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精品】高三作文彙總五篇

欄目: 高三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44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三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高三作文彙總五篇

高三作文 篇1

我在風景秀麗的肇慶北嶺園林裏,見到有一塊大石頭上,刻着“靜觀自得”四隻字,我覺得這是我欣賞園林的要領,也是我瞭解生活的要領,我們對生活一定要靜觀才能自得。

文章最可貴的就是自得,所謂自得即有自己的獨特見解,能見人之所不見。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與眾不同,與眾不同的文章才稱得上有個性,一篇文章如果沒有個性,只是見人之所見,人云亦云,大同小異那就很難在讀者心裏長期留存。記敍文的三要素是時間、地點、人物。如果文章裏的人物沒有個性的話,那是因為作者未能把人物的個性寫出來,未能寫出來的原因有多種,但主要的原因是作者未能靜觀,未能靜觀就難以自得,只能言人之所言,見人之所見,文章人物的個性就會被人為湮沒掉。個性來自於自得,自得來自於靜觀,靜觀才能自得。不過了解生活與欣賞園林有所不同,園林是個小地方,而生活卻是汪洋大海。看大海既要看天涯海角也要看海邊飛濺上來的浪花;既要站在海邊的巖石頂上,把天涯海角極目遠望,也要把腳板上,從海邊上飛濺上來的浪花仔細打量。瞭解生活時可以走馬看花,可以説這是靜觀的開始,不要把走馬看花與下馬看花對立起來,這走馬看花與下馬看花,是瞭解生活的一個過程,由點到面,由表及裏,歸納和演繹從來都是瞭解生活的兩種方法;是交叉使用的雙重手段。一般來説,從走馬看花到下馬看花,從一般瞭解到深入研究,對於一個作者來説,深入應該大於瞭解,演澤應該甚於歸納。

所以,我們要在靜觀上下功夫。所謂靜觀也不是傻看,不是隻看不動腦筋。靜觀與動腦一定要同時進行,靜觀而又動腦,我們對待事物就不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高三作文 篇2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願,總是能夠變得簡單。安妮寶貝如是説。時光流轉,物換星移。誰知多少滄海,如今化了桑田。聚散離合總是情,既能感人亦動人。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與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這第一份感動,為一段真摯的友情,俞伯牙鍾子期乃春秋戰國人士。伯牙善鼓琴而鍾子期善聽,高山流水此間心意只能説與知音聽。伯牙奏《高山》子期知其志在高山,伯牙奏《流水》子期知其志在流水,有友如此,夫復何求?臨終前,鍾子期留下遺言,讓後人把墳墓修在江邊,等到每年八月十五相會時,都可以聽到俞伯牙的琴聲了。聽了老人的一席話,俞伯牙萬分悲痛。按照老人的指引,俞伯牙來到了鍾子期的墳前。俞伯牙席地而坐,用悽楚的琴聲演繹了一曲《高山流水》。彈完,俞伯牙挑斷了琴絃,並長歎一聲,把自己心愛的瑤琴摔在了青石上,他悲傷地説:“我唯一的知音已經不在人世了,那麼我彈琴還能給誰聽呢?”知音説與知音聽,這份感動久久縈與心中,碧海蕩,波難平。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這第二份感動,是被氣節折服。春秋時期,齊晉兩國出現過一個秉筆直書、以身殉道的史官羣體,尤以齊國太史兄弟和晉太史董狐最為典型。齊國太史雖因直書“崔杼弒其君”而被權臣崔杼所殺,但太史的兩個弟弟卻不屈不撓,前仆後繼,繼續這樣寫。崔杼懾於太史兄弟三人為秉筆直書而前仆後繼的正氣,最後終於放下屠刀。晉國太史董狐也因不畏權貴,“書法不隱”,記下“趙盾弒其君”而被孔子稱讚為“古之良史”。由此而後,不畏權貴、秉筆直書就為中國曆代史家所效仿,成為中國古代史學的一條鐵則。但這裏必須指出的是,在中國封建君主專制的淫威下,歷代史家要做到這一點,胸中沒有一股浩然正氣,顯然是不可能的。正因為如此,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正氣歌》中就盛讚“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這一份感動,浩然正氣,悠悠傳世。

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這第三份感動,源自一女子。為落花縫錦囊,為落花埋香冢。三月東風涼,吹紅了桃花,吹綠了柳樹。本是一片生機,卻被一弱不禁風的女子渲染出悲傷而感動的氛圍。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朝春落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葬的不僅是花,更是自己一生漂泊無依,鬱鬱寡歡的情懷。黛玉是個奇女子,她對落花的絲絲情誼令人感動,是小家碧玉的感動。

胡馬縱橫澧水邊,倭頭未盡懶昇天。昨宵又得從軍樂,橫枕沙場骷髏眠。這第四份感動更是震撼人心。兒行千里母擔憂,但是在國家大義面前母親與兒雙雙上戰場,這份感動另我不敢忘懷。1937年,七七事變讓她生活的軌道轉了一個彎。全民抗戰爆發,周詠南心情很不平靜。1938年長沙“文夕大火”後,難民擁入祁陽。這年冬天,兒子黃天高中畢業,周詠南突然取消了為他完婚的計劃。這讓兒子很是吃驚:“難道母親不想養孫繼承香火,不想弄孫自樂?”周詠南接着告訴兒子,也不能去考大學,母子一起報考軍校!兒子説:“國家規定,獨子不得從軍。”她十分嚴肅説:“日寇並沒有規定,不準屠殺寡婦孤兒!”這讓兒子無言以對。1943年冬天,常德會戰爆發。會戰前,黃天在湖北前線,收到母親的來信:“吾兒悉知,常德戰事,一觸即發,爾我母子,既以身許國,勿以安危繫念,母如馬革裹屍,志所願也,希繼承吾保國之志,激勵士卒奮勇殺敵,是所願也。”而抗日戰爭結束後周夫人,不願意參加內戰,以死相逼,勸兒子不參與內戰,後退居鄉村做一名小學教師,這份大義,怎能不讓人感動呢?

有這樣一個德國人,年紀輕輕跑到中國廣西偏僻山村支教,一待就是十年,這一舉動感動了無數人,可是他卻説不想感動中國……就是這樣一個人成為柴靜的精神導師,或者説他可以成為我們每個人的精神導師。柴靜採訪他時,曾説過:“這個人讓我土崩瓦解……”在中國大山深處,這個人讓異國真情在中國的土地上生根發芽,感動無數國人。“我很害怕去感動別人。20xx年,有人推薦我參加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我嚇壞了,趕緊給評選委員會寫信,讓他們別選我。我不想感動中國,只能是中國感動我。”簡單的話語透着沉重的深情,這個德國人給自己起了箇中文名字,盧克安。

復取讀之,日再三,為感動太息。人間有真情,人間有大義,動人的事不少,暖心的話也説不完,只願讀者有心,讓感動長存,讓真情永傳。

高三作文 篇3

當我們厭倦了塵世的繁華,站在燈紅酒綠的路口徘徊。是否想到過放棄。也許,前進,你會愛上這般煙塵;可是退縮,又何嘗不是人生美好,在你累了的時候,站在你的心中,用心領悟世界。

決不輕言放棄,因為未來很美好。

當你厭了,倦了之後。不要輕易説放棄,因為也許在某個明天,你會愛上這一切,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在考慮事情的時候,內外兼故,才能夠既開心自己,又開心別人,當我在經歷過一次次的成功之後,只有努力地準備着,因為可能下一次就會失敗;但當我遇到挫折時,想放棄,可是又想到了那些關心我的人,只好迎難而上。其實,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向挫折低頭。

閉上眼睛,感悟心靈的美好。

雖然在當今社會,缺乏着信任。但我們之間,這個社會之間,仍然傳誦着一些大愛的故事,也許他們的舉動成為了歷史,但卻永遠記在我心中,最美教師張麗莉,用自己的一生換來了學生的安全;孝心少年趙文龍,用自己的小手,撐起了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作為同齡人的你,也許在父母的懷抱裏撒嬌,又或對父母為你所做一切感到鬱悶,告訴你,他們僅僅希望你們過得好而已。

驀然回首,將自己的不快塵封。

人生得失,成敗只在一瞬間,也許今天的你在為昨天煩惱,又何嘗想過明天的你會為今天憂傷,只有忘記一切煩惱與憂傷之後,你才能把青春完美綻放,雖然有些人的比較成熟,但仍然只是個孩子,孩子的童年不應該被憂傷佔據,因為他們是祖國的驕傲。

以史為鏡,可以辨得失,那為何不參照今天,給自己定在一個最絢的青春,在人生忙碌的時候,仍不要忘記了留下來,停一停,用心感悟一下內心的感受,也許下一刻,你會淚流滿面。

得失,善惡,成敗都只是一個定位而已,只有開心才會永恆,美才會永恆。

高三作文 篇4

突然好想再去城裏看一看,看我們一起走過的地方,來來往往的人羣,是否依然成雙成對。再去看一看,往年你栽下的小柳樹,可否已然成活。

再去看一看,你是否還在原地等我。你,過得可好?

我已經刪掉了你給我下載的歌曲,那一句句的歌詞裏面承載的深情,都是你給我留下的沉痛回憶。我不願意再想起,也不願意再碰觸。

曾經《何以笙簫默》熱播的時候,有一句話特別在朋友圈裏流行,愛情除了你,我不願將就。

我也曾經特別執着地這樣想,除了你,無論是誰走進我的世界,我都不會接納,因為我不願將就。

可是,哪裏會是將就呢?你,不過是活在我的回憶裏罷了,真實的你,或許我是從來不曾真正瞭解過的。每一夜,伴我入睡的不過是一個虛無縹緲捉摸不透的影子罷了。

其實,我並不愛你。

我愛的只是那個時候的.我自己。

高三作文 篇5

擇陽光明媚、天高雲淡之日,邀友人登西山遠眺鹿城勝景,攀紫溪雲巒之巔,吮吸秋菊幽香,心境自然高闊。再約月色皎潔之夜,觀燈賞月,在瓊樓亭閣間細細品嚐一壺佳茗,如沐浴瑤池玉露,如拂撩柔春風,心裏瞬間明朗和喜悦,人間諸多繁雜瑣事,皆拋九霄雲外。

不知曉什麼時候,慢慢喜歡上了這一片片碧綠的散發着靈性的葉芽,它清翠,翠得幽深,它凝聚了大自然的生氣,厚重而淡雅。它生在高山峻峯間,長在濕潤爽潔之窪,擷得天地純淨之甘露,滋養情性,飄逸清香。沒有精心的採摘和侍弄,便沒有完滿豐潤之軀;沒有精益求精的加工和釀製,就不會成為傳承古今,醇香至上的茗品。採茶、製茶、品茶,聚雅趣、興致和博大精深為一體,古往今來,風流才子、名士佳人,因茶扭轉乾坤、叱吒風雲、流芳百世,因茶傷春悲秋、痴怨纏綿,緣因茶而聚散,情由茶几多歡喜幾多愁,人生因茶跌宕起伏,世界因茶時而寧靜和悦,時而風起雲湧,演繹了一曲曲美輪美奐的千古絕唱。

上好的茶葉須有上好的茶具,更無須説清潤淨潔的好水。此乃三者合一,方能浸泡出香醇潤口的茶水。佛家認為這便是“緣”。若遇見拙劣的器皿,沒有天然造化的甘泉,再名貴的茶葉也只能掩失其高雅的氣質和晶潤的體膚,充其量化作一潭浸泡瘦葉枯枝的讓人過而掩鼻的腐水。人生,便要和諧。因人、因事,因境,才有真實的生活。三者和諧統一,便能做事和順,左右逢源,踏平坦之道,賞沿途美景,反之,舉步維艱,寸步難行,終被旁人嗤之以鼻,為時代棄之。人生最煎熬的事情莫過於把自己浸泡成一壺好茶。茶、皿、水融為一體,其味甘醇雋永,卻莫要忽視水的温度。燙之,則損壞茶葉的清香和甘味,冷之,則抑制了茶葉的心懷,釋然不出芳澤和沁透心脾的雅香。做人,豈不是也需要一定的温度?有温度的生命,人生必然温暖如初,心靈必將綻開絢麗的春花。

人生短暫,生如春花般燦爛,死如秋葉般靜美。人生如茶。賞茶,就是看人間萬象,泡茶,就是醖釀百味人生,品茶,即是品人生百味。茶葉一片凝重深情,香茶一壺悠遠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