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佛門經文 > 三字經

三字經故事:孔子相師

欄目: 三字經 / 發佈於: / 人氣:2.51W

三字經》: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

三字經故事:孔子相師

孔子師項橐的傳説

一天,孔子乘着一輛馬車周遊列國。來到一個地方,見有一孩子用土圍成了一座“城”,坐在裏面。孔子就問:“你看見馬車為什麼不躲開呀?”

那孩子眨了眨眼睛回答:“咱説您孔老先生上曉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見您卻並不怎麼樣。因為自古到今,只聽説車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車子的道理呢?”

孔子愣了一下,問:“你叫什麼名字?”

孩子答道:“我叫項橐。”

孔子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連串問題來難項橐:“你的嘴很厲害,我想考考你——什麼山上沒有石頭?什麼水裏沒有魚兒?什麼門沒有門閂?什麼車沒有輪子?什麼牛不生犢兒?什麼馬不產駒兒?什麼刀沒有環?什麼火沒有煙?什麼男人沒有妻子?什麼女人沒有丈夫?什麼天太短?什麼天太長?什麼樹沒有樹枝?什麼城裏沒有官員?什麼人沒有別名?”

問完,孔子盯着項橐露出微笑。

項橐想了想説:“您聽着——土山上沒有石頭,井水中沒有魚兒,無門扇的門沒有門閂,用人抬的轎子沒有輪子,泥牛不生犢兒,木馬不產駒兒,砍刀上沒有環,螢火蟲的火沒有煙,神仙沒有妻子,仙女沒有丈夫,冬天白日裏短,夏天白日裏長,枯死的樹木沒有樹枝,空城裏沒有官員,小孩子沒有別名。”

孔子大驚,這孩子竟智慧過人!

項橐這時不容孔子多想,反問他説:“現在輪到我考您了——鵝和鴨為什麼能浮在水面上?鴻雁和仙鶴為什麼善於鳴叫?松柏為什麼冬夏常青?”

孔子答道:“鵝和鴨能浮在水面上,是因為腳是方的;鴻雁和仙鶴善於鳴叫,是因為它們的脖子長;松柏冬夏常青,是因為它們的樹心堅實。”

“不對!”項橐大聲説,“龜鼈能浮在水面上,難道是因為它們的腳方嗎?青蛙善於鳴叫,難道是因為它們的脖子長嗎?胡竹冬夏常青,難道是因為它們的莖心堅實嗎?”

孔子覺得這孩子知識淵博,連自己也辯不過他,只得長歎一聲,俯下身子對項橐和藹地説:“後生可畏,我當拜你為師。”回頭對弟子們講:“三人行必有我師矣。要不恥下問。”經孔子這一褒獎,項橐便名揚九州,震動朝野。以後《史》、《志》有關章節都有記載。據《史記》記載,甘羅十二歲拜丞相時,還拿項橐作比喻,説服文信侯呂不韋讓自己出使趙國。南宋大儒王應麟編寫的《三字經》勸諸後生説:“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蓋出於此。

【孔子的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漢族,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先祖為宋國貴族。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的名言】

1、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

譯文:説話一定守信用,行動一定堅決果斷。

2、既來之,則安之。 (論語·季氏)

譯文:原意是既然把他們招撫來,就要把他們安頓下來。後指既然來了,就要在這裏安下必來。

3、朝聞道,夕死可矣。 (論語·里仁)

譯文:早上悟得真理,就是當晚死去也沒有什麼遺憾了!

4、是可忍,孰不可忍。 (論語·八佾)

譯文:這種事如果可以容忍,那還有什麼不可以容忍的事呢?

5、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反,則不復也。 (論語·述而)

譯文:(教學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領會不了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説而又説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告訴他(方形的)一個角,他不能由此推知另外的三個角,就不要再重複去教他了。

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

譯文:聰明,愛好學習,向下面的人請教而不以為恥。分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顏淵)

譯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強加給別人。

8、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論語·子罕)

譯文:抬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努力去鑽研,越鑽研越覺得艱深。

9、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述而)

譯文:學習永不滿足,耐心地教導別人而不倦怠。

10、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衞靈公)

譯文:人沒有對將來的考慮,必定會有近在眼前的憂患。

11、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 (論語·學而)

譯文:學習知識並按一定的.時間去温習它,不也是很高興的嗎?

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衞靈公)

譯文:做工的人想把活兒做好,必須首先使他的工具鋒利。

13、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論語·微子)

譯文:過去的已經無可挽回,未來的還來得及改正。

1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論語·述而)

譯文:君子心胸平坦寬廣,小人侷促,經常憂愁。

15、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論語·子罕)

譯文: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時節,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凋謝的。

1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譯文:只讀書不思考就會迷惘,只空想不讀書那就危險了。

17、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論語·子罕)

譯文:聰明人不會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1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論語·子罕)

譯文:軍隊可以被奪去主帥,男子漢卻不可被奪去志氣。

19、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宣公二年)

譯文:哪個人沒有犯過錯誤呢,犯了錯誤能夠改正,沒有什麼善事能比這個更大的的了。

2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為政)

譯文:(我教導你的知識)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種態度才是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