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隨筆

天目山雜文隨筆

欄目: 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3.35W

袁宏道寫了兩篇天目山遊記,其中一篇説:天目山有如下七絕:瀑如萬縞,山石奧巧,庵宇精幽,雷聲如嬰,雲狀百態,樹木珍奇,茶筍清香。循着袁宏道當年的行程,尋找他到過的幻住、高峯、死關、活埋庵,覺得這些名稱,就可謂是天目山的又一絕。

天目山雜文隨筆

中峯明本曾在“活埋庵”處的巖石上入定,來自高麗的弟子王璋説:“我師其活埋於此乎?”故名“活埋庵”。還有一種説法:“活埋庵”與一位無名高人有關。南宋末年的1274年,高峯原妙禪師來到了武康雙髻峯,結識了在此修行的活埋庵主人,1279年他把在獅子巖修行的“死關”給了高峯禪師,自己跑到人跡罕到的西天目絕頂上,繼續去過不為人知的修行生活了。高峯稱讚他:“竹筧二三升野水,鬆窗五七片閒雲。道人活計只如此,留與人間作見聞。”據説“死關”是個“離地一丈,非梯索不得入”的地方。高峯禪師在這裏“不剪髮,不澡身,冬夏一衣”地過着思想者的日子,一直到1295年圓寂。很多想來見他的人在巖下等上十天半月,往往不能見上一面。1286年,一位年輕人經僧人明山介紹,投在了高峯門下,他就是日後元朝最有影響力的高僧,人稱中峯明本,他曾在廬州弁山及平江雁蕩村結菴而居。每次都名之為“幻住菴”,也因此而自名為“幻住”。與天目山的參天大樹相比,人生是短暫的,就如天目山的山花一樣代謝着,但最美的花朵是思想的火花,最偉大的事業是不斷給人以生命的激情。所謂“大道得自心死後”,拋棄了名利慾望,息心思考這短暫如幻的人生,天目山的思想者們,無疑為不少人開闢了一條不同與世俗的.人生路徑。

高峯圓寂後,中峯明本正好與師傅一靜一動,與唐代的船子和尚一樣,他住在船上到處雲遊了不少地方,回到天目山則住在師傅塔身邊上的草菴裏。明初名臣宋濂説他的影響:“東行三韓,南及六詔,西連印度,北極龍沙,莫不躡屩擔登,諮決法要。”使南宋初亡,人口鋭減而變的荒涼的天目山,一下子成了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爭相瞻禮的地方了。僅投在門下參學,有記載的日本僧人就有二十餘名。

明本不肯住名山巨剎,不願受朝廷供養,與元王朝一直保持着疏遠的關係,這與活埋庵主人和高峯原妙等人的精神也是一脈相通的。他草棲浪宿,物質上過着極其簡單的,結菴而居的遊化生活,對於宋朝以來,不少學人在修行態度上散漫,過着養尊處優的生活,並熱衷遊走於達官貴人之間,沽名釣譽的風氣,很好地起到了批判和垂範的作用。他還經常針對禪門中學人及師家的各種弊端加以警策與苛責,以期導正禪門的不良風氣。治學上主張一門深入而反對枯心死志,追求真實出於自心的體悟。他取得的成就,對元朝把置於底層的廣大南人,也是足以引為驕傲的。

至治二年,由於杭州徑山寺院住持一職懸空,所以行宣政院欲強迫六十高齡的他去主持,然而和往常一樣,他沒有應命,反而到天目山西峯以北三十里,地勢險峻的中佳山去躲避喧鬧了,要不是見到僧俗弟子仍然每天“捫蘿薜,冒豺虎”地上山求法。明本才憐憫其弟子辛苦跋涉,不久又回到原先的草廬中。第二年作偈辭別大眾:“我有一句,分付大眾;更問如何?無本可據。”寫完就圓寂了。元仁宗曾屢次欲召見明本而不得要領,最後只好賜之“佛慈圓照廣慧禪師”號及金襴袈裟,並將師子院改名為“獅子正宗禪寺”,然而,對於明本來説,不正是毫無意義“無本可據”的東西嗎?

中峯原妙、中峯明本師徒的遺蹟很多都消失了,就是洪喬祖、瞿霆發施財為高峯師徒建的獅子禪寺、大覺寺,也早已在兵火中圮廢。他們日常生活的簡陋草菴如山舟、景疏庵等就更難以尋覓了,但他門留在天目山山色美景中無形而豐富的思想財富,卻是天目山永久的魂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