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隨筆

文學少女的日常產出雜文隨筆

欄目: 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28W

在(1)裏我和大家分享了布萊希特的流亡經歷,並向大家簡單介紹了流亡文學的概念。今天我們繼續來聊一聊貝托爾特·布萊希特的敍事劇和他的理論成就。

文學少女的日常產出雜文隨筆

布萊希特一直倡導從戲劇改革入手,在理論與實踐中都進行了史詩劇實驗,逐漸形成了間離效果理論。

什麼是間離效果呢?在一部劇中,如果想想達到間離效果,那麼起碼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

一是,劇本創作。

在創作過程中,首先要把事件和人物那些不言自明的,為人熟知的和一目瞭然的東西剝離,使人對之產生驚訝和好奇心。

二是,舞台表演。

所謂舞台表演,又分為觀眾和演員兩部分。一方面,觀眾在看劇時需要以一種保持距離和精益的態度看待演員的表演或劇中人。另一方面,演員又要做到陌生化表演,這就要求演員在表演的同時,要做一些與劇情和邏輯不符的舉動,説一些怪異的台詞,給予觀眾以警醒,不要過於融入劇情。在布萊希特的戲劇中,還經常採用話外音的手法來達到間離效果。比如,在演出之時突然歌曲響起,又或是突然敲響什麼東西,來打斷共情。此外,為了達到陌生化效果(Verfremdungseffkt),布萊希特的絕大部分故事發生地點都不在德國本土,要麼在外國,要麼在不知道是哪裏,甚至是根本不存在的偏僻小島上。

布萊希特的敍事劇(das epische Theater)主要反對的是亞里士多德式戲劇(das aristotelische Theater),即歐洲傳統戲劇。敍事劇通常演繹的`,是社會衝突,像戰爭,革命,經濟鬥爭或社會的不公現象。它致力於通過演繹喚醒觀眾的批判能力並引發其思考,從而是社會變得更好。而傳統的亞里士多德式戲劇,是希望觀眾能完全沉浸在劇情中,從而使心靈得到淨化。換句話説,二者幾乎完全相反。

值得一提的是,布萊希特在國內也是非常受歡迎,關於他的文獻資料也有很多,無論是原本還是譯本。他本人非常喜歡中國文化,曾經在俄羅斯,布萊希特還專門去看過梅蘭芳的表演。相信在國內讀表演,戲劇,編導,文學等專業或者從事影視及戲劇創作的朋友們的朋友們對布萊希特也一定很收悉。他在國內最有名的劇莫過於《四川好人》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溜達溜達去看看嗷!

好差不多啦,關於布萊希特暫時就先到這裏吧。日後如果我再想起點什麼,還會繼續補充。同時也歡迎能看得見,感興趣,並且很想説點什麼的朋友,直接給我評論或者私信。對人文藝術感興趣的朋友也可推薦給我更多的文學,影視與藝術作品。我都會在空閒時,做成這樣的日常產出,跟大家分享。

(我是一個熱愛交流和分享的人。因為我相信,任何一位對世界抱有好奇,對知識懷有敬畏的人,都希望自己能瞭解這個世界更多。而交流與分享,恰恰能讓我們更多更快的瞭解這個世界,激發出更多的靈感。謝謝看到這裏的人。哪怕我一個粉絲都沒有。)

我這邊是陰天,我不喜歡陰天。如果和我一樣不喜歡陰天,那就請你在陰天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事,如果是晴天呢,那就太好啦。無論如何,今天都才剛剛開始,一定不要辜負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