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經典美文

傍林鮮與傍水鮮的美文

欄目: 經典美文 / 發佈於: / 人氣:2.28W

宋代文人林洪在《山家清供》裏説:“夏初林筍盛時,掃葉就竹邊煨熟,其味甚鮮,名曰傍林鮮。”初夏的竹林,嫩筍勃發,想嚐鮮的人急不可耐,在林邊支一小爐,添枯草黃葉,“咕嚕咕嚕”煮將起來,圖的是個山嵐清氣。

傍林鮮與傍水鮮的美文

傍林鮮,林子裏的桃子,青中羼一點紅,觸手可及。從樹上摘下來,在園子旁清亮的小河裏洗洗,啃上一口,比蓋兩片樹葉、擺在籃子裏在城裏賣的要新鮮。

汪曾祺在小説《釣魚的醫生》裏寫道,有個人釣魚時,搬把小竹椅坐着,隨身帶着個白泥小灰爐,一口小鍋,提盒裏盛着葱姜作料,還有一瓶酒,看到線頭動了,提起來就是一條。“釣上來一條,刮刮鱗洗淨了,就手就放到鍋裏。不大一會兒,魚就熟了。他就一邊吃魚,一邊喝酒,一邊甩鈎再釣。這種出水就烹製的魚味美無比,叫作‘起水鮮’。”

起水鮮,也就是傍水鮮。傍水鮮,傍的是視覺、觸覺、嗅覺、味覺,都是為了一種心情。陸文夫當年到江南小鎮採訪,過了中午,餐館沒有飯了,菜也賣光,只有一條鱖魚養在河裏,可以做個魚湯。兩斤黃酒、一條鱖魚,那頓飯,陸文夫對着碧水波光,嘴裏哼哼唧唧,低吟淺酌,足足吃了兩個鐘頭。後來他回憶,吃過無數次的鱖魚,總覺得那些製作精良的鱖魚,都不及在小酒樓上吃到的鮮美。

秋天的河塘,水面有菱角、雞頭米,二三村姑坐在木盆裏,撥開綠水草,划水採菱。菱角有紫紅、青綠,剝一顆放在嘴裏,瓊漿玉液,水嫩鮮美。其實,小餐館築在林畔水邊,就是“傍林鮮”與“傍水鮮”。生意做到野外,迎合了部分食客的消費心理,這樣的餐館多是農家樂。我到水鄉訪友,有個朋友帶我到鎮外一處河上搭起的農莊,竹樓是懸在水上的,下面打一根根木樁撐着,魚在下面遊,可供垂釣,活魚上鈎後直接下鍋。

山間的傍林鮮,體會不多。野生的`小獼猴桃,怕也是傍林才鮮的。我在皖南的山中,從農婦手中買回一袋,初嘗一二顆,雖小,卻甜、鮮,其餘的帶回家,大多都爛了。早知道,就坐在山林邊的一塊大石頭上,將它們全吃了,也算是學一回古人的傍林鮮。

傍林鮮與傍水鮮,也是一種吃相,有誇張恣肆的成分。揚州個園主人黃至筠,住在城裏,想吃黃山筍,尤愛剛挖出的“黃泥拱筍”。黃山一去數百里,可是山中筍嫩不等人,作為清代資深吃貨的黃老闆自有妙計:他讓人設計了一種可以移動的火爐,在山上砍下嫩筍,與肉一道放到鍋裏燜煮,腳伕挑着裝鍋的擔子,晝夜兼程趕到揚州,筍如剛挖出的一樣鮮。

竹林裏的七個賢人,不知有沒有吃過傍林鮮?反正他們在林子裏赤膊嘯歌,喝酒晤談。水泊梁山的阮氏三兄弟,肯定是吃過傍水鮮的。

傍林鮮與傍水鮮,兩種吃法,一種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