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哲理

【實用】人生哲理作文集合5篇

欄目: 哲理 / 發佈於: / 人氣:2.62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生哲理作文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人生哲理作文集合5篇

人生哲理作文 篇1

我們小時候大都很崇拜嚮往科學家,但當我們長大後會發現,我們更加驚服於詩人或哲人。科學家固然重要,他們使社會發展,而使詩人能成為詩人,哲人成為哲人。而詩人哲人也必不可缺,他們使我們心靈得到淨化。

詩人和哲人是一樽“思想者”,他們赤裸裸的尋找着真理。愛因斯坦百思不得其解:“我們為什麼會在這裏,宇宙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這個問題使眾多偉大科學家茶飯不思。終於,哲人回答:“因為我們存在,我們能在這裏思考這個問題,所以宇宙的確是這樣子。”無奈的答案,卻不能否認,霍金也只能大歎:也只能是這樣子啦!

西哲説: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但是人,就註定要思考一生。思考是詩人與哲人的生命之泉,但又有誰能夠不在這泉中洗衣燒飯搓澡?我們終不能避免世俗,漸漸我們失去了詩人的眼和哲人的心。每當花明月夕之時,哪一個少年不曾一度是詩人呢?每當靜夜掠起,每一箇中年人都是哲學家。但每當天明之時,我們又不得不繼續追逐系在我們額前的蘿蔔。

我們終究不能保持着這份敏感。“我們沒有時間和空間來思考時間和空間。”而我們愈思索,終會愈迷惘。海明威用結束了自己的思考,三毛則用絲襪,海子他更省事,直接躺下。這不能不説明些什麼。或許,他們是用死亡來書寫最後的詩闡述最後的哲理。牛頓用他的前半生為數學、物理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後半生則投身於神學。我們都笑他罵他,但我們是否想過,我們又有什麼資格迫使他一生竭力為我們這些後輩服務?或許,他也曾經迷惘,於是希望能在神學中找到出路,找到解脱。他或許是最偉大的哲人。

我們越來越清楚,當我們思考之後,無論如何也得全心投入後面的工作中。我們知道詩人哲人並不好過,精神上的困惑,是最可怕的枷索。於是我們變得沉默。

“少年不知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辭強作愁。

如今盡識愁滋味,欲説還休,欲説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詩人哲學家,只是——我們不願意。

人生哲理作文 篇2

都説數學可以鍛鍊思維,我也這麼説。如果把數學這門功課學透了,你明白的就不僅僅是數學,可能會得到一些一生受益的東西。

(一)因為所以的關係

數學的幾何算是最練人腦的了。幾何題證明很容易,但要把因為所以的關係理清就不那麼容易了。就像人生一樣,有了因為,才有所以。不可能沒有前因直接有後果。我們常抱怨結局怎麼不好,卻總不找過程中的錯誤。所以下一次依然不會成功。因為所以的關係很重要,理不清晰,就找不到存在的錯誤。找不到存在的錯誤,就不會提高,進步。如果沒有了提高,進步,失敗又怎麼會是成功之母呢?

幾何的證明題,如果沒有過程只有結果,是不會給分的;而光有過程沒有結果,至少也要給三分之一的分值。這就是説,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如果你只要求結果,不要求過程,是不會有好的結果,就算有好的結果又有什麼意義呢?

(二)計算結果的精確

算術題幾何題就大不一樣,算術題要的就是最後的那一個結果,只要結果算錯,過程再對也不會給分的。做事也一樣,越到事情的最後越關鍵,最後一放鬆,前面再多的努力也前功盡棄。

還有一點就是精確,計算題最重要的就是精確,怎麼達到精確?細心,這就是最好的方法。幹什麼都要細心,粗心大意就會出錯。這樣就會很虧,粗心導致的失敗是最不應該的。

(三)二元一次方程和因式分解的啟示

二元一次方程,就是由兩個未知數組成方程組。用含有X的代數式可以算出Y的值,用含Y的代數式可以算出X。但如果只用一個代數式求解,那是不可能的。這也是一個很好的人生道理。有些問題,如果就問題論問題可能很難找到解決的方法。但是如果把很多和這有聯繫的問題並在一起解決,可能會找到答案。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把問題化解開比較容易解決,但那是對大部分問題來説。如果是棘手的問題,化解開也解決不了的問題,不如合併一下試試。

數學上有一類問題叫“因式分解”説白了,就是把簡單的式子複雜化,分解的越複雜越好。兩個簡單的式子進行計算可能會無處下手,但把兩個式子分解後在計算可能就有了同類項。這就説明: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隱藏着一個複雜的問題,因式分解並不是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了,而是讓看似簡單的複雜問題現了原形。這也是對人生中問題的啟示: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未必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數學對人生的的啟示還有很多,就不一一羅列了。如果你僅僅為了學好數學而將數學學好。那就失去數學本身的意義了。學數學,真的就像在學人生的教科書啊,但裏面的`精華不是膚淺的,是需要用心反覆揣摩的。

人生哲理作文 篇3

“換一種方式試試”,這是人們在生活中經常會做的一種選擇。

美國有一個孩子,讀書成績很差,同學們看不起他,鄰居們都認為他將來肯定一事無成。他也發憤努力過,可是毫無起色。但孩子的父親卻不責怪他,並嘗試換一種方式來教育他。

有一天,父親帶他外出,途經一個小站時,父親下車買東西,時間長了,汽車開走了。他很害怕。但到終點站一看,父親卻在不遠處微笑着等着他。他急切地問父親,怎麼會先到終點的。父親説,是騎馬來的。接着,父親意味深長地對他説:“到達目的地的方式不止一種。換一種方式,結果可能會更好。”

後來,這個孩子迷上了魔術,並表現出很高的天賦,在父親的支持下,他刻苦訓練,最終成為一位舉世聞名的魔術師。他就是大衞·科波菲爾。

然而,“換一種方式試試”常常是説着容易,做起來難。因為我們往往會被某種社會習慣和思維定勢所束縛。比如,“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孩子從小就應當上好的幼兒園,念重點小學……今後才能考上名牌大學,有個好前途。可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是每個孩子學習成績都是優秀的。有的孩子學習成績平平,甚至很差,但他在體育、文藝等方面有過人之處。所以,關鍵是教師和家長要真正瞭解孩子,然後要有勇氣,衝破各種思想束縛,換一種適合孩子的方式去教育他。

大衞·科波菲爾的父親這樣做了,他造就了一位世界著名魔術師。

換一種方式試試,不僅要有勇氣,而且還要有一個開放活泛的腦子,掌握大量有用的信息和知識。

前不久,讀到蔣子龍先生的一篇文章:在黔西南有一大片窮山坡,全是光禿的石頭。多少年來,由於泥土少,當地農民在一個石窩窩裏只能種一株苞谷。春天裏看似種了一大片,但到秋天,至多收下一揹簍,温飽都不夠。在我國,這種石漠化地區有451個縣市,涉及2。2億人口。

但冷洞村的農民,卻不認命。他們尋思,這裏的石窩窩種苞谷不行,那麼種其他植物是否能行呢?他們決定換一種方式試試。經過反覆學習、求教和實踐,他們開始種植“金銀花”。金銀花抗旱性強,三年後成株,每株壽命30年以上,一株大約能蔓延20平方米,種了14萬株,差不多綠了一大半山坡。更重要的是,金銀花渾身是寶,花蕾可製茶,乾花、莖與葉可入藥。全村年產120多萬斤。有些種植大户年收入達6萬多元。這在村裏可是破天荒的第一回啊!

冷洞村的變化,帶動了整個黔西南,各村都“換一種方式試試”,高海拔的地方,種草養畜;低海拔的村落,種植花椒。巖石白天吸收熱量,晚上散發出來,有利花椒生長。這個原本“不具備人類生存條件”的地方,人均收入已經達到4000元,而且以生物手段治理石漠化已達95%。

大衞·科波菲爾説得好:“成功好比是遠方的一個車站,為了到達目的地,大家都在趕車,沒有上車的人,不得不等下一班車。殊不知,換一種方式,也許能更快地到達目的地。”

成才如此,脱貧如此,其他事情呢,也可以如此!

人生哲理作文 篇4

國與國之間的矛盾是由國家間的利益問題所引起的,國與國之間的和諧相處是兩個國家的共同願望。因為這符合兩個國家間的利益關切。兩個相鄰的國家容易在國界處因為絲毫的土地而發生戰爭。戰爭是通過打仗來進行爭奪,這其實是一種粗魯的形式,有一種以大欺小的意味。中國古代有一個三尺巷的故事,那裏曾是明朝宰相郭樸的祖宅,據説當年郭家鄰居建房造屋擠佔了郭家一牆之地,郭家人氣不過便和那家論理,一來二去鬧得不可開交,直至上了公堂,地方官畏懼雙方都是官宦之家不敢審理,於是兩家繼續爭執。於是郭家便派人給郭樸説明情況,郭樸立即給家人回信,家人不想信上面竟然是這樣幾行詩句:“千里捎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郭家人明白道理後立刻停止了訴訟並且甘願讓地三尺,而鄰家得知此事後也十分懊悔自己當初的行為,他們也立即將院牆後移,就這樣你退我讓原先院牆所在的地方竟然變成了一條寬可行人的巷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退讓能夠生和諧,而凡事爭強則容易生禍亂。為什麼鄰國非要爭執那一塊土地是誰的呢?為什麼哪一壺不開揭哪壺呢?那不是一種挑起與鄰國之間時段的事情嗎?歸咎破壞破壞兩國和諧的錯誤就到主動挑起事端的哪個國家。

國家間和諧共處是促進國際環境和諧的一個重要的因素,有許多問題是世界性的問題,比如環境保護的問題、核問題、疾病的預防和治療的問題等都是世界性問題,只有國與國之間能夠和諧共處,這些問題才能得到順利的解決。另外一個國家想要發展不能閉門造車,必須擁有良好的國際環境方能促進國內的經濟高速的發展,因此處理好國與國之間諧的問題是非常重要的。

人生哲理作文 篇5

像上學時翹課一樣。現在很多人不願意忍受周而復始的疲憊生活和忙碌工作,開始嚮往生活在別處的愜意。當然,在打卡機面前,在繁重的工作面前,真想“翹”一回,並不那麼容易,但不管壓力的來源有千萬種,我們的生命卻只有一次。扔掉所有的包袱,做點雖然無用但自己喜歡的事。徹底為自己活一把,真的很有必要。它可以讓腳步暫停等靈魂跟上,以樂趣戰勝焦慮。以平和心態迎來人生新境界。“我是小強,我沒時間吃晚飯……”

上世紀70年代,著名導演安東尼奧尼拍攝了一部紀錄片《中國),無意中為中國保留了那個年代國人淡定的一面。倘若這位意大利導演今天再來,會發現中國早已淡定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急急火火的追名逐利。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在忙,忙着掙錢,忙着升職,忙着考研……忙,成了中國人最大的共同點,正如20xx年下半年那首歌唱的,“我是小強,我沒時間吃晚飯;我是王繼偉,我沒時間長途旅行;我是張慧,我沒時間睡午覺;我是朱亞青,我沒時間減肥;我是蓋倫,我沒時間回家看我姥姥;我是邰晶,我沒時間生孩子;我是喬丹,我沒有時間睡覺……突然很想不去上班,發一發呆偷一點懶,我真的沒時間、沒時間……”

中國人到底有多忙<<小康>>雜誌社、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了“中產階層休閒滿意度”調查,該調查發現,超時工作,是很多職場人士的生活狀態。在受訪者中,僅有23.7%的人每週工作“40小時及以下”。每週工作時長超過40小時的達76.32%,其中,28.8%的人每週工作時長超過50個小時,還有11.8%的受訪者每週工作60個小時以上。郎鹹平曾經算過一筆賬:中國人均工作時間排名世界第一,一年高達2200個小時,美國為1610小時,日本是1758小時,荷蘭則只有1389小時,為全球最低。

因為忙。我們犧牲了自己的愛好,犧牲了生活的情趣,犧牲了在夕陽下與自己的愛人和孩子散步的幸福,生活變得暗淡無光,就像林奕華導演的話劇(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中小白領李想那一段感歎:“黑色星期一。星期二也是黑色的,星期三最黑,星期四有點灰了,星期五、星期六、星期天(身體做瘋狂舞動狀)……唉,又是黑色星期一!”很多人都像李想一樣厭倦這種周而復始的疲憊生活,可除了忍受,除了抱怨,我們又為自己做過點什麼?“我必須拼命工作,之後才能痛快花錢和休假。”31歲的楊建平就職於深圳一家廣告公司,月收入9000元。因為趕着製作一個大客户的方案。他和其他20多位同事一起,連續三個月沒有休息一天,而且常常加班到深夜12點。因為“老闆向我們承諾,只要拿下這個客户,獎金大大的,休假長長的!”楊建平説,“每次加班加得要崩潰的時候,只要想象着馬爾代夫的蔚藍海岸線和金黃沙灘,心情才能稍稍平衡一點”。

Tags: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