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2021北京卷高考優秀作文範文(精選11篇)

欄目: 高考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56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1北京卷高考優秀作文範文(精選11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北京卷高考優秀作文1

"成熟"是什麼,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它的定義,但卻找不到唯一的答案。它大到可以是一個國家,從過去的窮困落魄,發展到現在的繁榮昌盛;小到可以是瓜熟蒂落,羽翼豐滿;可以是一個演員,演技不斷精湛;也可以是一種政策,從落實地方,到覆蓋全國。但是,對於我來説,"成熟"就是能讓自己剋制能力,變得越來越強!

記得以前,我是非常喜歡網絡遊戲的,如果有電腦在身邊,那我肯定是在遊戲中了;要是沒有電腦,那麼我這部手機的“角色”,就完全變成了遊戲機。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是開電腦,登陸網絡遊戲;每天睡覺前的最後一件事,是先關閉遊戲,然後再關電腦。現在想想那時候的自己,玩遊戲到這種程度,也真是覺得不可思議。

不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突然發現,我手機裏的所有遊戲程序,都被我刪除了。對於安裝在電腦上的遊戲,雖然我也會玩,不過再也不能用“極度痴迷”這四個字來形容了。玩遊戲時間不斷減少,做別的事情的時間自然就會增加,也就是到了這個時候,我才真正發覺,其實真實的生活,遠比在遊戲世界裏要精彩得多。

後來,可以説我已經把玩遊戲完全拋在腦後了。甚至我已經忘記了,我還需要玩遊戲這件事。相反,我覺得讀書更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同樣的時間,用來玩遊戲相比於用來讀書,所產生的效果、意義是完全不一樣的。

仔細想來,我從很久以前的視遊戲如命,到減少玩遊戲的時間,再到後來的不玩遊戲,這一系列的變化,看似是時間使用上的變化,但是如果從更深一層來分析,那一定是我自己有能力控制住自己的行為了,而且這種能力還是不斷增強的。

現在的我,除了養成了閲讀的習慣以外,還通過學習各種技能來武裝自己……當然,我知道,這些都是拜我的控制能力所賜,這才是我成熟的模樣!

北京卷高考優秀作文2

因於故鄉是水鄉之故,所以故鄉年復一年的秋收季節,都是在無限的期盼與嚮往中,一天天走近。期盼幾十裏稻浪的`隨風蹈舞,嚮往微微瑟風裏低垂着稻穗裏深藏的金燦與成熟,我便也是沐浴在這一年年的成熟里長大起來。

母親算是村子裏勤勞第一人,直到今天,我依然確信無疑。説是水鄉的我們,除了村東邊擁有一望無際的水田之外,村子西邊還有不少大田(旱田,可以種玉米花生)。這種中間地帶的地型,真是得天獨厚,是除了我們村子之外,再不可有的。要麼往東北方向的村子種的都是稻田,要麼往西南方向的村子種的都是旱田。在中國七八十年代,以農業發展為基礎階段,我們村是被不少人家頗羨慕的。

那年暮春,鄉人們的稻田都被早早插上秧苗,佈滿深一點,淺一點的新綠。深色秧苗得益於育苗期間土層更多一點的肥沃,淺色的話就是育秧人因為技術不確定,不敢施予過多肥料,怕燒壞了嫩小秧苗,所以寧可寧缺勿濫。盪漾在水田裏深深淺淺的新綠,裝點出的鄉村農舍就變得水墨畫一樣的清靈有致。

母親就是在望向稻田一片愜意的綠後,突發奇想,她決定把我們家村西一塊四畝半地的大田,改良成水田。一直以來都是旱田種玉米,改成水田種水稻,可以嗎?決策之下,母親便着手行動起來。多年旱田是不需要水量的,一季當中,機井澆水有幾次就夠了,可是為了栽秧讓地存水,母親找了看機井人,足足放水。接下來把鄉人們栽剩下的秧苗,不管深淺色,揀着好些的,全都收攏來,隨後叫來機器整耕田地。最後請來幾位會栽秧的鄉親幫忙把秧苗植到田裏……

可想而知,新改良的大田確實不如原有的稻田好管理,主要是水量保存差,容易滲漏,不過,一段時間過後,又接連上雨季,我家的稻田在旱田的一片包圍裏展露出勃勃生機。

成熟的季節是振奮人心的。四畝多地的稻子產量又是相當的可觀,比四畝多地的玉米多賺不少錢。我們一家人歡欣鼓舞,鄉人們羨慕之餘決定明年也學母親改良土地種水稻。因為父親在鄉里做事,一般時候不能適時參與農業勞動,本在那個額外多收穫的季節,母親卻趕上拉肚子,鬧起病來很厲害,不能及時收秋割稻子了。深秋霜凌,割了稻子還要及時播種小麥,所以時間必須要趕早。於是只有十三歲的我和祖父,一起作起了勞動力。當時祖父幾經七十多歲,又有哮喘病,只能蹲着不能哈腰幹活,所以割一把稻子很費勁。望着當時的四畝多地的稻子,就像面臨一片海,眼暈啊,心裏也發怵。我一邊安慰祖父彆着急,慢慢割,而我卻一邊加快了幹勁。我原是會割稻子的,每年放秋假也都會自動拿起鐮刀割稻子,不過算是輔助力量,是邊玩邊幹活的,這次可是大不一樣了。

當時的我暗暗下了決心,一定在母親肚子好之前把稻子全部割完。

幾天下來,母親終於好了,當她來到地裏準備下地幹活時,一把把金黃的稻子都早已經躺在地上睡着了。我深知,母親是無論如何都沒想到,這幾畝地的稻子主要是我割完的,而且割得還不慢呢!她輕輕走過來對我説:“沒想到,我們家芊子(我的小名)能替我幹這麼多活了!……

新一年的秋收之際,我獲得了新知,我知道屬於這塊新田的是:這,才是成熟的模樣,屬於我的同樣也是:這,才是成熟的模樣!

北京卷高考優秀作文3

我由奶奶帶大,直到12歲我才第一次見到父親。奶奶死後父親接我去北京,為了讓我們父子能在北京過日子,身為建築工的父親在日落後去送奶。我從未見過母親,據奶奶説我的母親跑去外國,我至今也不明白。總之,跟母親有關的一切,我感到很陌生。

我依靠父親的體力生活,然而我並不聽話。父親把我送去一所公辦學校,可學校沒人喜歡和一個不會坐地鐵的人交朋友,我越來越沉默,有時兩三天沒開過口。後來我偷偷去網吧,我家雖然窮,但父親總給我零花錢,我把這些錢拿去上網。網吧一小時3塊錢,我每週在那呆兩個下午,把錢花光再回家,有時還賒賬。

我在現實中沒有朋友,便和玩遊戲的網友做朋友。迷上游戲的我成績一落千丈,幸運的是父親不關心我的成績。我有幾次偷看過他的眼神,那雙麻木的眼睛告訴我:別像他一樣,混成一個沒本事的人。

對於遊戲我越陷越深,甚至想象家裏如果有電腦那該多好!然而好景不長,有一天父親發現我去上網,如果那晚他喝酒,興許我這輩子都會在醫院度過。我害怕父親的拳頭,不敢再去網吧。

有一天父親叫我帶他去網吧,我嚇了一跳。一進網吧,父親做了一個讓我難忘的動作——他迅速地跪下,父親的動作很完美,他揍兒子有多威猛,此刻便有多矮小。我假裝沒看見這一幕,趁別人的目光都專注在父親那偷偷跑走。

我感到丟臉,雖然沒人知道他是我父親,我躲在巷子裏哭,我希望世界上所有人都不認識我。哭完後我回到家見父親還沒回來便跑去牀上哭。那天他下跪後,我們父子沒有一句對話,我不知道該和他説什麼,我偷瞄父親,他像往常一樣吃完飯獨自喝酒。那一刻我害怕他又打我,便默默向奶奶祈禱。

那晚父親沒打我,第二天日落後他脱下建築工服換上穿了多年的白短袖去送奶。後來,一個常在網吧的人告訴我,有一天一個工人下跪乞求老闆把他兒子的錢還給他。我聽後很驚訝,沒想到父親為了錢丟掉自尊,我想父親下跪過許多回,他從前下跪的原因又是什麼?這成為我成長中的一個問號。

我上高中後,總看見年級主任週六上午去對面的宿舍踹門,那幾個同學每到週五總去網吧通宵。同學勸我去上網,我以學習為由拒絕,連老師都當眾表揚我:“要向大海學習,看看人家,同樣的年紀他多麼成熟!”一語驚醒夢中人,原來在同學眼中我是一個成熟的人。其實他們不知道,這個成熟的同學曾經總去網吧。

什麼是成熟呢?果實一旦成熟,便和其連接的枝子斷開落入地面;鳥的翅膀漸漸豐滿,便可以離開父母。而我成熟的開端是看到父親下跪,我原以為那是羞恥,原來那是我成熟的模樣,然而我不願以父親的尊嚴替換。我願意慢慢長大,奈何人生多的是猝不及防;我不相信一夜白髮,直到我瞬間懂事。

北京卷高考優秀作文4

外婆7個子女,母親排行第四。外婆家庭極嚴,對孩子卻極是喜歡,每天臉上都掛着笑容。鄰里鄰舍都喜歡外婆,説她福氣好養什麼活什麼。外婆養了不少母雞,她餵雞的時候也是臉上帶着笑學着雞叫撒着米粒。那些雞給外婆慣得又肥又兇,生的蛋又大又圓破了縣城記錄還被當地報紙刊登報道過。

外婆生於1921年,今年一百和黨同齡。我出生時候正是父母奮鬥期,外婆毫不猶疑接下照顧我的工作。我最早對外婆的記憶就是她穿一身藏藍色中式衣服在陽光下笑着幫我洗澡模樣,外婆是個大美女,頭髮白的早,黑色別針在髮梢裏顯得格外顯眼。我沒事喜歡往外婆家裏跑,到了家就爬到外婆牀上抱着她的枕頭,我喜歡她身上的味道。她牀頭放了紅樓夢西遊記這些名著,褐色邊框老花眼鏡斜在書的一旁。每次看到我來,外婆就摘下眼鏡,笑嘻嘻地迎接我。後來我才知道外婆是童養媳,小時候從來機會讀書,她能把這些名著是後來自學成才的結果。

外婆對教育非常重視。爺爺奶奶小時候猶豫過要父親中斷學業出去務工,被鄰居外婆極力勸阻。表姐在外婆家長大,雖然乖巧聽話,小時候也沒少捱過外婆管教,後來縣城第一個考上了北大。縣城另一户人家聽説外婆福氣好認了外婆做乾媽,他孩子成了縣城第一個考上清華的學生。高中的時候我有段時間不思學業常在外頭玩到很晚,外婆一反常態收起了慈祥的面孔狠狠的斥責我,我突然明白原來的外婆的福氣裏面包含了對教育的堅守和不妥協。

外婆對家庭也看得極重。年輕時候有時候父母拌嘴,外婆總是對女兒嚴厲,讓母親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後來我成家需要父母幫忙,父母只提了一個要求我們夫妻必須保證睦相處,就算偶爾吵架父母對我指責也要多一些,大概也是外婆的影響在裏面。

外婆是曾經的人大代表,曾經縣藥材廠工作,對待工作一絲不苟。那時候沒有空調也沒有天氣預報,遇到天氣好需要把藥材放在陽光下面曬乾防蟲。每次放學烈日當空時候,我都能看見外婆帶着個斗笠在陽光下整理藥材模樣。有次放學回家適逢天下大雨,我看見外婆手忙腳亂收拾藥材,她來不及和我招呼讓我趕緊回家,等了許久,外婆從外面回來渾身濕透。她看着我坐在牀沿對我宛然一笑,換了一身乾淨衣服,還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

初中我到了叛逆期,一天和家裏吵架深夜離家出走。晚上寒冷,我在縣城逛了半天終究還是逛到了外婆家。外婆開了門看到是我,心疼把我抱在牀上。我不説話只是眼淚直流,外婆也不問原因,只是輕聲安慰。過了一會敲門聲響起,爸媽找上門來要把拉我回去。外婆一臉正氣:他今天就住在我這兒了,誰也不能動他。那個時候,外婆又變成了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待我第二天心情平撫,外婆才向我詢問事情緣由,分析對錯説得我心服口服。

我一直想奮力想起當時事情起因,可惜年代已久,我記憶中沒有留下絲毫痕跡。我只是記得只是一個十歲出頭小青年的傷心絕望,不想知道對錯。外婆給的無條件的愛一直温暖了我三十多年,直到現在。

如今外婆年過一百五世同堂,她這棵樹下又多出了四五十號成員,我從原來的稚氣嬰兒變成為人父母,心事變多,笑容變少,長成了所謂的成熟模樣。只有外婆一直沒有變,每次看見我回家,輕聲招呼,笑魘如花。一如當年深夜笑着為那個犯錯孩子開門的樣子。

這,才是成熟的模樣。

北京卷高考優秀作文5

我想我現在還沒有資格説成熟到底是什麼,畢竟有哪一個成熟者會大張旗鼓地向世人昭告自己有多成熟呢?可是現在,我要説説成熟那回事了。

成熟的世界裏是安靜的黑白底色,背後卻暗潮洶湧。那裏沒有大哭或大笑,沒有放肆的胡鬧,沒有姿意的張揚和激烈的爭吵。不會因為朋友諷刺的討好而發飆,不會因為朋友突然的絕決而大嚇一跳。一個人吃午飯,一個人逛超市,一個人看電影,多好。

我很想知道,當我披上成熟這件外套,我會是什麼模樣?

我如果有一個可以驕傲的閃光點,我不會很傲嬌,急於把它放在聚光燈下盡情閃耀。我會安靜地用它來創造,不對他人打擾,自己知道就好。

我也不會對他討好,不再費盡心力改變自己去迎合他人。不吃大家追捧的巧克力,不因追星而失去理智,不因為別人的一句批評而着急到跺腳。有的只是邁着大步向前跨的從容,不在乎路人一排排斜視的目光,是我寧願高傲地發黴,也不要委屈地討好。

就算受了天大的冤屈,也不會呼天搶地地大叫比竇娥還冤,恨不得來個六月飛雪為自己作證。可是我也知曉,真正的公平尋覓不到,總有人要吃虧受委屈,正所謂“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停止申訴求告,沒什麼大不了。

當自己厭惡的事情偏偏在靠近,四周叫着鬧着讓你接受不了,可那標準的蒙娜麗莎式的微笑仍掛在嘴角,不試圖抗拒,冷漠而有禮的微笑是最好的解藥。

也許你覺得這樣太高冷?但其實,我始終會是那個活潑像冬陽的我。

正如餘秋雨那番話所説:“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聲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鬨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冷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

只是這樣的成熟,我做不到,我也還不想做到,也許是我還有青春好年華去揮霍,卻放肆。

我們的年少時光馬不停蹄地狂奔着,奔向那個叫做成熟的國度,而我馬不停蹄地將它荒蕪着,箇中原因只怕真如那本舊雜誌所説,只因路上有太多的風雨雷電,有太多的暗礁險灘,有太多的歌淚悲歡及太多的不幸滄桑。

我想等我真正戴上成熟的勛章,我也應該不會顧着這麼多了吧!

北京卷高考優秀作文6

就在前不久芒種節氣那天,我給老家的父親打電話,説麥子熟了嗎?

父親説“熟了,熟了”。

父親是個寡言的人,若非大事急事,他斷不會給我打電話的。電話裏的他也永遠是那個傾聽者和答題者。我家早不種麥子了,可是節氣沒有跳過家鄉的土地,沒有忽略父親的心思。我的生活他不必操心,國家大事他關心不來。一輩子守望着土地的播種與成熟,他曾被評為生產標兵,在那方天地,他自信而從容。

“‘芒種忙,麥上場’嘛!”出乎意料,沒想到父親又追加了一條農諺。父親似乎主導了話語權,我甘心做一個“臣民”,順從着父親的調遣。

“都不種麥子了,您還記得這個啊!”

“種不種也是這個理。”

就這樣,兩個不種麥子的人,圍繞着種麥、澆麥、收麥聊了好多。當我撂下電話時,我確信他回憶起了青春,想起了曾經麥熟搶收的“戰鬥歲月”,想起了割麥時把我落下好遠的情景……種種的激盪、辛苦與幸福。我知道,我用錢物換不來父親的驕傲與從容。但是我不知道,當我在努力喚起他的熱愛、激越和自豪時,我是不是一束被父親甜滋滋看着的成熟的飽滿的麥穗。

好像還是在一個芒種節後的週日,作為高中住宿生的我要在晚上6點前返回學校上自習,非特殊情況遲到會扣分,影響住宿。可是天氣預報明天有雨,晾曬在場上的麥子今天收不完就要泡湯了。

父母讓我回學校,説別影響學習,他們弄到多晚也沒關係,還涼快呢。

我説咱們一塊弄,回去我跟老師解釋下就行。

父母説,你沒幹過重活,前頭都是你哥頂着的`,別累着你,這活也髒。

我説我不想做個孬貨,怕髒怕累的。

就這樣,身體並不強壯的我,把一個個裝滿麥子的蛇皮袋搬到車上。母親笑我幹活與眾不同,別人是抗,你是抱啊。還一股氣,中間不休息。

父親説:“沒想到這小子長成了。有苗不愁長,筋骨能掛東西了。”

那天,我們幹到天很黑的時候才完事。我沒吃晚飯,哥哥騎摩托車把我送到20裏外的縣一中,老師也並未因為我遲到而扣分。

現在,我對母親的笑記憶猶新,她的愛質樸又藴藉。那“嘲笑”裏的驚喜,那驚奇裏的欣慰,也時常入我夢來。讓我更欣慰的是父親那句“筋骨能掛東西了”。是啊,筋骨硬了,可以掛、可以擔、可以背、可以抗……而我筋骨掛東西的背後是想到讓父母的筋骨少掛東西。於是,一個半大小子長大了,成熟了。一個人一生要揹負很多東西,或許有一樣最重,你帶給父母或他人希望與安心。

工作後,回老家少了,父母也漸漸老了,雖然他們不再種麥,卻經營了一個小菜園。我想讓他們好好休息,別再弄這些,他們説歇着沒意思,人沒用就沒意思了。於是從某次回家返京時起,我就像變了一個人。母親説,你帶點白薯嗎?我説帶!你帶點大蒜嗎?我説帶!你帶幾棵大白菜嗎?我説帶……曾經説他們多事瞎操心的我,這次幾乎照單全收。我不知道他們看到這樣的我會不會詫異,但是於我卻欣慰得很。

也許他們看重的是自己種的比超市的好吃,但是我更在乎的是兒子現在依然很需要你們!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裝在後備箱的果蔬成熟飽滿,而我們被流光拋棄了嗎?沒有。可是,我們堆積多少時光才能像果蔬一樣香甜成熟?也許我們未必要消費太多時間,在“風老鶯雛,雨肥梅子”的生活中,保持那份愛的情感與温度,讓我們成為一道亮而不賊的晨光。或許,這,才是成熟的模樣。

北京卷高考優秀作文7

最近一段時間最流行的兩個詞大概就是“內卷”和“躺平”了。這其中多少包含着我們對於這個社會氛圍的無奈,也表達着我們無力更改現狀就只好順從的選擇。有多少心懷抱負的人在感慨生不逢時呢?又有多少人是別人眼裏的時代的寵兒呢?其實在我看來,生不逢時和生逢其時從來就不是兩個對立的詞彙。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無論是官宦還是草民都想盡自己的辦法試圖從這個搖搖欲墜的漢室裏分一杯羹。那幾十年的亂世之中,留名青史的武將數不勝數,甚至千年以後的今天我們還在為那些三國英豪們如數家珍。而三國之中武力最強之人,毫無懸念的就是呂布。我們是不是應該感歎呂布生逢其時?因為三國亂世給了他最好的機會,這是一個可以靠單槍匹馬就讓名字傳遍中原的時代,這是一個無限發揮個人武力值而後可以換來天下的時代。呂布趕上了,而且憑本事排在了諸多同行裏穩穩的第一名。可是,呂布也敗在了這個時代,“三姓家奴”的頭銜和這個絕世武將的讚譽永遠綁在了一起。我不禁想,如果呂布生在尚在強盛時期的大漢,是不是能夠落下個和衞青霍去病一樣的“金戈鐵馬,封狼居胥”的舉國美譽?呂布也算是生不逢時吧,他空有武力沒有腦子,挑落馬上無數人換來的只能是美名而非天下。

瑰麗盛唐也並非人人都享受這個時代。李白斗酒詩百篇,歌頌着這時間的大好山河,暢敍着心中的無限豪爽,可是他真的享受麼?我們都知道李白一生追求可以拿個功名利祿,而且曾經還非常接近他心中他應該身處的那個高位之上。可是他終究是李白,貴為當時世界中心的長安怎麼能忍受這樣一個“仰天大笑出門去”的瀟灑之人破壞禮數,李白最後的歸宿還是天涯。我們都覺得李白生對了時代,因為那時的大唐給了他這種人隨心所欲揮毫吟詩的空間,才能讓我們有幸千年之後依然可以拜讀到太白的飄逸人生。可是李白恐怕並沒有覺得吧,如果是在一個沒有這樣多規矩的時代,興許他早就依靠文采成為了某個高堂之上的人物吧?或者他若是在某個亂世,安安心心地隱居天下感歎蒼生或許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生逢其時,卻又一直懷着遺憾。

從來沒有什麼生逢其時或者生不逢時,在我看來只有時勢造英雄。歷史不斷向前推進,或平或緩,或急或彎,每個時代都有那麼一羣人因為懷着改變世界的心而站在潮頭。很多時候我們面對的並非什麼黃金時代,但是任何一個時代都可以造就出屬於它的黃金一代。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抗戰的那個年代,可以説是中國歷史上最苦難,最黑暗的時期。我估計任何一個那時的人都會覺得生不逢時吧,為什麼外敵、內患、饑荒、矇昧全都集中在了那個年代?但是又為什麼那時候中國湧現出了不勝枚舉的青年,他們意志堅定試圖改變這個世界,他們不懼犧牲為了喚醒這個國家,他們前仆後繼想要撐起這個垮掉的'社會。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西南聯大又是怎麼依靠幾件破茅草屋培養出了中國最牛的一批知識分子。這些在最惡劣的年代成長起來的人們恰恰是撥開黑暗帶來光明的那一羣人。

當這個時代逆着他們而來,他們沒有抱怨生不逢時,反而是利用這個時代,讓我們記住了他們,記住了這羣造就了一個時代的年輕人們。

北京卷高考優秀作文8

歷史長河星漢燦爛,無數英雄人物留名其間。然而,並不是每個有志之士都能實現自己的抱負。功敗垂成、含恨而終者,從來不絕於史書。能夠生逢其時,獲得合宜的機遇,對個人成就而言至關重要,反之亦然。不論是成功的經驗還是失敗的教訓,我們在歷史上都能找到大量案例。

生逢其時,首先意味着個人的天賦與位置能夠獲得時代的垂青,進而獲得特定的發展路徑。劉邦生於草莽之間,本是一亭長,卻因秦末亂世,趕上了風雲際會的時代,最終在羣雄之中勝出,奠定數百年的漢朝基業。朱元璋出身更加寒苦,若非遇上元末變局,恐怕只能和當時很多底層百姓一樣顛沛流離,不可能造就非凡帝業。

其實,大到國運興衰,小到個體命運,都離不開時代背景。13世紀初期的花剌子模國是中亞一霸,正處於強勢上升期。但是,花剌子模國卻生不逢時,遇到了同期更加強悍的蒙古帝國。在成吉思汗西征的鐵騎下,花剌子模國被碾碎,一度強盛的大國短期內土崩瓦解。

具體到個體命運上,生不逢時的故事更加多見。且不説普通人,即便是古代帝王,也時常會有對時運的慨歎。南唐後主李煜若在太平年代,吟詩作賦,或能做個太平帝王。但是,生逢亂世,他只能淪為亡國之主,落寞地寫下“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明末的崇禎帝,若論勤勉程度,實在不似亡國之君,但其能力無法應對明末積重難返的局面,最終只能吊死煤山。

這些故事,聽起來似乎有些悲觀。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也很難改變大的時代背景。但是,我們無疑可以努力在既有的基礎上做到最好。“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是很多人理想中的人生軌跡。但面對現實的困境,我們也不能忘了“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生逢其時是幸運的,但沒能遇到適合自己的好環境,也並不意味着徹底的失敗。能夠以平常心看待一時的困頓,未嘗不是智慧的態度。尤其是我們年輕人,更不能以消極悲觀的態度面對人生的艱難

更何況,此時此刻,中國正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年輕人面對的時代機遇非同尋常。中華民族正在努力接近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世界也逐漸看到中國的力量。雖然每個年輕人的起點不同,但追尋美好生活的目標是相似的。對多數年輕人而言,這是一個能夠更好地幫助他們實現夢想的時代。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抓住機遇,執着地向前奔跑。

北京卷高考優秀作文9

中國有文字記錄的歷史,從黃帝即位起算,大約有四千七百年。在這四千七百年中,人們一代代地繁衍下去,在每一代人中都會產生一些傑出的人物。這些人順應了當時的時代潮流,為當時的社會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在歷史中留下自己的印跡。

在中國古代就有不少這樣的時代豪傑。將中原各國的文字和度量衡等統一的嬴政就是一位,他打下了中國長時間統一的基礎;到了13世紀,文天祥面對蒙古侵略軍的威逼利誘而寧死不屈,其堅貞的民族氣節至今仍為中國人稱道;1839年,林則徐看到西方國家輸入的鴉片在不斷毒害中國人民的身心健康,心感悲憤,而在廣東省廣州府東莞縣虎門鎮把大量鴉片集中銷燬。虎門銷煙結束後的第二天,即6月26日,就被聯合國定為“國際禁毒日”。

虎門銷煙觸發了鴉片戰爭,從此中國進入了積貧積弱的半殖半封社會。生活在這個動盪時代的魏源、鄭觀應、梁啟超、康有為、譚嗣同、孫中山、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希望讓中國國民擺脱這種民生凋敝、外敵欺侮的日子,尋找了許多條救國的道路。在洋務運動、百日維新、辛亥革命等嘗試均宣告失敗以後,人們決定嘗試用馬克思主義救國,中國共產黨就在1921年7月23日於上海應運而生了。

生逢其時的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成果指導下,領導中國走出了積貧積弱的狀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之後,1949年10月,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不少生逢此時的中國人滿心歡喜地對國家進行着社會主義改造;1978年12月,中國人民開始走上富起來的道路,不少生逢此時的中國人站到了時代的風口上,實現了財富自由,也讓中國的GDP從全球第九上升到了全球第二。

現在,歷史的時針指向了2021年,中國共產黨迎來了它的期頤之年。此時的中國已經實現了全面脱貧,進入了全面小康社會。生逢2021年的中國青年作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中堅力量,更應該接過前輩們的歷史接力棒,用學好學精各種本領的方式走好屬於這一代人的長征路,讓中國早日變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北京卷高考優秀作文10

“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鏽。”電影《怦然心動》中的台詞,至今仍有其雋永之意。既然有人生逢其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自然也會有人生不逢時,“恐逢故里鶯花笑,且向長安度一春”。

假如我是一個蘋果,我可能成為亞當與夏娃思想的來源,也可能成為牛頓思考時的靈光乍現;我或許是安東諾夫卡蘋果閃着金色光輝的初秋回憶,在空氣中氤氲的甜香中分明地聽到農場主時代的哀切輓歌;也或許是奧林匹斯山只肯獻予美人的金蘋果,自恃矜貴地成為眾神慕名而來的寶物。

於是有人哀歎起古希臘智者愛比克泰德的話:“我們登上並非我們所選擇的舞台,演繹並非我們所選擇的劇本。”的確,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所處的時代,但我們永遠可以選擇自己的態度。錯生在帝王家的亡國詩人李煜,憂憤一生最終病死的絕倫才子賈誼,多少人終生困於自己所謂的“生不逢時”最後鬱鬱而終?倘若他們能正視自己的年代,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一些什麼,那麼歷史是否會有所不同?

生活在十九世紀的狄更斯,用一支筆為英國開出温和的愛的良方;行走在二十一世紀哀鴻遍野下的哈希姆,拿着相機記錄伊拉克點點滴滴的温情畫面;更不要説那艘紅船上站出來“敢叫日月換新天”的青年人!還有毅然創辦《新青年》喚醒愚昧民眾的錢玄同,學成歸國獻身於我國核武器研究的鄧稼先,在風浪拍岸中堅守着赤子情懷的王繼才,用剛剛畢業的稚嫩肩膀扛住了傾頹教室的徐本禹……如果他們在泥濘中只是哀歎生不逢時,“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又何來這朝氣蓬勃的少年中國呢?

更何況,在如今的中國,祖國就是我們的最佳背景,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最大的底氣。身為互聯網的原住民,“00”後見慣了2008年鳥巢上空的華麗焰火,上海世博會上的人山人海,G20時西子湖上的醉人夜色……世界就在這裏,世界就在中國!而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躬逢盛世,這是屬於我們的時與勢;萬里路遙,這是賦予我們的擔與責。一直心懷希望,永遠銘記使命,在自己的位置上奮發,將旺盛的生命力煥發為光與熱,故縱有中華上下五千年沉痾遍佈,華夏兒女仍能描傷口如花朵、抬淚眼望遠方!“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為下一代人跑出一個好成績!”成功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而這,便是生逢其時的全部詮釋。

北京卷高考優秀作文11

福柯説,除了“時代”本身,並沒有任何先天之物。每一個時代都是一種跳脱不出的氛圍與立場,即便最富睿智的大腦也難免後知後覺。

對於“時代”一詞的那種宏大感,至關重要的首先並非經濟、權力等等,而是真理;鮮有在現在進行時中便承認自身是謬誤的經濟制度;如果説時代的理解力就其自身來説就是要竭盡所能地推進它對某個特定時期的分析的話,那麼它必定難以避免,會從對具體的社會及其思想形式的關注,推進到以一種普遍的真理為對象。而特定時代的思想者就如同玻璃缸中的魚一樣對這種普遍真理渾然不覺、背框範其中。

在每個時代裏,同時代人都被封閉在話語之中,就像身處一個玻璃魚缸中一樣,魚缸之中的魚註定意識不到魚缸的存在,錯誤的、自以為是的概括和話語依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但在每一個時期內,它們卻都可以被稱之為真理。因而真理、以及所有試圖發現並解釋真理的哲學家都可以算作生不逢時的誤入歧途者。

我們每個人只能在自己的時代去思考,亞里士多德、聖奧古斯丁,直到博敍埃,他們都未曾做到去譴責奴役,只有到許多世紀之後,對奴役的譴責才漸漸不證自明。正如馬克思所説,人類只能為自己提出他自己能解決的難題。奴役和與之相適應的一整套法律和心理框架一旦崩塌,奴役的真理也會隨之崩潰。路易十四被奉為偉大的征服者,其言外之意在於在那個時代主權者的聲望與權力的重要性,而他所控制的範圍正是這種聲望與權力的尺度,國王總是被期待擴大其控制範圍,甚至不惜發動戰爭。直到拿破崙垮台之後,幫亞曼-貢斯才後知後覺地説“這種征服者精神已經屬於過去了”。

真理總是被簡化為對真理的陳述,簡化為魚缸所圈定的、對於真理的在其容忍度以內的言説,儘管這種言説總會被後來的人看作是可笑的。正如慨歎自己生不逢時者,只是一種變相的懷舊主義,只是站在魚缸之外、站在前代人的肩膀上審視着過去時代的、但在今天卻正在流逝的真理。

福柯説“我們不能在任意一個時代言及任意什麼東西”。福柯的工作,就像海德格爾一樣,背後潛藏着一種對於真理的心照不宣。17世紀就已經成為可能的顯微鏡觀察術直到19世紀才不被當做欺騙性的西洋鏡,拉埃內克本人就一直固執的用肉眼觀察可見物,而棄用他自己的這項偉大發明。

緘默的形而上學感性,是福柯筆下歷史的特徵。我們的思維無法越過時代“話語”的邊境。我們所認為的已知與未知都是被時代所限定的。我們看不到那些時代的邊界,甚至對於他們的存在一無所知。我們總是囿於那個其邊緣無法被我們感測到的時代的魚缸,我們逃離這個暫時的魚缸的條件只能是新的“話語”取代了舊的“話語”,然而誠如此,我們也只是從一個魚缸轉移到了另外一個魚缸。

當然,這種歷史先驗並非不可移易的法則,它就是變化本身,我們總是處於變動不居之中,然而它又如同氛圍般難以被覺察,身處時代中的人對時代所構成的侷限難以認識。如果説即便生逢其時是如此的一個偽命題,還真的存在生逢其時者,那大抵應是如福柯式的懷疑論者。停住在魚缸之外,方能觀察其中的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