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寄語

2016年大學校長畢業寄語

欄目: 寄語 / 發佈於: / 人氣:1.23W

“只有夢想才能讓人生綻放光芒,樂在其中、堅不可摧、終有所成。”下面是語文迷網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大學校長的畢業寄語,希望對你有幫助。

2016年大學校長畢業寄語

【篇一】

同學們,你們是在一個偉大的變革時代裏成長起來的新青年。從入學之初的百年校慶開始,你們便與一個個重要的歷史節點結下了不解之緣。建國60週年慶典的隆重舉辦、世博盛事的精彩華章、黨的十八大勾勒的中國夢……一個個時代的強音,共同匯聚成一曲偉大的樂章,勾勒出一幅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藍圖。在昂揚的時代背景下,學校也獲得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在學校進京辦學60周 年之際,沙河校區正式啟用,百年礦大的發展,由此邁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更為牽動大家內心的,是你們離校前夕遭遇到了“史上最難就業季”。在艱難的就業過 程中,無數知難而進的求職案例深深感染了礦大人。到目前為止,你們當中有一半以上的同學繼續學業深造,相當一部分同學到艱苦行業和煤炭生產一線就業,還有 同學應徵入伍,相當數量的同學選擇去西部工作,我們堅信,奮鬥者的前途是光明的。

礦大人弘揚“好學力行”的學風。“好學力行”,出自古代經典著作《中庸》,正所謂“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內涵與道德修養的形成,既來源於 學習,也來源於實踐。“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就是説,要達到明志、致遠的境界,保持淡泊、寧靜的心態是 一條必經之路,對於礦大的畢業生,將“淡泊”、“寧靜”與“好學力行”結合起來,這是母校送給你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請同學們務必牢記。

首先,大家要做到“好學以明志”。大學學業的完成絕不意味着學習生涯的結束,而是一個新的起點。有首詩説得好,“入學初識門庭,畢業非同學成,涉世或始今 日,立身卻在生平”。人生的每一個新階段,都有不同的特徵和需求,這就要求我們在每一個不同的階段樹立合理的理想與目標,形成終身學習的理念。學習的收穫 是在不斷地積累、不斷地反省過程中,通過潛移默化,注入到我們思想深處的。正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才能保持着一股生命的熱情,不斷探索未知,知道自己的 位置,明白自己需要什麼,追求的是什麼,從而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定自己的志向,矢志前行。

其次是努力做到“力行以致遠”。學習和實踐之間的關係,在“知行合一”這句話裏得到很好的體現。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你們擁有理想,在踏上新徵程的時候,已經勾畫了一幅人生的.藍圖。我們的理想與志向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們自身所散發出的光彩,更在於將它們轉化為現實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在行動中將其轉變為現實。追隨理想,矢志不渝。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腳踏實地,嚴謹務實,這就是力行的精髓。

【篇二】

有一種別離,叫大學畢業;有一種懷念,叫“致青春”。即將奔赴前程的你們,就如同即將遠行的孩子,你們的未來就是母校的牽掛。今天,我送你們一句話:執着追逐青春夢,人生出彩會有時!並與同學們一起分享三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你們的校友、人人網CEO陳一舟的“創業經”:30年堅持,陳一舟歷經大起大落,從未放棄對未來的信心。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在追逐夢想的路上,有一種精神叫堅持,它讓人激情不息、奮鬥不止!

第二個故事是最近發生在大家身邊的“凡人善舉”。6月4日,武漢公交車上一名男子突發疾病昏倒,呼吸、心跳驟停,5名武大醫學生挺身而出進行急救,病人終於轉危為安。他們用質樸的行動告訴我們:在追逐夢想的路上,有一種品格叫守正,它讓人心如明鏡、大道直行!

第三個故事,是我在海外求學的一段經歷。儘管實驗基地只有我一箇中國人,但我還是想辦法領來了五星紅旗,每天升國旗,行注目禮。我想告訴你們:在追逐夢想的路上,有一種情懷叫國家,它讓人登高望遠、砥礪奮進!

人生出彩,不僅在於取得事業的成功,還在於自我人格的完善,更在於實現精神的超越!我希望,同學們將來無論從事什麼職業、身處順境或逆境,都要讓激情與信心的火焰燃燒不敗;要學會捨棄與堅守,守護社會良知、播撒人間大愛、積聚浩然正氣、引領時代新風。不僅僅要做一個社會的批判者,更要以“我是建設者”的姿態去參與、去完善,主動擔綱屬於你們這代人的使命,把“個人夢”融入“中國夢”,用“青春夢”托起“民族夢”!

我相信,只要你們堅持夢想永不放棄,恪守正道永不偏離,勇於擔當永不言退,人生出彩會有時!

【篇三】

我首先想談的是“關於理想和現實”。我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同時,我也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學子都有理想主義情懷。

黑格爾説過:“一個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就我個人的體會而言,仰望星空的人應該是我們的大學教師,更是我們的學生。因為,如果我們的大學和師生們都不仰望星空,那麼這個民族的希望不會很大。

我發現有些人把“理想”詮釋成“虛無”,把“仰望星空”看作是一種“無能”,卻把“投機取巧”看作是一種“智慧”,讓“拉幫結派”披上“團結”的外衣,在“陰謀詭計”上塗抹一層“紅色”……

真正的理想主義是高尚的。我曾經引用過哲學家趙汀陽先生的一句話:一個真正的理想主義者,它必定同時是一個現實主義者。所以,我認為理想主義者並不表明他只是一個空談主義者。

四年的時間裏,我們有過對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擔憂,但我們也享受着來之不易的安定;我們抱怨社會的浮躁,但我們也很幸運地享受着復旦大學校園裏的沉靜和美好……因此,藉此機會,以我的成長體會和期盼的心情再一次希望我們大家成為一個堅定的理想主義者,堅持我們的理想。

其次,我想談談“我們的內心和外在情境”。這是一個對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都十分重要的問題。

在今年的“世界讀書日”,我在校圖書館做過一個講話,在講話中我提到了一本書。我説的這本書就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位學者寫的一本書,即津巴多的《路西法效應》。這本書講述了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作者做了一個模擬監獄的實驗:他招收了社會上沒有任何劣跡的年輕志願者,其中一些人扮演“囚犯”,另一些人扮成“獄卒”。過了僅僅一週,這個實驗就被迫停止。原因是參加實驗的許多人的人格發生了巨大的扭曲。作者自己總結道:“社會心理學有大量的資料能夠佐證,在特定的情境脈絡(我要請各位特別注意“特定”兩個字)下,情境的力量遠超過個體的力量。”此書給我的領悟是,當我們身邊任何一個個體出現了某種問題時,不要急於譴責,我們必須知道我們的“情境”究竟給他們施加了怎樣的一種影響,才決定了他們的走向。

再其次,我想談一談“求知的慾望和思考的問題”。各位畢業以後,你們求知的慾望是否能夠得以保存?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為了保持強烈的求知慾,我們應該繼續去研究問題。復旦的通識教育理念希望培養你們的獨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建構性思維的精神。如果你們離開學校以後就沒有問題了,或者是沒有能力去找到問題來進行思考,由此而喪失了求知的慾望,我和復旦的老師們一定會非常遺憾,我們的通識教育就不能説完全成功。

堅持我們的理想,做一位熱切的理想主義者,永遠將這個世界和我們的內心世界作為我們思考的對象,用我們的大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