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佛門經文 > 三字經

《三字經》教學隨筆

欄目: 三字經 / 發佈於: / 人氣:2.7W

《三字經》教學隨筆1

今天,我們學習了“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樑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幾句,下面談一下自己的設計思路及本課的成功之處與不足之處。

《三字經》教學隨筆

課上,我先讓學習根據拼音自讀這部分內容,學生用五分鐘的時間自學、自讀課文。這樣做可以讓學生做到對所學內容初步感知,知道自己哪個地方不會讀。學生讀完後,我再指幾名學生讀,對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如聲調,老師進行指正。做到讓每一位學生讀準音,讀準聲調。

接下來,我開始解釋各別字的意思及每句的含義,讓學生了解這部分內容的意思及包含的大道理。在理解地基礎上讓學生讀熟並背誦。

然後,我們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朗誦與背誦比賽,朗讀與背誦得好的一組或個人可以得到小紅花。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每位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在一節課結束後能熟練地背誦出來本堂課內容。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有個別學生沒有認真聽課,當輪到他讀時,不知道應該讀哪,影響了全班的紀律。今後,老師要在進行活動前對學生進行一次提醒,讓學生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後再進行。另外,對一部分在幼兒園學過的學生,因為自己會背,所以上課時不認真,我發現這部分學生會背誦但他們不認識字,所以,教會這部分學生識字是今後努力的方向。

《三字經》教學隨筆2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經典更是燦若星河。這些經典美文,凝聚了先賢的大智大慧,睿語哲思,濃縮了華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薰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是古人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為了豐富我校的人文底藴,啟迪學生的智慧,本學年,我校開發了以《三字經》為內容的校本課程。

《三字經》教學活動在全校全面鋪開。《三字經》教學活動開展以來,在全體語文教師的認真組織下,在班主任老師的全力協助下,全體學生以飽滿的熱情,認真的態度,使教學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卓有成效。現將該項活動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統一思想,形成共識。

本學期我們在全校一年級到六年級以《三字經》為教材,開展校本課程教學活動。由校長親自掛帥,負責校本課程的`宏觀調控和行政指導;教導處抓落實,教導主任負責活動的組織實施;副教導、教研組長負責《三字經》教學的業務指導;班主任和語文教師負責活動的具體實施,要求學校全體師生做到人人蔘與。在實施策略上,我們依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作了如下要求:着眼“薰陶”,注重“感悟”,即以激發興趣、內化行為、陶冶情操為目標。雖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讀成誦、耳熟能詳。要承認個體差異,不求好心切,不求程度整齊劃一。教師在操作中只有鼓勵,沒有責備,寧靜勿躁、寧簡勿繁。引導學生學習要從易到難、從少到多、循序漸進、以點帶面。

二、構建人文環境,營造誦讀氛圍。

為了讓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隨時隨處地感染學生,學校努力營造濃郁的古詩文學習氛圍,構建一個“德馨滿校,書香滿園”的人文環境。校門、操場、樓道懸掛“誦讀經典詩文”、“傳承民族文化”等宣傳標語,使全體師生還未踏進校門就感受書香的氛圍,同時也引起社會和家長的關注。有關三字經的詩畫呈現在操場的圍牆上形成一道怡人的風景,讓師生觸目可及,牢記於心。紅領巾廣播站每天都開播古典詩詞欣賞和古典輕音樂節目,鶯燕繞樑不絕,下課鈴聲設置成了誦讀、歌唱《三字經》的音樂,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詩詞的陶冶、影響,有效地陶冶師生情操。

三、抓好誦讀時機,確保誦讀時間。

為保證誦讀時間,學校作統一要求:(1)每天早讀課鈴響後開始十分鐘的誦讀;(2)每天課間操預備鈴設置成誦讀《三字經》,學生一邊活動,一邊背誦經典,不但能温習所學經典,還能振作精神,集中注意力,形成良好的常規習慣;(3)每週星期一下午班會課前10分鐘作為誦讀的時間,指導教師為各班班主任老師;(4)把課堂教學作為實施誦讀經典教育的主渠道,與各學科教學相結合,根據學生實際,創造性地通過學科滲透,有效地實施誦讀經典教育;(5)校內外相結合,廣泛宣傳,爭取家長和社會各界理解支持,為誦讀活動創造一個寬鬆的外部環境。

四、利用活動載體,調動學習熱情。

1、進行一次國旗下講話,發一份倡議書,組織出版專題板報2期,大力宣傳國學經典研讀活動的目的意義,讓研讀活動深入師生心中。

2、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四年級以上學生以班級為單位,舉行了以《三字經》為主要內容的黑板報評比活動。學校教導處組織了領導和教師對各班的黑板報進行了檢查和評比。隨即各班舉行了《三字經》“背誦之星”評選活動;各年級舉行《三字經》硬筆書法比賽;以班級為單位開展三字經誦讀比賽活動,形式為集體誦讀佔70%,隨機抽查個人背誦情況佔30%,按低中高年級評出一、二等獎各兩名;舉行《三字經》“背誦之星”評選活動。

通過活動的開展,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學習《三字經》成果的舞台,進一步激發學生對中華經典的喜愛和理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總之,誦讀《三字經》已成為師生學習生活中的一份樂趣,是學校文化建設和人文教育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承優秀民族文化的一個亮點。我們將繼續努力,把校本課程《三字經》教學活動推向深入。

《三字經》教學隨筆3

此堂課中,我教學的內容是一年級《國學》經典誦讀教材中的《三字經》的“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 ”這一部分。課前我積極準備,查閲了一些的資料,豐富自己的相關知識,以應對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各種疑問,併力爭課堂教學上有一定的突破。

在教學中,首先,我從什麼是《三字經》引入,激發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慾望,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其次,在課堂上注重學生品德教育,從“孟母三遷”的故事,啟發學生:每個父母為了兒女能夠成才,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受再多的苦也心甘情願;作為兒女,應該感謝父母為我們提供這麼好的條件,更加發奮讀書。

第三,在課堂上使用配樂朗讀不僅活躍了氣氛,更使同學們感受到了中國古典音樂和古典文化的節奏感和韻律美;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輕鬆地背下所學內容,得到教育。

總之,在課堂上,學生興趣很高,課堂氣氛活躍,他們能很快地掌握所學的內容,大部分學生都會初步背誦,教學目的達到,課堂效果良好,但還出現一些問題,因為現在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瞭解了許多的知識,課堂上隨時會提出各種問題,出現各種情況,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具有廣博的知識,具有靈活的課堂教育機智,才能適應教育的發展。

《三字經》教學隨筆4

本學期語文園地八里的讀讀背背是《三字經》。我們學校的校本教材《書香童年》一年級上冊就曾背誦過《三字經》選段。課前我積極準備,查閲了一些的資料,豐富自己的相關知識,以應對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各種疑問,併力爭課堂教學上有一定的突破;課後我進行了深入的反思

首先,我從什麼是《三字經》引入,激發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慾望,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其次,在課堂上注重學生品德教育,從“孟母三遷”的故事,啟發學生:每個父母為了兒女能夠成才,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受再多的苦也心甘情願;作為兒女,應該感謝父母為我們提供這麼好的條件,更加發奮讀書。

第三,我藉助故事來幫助學生理解含義。在教“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時,我就講了兩個故事來幫助學生理解。一個是《三害周處》的故事來幫助學生理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故事大意是:古時候有個叫周處的人,因為到處打人,鄉親們把他和南山的猛虎、北海的蛟龍並稱為三害。後來,他明白了自己的錯誤,憑着自己的武功除掉了猛虎和蛟龍,成了一個好人。通過這個故事的敍述,學生理解了這兩句《三字經》的含義,讀起來也就更有味道了。

第四,在課堂上使用配樂朗讀不僅活躍了氣氛,更使同學們感受到了中國古典音樂和古典文化的節奏感和韻律美;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輕鬆的背下所學內容,得到教育。

此外,查找資料是中年級學生應該培養的能力,以查找自己喜歡的關於學習的內容為依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起,使學生的新知識有了擴展,還使學生對舊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真正達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總之,本次課堂上,學生興趣很高,課堂氣氛活躍,他們能很快地掌握所學的內容,大部分學生都會初步背誦,教學目的達到,課堂效果良好,但還出現一些問題,因為現在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瞭解了許多的知識,課堂上隨時會提出各種問題,出現各種情況,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具有廣博的知識,具有靈活的課堂教育機智,才能適應教育的發展。

《三字經》教學隨筆5

《三字經》是一部流傳甚廣、家喻户曉的啟蒙讀物,是中國古代傳統蒙學教材中流傳時間最長、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它的內容文筆流暢,樸實無華,深入淺出,情真意切,用簡短的文字概括了中華五千年曆史的變遷,的確影響很大。

我校的校本教材《誦讀美文,學做真人》這本書中,選用了《三字經》中的部分內容。如何教好這些內容呢?在教學前,我反覆閲讀教材,知道這些內容中講了許多歷史故事,根據這一特點,我查閲了大量的資料,找到了一些跟內容有關的小故事,藉助這些故事幫助學生理解其含義及做人的道理。如在教學“昔孟母,擇鄰處……”時,講了孟母教子的故事;在教學“養不教,父之過……”時,講了一個民間故事,一個媽媽因寵愛孩子而不嚴格教育,從而導致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在教學“融四歲,能讓梨……”時,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等等。

我講得繪聲繪色,學生也聽得津津有味,這樣孩子們從故事中理解了內容的大意,也學會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另外,我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每一堂課我都採用多種方式去朗讀,如:齊讀、分組讀、開火車讀、師生對句讀等等,強化了學生的朗讀訓練,使學生從讀中感受到詩句美、韻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