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隨筆

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教育隨筆

欄目: 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1.62W

曾經讀到過一則笑話,“早晨送孩子上學,看到一羣小學生,有穿長袖的,有穿薄秋裝的,還有穿短袖的。其中有個小姑娘鶴立雞羣,竟然穿的是羽絨服!有個小男生問她為什麼,只見她45度仰望天空幽幽地説:‘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剛讀到時,覺得誇張,仔細品味,不禁啞然失笑。

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教育隨筆

不是嗎?這可能是做媽媽的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犯的錯誤之一了。比如,天氣轉涼了,媽媽不問孩子是冷是暖,趕緊要給孩子穿得暖暖的,這樣心裏才踏實;到吃飯時間了,媽媽不問孩子餓不餓,一定要孩子把她認為有營養的飯菜全部吃下去,這樣才覺得安心。諸如此類的情況還有很多:媽媽覺得你該睡覺了,媽媽覺得你該運動了……孩子小的時候,媽媽憑自己的感覺安排孩子的日常生活,將吃喝拉撒睡都控制在自己覺得合乎情理的範圍之內。孩子漸漸長大,媽媽的'“覺得”更多了:媽媽覺得你該做作業了,媽媽覺得你該上補習班了,媽媽覺得你該彈琴了,媽媽覺得你該交這樣的朋友,媽媽覺得你該上這個學校,媽媽覺得你該選這個專業……

媽媽在把自己的種種“覺得”強加給孩子的同時,往往還會補上一句:“媽媽這都是為你好。”而孩子由此嚴重缺乏直接感知和親自嘗試的時間和空間,常常處於被壓制狀態。漸漸地,孩子會感到自己的想法或感受並不重要,無需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一切應該聽從無比關心自己的媽媽,“被安排”是天經地義的。但與此同時,由於被壓制住的各種無奈甚至混亂日積月累找不到出口,淤積到潛意識裏,發酵、纏繞、堆積,時間一長,形成為各種不良的情緒或行為問題,比如焦慮、緊張、逆反、退縮、攻擊等。

在孩子的生活中,媽媽是一個極其重要的代表,與孩子有密切接觸的教師也是一個重要他人。由此,在幼兒園裏,很多教師也有了自己的諸多“覺得”:“老師覺得你可以這樣串項鍊。”“老師覺得你們的遊戲中可以加個警察的角色。”“老師覺得你還可以做得更好。”……的確,很多教師常常會自覺不自覺地要求孩子這樣參加活動,那樣玩遊戲,希望孩子沿着成人設定的目標前進。如果孩子能按教師的“覺得”做事,教師就會滿意,就會誇獎孩子,而孩子也漸漸習慣於被安排、被規劃了。然而,這一切真的是“天經地義”的嗎?孩子自己的“覺得”真的不重要,可以忽視嗎?事實遠不是這樣的。有很多研究表明,孩子一旦弱化甚至失去自身對外在世界和內在世界的感知、體驗,就會鈍化對外界的感知能力及其與內心的聯結,生命原本活生生的能量就會被消蝕,如同一股奔流不息的清泉變成了一潭死水,自我的力量失去了,各種潛能被扼殺了。

是的,有太多的成人分不清是自己的需要還是孩子的需要,甚至都沒有細想過這個問題,就有意無意地把自己的“覺得”強加給孩子了。做家長的,可能操碎了心,卻在無形中壓抑了孩子;做教師的,可能付出了很多,卻在無形中束縛了孩子。結果,不僅沒有培養出健康、快樂、自信的孩子,反而剝奪了孩子本該有的足夠的成長時間和空間,扼殺了孩子的天性和潛能。現在,有不少中學生、大學生沒有自己的想法,也搞不清自己究竟喜歡什麼,更談不上發展自己的潛能,這正與他們從小所接受的教育密切相關。教育孩子是一種學問,也是一種需要通過學習和培養才能形成和提高的能力。成人本就不該過多幹預孩子,任意剝奪孩子自己探索和認識世界的機會,成人本就不該扼制孩子“做自己”的勇氣和嘗試。

摘自:《幼兒教育》20XX.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