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高中作文 > 高一作文

清明回憶高一作文(通用5篇)

欄目: 高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69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回憶高一作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回憶高一作文(通用5篇)

清明回憶高一作文1

清明節,學校放假了。我問爸爸媽媽要回老家去嗎?爸爸説,今年就不回了。我有些躊躇地説:“那麼,不回去看外公了?”爸爸説:“你在做夢呢,你外公已經去世了!”

是啊,外公的確已經過世了。我坐在車裏,望着窗外飛速倒退的建築,任憑思緒不斷倒流。

那一年,那一天,天空飄着細雨。我和媽媽攙扶着外公走在通往老宅的泥濘小路上。我緊緊抓住外公的手,他的手心濕漉漉的,滿是汗水。外公久經疾病的折磨,我的耳邊清晰地傳來他因為吞嚥困難而發出的哽咽聲。

外公在醫院裏一直記掛着回家,即使疼得佝僂蜷縮也不停地念叨回家。外公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個有郵遞區號、郵差找得到的家,他要回的家,甚至不是一個空間,而只是一段時光。老屋已經破敗不堪,雜草叢生,幾乎不避風雨。門前那棵老枇杷樹,原本鬱鬱葱葱的,現在徒留枯槁的樹幹寂寥地斜倚着。時間是個厲害的殺手,人們出生,成長,變老,離去。葉落歸根,外公要在屬於他自己的地方走完人生的道路,在那個地方回到他人生歲月的起點。

外公離開的那天夜裏,我向老師請假回家。校園寂靜而冷清,只有我的手機照出微弱的光亮。走在校道上,我凝視着燈光中的塵埃,眼淚撲簌簌往下掉。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送走一位至親。我看見冰冷的外公,不再叫我名字的外公。據親人們説,外公臨走的時候,沒有提到外婆,甚至也沒有提到舅舅和媽媽,只是過問了他的弟弟。我忽然想起龍應台的一段話:“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外公的葬禮結束後,看見媽媽憔悴傷懷的樣子,我很怕她對我説:“女兒啊,媽媽已經沒有爸爸了。”而我,比媽媽好,我還有爸爸。但是,我知道,送別爸爸的那一天遲早也會來到。只是,我祈禱上帝,希望那一天儘量推遲。

清明假期,媽媽的狀態跟平日不大一樣,答應人的時候總是慢半拍,心事重重的樣子。我不知道她是不是想起了她的父親,而我,真的想起了外公。

南園滿地堆輕絮,愁聞一霎清明雨。漫山遍野,青煙裊裊。祭拜緬懷,給了生者一段回憶,一點慰藉,一份安寧。

清明回憶高一作文2

去年的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驅車去萬佛公墓掃墓,那裏安睡着最疼愛我的太姑姥。

我的太姑姥是個慈祥的老人,從我記事兒的時候起,她就已經八十多歲了,她一生沒有子女,一個人孤獨的生活,每逢節假日,媽媽總會帶我去看望她。每當看望她時,她臉上總會掛着微笑,使我感到格外親切,每次,她還會送我一些小禮物,耐心的教我做一些事情。

令我記憶憂新的是教我劃火柴,那時,我還沒上學,膽子非常的小,但太姑姥為了鍛鍊我的膽量,拿來一盒火柴和一個鐵盆兒,太姑姥先劃了一根兒,火苗出現了,我嚇得躲得遠遠的。這時,太姑姥遞給我一根兒火柴,讓我試着劃一下,“來,不要怕,你試試”。太姑姥輕輕的對我説。但我仍然很害怕,雙手藏在背後,緊緊的貼在牆角兒。這時,太姑姥又劃了一根兒火柴,親切的對我説:“來,不要怕,你看多神奇的火焰,這火苗能煮飯,能取暖,能照明,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當火柴快燃盡的時候,太姑姥把火柴扔到鐵盆裏,接着把我拉過去,把一根兒火柴遞到我的手裏,這時,我的恐懼感被神奇的火焰趕走了,我輕輕的劃了一下,火苗沒出現,太姑姥説:“用點兒力氣。”於是我又劃了一下,火苗出現了,我趕快把它扔到盆裏,“你要讓它多燃一會兒,不會燒到你的手的,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它的用處。”太姑姥對我説。於是,我又劃了一根兒火柴,這次我不再害怕了,因為太姑姥的大手握住了我的小手,這時,火柴充分的燃盡了,接着,我又自己劃了第三根兒,第四根兒,就這樣,我學會了劃火柴。

後來,太姑姥又教了我很多小常識。媽媽告訴我,太姑姥年輕時是一個小學老師,教了四十多年的書,她的學生分佈在世界各地,每年太姑姥生日時,她的學生們都會從世界各地趕來,為她慶祝生日,她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教師

太姑姥96歲那年因骨折住院了,我去看望她時,她還親切的對我説,等她好了,出院後跟我一起去散步,沒想到她這一住院,就在也沒出來,因肺部感染在醫院去世了,當我聽到這一消息時,我忍不住哭起來,就像失去了一個知心朋友。

如今,我又站到了太姑姥的墓前,遺像上的她彷彿對我微笑,好象一直陪伴在我身旁,看着我慢慢長大。

清明回憶高一作文3

又是一年清明時,細雨濛濛,回家掃墓。靜靜地佇立在墳前,望着那一方低矮的墳墓,任淚水隨風飄落,任思緒在雨中紛飛……

童年的記憶中,就數曾祖母最疼我了。兩歲時,我與父母住在離老家很遠的地方。那一年,我學會了走路。不知是否是風將這信息捎給了曾祖母,還是冥冥中的心靈感應,在第一時間內,她便獲悉了這一消息。“我們家星語長大了,都會走了,我得送她兩張小板凳,讓她多坐坐休息,省得跑壞了兩條腿。”至今依然記得曾祖母滿含愛意的笑語,依然記得她幸福的笑臉,深深的皺褶中洋溢着盈盈的笑意。以後的日子,她立馬忙前忙後,張羅着請鄰居伐木,請木匠做工,請專人漆色……不出幾天,兩張紅紅的小板凳便大功告成了。

奶奶告訴我,小板凳做好後,曾祖母可高興了,滿懷欣喜地反覆輕撫着它們,目光中充滿着柔情,恨不得立即送到我的手中。

那時候,交通不是很發達,處處都是坑坑窪窪的羊腸小路,所以,走這一路並不容易,摔跤是常見的事。現在想想,一位年過八旬的老婦人肩上一前一後挎着兩個小板凳,拄着枴杖,步履蹣跚地走在崎嶇的小路上,花個半天時間,就只為她年僅兩歲的重孫女送板凳,這是十分令人心酸的。

中午時分,滿身泥濘的曾祖母喘着粗氣出現在我的面前,陽光下,曾祖母額角的汗珠閃閃發光。不容歇息,她就放下板凳,三步並作兩步地走向我,蹲下身,一把攬住我的腰,不由分説地不斷蹭着我稚嫩的小臉,臉上笑開了花,然後起身,拉起我的小手四處走着。真是很難想象,年逾古稀的她當時怎麼有如此充沛的精力。除了愛,還能有別的答案嗎?

後來,我長大了,不再常見曾祖母了。十歲那年,我們見了最後一面,只不過,她已躺在冰棺中,從此生死兩別,她在裏頭,我在外頭……我抱着棺材失聲痛哭,任誰也勸不住。

去世博會,爸爸給我買一張可摺疊的板凳,比家中的木頭板凳好看多了,坐着也更舒服,但我還是更喜歡曾祖母送給我的小板凳。只要一看到它們,我的鼻子便酸酸的、澀澀的,我好想念我可親可敬的曾祖母啊!

現如今,我又來探望你了,曾祖母。我伸出雙手,對着您的墳塋,好想再次握着您嶙峋卻温暖的手。

一陣清風吹來,撫過我的臉,拂過我的手,曾祖母,這可是您老人家對我深情地回握?

清明回憶高一作文4

迎風走在草坪之上,艾草的清香氤氲在空中……

小時候,每逢清明節都到外婆家。那時,總要做十幾個清明餅帶回家,而今年的我坐在草坪之上,回憶着童年的清明。

雨還在下着,遠遠望去,那連綿的山猶如舞動的花,四面環水,一條條碧綠絲帶飄動着。許久,那場雨悄悄的停了,抬頭望去,只是灰沉沉的一片。

我走到外婆家的院子裏,聞到那濃濃的`艾草香,越來越濃,越來越濃……外婆正在廚房準備着,我跑到廚房便大叫:“外婆,我來了,怎麼沒做清明餅?”我正環顧四周,外婆笑道:“喲,丫頭來了,餅在外婆的肚子裏呢!”我急壞了,我又給那場雨帶來了伴奏,便放聲大哭,外婆從鍋裏拿出幾個清明餅遞給我,説:“來,吃吧,只有這幾個了。”我有滋有味地吃着,那綠油油的“外套”輕輕咬一口裏面的餡兒流出來彷彿流到了我的心中,我抬頭看着外婆,那慈祥的臉,笑起來同一朵盛開的花綻放着。我問道:“外婆,教我做一次清明餅吧,教一下吧。”外婆説道:“好好好!”外婆到院子的一角摘下幾片艾草的嫩葉,清洗乾淨;接着等水燒開把艾草焯一下立即取出,擠出苦汁,再打成菜泥,加入糯米粉、鹽和水,外婆老繭縱橫的手在盆地裏熟練揉搓着;然後取出小麪糰用手壓扁,在裏面放上餡兒;最後把清明餅在鍋裏蒸一下。慢慢地,又有一鍋的清明餅出鍋了,那香氣飄着,飄散到屋子的每一個角落。我趴在桌前,看外婆那忙碌的身影勾起了我的回憶。

雨又下着,那灰濛濛的天空,彷彿塗上灰色的水粉……

我和外婆坐在屋前,外婆看着我,又望了望天空,説:“丫頭,外婆教你念一首詩。”外婆笑了,嘴角上揚45度,如陽光般温暖。我聽了拍手叫好。外婆邊念邊和我一起拍手:“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我也隨着外婆的口音念着,漸漸地,我趴在外婆的腿上半睡半醒,外婆又念起童謠:“清明節,下着雨,吃着餅喲,聞着香。”我也悄悄地念着:“清明節,下着雨,吃着餅喲,聞着香。”

外婆的身影在我的眼中無限放大,似一尊素美的畫,動人無比。

而那段記憶似一幽殘夢,烙印在我心中。

清明回憶高一作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到了一年僅有的一次清明節,每及此節,我和爸爸總會從自己家騎車趕到老家去給我爺爺上香。

想到今日又能去看爺爺,心中不免有幾分喜悦,可又不免惆悵傷感起來。去墳場的半路,漸漸下起了小雨,連着心裏那份傷感更不是滋味了。

爺爺在我六歲那年就去世了,可我總忘不了他對我的好,爺爺雖然看起來很嚴肅,但對我還是很好的,三個孫子孫女中,爺爺最疼我了,有好吃的總忘不了我,有好東西總招呼我爸爸去拿給我,小時候總喜歡把我架在他脖子上,至今還有一張相片紀念那一時刻,那時的爺爺和我兩人臉上都洋溢的歡樂。

可就在我五歲那年爺爺得了一個很重的病,奶奶,媽媽和嬸嬸輪流給爺爺守夜,總怕爺爺一不小心就會離我們而去,也是格外小心,不敢睡去,當爺爺難過的時候或想晚上起來,她們總會扶他起來,可兩個弱女子的力氣也不夠大。爸爸媽媽,還有叔叔嬸嬸畢竟還有工作,當他們不在的時候,就只有奶奶一人在照顧爺爺了,一個七旬老人要照顧比他重許多的人,可不是很吃力嗎?可不僅僅是這些,當爺爺半夜氣喘得緊的時候,奶奶就知道不他不行了,不過這時候奶奶不會急着去找醫生,他知道找醫生就來不及了,她的老伴得靠她去救,此時奶奶就會抱着比她身體重很多的爺爺在院子裏跑起來,天知道那有多累,每當爺爺氣順了奶奶才停。當我們不在的時候,都不知道奶奶這樣過多少回。

終究爺爺還是撐不過那個春天,去了。全家上下瀰漫着一股悲傷,莊重的氣氛。送爺爺走的那天,淅淅瀝瀝的下着下小雨。我們一行人披麻戴孝,那是我雖然小,可是當我得知爺爺走的時候,也悲傷異常,渾渾噩噩的,送行的或者會有不是真心哭的,可是我記得那時的爸爸真真切切的哭了,真可謂“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爸爸與爺爺的父子情深可沒有半點虛假。爺爺,還是,進了火葬場。

回憶結束,早已到了墳場,我熟悉的來到爺爺墳前,為他燒紙,就算爸爸這般剛毅之人也還是不覺紅了眼眶。

不知道爺爺在另一個世界身體怎麼樣了,是不是過的幸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