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隨筆

都江堰的隨筆

欄目: 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3W

岷江之水奔湧前行,它不管人淘了什麼灘修了什麼堰。因為前行是它數千年不變的使命。它也不會在意兩岸的人感激它的滋養或是憤恨它洶湧。

河的使命是奔湧,人的使命是生存。所以人只在乎江是不是讓他們生存,生存和奔湧一樣,都是純粹的。

玉壘山上不知何時有人蓋起了亭台樓閣,與蒼翠而極富層次感的山巒相互映襯。每一個角度都能找到可入畫的景緻。李冰當初修都江堰時大概沒有這番好景色。

那時的都江堰應該是塵土滿天,到處堆放着石頭木材,滿身臭汗的民工高喊着號子。水氣、汗氣、煙氣、熱氣混合起來四處瀰漫。人們為了純粹的生存,甘願下任何苦。

在離這個工程不遠的地方,八百年後人們又修建了一個舉世聞名的浩大工程——樂山大佛。依然是為了治理水患,唐人選擇了修大佛,秦人選擇了修堰。唐人選擇了虛幻,秦人選擇了現實。

戰國,那是華夏文明正源生成的時代,是純粹為了生存,拋棄一切虛偽空想的大爭之世。是充斥着誕生與滅亡的時代。那樣的時代,必定誕生出那樣的人。人人鬥志昂揚,個個向死而生。只有奮鬥與抗爭,哪裏容得苟安。

兩千年前。 兩個老人。

嬴稷,暮年的秦昭襄王。李冰,秦國蜀郡守。

咸陽宮裏,一個黑瘦麪皮,散發無冠,一臉花白鬍子的老者緩緩踱步。這張臉可以在秦國任何一處村莊的任何一間茅屋裏找到。任誰也難看出他就是王,那個天下最大的王。走累了,老者索性坐在池邊大石上,眯了眼,歇息起來。自己確實老了,長平折兵數十萬,冤殺名將白起,邯鄲兩度戰敗,秦國已是極其空虛。如果都江堰再出了岔子,白白耗費民力財貨不説,六國就會再拼死合縱一次,秦國將有亡國之危。但自己不是一向知人善用麼?難説難説,老了,糊塗了!邯鄲一敗,自己一統六國之夢化為泡影。老天總不至於讓嬴稷成了亡國之君吧。再説,都江堰真修好了,巴蜀就成為和關中齊名的大糧倉,到那時,秦國恢復國力,再戰六國不是問題!

他忽然想起年輕時攀着鐵索梯子登上華山,再用大石頭做棋子,喊叫着與天神博弈。當時覺得,天地有什麼?萬物有什麼?等身體好些,自己還想再爬一次。嬴稷老了麼,説到底沒有哩,天要寡人糊塗,可寡人偏要當個暮年明君給那司命老兒看看!

此時,在岷江邊,另一個黑瘦麪皮、花白虯髯的老者拄着一根永遠代替了枴杖的探水鐵尺,穿梭在蒸騰的熱氣和汗氣中。有時和工匠紅着臉高聲爭論,有時用鐵尺指指點點,像是指點江山一般。

遠處的山巒變得越來越渺小。

兩千多年了,都江堰被一代又一代人修繕,改進。戰國時代的`痕跡早已是蕩然無存,留下的恐怕只有治水的思路。現在的都江堰一身肩負市民公園、旅遊景點、水利工程三個責任。遊客進去購買高價門票,本地人買月票進一次五角錢。本來就是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但景區要造出個景區樣子,所以地方劃得大大的,搞上觀光車,自己修一些門樓子。對於這些東西我一向不怎麼感冒,覺得俗氣,但有個二王廟,供奉李冰父子,是古代留下,歷史書上也有圖片,不可不去。去了見到一些神像和匾額,與其他寺廟並無多大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三個巨大的石人,東漢的,據説是李冰父子像。原先放在河道里,相當於水位標尺。現在做了文物,移了出來。使我驚訝的是石像並不似真人形貌,而是把人雕刻得像一個巨大的長方形。我本以為那是神化李冰的產物,因為是神,所以長得和人有些區別。後來到劉備陵墓看,劉備陵前的石人也是這個樣子,難道這就是東漢人的審美觀?再想到書上説周瑜怎麼帥,孔明怎麼帥,不禁錯愕,覺得偶像們千萬不要是這個樣子。轉念再一想,似乎這種雕像只在四川見過。從三星堆的青銅大立人看,似乎古蜀先民就有把人像雕刻得奇形怪狀的習慣。是否遺留到東漢也不可知。

荀子曰:“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上天所降種種,本無吉凶之分。岷江之水自然奔流,人要生存,現實擺在那裏,全看應之以治還是應之以亂。上天不公,禍福往往無常,上天又大公,應之以治則災禍成福,應之以亂則福反成災禍。

燁燁震電,不寧不令,高岸可為谷,深谷可為陵。

咸陽宮中夕陽下的背影,和岷江邊暑氣中穿梭的背影,兩千年來一直矗立在那裏,沒有散去。

Tags:都江堰 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