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隨筆

饒恕散文隨筆

欄目: 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1.41W

英國小説家,出生於蘇格蘭。童年生活很不幸,母親離家出走,父親病故,他不得不住到外祖父家、但他從小就熱愛讀書,並選擇了學醫。其間他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並租下一個診所。克羅寧一直渴望當個作家,第一部小説《帽商的城堡》的問世,使他一舉成名。

饒恕散文隨筆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克羅寧成為英國皇家海軍志願隊的一名中尉軍醫。他曾做過瘋人院診所的管理員、產房助產士,經歷了不少危險可怕的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克羅寧和家人遷居美國,1955年定居瑞士。上世紀三十年代後期和四十年代是克羅寧創作的高峯,這一時期他的作品有不少被拍成電影。

我自幼所受的傳統教育,知道一個人做錯了事,應當受相當的懲罰。這是所謂公道。

1921年,我是一個年輕醫生,我在諾桑門蘭隔離病院當醫官。某一個冬天晚上,在我到職不久之後,醫院裏接收了一位白喉病人。病人是六歲的孩子,喉間腫脹得十分厲害,除了立刻割開氣管還有一線希望之外,否則就絕無挽救的方法。

我當時毫無經驗,這種簡單而重要的手術我還不曾試過。當我站在那間空闊而燈光明亮的手術室裏,看着一位年長女傭和一位年輕的見習看護,把那奄奄一息的孩子放在手術枱上的時候,我覺得身體打抖、冰冷,有如生病。

我開始動手術:小心翼翼地割人那薄薄而組織複雜的喉頭。我專心致志地進行的時候,雖覺得自己的本領並不高強,但是企求成功以及挽救這孩子生命的決心卻完全控制着我。後來,那根雪白的氣管,在我濕潤的眼睛前面,光亮地顯現了。我把它切開,一股空氣就鑽進了孩子那窒息地掙扎的胸懷,苦痛的肺部一再擴張。當這消竭了的孩子重又得到新生的時候,我幾乎高興得喊了出來。我一面很迅速地在那氣管裏插進一根管子,一面把割開的部分縫好。看着那孩子很舒適地躺在牀上,我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間,心裏充滿成功的得意和快樂。

四小時之後,大約是半夜以後兩點鐘的時候,有人瘋狂地敲我的房門。敲門的是那個年輕看護,她臉色蒼白,神情慌張,結結巴巴地説道:“醫生,醫生,請你快來。”

她在孩子的牀前睡着了,醒來時發現那根通氣的管子業已阻塞。隨時疏通這根薄薄的管子,使之不要阻塞,原是看護的責任,她沒有依着我的吩咐,一時糊塗,就造成一個意外的災禍,也是她不可饒恕的罪過。我到病房的時候,那孩子已經死了。除了神仙就絕沒有挽救的辦法。

不必要地故意浪費人類的生命,使我萬分惱恨。尤其我可貴的`成績,被她的疏忽給完全破壞了。我的憤怒達到了白熱之點。她的事業當然是完了。我要報告衞生局,她就會被醫院除名,同時她所屬的那個看護團體也會把她除名。

當晚我寫好了報告書,把她喊來,一個字一個字念給她聽,語音之中充滿了憤怒。

她一聲不響地聽着。她是一個十九歲的衞爾斯鄉野姑娘,瘦弱而笨拙,臉上的肌肉慌張得微微發抖。原是營養不良而有貧血的病症,此時羞愧悲愁,幾乎是一半暈去了。

她當然可以用工作過度疲勞等藉口,為自己辯白,但她一聲不響,使我追着問她道:“你沒有話説嗎?”

她臉色慘白地搖搖頭,突然訥訥地説道:“再給我一個機會。”

我吃了一驚,因為我自始至終沒有想到這個念頭。我唯一的想法是要她償還她的過失。我瞧了她一眼,命令她走出去。我在報告上籤了名,封好封套。

那一夜,我奇怪得心神非常不安。“再給我一個機會”的聲音,在我腦子裏迴盪不散;而且這聲音好像告訴我,我的公道,以及世界上任何的所謂公道,都不過是原始的一種復仇慾望而已。我自己憤怒地對自己説,切勿做一個呆子。

第二天早晨,我在信件架子上,把那個報告拿起撕得粉碎。

以上所述,那是二十年以前的故事。這位犯了重大過失的姑娘,在衞爾斯已是兒女繞膝,成了一個大家庭的主婦。她的服務與熱心已經成了一種模範。就在一星期前,我接到她的一張照片,她已屆中年的模樣,穿着主婦的服飾,在一個防空洞裏,四周圍繞着若干小孩。她的形容很有些疲勞與倦怠,但孩子們都用一種信賴與愛戀的目光看着她。

“饒恕我們,饒恕我們的罪過,正像我們饒恕那些對我們犯過罪的人一樣。”這個簡單的報告,實行起來並不容易。但即使在塵世的生活中,還是有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