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隨筆

孝事隨想雜文隨筆

欄目: 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1.53W

2018年3月14日?  星期三? ? 陰有雨公司的牆

孝事隨想雜文隨筆

那日,從公司的側樓走廊匆匆穿過,發現同事小祝,在很認真的看掛在牆壁的“二十四孝故事”節選圖。

説實話,每天從那幾幅圖前掠過,還真沒有像他一樣,認認真真仔仔細細看一遍。

我記得從前舅舅家的側牆,掛着俗稱與中堂對應的幾幅掛落圖,圖上講的故事我至今印象深刻:

一對夫婦抬着一副擔架行至深山密林,擔架上一位風燭殘年的老者,尾隨三人後有一小兒,最後一圖上,老人掩面、夫婦慚愧低頭、小兒仰頭責問;圖文釋義:擔架既然能送爺爺獨坐深山,記得取回,它日也有用得着的時候。

印象之所以深刻,是因為它講的是一個關於孝的故事,跟公司節選的這幾則故事一樣,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昨日廣祥老師轉發了一則新聞,説揚城一户人家,把九十歲的老母獨自鎖在陰冷的車庫,裏面的設施並不適宜人居。

物業、記者輪番採訪,這九十歲的老媽媽,四個兒女輪流度日,如今輪到這個親生女兒家,因為房子是外孫兒家的新房,對於有輕微老年痴呆的老媽媽的到來,這個女兒的應急措施,就是讓她在並未裝修的車庫待一段時間,輪到下家就ok了。

記者們描述老媽媽周圍惡臭難擋,問及吃飯與否也是得到否定答案。可能她的腦筋不好,眾人也不敢全信,不過這女兒的做法肯定是得到一致“差評”。

不管怎樣,我想對那個做女兒的説一句,她養你小你養她老,就算條件不足,起碼也得住個像人住的環境裏,畢竟你自己也是用媳婦的人,你做的一切都有子孫後代看在眼裏。

我的外公外婆過世早,舅舅當家很早,還領着兩妹妹生活,但他在對待長輩的孝敬問題上,一直都是我的楷模。

逢年過節來我們家,他再窮都不會空手來,而且都是要先親自請過我爺爺奶奶的安,才敢坐下來談談説説,吃飯上桌、端茶倒水,他沒有一樣事情不顯示出他對長輩的尊敬

奶奶在的時候,一直就是誇讚我的舅舅是個好小夥兒,雖然爹媽不在,但家教一樣不少。

在小時候的我看來,舅舅遵循的繁文縟節有些迂腐,但現在回頭想想,他是受傳統美德的教育很深,而且是嚴格要求自己身體力行的人,所以我這晚輩才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深受其影響。

可惜,中年後的舅舅事業不順,一日竟客死他鄉,成為我們心中永遠的`痛。

《二十四孝故事》雖然曾遭到諸如魯迅先生這樣的大人物抨擊,剔除它的封建成分,其中的孝心善舉還是應該值得後人學習的。

我記得其中還有這樣一個故事,説唐朝有個人叫崔南山,他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齡大了,牙齒也掉光了,需要用牙齒咀嚼的食物都不能吃,每天都只可以喝稀飯。長孫夫人的媳婦,也就是崔南山的祖母唐夫人,是一個很孝順的媳婦。唐夫人見婆婆每天只能喝稀飯沒有營養,她就每天早晨起牀洗漱後,來到堂屋用自己的乳汁給婆婆餵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不間斷,幾年過去了,長孫夫人雖然沒有吃過米飯但是身體一直很健康。人老了,終究有一天病了,長孫夫人也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就把家裏所有的人都叫到身邊對大家説,唐夫人對自己的一片孝心自己才能活到今天,沒有什麼可以拿來報答她,只希望子子孫孫的媳婦們,能夠像她孝順自己那樣,也孝順她就滿足了。這是長孫夫人生前唯一的願望,要子子孫孫們一定要牢記在心。

我爺爺奶奶曾經用一句話跟我總結過這個故事:不要我兒孝順我,只要我孫像我兒!

車庫圈養老媽媽的女兒,估計最終也會得到“善報”。

當然,孝這個事情還會牽扯到許多問題,我們外人也只能跟着新聞感慨一下、指責一番,剩下別人家的日子該怎麼過還是怎麼過,誰也插不上手。

甚至有些人家,對待長輩,就是喜歡“呼之即來,揮之即去”;而有些長輩也是“賤骨頭”,不待見自己,寵兒無度,埋下禍根。

道德、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等等都需要有所改進,有時在幻想,除了道德評價,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怕是還得靠制度、靠法律,社會保障體系健全了,到了年齡大夥兒按政策規定,一起去養老院度餘生,也許像新聞裏這樣的道德評價就可以少點了,所有的這個鏈條上的事情也就順着良性發展的方向走下去了。

呵呵!只是,我現在能做的,只有先領着娃參觀公司的牆文化,講講擔架故事、舅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