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隨筆

消失的新渠縣城隨筆

欄目: 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22W

新渠縣城——別人眼裏的一處遺址,我心中的一座城池。

消失的新渠縣城隨筆

明媚的三月,陽光和煦,春風宜人。我們一行驅車出發,在一個周圍都是農田的路口停了下來。路邊立着一塊石碑,上面刻着“新渠縣城遺址”。如果不是這塊石碑,人們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在這塊沉寂的土地上,二百多年前曾是一個車水馬龍、喧囂熱鬧的繁華縣城。

站在遺址前,我想起一句話:寂寞吾城,殘磚礫瓦。放眼望去,是一片廣闊的農田,還沒有種上莊稼,顯得光禿禿的。遠處幾座老房孤零零站在田野裏。溝渠縱橫交錯,像老人臉上的青筋一樣醒目。陽面的冰草已經稀稀疏疏地長出來了,淺淺淡淡的,呈現出“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景象。走近,田還沒有犁,土地是黑油油的,去年遺留的稻茬在田裏直立着,倔強的不肯倒伏。如同她腳下的那段歷史一般,呼之欲出。渠壩之上散落着一些斷磚。高老師撿起一塊青磚,我們圍過去,觀看着,七嘴八舌地議論着。

新渠縣城遺址在今姚伏鎮東,位於平羅縣姚伏鎮永勝三隊。原城始建於清雍正四年(1726年),周長四里三分,城牆高二丈六尺,護城壕寬七尺,深六尺,城有南北兩道城門,南曰“錫福”,北曰“納秀”。城中心建鼓樓一座,分東南西北四個鼓樓洞。乾隆三年(1739年),因地震城毀。“南門陷下數尺,北門門洞僅如月牙。商賈民房及倉廒亦俱陷入地中,糧食俱在水沙之內,令人刨挖,米糧熟如湯包,味若酸酒,已不堪食用 ,四面各成土堆。户民被壓溺而死者甚多。”

一場地震讓這個繁華的縣城瞬間灰飛煙滅。站在這塊空地上,想象着腳底下那一場驚天動地的災難:天翻地覆,煙塵滾滾,哭喊、呻吟……感受到的是一種莫名的悲涼。看着這殘磚,我們悲悽憑弔,唏噓感歎,這應該是常態吧?

曾經堅固的城牆、雕花的樓閣,如今都消失了,只剩下殘破的磚塊,安靜的躺在地上,在風雨中,把千年的故事化為一聲哀怨。

這裏的每一個磚塊都有一段故事,彷彿在訴説着它們曾經搭建過城池,訴説着它們曾經有過的輝煌。每一個磚塊都有鮮活的記憶,現在安靜地貼在大地上,聽着大地母親的心跳。也許只有這樣,它們才能找到歸屬感。它們默默無言,我漫無邊際的聯想……想起了曾經看過的`一首詩:殘磚和碎瓦下的隱祕世界,安住着無數生命和靈魂,他們的輪迴你不曉得,你的輪迴,他們也不曉得。

我撿起半截殘磚,時間在它的表面留下衝刷的痕跡。指尖劃過磚面,我彷彿觸摸到那段歷史。一段場景從遠古走來,一副畫卷像清明上河圖一樣在我眼前徐徐展開:“犁雲遍野,麥浪盈疇”。古色古香的街道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大紅的燈籠高高懸掛,寫着“酒”字的幡旗在風中飄搖。大街上有叫賣的小販,有閒逛的市民,有巡遊的官吏,有坐轎的女眷……茶樓裏,文人雅客們端着茶杯,淺斟慢酌,興起時,還時不時地吟出幾句文縐縐的詩;酒店裏,小二一邊響亮地吆喝着、應答者,一邊端着飯菜忙碌如蝴蝶般地穿梭於客人之間。布攤前,你一句,我一句的討價還價,隨着“成交”二字,手起剪落,一尺花布已移交到對方手中。人們其樂融融,百姓安居樂業,一派祥和安定的景象。

“該回了吧?”同行老師的一句話,讓我從穿越中回到了現實,眼前還是田野、殘磚、老屋……

要離開了,覺得還是不虛此行。儘管這裏只剩下殘磚,但也遺留着歷史的痕跡,讓我們在觀瞻它們的同時更接近歷史,還原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