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隨筆

不要用二十多歲,過差不多的人生雜文隨筆

欄目: 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9.03K

-1-

不要用二十多歲,過差不多的人生雜文隨筆

我有一位初中老師,準80後,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老爸了。我讀高中時,就聽聞老師有考研究生的準備。後來,同別人口中得知,老師自己備考,兼顧着上課工作和照顧家庭,最後好在考上了省裏比較有名的學校

將近四十歲的他,儼然已經大學畢業很多年。如果讓他再重新習慣考試機制去日磨夜練,那肯定不如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有活力。而且他有自己的家庭,事業還有責任,身上的擔子本就會更重。

但追求是不會隨着年齡,事業,還有婚姻而消散的。反倒會隨着生活的經事而倍增意念。

有些人把二十歲活成了四五十歲,而有些人卻能把四五十歲的生活過成了二十幾歲。

而老師就是這樣一個人。敢做、敢當、敢追求,不會因為年齡的侷限而甘於平庸的人生。

人的容顏會隨歲月而滄桑,心智會隨見識而成熟。但不要讓年齡框定了你的生活,畢竟生活裏不只是看着年齡來做事。青春是自己的,生活也是自己的,過得灑脱,隨性還是慵散安逸,都是自己決定的。

但絕大多數人,都只甘於現狀,而不會做出改變。

-2-

高考結束不久,就有高考生問我,大學生活是怎樣子的?大學是不是挺有趣的?

兩年前,我也曾有這類似的好奇,以為能考上大學的都必定會有很精彩的生活和未來。

但答案是否定的。

我是二流學校的學生,所瞭解到的大都是那種,該上課時,踩點到課室;該交作業時,臨時才補上;該休息時,遊戲煲劇接連不斷。圖書館佔位,永遠只有期末才會趕着去搶,自習室總不會坐滿人。

相比於985,211等學術性強的大學,二流學校的大部分大學生更缺乏一種向上和追夢的決心,更樂意過着安逸的生活。

記得有次和朋友聊起現在的大學狀態,朋友笑笑地道,為什麼感覺大學過得越來越虛了?沒有特別想去做的事,沒學到可炫耀的東西,大學就將過去一半,甚至連考試都比高考還要機械化去應付。明明還很年輕的我們,卻似乎看到了一眼望穿的未來。

二十歲前的我,一直以為,乖乖考上大學,拿個本科文憑,找個穩定的工作,有段安穩的婚姻,才算是生活。很坦然以為只有那種沒有沒有壓力,沒有繁鬧的平穩日子才叫完美。

後來,我發現,越安穩,才是最鬧騰的自殺行為。你在浪費時間,安然抹掉僅剩的青春光陰,用最寶貴的那幾年換來後半輩子平庸的生活,才是可悲。

-3-

在微博上有條熱評問“90後的你,現在是什麼樣的生活狀態?”

有個答主説:沒有特別想維持的關係,沒有特別想努力的動力,也沒有特別想得到的東西,一切都很平淡,走近的人不抗拒,離開的人不挽留,吃點虧也懶得計較。

有人評論説,這叫做太佛系,無慾無求,不喜喧囂麻木,唯願孤獨入骨。

而答主所説的,恰是大多數人現有的心情狀態。二十多歲的生活,用四五十歲的心情來坦然過着。不爭不搶,佛系卻難以真正過着佛系的'生活。

羅曼羅蘭曾説:大半的人在二十歲或三十歲上就死了。一過這個年齡,他們只變了自己的影子。以後的生命不過是用來模仿自己,把以前真正有人味兒的時代所説的,所做的,所想的,所喜歡的,一天天的重複,而且重複的方式越來越機械,越來越脱腔走板。

正如羅曼羅蘭所説的,大多數的人重複式的機械化生活,無活力,便把一個人本該有的本性和追求給抹滅。

這就是所謂的“差不多人生”。

90後,最後一批還處在二十幾歲的成年人。我以為,大部分人都會是充滿生機,活力和朝氣。也以為,二十幾歲的我們,會在該有的年齡裏都能活成想要的模樣。

但事實上並不如此。

年紀輕輕的我們,不狂不妄,那叫沒膽量。所以我們也就變成眾人,過着差不多的人生。

你需要生存,那就得有金錢;你需要生活,那就得有本事。上了年紀的人才想要平平淡淡的小日子。因為對於他們來説,年輕時的見識和膽量經驗,就早已是人生中的一大財富。

可我們,還只是處於未經世事,該闖,該搏的大好時光。就這樣欣然接受泯然眾人的自己就值得驕傲了嗎?

-4-

《中國合夥人》裏有句台詞我很喜歡,最大的騙子其實是我們自己,因為我們總是想改變別人,而拒絕改變自己。

我以前總會想,別人是怎樣的,我就該是怎樣的。別人能吃喝玩樂過快活生活,為什麼我就要勤奮努力,惹上幾重黑眼圈。

就是那種自以為“我們也是大眾,所以我也要隨大流”的小心思,讓大部分人都覺得得過且過的生活並不丟臉。

直到吃了虧,吃了苦才會明白,會做和不做是兩碼事。有些人憑着實力過得風生水起,到處玩樂;有些人只是負債青春和資本來白費那幾年的打磨。

不要總學着別人是怎麼生活,我們就該怎麼生活。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無形中就扯開天差地別的距離。

差不多的人生不該是追求的生活態度,二十幾歲的青春飯更不該是拿來浪費的傲嬌資本。

生活裏,不僅僅有細水長流的平淡,還有狂風暴雨的磨難。你才二十幾歲,怎麼總害怕來不及,你才二十幾歲,怎麼就想過着一眼望穿的未來。

未來可期的事情,永遠比嗤鼻可知的眼前更有意思。總想着怎麼安穩怎麼快活,就只能止步不前。你還年輕,差不多的人生不該屬於才二十多歲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