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高三優秀寫景作文彙編

欄目: 高三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06W

 寫景作文:雨

高三優秀寫景作文彙編

雨,時而綿綿而下。時而傾盆而瀉。融入春夏秋冬,留痕於整個週期。

春雨,古人云:“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季為四季拉開序幕,春雨跟隨而降。細細的,柔柔的,淋漓盡致地展現自己。再有着春風的呵護與清新空氣的陪伴,它全身心的滋潤着大地。溪流嘩啦啦還予歡笑;花花草草還予嬌豔和青嫩。萬物盡情陶醉其中,享受它的沐浴。它也在美好中度過春季,溜進下一個季節。

新環境,新稱謂--夏雨。夏雨,烏雲、狂風為它拉開幕簾。隨機,大度登場。直瀉而下。萬物表面的塵埃無力阻擋,只得屈服,河水湍流不止,海面波瀾壯闊。它懷着雄心大志,企圖改變萬物,尋求自己的霸主之席;它野心勃勃,橫衝直撞,勢要橫掃千軍,力求名利雙贏;它不畏銅牆鐵壁的阻撓,越挫越勇,橫心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一點點從戰役中累積經驗;一次次從跌倒中站起;一步步從小卒成長為將軍。但仍然未能畫上圓滿句號,卻因時間的悄然流逝,它不得不與夏季揮手SayGoodBye!

告別夏季的激情,來到秋季,更名秋雨。或許它已耗盡精力,又或許厭倦了紛爭,它已無心戀戰,也改變高調作風。褪下曾經愛不釋手的戰袍。時而在家偷懶睡大覺,時而伴隨瑟瑟秋風隨意灑落。一邊享受夏季的戰利品,一邊琢磨如何教導下輩更有效去度過夏季,還不時夢想做到更加輝煌。但大多是想想,賴着步伐向前,穩行每一步。以前的磅礴氣勢一去不再返。就這樣不知不覺滑進了冬季。  冬季,更加具考驗,它無奈之下索性再一次更名,叫冬雨。它不再有很多耀眼的光芒,時時用厚厚的保護衣把自己裹緊,極少單槍匹馬去獨當一面。就算行動也與雪粘合在一起,不再擔任主角。還予自己充足的寧靜。大部分時光都在回憶中度過。此時,才發現以前的抱負、理想都已成過往雲煙,好像是做過很多,又似乎什麼都沒有做……。

人生如戲,人生似夢,人生何嘗不就是雨?懷着不同的心歷經幼年、青年、中年和老年,最終留下一宗似厚非厚的字卷。

美麗的春天

夏天,紛紛揚揚的,是雨;秋天,紛紛揚揚的,是落地的黃葉;冬天,紛紛揚揚的,是那鵝毛般潔白的雪花。唯有春天,最不可思議的春天,紛紛揚揚起熊熊火焰般不熄的生命奇蹟,活潑地讓人迷醉,更耀眼得讓人眩目。

你看,每一種生命都有自己特定的形態,而每一種特定的形態,都包含着特定的生命信息。無論是高大的,還是弱小的,都要經歷着有生也有死的歷程,也都有稚氣和成熟的時節。無論是引人注目的,還是平淡無奇的,都要沿着那特定的時令軌跡,在自己特定的生存空間裏,完成一段生命的壯舉。也無論是否有名有分,無論是生在富饒的家園,還是長在貧瘠的沙土,所有的,所有的,所有所有的在春天萌生的萬物呀,都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用盡全部的熱情,譜出一曲生命的頌歌。

暖暖的春風飛來了。它好比一個天真活潑的小姑娘,帶着一隻彩色的神筆,到處歡快地畫着。

但是,最有特色的是春雨,它十分平凡的下着。好像春姑娘還小,只要誰碰了她,他就嚎啕大哭,但畢竟還是小的,哭起來沒有夏天那樣猛烈,那樣的殘忍,她好像在給人類沐浴,為人們梳洗以前的苦衷和不足,為人們達成他們心裏的美好的願望。

雨過天晴,太陽走過七色彩虹,萬丈光芒照耀着春天的大地,大地上的一切都生機勃勃。地上的小草,細細的嫩葉濕漉漉的,青枝綠葉的樹木,像剛洗過一個澡,顯得青翠欲滴春風吹來,那清新的花草氣息,直往人心裏鑽,無論是誰,都會深深吸一口,像痛飲甘露一樣暢快。多爽啊!鳥兒在枝頭歡快地歌唱着,唱得人心情舒暢;小蜜蜂出來採蜜,它們從這束花飛到那束花。最快樂的是陽光下的孩子們,他們有的追逐跳躍,有的唱歌跳舞,還有的在藍天上放起了風箏,又是一幅欣欣向榮的圖畫。

早晨,一片清新的空氣撲鼻而來,讓你感到舒心,在草地裏走一走,你會精神抖索的過好今天。中午,一斜陽光直射入你的眼簾,當你沐浴在中午的陽光中吃飯或聊天還是幹什麼,都會覺得十分的神清氣爽,十分的舒服。傍晚,一個紅紅的夕陽在山頭上,吃完飯的時候,到鄉間的小路上走走,欣賞一下那輪紅日,你會感到十分美,讓你在晚上都能做美夢。晚上,一陣輕輕的風徐徐地吹過窗前,好像有“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感覺。但是你如果走到外面,你就會有“二月春風似剪刀的”的感覺。當你睡覺的時候,風繼續的吹,你聽着,如同一首斷斷續續的搖籃曲,讓你睡得甜甜的。

這就是春天的一個晴朗的一天。讓人活在天堂的一天。

啊!春天是一幅多麼美妙的圖畫,我愛你,春天!

中秋賞月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 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

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羣眾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雖然祭月的習俗開始年代無法確定,就現有的文字資料來看,漢代枚乘的《七發》中説,“客曰:將以八月之望,與諸侯並往觀潮於廣陵之曲江”,這或許是今天中秋後觀錢塘潮風俗的由來。大約到了魏晉之時,開始有了中秋賞月之舉,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歐陽詹在《長安玩月詩》序中説:“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之中。稽之大道,則寒暑勻,取之月數,則蟾魄圓。”待到宋時,才正式定為中秋節:“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月餅被列為節日佳品,蘇東坡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佳句。南宋中秋節活動,則更為豐富多彩:民間以月餅相饋,取團圓之義。是夕,人家有賞月之舉,或攜湖海,沿遊徹曉。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並在江上施放萬盞“小點紅”(小羊皮燈),燦如繁星,十分可觀。明清以來,“賞中秋”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還形成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等特殊習俗。至今,每逢中秋佳節,民間仍盛行賞月、吃月餅和團圓飯以及舞龍、點塔燈等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