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隨筆

背叛與真相心情隨筆

欄目: 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5.17K

一個人無法照顧到所有人的情緒,也無法滿足所有人的要求。註定了這個人的身份屬性,半黑半白,無論你做的多好都會有人走出來指責。揹負壞人的名聲是必然的,重要的是選擇你認為對的陣營,其他的任由別人説好了。

背叛與真相心情隨筆

什麼人是對你真的好,什麼人只是恰巧對你好,什麼人只是為自己對你好,什麼人只是為了害你對你好一定要細細分辨,只有這樣流言蜚語才不具備殺傷力,做對的不怕別人妒嫉不怕別人惡意的諷刺。

所有的真相都是殘忍的,走了多少迷宮吃過多少苦頭竟發現這樣一種事實,逼自己反悔,一直被迫玩着不斷背叛的遊戲。真相是一面鏡子,神奇的是照出的盡是愚昧,混亂,狹隘,猥瑣,這些隱藏在人類軀殼下的骯髒之物。跟道林格雷的畫像如出一轍有着異曲同工之妙,人人都有着這樣一面鏡子一幅畫像,裏面盛放着我們高貴的靈魂,但大部分人都交有魔鬼看管。軀殼依舊年輕,有着無窮的活力,追求着膚淺的美麗而內心早已破敗不堪。這樣説一點都不誇張,它只是針對整體性和普遍性的概括。

分及個體,真相耀眼的光芒炙烤的是人的猜疑,欺騙,不忠。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自己利益稍稍損壞一點就草草斷定別人的錯誤,甚至惡言狠語相加,最後發現真實情況卻並不如此,自己狠狠抽了自己一個嘴巴,尤其在否定以前自己生活價值觀的時候更加不可原諒,可真實赤裸的擺在眼前,使你相信這就是叛徒的嘴臉。就像程浩以為的那樣,也許人們的堅持不是因為相信未來,而是不想背叛過去。真實是我們祈求未來卻不得不背叛過去。

因為你我害怕死去

我們安於現狀,囚禁情感又祕而不宣,給慾望作偽給自己找了一個又一個藉口。總是需要經歷無常無情的捶打我們才稍稍有了一絲血性,只是我們所付出的代價早已不能重複,而因為這代價只好以殘破之身敲開囚籠一角,釋放壓抑的情感,為夢贖身。在這死亡率超高的時代,或許我也會在一個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日子走進另一個平行而陌生的時空裏,但無論它好與壞我都不稀罕。我在意的是在這個世界裏我承受的痛苦還太少,少到忘了感動忘了幸福的味道,少到忘了對你説:因為你,我開始害怕死去。

答案

人生從來沒有一個答案,讓每個人都樂意接受,總會出現不滿的呼聲,總會有人質疑為什麼自己不存在這個答案裏。同一個世界同一種規則價值觀卻不同,同一種生活同一個終點人生觀又不同,同樣是婚姻,有人住在城堡裏逍遙自在,有人早已穿好殮衣等着入土。

我們都是自説自話,我覺着就應該這樣,只是不要再抱怨不公就好。對待未知,我們能做的就是選擇一條自己喜歡的路走上去,也可以跟隨大眾的腳步,人云亦云着,假裝跟他們是一樣的人。這關於自己和別人的選擇本身不存在對錯之分,因為這對錯是由我們自己來評判,一開始就不對勁兒了。

同一個人給另一些人的感覺簡直豐富多彩,有喜歡的有討厭的有冷漠的有不屑的等等等等,所以人是這樣與眾不同,註定對同一事物的看法大相徑庭五花八門。對於愛情對於喜歡的人更是如此,可能同樣是愛情,他是為了佔有她甚至隨時拋棄她都無所謂,但另一個人卻覺得能遇見她就很好了。就像不能説的祕密路小雨跟葉湘倫説的那樣:能遇見你已經很不可思議了。這是我聽過最美的情話。

現實

現實是一個標準,衡量感情的深度,有人拿現實制約,有人憑現實擁有。現實總是要付出一些代價,它本身並不具備不良屬性,只有當我們觀察它或者操縱它達成某一目的時,才表現出不同的性徵。

但有些時候,之所以對現實冷漠待之,是因為甘心。

教養

我們本可以來往的悄然守禮,在不愠不火的狀態裏交流,以一種貴族紳士的風度。行為能夠有條不紊不急不躁,為什麼非要製造混亂的噪音,同樣能夠到達目的,為何不選擇安靜的方式。

有時候明明可以輕卻故意重,或者不經意間暴漏出自己的缺憾,想要譁眾取寵的下等方法。公車上的大言不慚,公共場所大聲喧鬧,打個電話像是對方有聽力障礙,非要付諸於每一個動作極大的音色才行,真是聒噪至極,實在有失教養。

感情交易

利用交易,普遍且必然。利用的背後是價值,人類一出生就享有諸多天賦價值,比如情感需求的被動價值,天生就是被需要着的。

後來踏足社會,價值轉而開始創造,多與少都與自身相結合,單純的價值已然不適合現在,我們只能在一片等價交換的殘酷狀態下自我升值。

但有些東西並不只是簡單的交易,這之中摻雜了太多的個人情感,從外攝取的情感,後天要往先天進階,不知道還要被利用多久。

利用有點言重但事實不容爭辯。只希望,人們在利用時別那麼徹底,感情尤其如此,你所圖的目地達成差不多就行,記得給他/她/他們留一點餘地。

誰都不傻,只是在感情的世界裏,有些人心甘情願扮那份傻,如果你夠仁慈,請打破他的白日夢。

珍惜

就像中世紀的古堡一樣,光華漸退,牆體翻開薄灰,顏色隨風意流轉,不經意間已是另一番光景。

時間用來重新着色,鮮豔的曾經與匆忙的現在,一邊是敗一邊又重生,在這巍巍建築上,人投影了始終輪迴,有人看戲,道破萬物的祕密,故而我們不安,才想要的更多。

一切都將步入灰飛的.後塵,我們所擁有的從來不曾真的擁有,每一個無知無覺的瞬間,它們正悄無聲息,化為點點光斑隱入琢磨不定的另一方。

我們就不安着將就,至少好過等待的煎熬和恐懼,於是盲目的搶了太多東西,好讓自己看起來很踏實,抱着一大堆無聊的東西只剩下焦灼。

我們能不能試着捨棄,把原本想要的當成自己本來就擁有的,生活需要消耗,它們就是消耗品。擁有苦惱同時也消耗苦惱,擁有快樂更珍惜快樂。

習慣

習慣賦予簡單的事物意義,甚至讓它們有情緒,根植傳染性,就像一個人的愛好,變成另一個人的重複,從此就像毒癮一樣,在身體裏作祟,很難受,但它已經成癌,一種自虐式的傷歡。

情薄易碎懂得包容

感情那麼的表情,那麼多形式的表達,誰表現的淋灕盡致,誰具有特定的意義。包羅萬象的複雜情感,這樣的那樣的世事百態,毫無規矩的雜亂定義,一往無前的盲目悲壯,誰來解釋簡單的幾個字:什麼是感情?

它維繫了什麼,又磨滅了什麼,如此簡單的兩個字,卻編寫了每個人生命裏的大半華章。

室友是一對情侶,長達四年的愛情長跑,女的處處謹慎,男的脾氣暴躁愛摔東西。一件很小的事兒都會吵到山崩地裂的陣勢,一個月總有兩三次。

小事兒的背後是猜忌,四年的時間換不來彼此信任,感情如一處致命隱患,陰晴不定,雙方都盡力避開,但規避的另一面是互相敷衍,敷衍又意味著忍耐,忍耐的後果是身心俱疲,還要承受對方的喋喋不休,怎麼一個累字能解。

時間讓肯定變成懷疑,這是否是它的本意呢?想想看,一開始的愛情吧,激情和過分敏感的情緒,你會發現信任如此簡單,甚至到了一個入魔的地步。猜忌的出現是在熟悉和熱情退卻之後,平淡的日子總要添點佐料用於調味,直到添的只剩佐料,忽視對方自身,成了配菜與配菜的鬥爭。最後,感情薄的一碰就碎,耗掉最後一片一再見。

感情如白紙,皺了就是皺了,每當感受它,摺痕的凹凸心知肚明,它像是無限的擁有特定對象消耗品,褶皺多了,自然會被回收。

如果,耿耿於懷每一道痕跡,那必然使之更快消耗,感情説壞就壞,但還好,還好有人懂得包容,有人懂得反省,有人懂得理解。

未來因為未字而美好

關於未來,能説的大多是憧憬和迷茫,我們靠着想象一下摸到了盡頭的門把,沒有上鎖,只需輕輕推開就好,至於能看見什麼,想必在來到之前你一定有所察覺,窺探未來的隱祕就是將自己交給命運。

想象大都來自於現實的缺失,我們無法填補空洞,不是不想,我們都自身難保。所以才有了理想主義,在那個世界所有的一切都具有完美無缺的帽子,擁有極致和絕對的意義。

這雙重的缺失恰是初窺未來的關鍵,我們創造了一套因果論來解釋,亦即宿命論。

瑪格麗特.杜拉斯在(情人)中寫過她自己,當年在湄公河的船上,她以15歲的年紀看到了她70歲的樣子.

那麼,你想要一份什麼樣的未來呢,一份明朗的報價單,抑或是一張原始的有待完善的地圖。

描摹未來的自己實在情非得已,不用幻想雕琢,彷彿他就站在對面,一位被畫的客人。這客人越畫越使你驚詫,之後便是長久的悲哀。誰願意讓生命過早衰老,在一個什麼都預見的黑色幽默裏。

它不是它才有意思

我曾想過,當所有的事物都不在受制於本身的定義是什麼樣子,人們最直接的與世界聯繫的方式出了問題,一切被什麼在腦海中偷去了原本的概念。你不在是你,風不是風,城市沒有邊界,甚至萬物都成了不知名的他她它。

生活在什麼都失去了面目時出現斷層,一瞬間的空白,然後是持久的茫然和恐懼。就像是把你放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裏,把你所熟悉的全部抽走,過了幾十年你甚至忘了怎麼説話。耳朵裏的謊言,眼睛裏的廢墟,還有,還有掙扎遙遙無期。

當你拿掉所有既成的標籤、名字、稱號,你還能看見多少種面貌:房子是布,鏡子虛偽,貓成了魔鬼,我們結伴奔赴死亡的聖殿,它叫遊樂園。

無怪乎生命裏的折騰,它總叫你在每一個遊樂園輾轉,卻總不讓你盡興,因為它怕你看見每一個世界的背面。而我們學會的是,知道它的存在,但不期冀到達,誰也不確定是否在這個上帝選擇的最好世界的背面是否有人,於是我們只好,拿它對比,安慰現成的生活。

我們撇掉原有的一切重新解析的目的,只不過要證明世界的好壞!

聽説謊言

不該聽信讒言,嘴裏的話,只有一個作用,那就是調和真相,稀釋真實的一面。每個人每天要説30多次謊,我覺得更多,因為成熟的太早,左右逢源的太多,養成了習慣,於是,剛一出口,我們已經知道這其中真實的成分佔了多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嘴巴只用來敷衍,搪塞,曲意逢迎,説着一大堆騙鬼的話……

我能説的話很多,種類豐富,大都是當時權衡利弊後的。這麼一種偽善之舉,好不過真小人,但大家似乎都是如此,誰也不比誰更高尚,誰也不比誰更虛偽。

我想説,既然謊話氾濫成災,善意與否,動人與否,甜美與否都無關緊要。所以不要聽我説,要看我做,即使我不説。

音藥

生活一定不能少了聲音,在默片的時代我們的感情隨着行為的發生蒼白的流露着,想要回憶經典,也只能找到幾張模糊不清的畫片。情緒一直不能衝破臨界,總少了一點什麼,處在不冷不熱的境地中,傷而不夠,樂而不及。

音樂給予你傷歡悲喜的極致,並治癒其中的病灶,同時又為你搭建了一條瞬時的時光隧道,連接着你過去和現在的一切。

想想看,什麼原因使你喜歡,又是什麼原因使你懷念?因為曾經裏受傷讓你在音樂中得以慰籍,因為多年以後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再次聽到,你迴歸那裏,雖然感傷,但值得懷念。

樂器中喜歡鋼琴,它優雅,是一個充滿情懷,情商超高的紳士。尤其喜歡,貝多芬黑暗光明交織的35鋼琴曲中第14首〈升c小調奏鳴曲—月光〉。肖邦的〈降e大調夜曲〉,在輕巧中流淌着一點沉思。魯多維科.艾奧迪的鋼琴曲〈fly〉!這是一首電影《無法觸碰》中的曲子,配合着黎明降至的天空,每個琴鍵落下,彷彿都在試着敲醒沉睡的寰宇,並試着為世人祈禱明天。

給予自己

人們對輕而易舉就能得到的東西,從來都是抱着褻玩的態度,只當是過路客短暫的風流小住。

每個人都有軟肋,歎惋世態涼薄,又困於慾望的洪流中。在某一刻,我們孤獨無望,情感的慰籍少之又少,世界的傷害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終於,我們認識了自己的缺憾,一個迫切需要情感的巨大缺口,別人往裏面丟了好多,但不知道為什麼卻讓這個缺口越來越大。

後來才知道,別人丟下是自己不需要的,丟下的是你不需要的,記得有些人笑着投下了刀子,而且不在少數。

所以,千萬不要用自己的缺憾,去掙得一份同情和安慰,盲目的把自己的脆弱自己的弱點赤裸裸給人家看,你以為的答案只是出於這些人的偽裝,起初都是為了敷衍搪塞幾句安慰的話。他們無暇顧及你的需要,往往聽一次就已經厭煩。虧的自己以為這段關係有多崇高。

我們都擅長偽裝,只不過這面罩的天敵是脆弱。

很多人的不軌,是使你的脆弱最後變成殺掉你的刀子。他看到了你的弱點,並不是同情,而是為以後做起了準備,一旦你令他不爽,他將以迅雷之試揭開你最深處的傷疤,甚至把他們當成一種娛樂的話題,這才最傷人。

總之,這世上有太多的偽裝,太多的敷衍,太多的人心不古,太多的殺手,等你放鬆警惕時,你的死期已開始倒數。所以,我們總要用盡全力自己給予自己。

找自己

世界是黑白的,每個事物都經過打色才存在,工藝不精的殘次品反而是獨特的,因較於萬千均等的黑白,顯得稀少又突兀,頗有大智若愚的風範。

每一個人都是來來回回的日落又升起,從光處來走回光中去,經歷流年的苦厄而自生的快樂,又都要歸於痛苦的懷抱,原來所有的事物全部自成一個世界,有自己的使命有相同於自然的存在系統,本體亦即起點又是終點。不信你看愛情,它發生於自私,又以自私為目的,而我們美好的幻想源自於愛情,卻又假借它的手帶來折磨,又好比出生的無知應對暮年的痴呆。

所有的事物黑白兩色卻一而不成客觀存在的物,哪怕是意識形態的產物。這樣的生命屬性讓我們像是一把雙刃劍,刺進去,所有都結束,拔出來已是全部的顯現,所以那些被叫做生活的東西,羅列着陳年舊事,桌上灰塵掩蓋着一把傾斜的天平,重的一頭放着收穫翹起的一頭是付出,或者是另一種情況。

我想説的是,所有的事物,包括我們自己都不是歸屬,那些不能忍受的不能度過的一切痛苦都毫無意義,痛苦只是痛苦,自己也只是自己,僅此而已,唯有事物本身才具有意義,而意義的形象彰顯在時間的句點上。這樣説來,歸屬也就有了依附的具體事物,也可以説自己擔負了所有意義和歸屬,同樣因為這兩樣東西的承載,我們自身才得以發展,懂得去探索去追求。

而所有的目的,所有的追逐,所有的疑問,所有的人世的困惑,唯一要找到並能夠給予解答的是——一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