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隨筆

No More Kitsch雜文隨筆

欄目: 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1.89W

在我上初中的時候,米蘭·昆德拉開始流行,每個自稱文青的女孩都讀過《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當時什麼都不懂,倒是摘抄了無數一知半解的句子寫在作文裏強行裝逼。後來“刻奇”這個詞流行了起來,也自然地遭到誤用和濫用。我記得我看的譯本里確實將“Kitsch”錯翻成“媚俗”,這個錯誤的譯法也讓我當時對原著的部分內容產生了先入為主的誤解。

No More Kitsch雜文隨筆

事實上,重讀昆德拉原著裏對於刻奇的論述,不難發現這種刻奇實質上是“自媚”與“媚俗”的融合,簡而言之,是一種“自我感動”。這種自我感動如同刻奇的本義,是一種空洞而刻意的表現形式。下面是豆瓣上一段文字的引用,與我理解的刻奇的含義較為合轍。

崔衞平總結了米蘭昆德拉所説的刻奇所包含的幾個遞進的意思:

一、自我感動及感傷;

二、難以拒絕的自我感動和感傷;

三、與別人一道分享的`自我感動及感傷;

四、因為意識到與別人一道,感傷變得愈發加倍;

五、滔滔不絕洶湧的感傷最終上升到了崇高的地步,體驗這種感傷也就是體驗崇高;

六、這種崇高是虛假的,附加含義大過實際意義;

七、當賦予感傷崇高的意義之後,容不得別人不被感動與感傷。誰要是不加入這個感傷的洪流,就是居心叵測;

八、這是最重要的,Kitsch是一種自我愚弄。

刻奇如同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深陷其中的人總是難以意識到。據我觀察,刻奇的表現也是分等級的,從被動媚俗,到自覺媚俗,到被動自媚,最終上升為一種深深嵌在個體世界觀裏的自媚。戒除社交網絡的這短短的數日中我方才發現,刻奇的必要條件不是別的,正是人的社會屬性。

我在很小的時候就體驗過最低等的刻奇。學校組織看親情主題的話劇和電影,主題曲響起時我會在心裏給自己故意催淚,還偷偷往臉上抹口水;身邊的女孩子都喜歡的動漫文化,我為了融入她們,硬是逼自己看我非常討厭的二次元,學習她們的口癖和語言體系且熟練使用,裝成同道中人。到後來也經歷了自覺媚俗的時期,非常投入地追韓國明星,並沒有被迫的不適感,而是積極投入到“飯圈文化”中去;混李毅吧,自然而然地又換上另一種語言體系,自認為很酷,瞧不起圈外人。

不過上面這些都只屬於刻奇的媚俗面,一旦意識到,很容易走出來。當然也有人意識到了還樂在其中,這是個人價值選擇,沒有對錯之分。那些朋友圈發聚餐九宮格,熱門電影網劇觀後感打卡,跟團旅遊美顏自拍,微博上積極討論並轉發娛樂明星、國產網劇、美粧分享、並配以“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或表情包的絕大多數人都心安理得地媚俗着。他們組成了刻奇文化的反智或非精英的部分,容易識別且無傷大雅。比這棘手的是精英的、自媚的刻奇。後者的刻奇由於其反刻奇的性質而更加刻奇。

於是當我開始讀黑塞和加繆,看伯格曼和黑澤明時,我從第一種刻奇變成了第二種刻奇。庸俗文化讓我覺得無聊厭倦了,我開始追尋另一種自我訴求。流行音樂太俗了,聽聽後搖吧?他們看國產劇追流量明星,我看的都是死去的大師的作品,我真了不起。啊,孤獨,多麼偉大!我是這世界上最孤獨的人,沒有人能夠理解我的思想,我覺得自己真是一個悲壯的英雄。我要在夜深人靜時去陽台抽煙,這樣才符合我孤獨詩人的人設。

以上都是我曾有過的真實想法。看上去已然是純粹的刻奇了,然而其高潮和昇華還遠未到。這些通過外部媒介獲得的臨時的自我感動一旦轉化為個人創造和表達,便完成了刻奇的最終躍升。當我開始將我的感受整理成文字發在社交媒體上時,我已經對這種自我感動式的悲壯深信不疑並引以為傲;我再也無法將它從我的身上剝離,我甚至急不可耐地要展示給別人看。所以,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為自己通過文字營造的形象而感到洋洋自得,彷彿自己站在思想的制高點,成為了一個了不起的人類樣本。我飽含真誠地寫着每一個文字,試圖用自己的感傷打動別人;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動作在自己看來都有着非凡的意義,似乎每一個瞬間都要引起一場既富情感又飽含深意的自我感動。而這些自我感動,又成了我定期採摘的果實——我將它們寫出來,發到社交網絡上。這樣的循環供養了我的刻奇。

我想,如果生活中沒什麼變故,這種刻奇恐怕還會持續很久。罪魁禍首是我自己,然而助長聲勢的還是社交網絡,是那個抽象的“觀眾”,給了表演型人格太大的發揮空間。關閉了朋友圈,卸載了微博,直面沉重的生存壓力之後,我發現生活中並沒有那麼多需要昇華的東西,人生也不是活給別人看的。比自我感動更重要的是吃飯睡覺,至少我,其實並沒有時間用來刻奇。朋友圈放大了的同輩壓力是刻奇的元兇——刻奇成了失敗者逃避現實或是自我安慰的方式:雖然我的生活沒有你們的成功有趣,至少我還有高人一等的品味和自我感動。然而這些都是虛假的,幸好領悟還不算太遲。

當代網絡社交,我是不想參與了。希望大家吃飯睡覺工作學習,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