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勵志成功

關於鄭成功的勵志故事

欄目: 勵志成功 / 發佈於: / 人氣:1.06W

鄭成功是明清之際軍事將領和民族英雄。你知道鄭成功有什麼樣的故事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鄭成功的勵志故事,讓我們更深入地瞭解這位民族英雄。

關於鄭成功的勵志故事

鄭成功小時候的故事

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小時候,既愛習武,又迷讀書。可是,他的父親、福建總兵鄧芝龍,卻一心一意要把他培養成武將,以便將來能承襲爵位。

一次,鄧芝龍父子在幕僚賓友的陪同下,乘着一隻官船,在五馬江上游覽。船內吹簫彈琴,猜拳行令,好不熱鬧!鄭成功卻無心玩賞。他坐在角落裏,聚精會神地讀書。鄭芝龍看了,不便直説,吆喝一聲:“升帆!”

帆升起來了,風兒將它鼓得滿滿的,船就像一支離弦之箭,“嗖嗖”地向前飛去。鄧芝龍又叫了聲兒子,説:“我出個對子,你對對看。”

“請父親出上聯。”鄭成功抬起頭來。

“你看對面那隻舢板,儘管漁民拼命搖櫓,可怎麼也趕不上我們,所以我以為:‘兩舟並行,櫓速不如帆快’--這就是上聯。”

鄧芝龍出的這個上聯,實在不好對呀!原來他語帶雙關,表面上説是拼命搖櫓不如升起船帆,實際上“櫓速”是影射周瑜的謀士魯肅,“帆快”是隱喻劉邦的參將 樊噲,其真意是“文官不如武將”。要找到兩個歷史人物,又利用諧音,完成這個對偶句,實在不易呀!但鄭成功聰敏過人,很快就想出了下聯:“八音齊奏,笛清 難比簫和。”

語音一落,滿座叫絕。原來這也是個雙關語,表面上説是笛聲清脆但比不上蕭聲和諧,實際上“笛清”暗指宋仁宗駕下的大元帥狄青,“簫和”暗指協助劉邦治國平天下的丞相蕭何。其真意是“武將難比文官”。

在眾人的讚歎聲中,鄧芝龍暗暗感到自己以前的做法似有不妥。從此,他再也不干涉鄭成功攻讀詩書了。鄭成功一邊讀書,一邊習武,終於成為赫赫有名的文武全才。

鄭成功收復台灣的故事

民族英雄鄭成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收復台灣,結束了荷蘭人在台灣38年的殖民統治。

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但在1624年被荷蘭侵佔了,台灣同胞從此受盡了欺辱與掠奪,生活苦不堪言。

公元1661年三月,鄭成功親自率領二萬五千名將士,分乘幾百艘戰船,浩浩蕩蕩從金門出發。他們冒着風浪,越過台灣海峽,準備直取台灣。這時候,有些將士聽説西洋人的大炮厲害,有點害怕。鄭成功把自己乘坐的戰船排在前面,鼓勵將士説:“荷蘭人的紅毛火炮沒什麼可怕,你們只要跟着我的船前進就是。”

荷蘭侵略軍聽説鄭軍要進攻灣,十分驚慌。想方設法阻擋鄭成功的船隊登岸。

鄭成功利用海水漲潮的時機,駛進了鹿耳門,開始登上台灣島。台灣人民聽到鄭軍來到,成羣結隊推着小車,提水端茶,興高采烈迎接親人。

侵略軍馬上調動一艘最大的軍艦,張牙舞爪地開了過來,阻止鄭軍的船隻繼續登岸。鄭成功沉着鎮定,指揮他的六十艘戰船把敵艦圍住。鄭成功號令一下,六十多隻戰船一齊發炮,把敵艦打中起了火。大火熊熊燃燒,把海面照得通紅。敵艦漸漸沉沒下去,還有三艘荷蘭船一看形勢不妙,嚇得掉頭就逃。

荷蘭侵略軍遭到慘敗,龜縮在城裏不敢應戰。他們一面偷偷派人去搬救兵,一面派使者到鄭軍大營求和,悄悄地對鄭成功説“如果你肯退出台灣,我們給你奉上十萬兩白銀。”

鄭成功揚起眉毛,威嚴地説:“台灣本來是我國的領土,我們收回這地方,是理所當然的事,你們如果賴着不走,就把你們趕出去!”

鄭成功喝退荷蘭使者,派兵猛攻赤嵌。有個當地人給鄭軍出了個主意,讓鄭成功切斷從城外高地流下來的水源,敵人就不戰自亂。鄭成功照這個辦法做了,不出三天,赤嵌的荷蘭人果然乖乖地投降了。

台灣城的侵略軍企圖頑抗,等待救兵,而鄭成功決定包圍台灣城。鄭軍把台灣城整整圍困了7個多月,荷蘭守軍水盡糧絕,已無力應戰。當鄭成功下令向台灣城發起強攻時,荷蘭侵略軍走投無路,只好扯起白旗投降,灰溜溜地離開了台灣。

鄭成功從荷蘭侵略者手裏收復了我國神聖領土台灣,成為我國曆史上傑出的民族英雄。

鄭成功的勵志故事

鄭成功,明清之際收復台灣之名將。福建南安人,鄭芝龍子。出生於日本,初名福鬆;七歲歸國就學,塾師奇之,為他取名曰森,指為可造之材;十五歲後入太 學,為監生;仰慕錢謙益,因執贄為弟子;錢謙益甚重之,乃號其字曰大木,許其將為棟樑之選。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太學解散,鄭森歸閩。

同年閏六月,皇裔朱聿鍵依鄭芝龍而建國福州,改元為隆武元年(1645年)。鄭芝龍即“命其子鄭森為隆武帝侍衞”。當時,鄭芝龍的弟弟“鴻逵引其子肇基 見於王,王賜之姓。芝龍聞之,亦引森入見,王奇其貌,與語,大悦之,撫森背曰:‘恨朕無女妻卿;當盡忠吾家,無相忘也’。賜國姓,名成功,命為御營中軍都 督,儀同附馬都尉,宗人府宗正;自此中外稱之為國姓”。其時,“日本國王聞芝龍貴寵,亦送翁氏(即田川氏)至安平”;“田川氏遂痛舍七左衞門(鄭成功 弟),於隆武元年(西元1645年)十月得至福建安海鎮安平城。成功還裏省母,其母以事君秉誠竭忠教之。成功因立大志,以中興明室為己任,乃徹夜寫作《恢 復大業治兵籌餉鋭精兵器之要策》一疏,送上隆武帝閲覽”(台灣“三軍大學”1972年編著《中國曆代戰爭史?卷十七》)。

隆武元年十二月,隆武帝親征,經延平府至建寧府(今福建建甌市)。

隆武二年二月,隆武帝由建寧府回駐延平。鄭成功“常與隆武帝談到國家的前途,軍事的利弊,説到激昂慷慨的地方,君臣甚至於抱頭痛哭”。此時,“隆武帝知 鄭氏不足以有為,決心出汀州入贛州與湖南為聲援。二月,帝至延平,芝龍不欲帝出,即率軍民數萬人遮道呼號以留之,隆武帝遂駐在延平”。有一天,成功見隆武 帝愁坐,因跪奏曰:“陛下鬱鬱不樂,得毋以臣父有異志耶?臣受國厚恩,義無反顧,臣以死捍陛下矣。”

三月間,“賜姓成功條陳:‘據險控扼,揀 將進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國’。隆武歎息”;下旬,“吉安陷,鄭彩棄廣信(治今江西上饒)奔入關(今福建武夷山分水關),未幾撫州陷……報至行在,大震; 上削彩職,戴罪圖功”,“命鄭成功自延平出兵西上,收拾鄭彩餘眾,進守邵武西之分水嶺(光澤縣與其西江西撫州等地交界處即分水嶺共有九關十三隘。其中較著 名者為鐵關又稱鐵牛關、杉關、分水關、老關又稱山頭關)以阻清軍”。

四月,“著國姓、輔臣速約各鎮鼓鋭前進,鉛山告警,必行兼顧,以鞏崇關(即武夷山分水關,又稱大安關)”;“新撫永安、沙縣山寇頭目一萬十三名……聽國姓節制”;“敕國姓成功兼顧大安關,仍益兵防扼,恐有清騎突入”。

六月一日,仙霞嶺駐軍兵譁;守將鄭鴻逵,誤謂清兵至,棄軍徒跣逃跑;三日夜抵浦城。行在聞知大震,削奪鄭鴻逵之封爵。同時,隆武帝晉封鄭成功為“忠孝伯”,掛“招討大將軍”印,使移軍前往鎮守浦城仙霞嶺即正北大門。

當時,即將撤離延平的鄭芝龍,以清軍將要大舉入閩,於是遣心腹吏蔡輔前往命成功撤兵。蔡輔至仙霞嶺見成功,成功不待其出語,即厲聲責之曰:“敵師已迫而 糧不繼,空釜司饔,吾將奈何耶?速歸請太師(指其父鄭芝龍)急發餉濟軍,慎勿以封疆付一擲也。”蔡輔噤不敢言;還報於芝龍,説:“假若我提及納款,我的.頭 早已斷了。”鄭芝龍説:“痴兒不知天命,固執乃爾;吾不發餉,彼豈能枵腹以戰乎?”無奈之餘,鄭芝龍因上疏稱:“海寇狎至,三關餉取之臣,臣取之海,無海 則無家,非往徵不可;……拜表即行。”隆武手敕挽留雲:“先生稍遲,朕與先生同行。”中使奉敕到江邊,芝龍早已掛帆離延平了。當時,鄭芝龍間使密約款於 清,隨鄭芝龍撤兵離延離關回安平的有鄭鴻逵、施福(一作施天福)以及鄭彩等;隆武即位時有“守兵戰兵略計二十萬”,除敗降逃亡之外,估計鄭芝龍所撤走的應 是戰兵,大約十萬。諸關、城邑之兵驟然減少,因此產生“空關”之感。而鄭成功屢次摧糧餉均不得,軍中乞食,逃散日眾,成功不得已而撤至延平。

鄭芝龍撤兵離延離關之後,閩北關防重新作了佈置。當時江西基本上已經失陷,浙南尚有監國魯王;因此,以御史鄭為虹等人守浦城仙霞關,而鄭成功則帶着些許戰兵,主要防禦在光澤,甚或還兼督崇關。

七月,清兵已抵閩關;八月初一,從景寧關(在浙南閩東之間)入閩東,郡縣望風降附;十三日,清貝勒羅託部已陷衢州,入仙霞關,遂克浦城、建寧(今福建建甌市)、延平;守浦城的御史鄭為虹、給事中黃大鵬、延平知府王士和,皆死焉。二十三日,清兵至延平。

隆武帝已先兩、三日由延平取道順昌,準備由汀州遁江右(贛南)。此時,在光澤一帶的鄭成功,聞報,由光澤經順昌而下延平,大約廿二日或廿三日,途中遇見 已經離延的隆武,入見隆武帝;隆武問之曰:“芝龍、鴻逵,朕將焉依?”成功跪於榻前泣奏曰:“臣父臣叔,皆居心叵測,陛下宜自為計。”與帝相持大哭。隆武 帝遂欲西入贛,成功辭君赴金門,欲聯絡豪傑同赴贛南尋隆武。隆武於八月廿六日入汀州城,九月初仍駐汀州。隨後遇害。

鄭成功辭別隆武之後,下延平,與入延的清兵猝遇,鄭成功“交鋒不利,率師南下”;路遇北上的王忠孝,鄭成功告訴王忠孝“上已先四日行,劍南(即今福建南平)皆北騎,公將安之?”王忠孝後來終老於台灣。

鄭成功離延時,有一批閩北抗清義士追隨鄭成功前往閩南、台灣。自其隨隆武帝出征,於隆武元年十二月中旬進入延平,到次年八月下旬的此時離開,大約在閩北逗留了八個月有餘。

鄭成功離開閩北後,反對其父降清,樹起抗清旗幟,南征北戰,威震清軍,史稱“明鄭”。離開延平的第二年,二十四歲的鄭成功以廣東南澳為基地。所樹立的旗 幟上面寫着“明忠孝伯招討大將軍罪臣國姓”,另一面旗上寫着“背父救國”四個大字。隨即出兵,連破閩南沿海多處,改中左所(即今廈門市)為思明州,以為政 治、經濟中心;自此時至永曆十二年(1658年)鄭成功曾三次北伐江浙,九次南征閩粵,其中,永曆十一年北伐攻克温州、台州,進入長江,威震清軍。當時, 在滇城的永曆帝,於永曆二年十月“封成功威遠侯。三年……七月,封成功為延平公”,永曆十二年春正月,又遣漳平伯周金湯航海至思明,晉成功為“延平郡 王”,給金印(《台灣通史》卷二)。但是,鄭成功因尚未打敗清軍,謝不受爵;收而藏之,終身不一用(《南明史略》與範鹹《台灣府志》)。——郡王是僅次於 親王一等的爵號,延平在歷史上尤其是明清時期是一個戰略要地。延平作為建制地名,最早出現在距今1620年的東晉太元四年(379年),這年改南平縣為延 平縣,到唐武德三年(620年)設延平軍,開始突顯其“銅延平”之軍事戰略要地的地位;元大德六年(1302年)改南劍路為延平路,明洪武初(元年為 1368年)改延平路為延平府,為閩中八府之一,直至1913年廢府設道;其後,在沉默了80餘年後於1995年1月撤南平地區改南平市的同時,縣級南平 市改為延平區,“延平”才又重登歷史舞台。簡言之,延平斷續出現四次,存在約1045年,其中第四次即元大德六年以來長達612年之久,建制級別最高,影 響也最大。——顯然,因為鄭成功初出茅廬展現才華於延平,而且隆武帝始封鄭成功忠孝伯之爵位也在延平,所以永曆帝才封他為“延平”郡王;同時,因為鄭成功 抗清所經歷的安平、南澳、中左所(思明州)等地,建制級別都不如“府”級的延平,而古代封爵又常與建制級別有關,因而封他為“延平”郡王。由此可見:鄭成 功的政治生涯和偉大功績乃至鄭成功的英名,都是從延平亦即閩北開始的。

鄭成功於永曆十三年再次北伐,戰敗後退回思明,便着手收復台灣。當時台灣為荷蘭殖民者所侵佔。後經過八、九個月的戰爭,於永曆十五年十二月(即1662年2月)迫使荷蘭總督揆一投降,使台灣重回祖國懷抱。可惜,克台後不到半年,這位年輕的民族英雄就病故了。

Tags:鄭成功 勵志
熱門搜索
寒冷的冬天作文600字 一張舊照片的四年級作文600字 世界的聲音初二作文500字 小學生心理健康主題教育班會教案 四年級話題作文:難忘的除夕 獸醫個人簡歷表格 《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讀《為什麼眾多大科學家都精通文史哲》有感 12月早安祝福語:願你與這世界温暖相擁 八種羽毛球基本步法附練習方法 批評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去雲台山的快樂時光作文 想象作文:未來的衣服 故鄉情優秀的作文 三年級作文幽默的爸爸 國旗台前的頒獎典禮作文 《三國演義》四大名著的觀後感300字 蕭太后温泉沐浴度假區導遊詞 勝似親人4年級作文 舞蹈教學中學生學習適應性培養論文 《洋葱頭歷險記》小學生讀書筆記 遊石樑作文 粉筆給我的啟示作文300字 濰坊市小學英語骨幹教師培訓會議總結 重陽節快樂的祝福語55條 我最好的朋友400字作文 五一國際勞動節貼心寄語 GRE考試閲讀模擬試題及答案綜合整理 高中作文追求完美 應屆畢業生頂崗實踐報告 安徽黃山旅遊記作文 六年級作文改變自己700字 我家的小狗小學四年級作文 生活告訴我的初中記敍文 於春天的小報內容 《平行線的判定》教學反思 中華母親節的手抄報圖片 山羊不吃天堂草讀後感200字 建築實習心得體會 我的第一次義賣作文 工作失誤檢討書經典 初中生的政治教案 濟南泉城公園導遊詞 我的思品老師優秀作文 雨中記憶作文 企業中秋活動策劃方案 二十年後回故鄉五年級學生優秀作文350字 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