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隨筆

《我的前半生》雜文隨筆

欄目: 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3.37W

近些天,改編自亦舒同名小説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正在熱播。

《我的前半生》雜文隨筆

劇版《我的前半生》講述的是一個人到中年的美麗女人羅子君,因在家做全職太太,放棄了自我成長,而被一個平凡女人奪走了丈夫。離婚後,她走出消沉,選擇堅強,在變得更美麗,更成功後,終於遇見一個值得託付餘生的男人。

説實在話,劇版《我的前半生》對原著的改動幅度實在大了,幾乎到了“面目全非”的地步。電視劇幾乎只保留了原著的空殼,除了幾個重要角色的名字沒變外,內容已是天差地別,以致眾多的“亦舒粉”認為,該劇有借原作名氣炒作之嫌疑。

首先,電視劇女主人公子君與其小説形象的背道而馳。

亦舒筆下的子君是一個單純、忠厚,有教養的女人,而電視劇裏的子君則是一個不體貼,不温柔,打小三的作女,是一個全職太太的反面教材,甚至還被安排了搶閨蜜男友這樣的狗血橋段。

其次,電視劇與原著在整體風格上的背離。

亦舒原著的風格是冷靜、理智和悲觀的,充斥着對男性敏鋭與辛辣的評判。

而電視劇呢?卻充溢着上海市井裏的瑣碎與温情,這一點本來無可厚非,但在處理陳俊生外遇這件事上,給了太多曖昧的鋪墊和理由,減弱了對這個朝三暮四的男人,在本質上的否定與批判。

這一點,也是讓“亦舒粉”失望的地方。

因為冷靜又尖鋭的批判性,才是亦舒作品受到讀者歡迎的原因。

亦舒,香港的言情小説作家,著名作家倪匡是她的兄長。

曾有人稱她是香港文壇上獨樹一幟的存在,説她跟倪匡、金庸是“香港文壇三大奇蹟”。

她的言情小説,跟同時代的瓊瑤、岑凱倫、玄小佛她們的作品不同,沒有如夢如幻的浪漫,沒有柔情似水的纏綿,更沒有不切實際的'矯情和虛無縹緲的幻想。

她的文字,活潑幽默,同時尖鋭潑辣;她筆下的言情故事,總是理性又現實,還帶着一絲抹之不去的蒼涼。

有人説,亦舒身上具有一種敏鋭的觀察力與觸覺,能使平凡無奇的文字變成令人眼前一亮的警句

的確,她的心思慎密,卻不優柔;她的表達平實,卻很深刻。甚至,有許多女性拿她講過的話,作為人生的“葵花寶典”,指引着自己情感與生活的方向。

記得她説的最著名的一句話就是:“一個女人,要有很多很多的愛,沒有愛,要有很多很多的錢,以上兩者都沒有,有着健康,也是好的。”

多麼理性又睿智的見解呵。

因此,亦舒筆下的女性,多半是知世故、懂進退的精明女人。她們早就放棄了古典浪漫主義的風花雪月,只以自愛、自立、自強為本。

她的代表作《玫瑰的故事》、《喜寶》裏刻畫的女性,都是這樣的人,自立、執着而不肯放棄。

當然,《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君也是。

子君在跟陳俊生離婚後,將自己一切歸零,並在閨蜜唐晶及等人的幫助下,重新找回了自我。後來,她意外地結識了優雅穩重的翟有道,經過一番波折後,最終,子君擁有了幸福的歸宿,理想地結束了她的前半生。

讓人感到欣慰的是,劇版《我的前半生》和原著在主題表達上是一致的。

它們共同的主題是什麼呢?那就是女人終生尋覓的不是愛情,不是快樂,而是一種安全感。

而女人的安全感從何而來呢?

安全感只能產生於女人自身。也就是説,不管女人過着怎樣的生活,生在怎樣的環境,重要的是,要擁有自己獨立的世界。

也正如亦舒説的:一個女人,無論是什麼年代,什麼身份,都少不了這一盒胭脂——胭脂是一種象徵,過去的女人,現在的女人,這種女人,那種女人,都要努力讓自己活得更美。

讓自己活得更美,讓自己活得更有價值,這就是安全感的來源。

我一直認為,亦舒是一個悲觀的女權主義者,因為她刻畫的女性,雖自愛自立,但最終都會把幸福寄託於婚姻。

而當今時代的女性,更應該樂觀開明一點,我們的幸福從來不靠他人成全,與其擔心未來,與其依附他人,不如經營好自己。

擁有了離開誰都能過得好的能力,對女人,尤其是對子君這樣的全職太太來講,才是最大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