越苦難,不是繞過這個挫折,而是要邁過這個挫折,跨越苦難,我們應有李白的豪放與灑脱,正是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激勵了多少仁人志士,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貶斥了多少達官貴族。功名利祿困不知你那顆飄逸而浪漫的心,因為你——跨越了苦難,跨越苦難,就要有一個正確的方向,書籍是一劑良方,一本好書可以幫我打開心中的枷鎖,可以為我們點明生活的真諦,可以用為我們建造通往彼岸的船隻。

讓我們踏上通往遠方的路,同書結伴,藝術為友,共同去探尋那深不可知的未來,共同去尋找的那個遠方。沉醉於書中,讓四溢的書香來領我們到達自己的遠方,

路,迢迢而永久。

心,堅定而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