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經典美文

教育孩子的短篇美文

欄目: 經典美文 / 發佈於: / 人氣:9.67K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學會怎麼樣教育自己的孩子,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教育孩子的短篇美文,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教育孩子的短篇美文

其實,教育孩子很簡單【1】

當今社會,很多家長都在抱怨,抱怨孩子是如何如何地不好管教。週末,和孩子的老師進行了近距離的交流,發現其實孩子大致可以分為四類:一種是學習好習慣也好的孩子;二是成績一般但是生活習慣很好的孩子,三是成績差生活習慣也好不到那裏去的孩子。我們對這三種孩子進行了深入地瞭解,發現,第一類的孩子的父母文化層次較高,生活學習習慣都不錯,第三類孩子要麼是父母不在身邊的留守兒童或者是單親家庭的孩子。而第二類孩子我覺得家長就不用操心了,其實,他佔據了大多數。

在和老師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提到有些孩子已經有了很強的攀比意識了。我在想如果家長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不有意無意地表達出攀比的思想,孩子怎麼會有這樣的觀念呢,在我看來,老師應該還是很注意自己的言行儀表吧,畢竟他們和孩子大多數的接觸是在課堂之上吧,這個應該是家長的責任。

一是家長一定要做好表率,你的言談舉止都會深刻地影響到孩子。還記得孩子剛讀一年級,我還是個電視迷,每天都要等到黃金時間看劇,而這個時段正是孩子吃完晚飯寫作業的時候,我就嚷着讓孩子去寫作業,説自己上班一天很累了,要放鬆一下,孩子當時説,媽媽,我也讀了一天書,也想休息了。當時,我臉都紅了。説句心裏話,孩子何嘗也不是在外奔波了一天呢?所以,從那時起,我們家星期一到星期五都不開電視了。

二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和孩子一起成長。很多人有個誤區,認為自己工作也比較穩定了,上升的空間也不大,就花大量的時間來教育子女,經常給孩子買很多自以為很有意義的書籍,光盤等。述不知道,其實,自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你費盡口舌的説教孩子百句,還不如你自己拿本書靜心讀。這樣不僅你增長了知識,孩子也會在你的潛移默化中愛上閲讀。

三是要適度地讓孩子知道父母賺錢的辛苦。現在大多數家裏都只有一個孩子,我們為人父母的想盡辦法給孩子創造好的學習生活條件。有些孩子根本都對錢沒有什麼概念,只知道讓父母滿足他們的要求。我從一開始讀書就對我們家閨女講,如果她不努力讀書的話,到小學畢業時我就要那一大筆錢交贊助費了,雖然她對一大筆錢的概念不是很清楚,但是她還是分的清楚我拿這筆錢是給別人好還是用來帶她去旅遊划算。

其實教育孩子只要記着兩點:一是我們的父母一定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和孩子一起成長;二是要有憂患意識,讓他們知道父母賺錢很辛苦,父母也不可能陪他們一輩子。

教育孩子心得文章【2】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個自人類禮貌誕生至今,無限存在的永恆課題。她延續至人類禮貌高度發展的今日,仍是我們無法迴避。異常重視的問題。

“人生如夢,人生苦短”,父母一生中應完成的任務,總結起來但是區區兩件,一是在社會中實現自我,獲得事業的成功。二是教育好自已的後代,完成自我延續的重要部分。。。。。。教育孩子,從與孩子共同生活的時刻,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到對孩子的言傳身教,每一位家長都任重而道遠。

孩子的成長就應是立體的。多方位的。多潛質的成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立體。全方位式的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教育,忽視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一種缺憾。

家庭教育既是一門綜合性很高的藝術,又是一項異常複雜的過程,它不僅僅要求家長有個方面的知識和見識,而且要求家長懂得怎樣更好地與孩子進行溝通,調動孩子的用心性,讓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養等各方面獲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潛力完全發揮出來。

教育孩子是一項十分複雜的事情,也是一項偉大的事業。“望子成龍,盼女成風”是普天之下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願。這種心願從小處看,能夠成就一個人的驕傲與輝煌,從大處看,可能造就一個民族的自豪,甚至成為一種禮貌與進步的代表。遺憾的是,就一些父母而言,望子女成才的心願卻很難實現,下方就我個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愛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對待孩子,與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關聯,組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愛孩子,也許你會説這個道理再簡單但是了,哪個做父母的會不愛自已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愛並不能被孩子理解和認可,我就常常給我調皮的兒子一個個親切的擁抱,一個個淺淺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誘的開導,一件件小小的禮物,這會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給予他的愛,也增強了他對父母的信任感,因此我們家長都就應用愛心去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座右銘大全

二。父母與孩子良好的溝通的前提是傾聽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學會平等地與孩子交流,靜下心來傾聽孩子要訴説的一切,哪怕此時你在忙。再累,也要專心致志地傾聽,不時地詢問孩子:“在學校有什麼搞笑的事嗎?上課時你對自已的表現滿意嗎?這天你的笑臉又增加了嗎?每當我這樣問兒子的時候,他總是十分興奮的向我彙報一切,當他説出自已對事情的看法時,我也會尊重他的意見,與他商量辦,給了他足夠的信心和自信,我認為這對培養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傾聽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學問。

三。鼓勵孩子敢於迎接挑戰

當今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因此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敢於迎接挑戰的精神,學習上我常鼓勵兒子説:你太棒了,真聰明這麼難的知識你都能答對,媽媽好佩服你啊,他一聽就很高興,而且還調動了他的學習用心性,當他遇到困難時,我不斷地給他打氣,此時我也會和孩子一齊發奮,用實際行動感染他,也到達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四。教育孩子正確地應對挫折

在人的一生當在,遇到挫折在所難免,苦難是人生的一大財富,不幸和挫折能夠使人沉淪,也能夠鑄造人的堅強意志,成就充實的人生,苦難是人生的一位良師,他能教給孩子學會用感激的情緒。用心的態度對待一切問題,勇敢地參與社會競爭

五。培養孩子的適應潛質

在實踐活動中,針對發生變化的客觀形勢運用自已的智力等諸因素進行自我眺控。自我改造。實現主觀與客觀相融,從而保證實踐活動正常進行的潛質,自古以來,它就是求得生存的基本潛質,這天人類社會迅速變化和激烈競爭的時代,需要人們更強的適應潛質,誰的適應潛質強,誰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發展下去,就能邁下成功的彼岸。

六。與孩子一齊閲讀書籍

家長與孩子共同閲讀,孩子能夠從中得到快樂及滿足,能感受到愛及温暖,有時更甚與對書本身的興趣。

七。表揚是塑造好性格的妙方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讚賞,孩子當然也不例外,來自父母的讚美會激起孩子內在的自我價值和尊嚴感,促使他們進一步強化良好的行為,直至養成好性格,

八。父母衝動的行為會讓孩子性格逆反

父母就應認識到,逆反是青春期孩子發泄情緒的一種方式,父母就應冷靜處理,不好總和孩子“頂牛”多和孩子溝通,這樣才能逐漸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九。學會寬容和忍讓

寬容是一道美麗的風景,能夠寬容和忍讓別人缺點和錯誤的人,確實是一個高尚的人,這樣的人,便是人世間一道道美麗的風景,寬容更是一種潛質,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寬容傷害自已的人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我們的心如同一個容器,當愛越來越多的時候,仇恨就會被擠出去,我們只有不斷地用愛來充滿內心。用關懷來滋潤胸襟,才能讓仇恨沒有容身之處,寬容不僅僅需要廣闊的胸襟,更需要很高的智慧。

十。遇事允許孩子申辯

申辯也是一種權利,有的父母喜愛那種腑首帖耳“聽話”的孩子,父母怎樣講,孩子就怎樣做。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了,就會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打罵孩子。不允許孩子申辯,這樣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還會使孩子滋長一種牴觸情緒,為謊,推脱職責埋下惡根,孩子申辯本身是一次有條理地使用語言的過程,也是父母交流的過程,如果父母能意識地找一些問題來與孩子辯論,孩子的思維潛質和口語潛質能夠得到很好的訓練。

十一。避免把孩子的分數看得太重要

作為父母不好整天盯着孩子的分數,做孩子分數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情緒緊張,誠惶誠恐,無心學習,父母就應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養上,放在創造潛質。學習潛質的培養上,讓孩子將來即使上不了大學,也能夠自食其力。

十二。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如何教育的父母

家長總愛將教育孩子當成風箏,任其高飛,線繩終端不離手心才踏實,而孩子卻願當只小鳥,渴望飛翔,家再温暖,也總是孩子練飛的首站,而不是他飛翔的天空,不能將其終生關在小天地裏,家長的雙手不是用來使勁捆綁孩子手腳的,而就應是用來磨練孩子翅膀的。

十三。善於發現並培養孩子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從興趣出發,才能讓孩子樂學,此刻社會上有種怪現象,那就是小小年紀,大多數孩子要學很多門知識,很多家長不去思考孩子學習效果如何,好象是學的資料越多,孩子就離成才就越近,完全不思考孩子是否願意去學,有沒有興趣,結果造成浪費金錢,浪費經歷,更浪費孩子天真的快樂時光,因此我期望父母從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捉孩子的興趣點,加以引導,然後再給他們的興趣去點温加油,讓他們燃燒起來,這樣才會獲取更加的效果。

一位知名教育家説得好:“國家的命運與其説掌握在執政者手裏,不如説掌握在父母手裏”孩子的教育和培養是一門很複雜的學問,讓我們家長與老師。與學校共同合作,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人才來。

教育孩子的短篇美文【3】

怎樣教育好孩子,一直是縈繞在每一位父母心中的話題,也是每一位家長一直在探討。關心和學習的話題。教育孩子,是家長不可推卸的責任。三字經裏有“子不教,父之過。”可見,古人對父母教育孩子的重要性早就有認識。好多家長以工作忙,沒時間推諉教育孩子責任,完全依靠學校對孩子的教育。

殊不知,一個孩子的教育,學校的教育只是一部分,家長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另一部分,二者結合起來,互助互補,才是一種完整的教育體系,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父母教育孩子的責任重大,任重而道遠。

那麼做為父母,應怎樣去教育孩子呢?這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探討的話題。我做為一位父親,為了教育好女兒,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不斷的改變自己,當回過頭來時,發現十多年教育女兒的歷程,也就是自我學習自我完善的過程。我就把教育女兒的心得和經驗在這兒談談,與每一位家長共勉。

教育孩子,家長要和孩子做朋友。

我們好多家長教育孩子,總是以家長自居,以一種孩子與家長不就是父與子母與女的關係嗎?對,這是庸無至疑的。但你只説對了一半,除了這一層關係,你們還有重要的一層關係:朋友關係。也許有的家長他們明白這一層,只是運用不得當,沒有收到好的效果。有好多家長,都在試圖與孩子交朋友,或許是因缺乏耐心,或許是因為沒有完全放下手中的權力,而沒有成功。

我要説的'是,教育孩子,家長與孩子首先做朋友,其次再做父母。記得,有一位母親曾對我這樣訴苦,孩子小的時候,很聽話,很乖,她説啥就是説,覺得很幸福。可孩子大了,反而不省心了,常常與自己做對,你説讓他東,他偏去西。用她的話説,孩子如今大了,翅膀硬了,用不着她了。其實,孩子長大了,他對事物有了他的認識和看法。作為母親對孩子的變化不甚瞭解和尊重,一味只看重自己作為家長的權力,強權強政,造成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事事與自己做對,致使強權不得實施,而配感失落。

教育孩子,家長要以孩子的朋友自居,隨時瞭解孩子的各方面情況。與孩子交流態度要誠懇,語氣要親切,要有耐心和愛心,不厭其煩的讓孩子真切感受到你愛他,真心誠意的幫助他,和他交朋友。遇到問題,家長不要急於發表意見和看法,要讓孩子談自己的認識和看法,若孩子的看法和認識對,家長要支持孩子,若孩子的看法和認識不對或不完整,家長要幫孩子補充或糾正,要把問題分析的清清楚楚,讓孩子理解的明明白白,做的心服口服。

若家長錯了,要及時的改正並向孩子道歉。只有這樣平等相處,孩子才能放下思想包袱,無所顧慮的敞開心扉與你交流,通過交流你對孩子的學習,身心健康情況瞭解於心,你就會享受到與孩子零距離相處的快樂。記得有一次,女兒有一道數學題做錯了,我提醒她。她就講了她做題的思路,覺得她做的對。我讓她重新審題,認真分析,找出錯誤。她看過後,還是堅持己見,沒有走出誤區。於是我就一步一步的與她分析講解,她似有所悟,我進一步畫出具有直觀性的圖形,她一看就明白了。她改正了那道錯題,還對我説了謝謝。因幫助了她,我感到非常快樂。

教育孩子,家長給孩子樹個好榜樣。

每一位家長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每一位家長是否認識到孩子第一任老師的重要性?孩子一出生,就和我們相濡以沫的生活在一起,他們每時每刻耳薰目染地學習着父母的一言一行。我國有句俗話説得很好,即生動又風趣,“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這説的是動物的習性,其實,剛生的幼鼠是不會打洞的,只是後來跟成年老鼠學的。記得小時候看過一部印度電影,什麼名字忘記了,故事情節卻記得清楚。説一位法官在判處一個賊時,説賊的兒子一定是賊,而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當時也辯解過,法官只是嗤之以嚊的對他嘲笑。

賊出獄後,利運機會把法官的兒子弄到手,把他培養成賊,從而否定法官的斷言。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孩子會以身邊的人為榜樣,去學習他的一舉一動。孟母三遷的故事,在我國是家喻户曉的,其實孟母一再的變遷住宅環境,就是為了給兒子找到一個好榜樣,讓兒子去學習。記得有一個笑話,説有一對夫婦,嫌老孃是拖累,用竹筐裝老孃抬出去要扔掉,被兒子看見了説“扔掉後把竹筐拿回來。”夫妻二人問為什麼?兒子説以後扔你們時用。雖然是笑話,卻值得人深思。女兒三歲時,有一次我喝完礦泉水把瓶子送進垃圾箱,女兒也把瓶子送進垃圾箱,那一幕,至今回想起來讓我倍感温馨感動。所以説,家長給孩子樹個好榜樣至關重要。

教育孩子,讓孩子對自己有正確認識。

一個人,有優點自然就會優缺點,這是不言而喻的。要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優點,又看到自己的缺點,對自己有個正確的客觀的評價。孩子只有對自己有個正確的認識,才能揚長而補短。有一位家長對我説他的孩子老是坐不住,我讓他給孩子報書法班試一試,後來再遇到他,他説孩子自從學書法後,不但能坐住了,字也寫的工整多了,真是一箭雙鵰。我的女兒也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做事不能持之以恆,屬於常立志的一類人。

有一天,我給她了一本《安徒生童話選集》讓她讀,起先她興趣盎然,讀的津津有味,後來就厭煩了,對我説那麼厚的書,她讀不完。我就讓她每天堅持讀一個小時,一月後,她讀完了那本書,對我説出了她的收穫:一,只要堅持不懈就能完成一件事,二,書中的故事帶給了她快樂和思考,三,她對自己有了信心。孩子對自己有個正確的認識,時刻銘記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才能發揮所長,改正不足,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理性的看待自己,才能勝任學習和工作。

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觀就是一個人對人類生存的目地,價值和意義的看法和認識。不同的人,他們的人生觀也不盡相同。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就是教育孩子成功的第一步。只有樹立了正確的人生,以此為準繩,確定理想為之而不懈奮鬥,終會有一天你的人生因你的努力而精彩。

我經常聽到,好多家長對孩子苦口婆心地説,你現在要好好讀書,考上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就會有高收入,有了錢,自然就會吃香的喝辣的,披銀的戴金的,一輩子不愁沒錢花。可悲啊,難道他的人生價值就如此而已嗎?這樣的教育,就讓孩子認為,今天的學習就是為了明天的享受,這也太現實了吧。翻開史冊,那些名垂青史的人,都是為人類進步有貢獻的人。

明朝時的李時珍,自小立志從醫,救扶蒼生。歷經二十七年編成舉世矚目的醫學巨着《本草綱目》,造福人類;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在上小學時,就立志為中華的崛起而努力讀書;一顆樸實無華的小小種子,只要把它種下,它就會十倍甚至百倍的回報你。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中,受到社會的養育,就要回報社會。一個人,只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才能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經過今天的學習,讓自己有能力有實力去為人類服務,貢獻力量,彰顯人生價值。

重視孩子的文化教育,更要重視孩子的道德教育和能力培養。

現在的家長只注重孩子的文化課的教育,只關心孩子的考試成績,而忽視了對孩子的能力培養和道德教育。能力的培養,也是至關重要的。筆者有這樣的遇見;一個高中生,竟然連一熱水瓶開水都不會打。一個各門功課都優秀的尖子,卻不懂得與人怎樣溝通。這不能不讓人感到憂慮。道德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古人云“育人先育德。”這是幾千年沉澱下來的至理名言,而現在,我們的教育理念卻與古人的理念背道而馳。印第安人制箭時,箭桿必須削直,其它的馬虎一點關係不大。如果箭桿不直,其它方面做的再完美,也是很難射中的。同樣,教育一個人,教他做一個正直的人,其重要性遠大於把他培養成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