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2017年最新文明過節從我家做起徵文

欄目: 高三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67W

文明是最美的風景。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文明過節從我家做起徵文,歡迎閲讀。
 

2017年最新文明過節從我家做起徵文

  第一篇:文明過節從我家做起

春節7天長假,大家必然以各種方式表達歡度佳節的喜悦之情,尤其是各種娛樂活動肯定是少不了,但是,“娛”要有“節”,“樂”而有“度”,才能達到過節身心健康、鄰里和睦之目的。往年春節,每每出現一些尋年味找樂子劍走偏鋒,娛樂成“愚樂”的場面。例如,因燃放煙花爆竹引起火災、醉酒駕車發生交通事故、通宵達旦搓麻將導致身體不適甚至猝死……這些因過分喜樂而招災惹禍者,並非個別。“歡樂極兮哀情多”,這個道理雖然非常明顯,但也容易被一些人忽視。因而,在歡樂喜慶的日子裏,一定要駕馭自己的感情,控制自己的情緒,切不可任性,而是應該弘揚新風過大年,做文明有禮的人。做到生活文明,不酗酒賭博,不沉迷於網絡,燃放煙花爆竹儘量選擇空曠地點;出行文明,外出多乘坐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排隊乘車,不攜帶違禁物品;文明行路,不爭道搶行、亂穿馬路;文明駕車,禮讓步行者,不酒後駕車、疲勞駕車;出遊文明,遵守公共場所秩序,愛護公共設施和旅遊景點環境。

文明是最美的風景。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以實際行動爭當文明新風的傳播者、踐行者,在微觀生活領域發揮自己的“微能量”,把“微能量”累積成巨大的正能量,匯聚成人與環境的和諧交響,過一個既歡樂又文明的春節。

  第二篇:文明過節從我家做起

又到了一年一度全家歡樂的春節了,這無疑是我們最期待的“放鬆時間”。那麼,我們怎樣去過一個文明、祥和的春節,這是我們首要考慮的問題,在這期間我們又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對於我們來説,春節是團聚的日子,外出打工及在外工作的人期盼春節回家與爸媽團聚,與兒女團聚,陪伴在他們身邊,團聚是幸福的。好不容易盼來了春節,我們自然不會“閒住”。所以,春節期間,我們會跟着爸爸媽媽去走親訪友,共同享受這一美好的時刻,也會在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學習做讓人喜歡的“小主人”,迎接外來的尊貴客人。不過,無論做主人還是客人,都應該是一個有禮貌的人才受歡迎。我們要學會怎樣使用春節的祝辭,並且瞭解各地的習俗,這樣才不至於在外出的時候“出糗”。當然除了這些,我們還要了解餐桌上的禮儀以及待人接物的文明。説到這裏,我要着重説一下,我們去走親訪友,要注意自己的行為,不經主人的允許,不要隨意動用別人的物品,因此當我們去別人家做客的時候要格外注意。

臨近春節,我們每家每户都趕年集,購置年貨。我特別喜歡年貨大集,所以總是跟着父母去逛,去購置年貨。買東西的心情當然是開心的,可是,開心之餘總看到一些不文明的人,不和諧的事,讓人憤慨。看,那瓜子攤前的大媽,嘴裏“卡蹦”地磕着,手裏滿滿攥着,弄的'滿地瓜子皮,風一刮到處都是,還不忘偷偷地往自己口袋裏送,完全沒有顧慮,好像是自家的攤位。還有那調皮的小男孩,哭着讓爸媽買上幾盒鞭炮(摔炮仗)就在路上亂摔亂扔,更可氣的是直接朝着過路的行人摔或扔,不但不衞生,影響環境,而且還嚇別人一大跳,嚴重影響着來來往往的人羣的心情。這些亂丟垃圾,隨意放鞭炮的現象,不僅不文明,而且還污染環境,完全把今年推行的“崇尚節儉,彰顯文明”拋在腦後。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遵守文明美德,多為他人考慮,一切以文明的行為出發,在別人困難時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人與人之間就可以少一點埋怨,多一點感動;同學朋友見面的時候説一句“你好”,平日裏互相體諒,不做損人利己的事,心與心的距離就可以更近,社會氛圍就可以更温暖。這就是文明的魅力。所以,我們在歡度春節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做一個大寫的文明人哦!

  第三篇:文明過節從我家做起

清明節,讓人們哀思死去的親人,或令人悲歎,或令人振奮,這裏面藴含了許多的令人難忘的事蹟。又一年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哀思呢?

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我們應該去掃墓,攜帶祭品、紙錢等到墓地,將祭品供祭在親人墓前,焚燒紙錢,叩頭行禮祭拜,等等等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幾千年來,杜牧的這首詩似乎成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的唯一寫照。但是,我們家不以為然。早晨起牀,全家一致通過,去烏魯木齊市文廟,參加“春思.春頌”——清明祭頌詩會,祭奠親人。

文廟的“春思.春頌”——清明祭頌詩會,形式不具一格,凡是在文廟燒香緬懷祖先的人,都可以上台朗誦或表演。通過朗誦或表演,緬懷已逝的親人,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

我們一家三口到達文廟,清明祭頌詩會已經開始。一位精神矍鑠的老者正在神情並茂演説山東快板。他自創的快板《鬼子來了》,是為了哀思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爸爸。精彩的山東快板,博得了陣陣掌聲。原來啊,他就是原新疆曲藝協會會長、新疆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馬爺爺。接下來,是新疆詩詞協會會長,自創的《中華頌》,上部分緬懷了為建立新中國犧牲的革命前輩,下部分謳歌了我們國家改革開放30年的光輝成就,文采美極了。《法制人生》雜誌的一位年輕資深編輯,感人泣下地朗誦了自己創作的《我不是賣火柴的小女孩》,祭奠汶川大地震中死難的同胞和親人。原來,她的家鄉就在汶川,她的幾位親人就在汶川大地震中遇難。今天,通過清明祭頌詩會,祭奠親人亡靈,並通過自己的長詩,告訴遇難的親人,她生活得很好,她不是“賣火柴的小女孩”!所有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很多爺爺奶奶叔叔阿姨都偷偷抹眼淚……受這種特殊氛圍的感染,我邀請了四位不相識的小朋友(年齡最小的才6歲),一起上台表演了《弟子規》朗誦,告訴我們已經死去的親人,幼小的我們沒有忘記你們,沒有忘記你們傳承下來的忠孝禮儀!在清明時節,我們很想念你們!

清明祭頌詩會,用現代科學文化形式,替代了封建迷信焚燒行為,即進行了文化交流,又祭奠了已逝的親人,更是給我們兒童的一堂意義深遠的歷史教育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