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名言警句

孝敬父母的格言警句

欄目: 名言警句 / 發佈於: / 人氣:2.39W

導語:古往今來孝敬父母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人的一生中,對自己恩情最深重的莫過於父母。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孝敬父母的名人名言,歡迎閲讀與借鑑,謝謝!

孝敬父母的格言警句

1.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2.長幼有序。——孟子

3.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4.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5.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6.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7.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8.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9.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敍,朋友有信。——孟子

10.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11.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12.茄子花朵朵結果實,父母話句句是真話。——日本

1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14.人們聽到的最美的聲音來自母親,來自家鄉,來自天堂。——威·布朗

15.慈母的心靈早在懷孕的時候就同嬰兒交織在一起了。——狄更斯

16.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17.父子之間要相親相愛,君臣之間要有適當規則,夫婦之間要有內外之別,長幼之間要有尊卑秩序,朋友之間要有誠信。

18.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19.家庭的基礎無疑是父母對其新生兒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羅素

20.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美國)羅素

21.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薩克雷

2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23.沒有母親,何謂家庭?——艾·霍桑

24.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26.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27.建立和鞏固家庭的力量——是愛情,是父親和母親、父親和孩子、母親和孩子相互之間的忠誠的、純真的愛情。——蘇霍姆林斯基

28.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贈與的最佳禮物。——維斯冠

29.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30.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31.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3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33.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34.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35.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36.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裏,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37.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薩克雷

3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39.沒有母親,何謂家庭?——艾·霍桑

40.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41.父親!對上帝,我們無法找到一個比這更神聖的稱呼了。——華茲華斯

42.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敍,朋友有信。——孟子

43.母親的心是兒女的天堂。——意大利

44.對孩子來説,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於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羅素

45.作為一個父親,最大的.樂趣就在於:在其有生之年,能夠根據自己走過的路來啟發、教育子女。——蒙田

46.誰拒絕父母對自己的訓導,誰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機會。——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47.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狄更斯

48.母羊要是聽不見她自己小羊的啼聲,她決不會回答一頭小牛的叫喊。——莎士比亞

49.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50.還有什麼比父母心中藴藏着的情感更為神聖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