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經典美文

談人生説境界的優秀美文

欄目: 經典美文 / 發佈於: / 人氣:2.38W

1

談人生説境界的優秀美文

境界是事物所達到的程度或表現出來的情況。

詩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説:“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詩境也即人境。王國維先生歸納出的三境界,第一境界為苦境,為求學與立志之境,此乃“知”之大境界;第二境界為韌境,為“行”之境界,即為實現遠大理想需要堅忍不拔;第三境界為樂境,為“得”之境界,即功到自然成。凡是做大事、成大家的人都必須經過這三種境界,第一境界就是要樹立一個遠大目標,要擺脱社會的種種紛擾,把苦樂、譭譽、利害、得失全都拋到九霄雲外,心中堅定一個終身為之奮鬥的目標;第二境界就是為了實現遠大目標而努力拼搏,前進的道路上不會一帆風順,急流險灘,荊棘重重,但為實現既定目標要在所不惜、不輕言放棄;第三境界就是在經過無數挫折、多年磨練之後,奮鬥目標水到渠成,看到目標就在眼前,心中充滿奮鬥和成功的喜悦。王國維先生在《文學小言》一文中還把三種境界説成是“三種階級”:“未有不閲第一、第二階級而能遽躋第三階級者,文學亦然,此有文學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養也。”

今天的人們常用這三種境界來解析愛情離合、仕途升遷、財運得失,其實洞悉人生、愛情也罷,仕途也罷,財運也罷,所有的成功個案無非都是經歷三個階段:有了目標,欲追求之;追求過程中有所羈絆,但堅持不懈;在成敗的關鍵一刻挺過去,喜獲豐收。那些沒有成功的,大多數人都會敗在第二個環節上。

兩千多年前屈原自投汩羅江,留下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近一百年前王國維先生自沉昆明湖,留下了“詞以境界為最上”。兩位前輩的諍言,一種是對人生的追求態度,另一種是對人生境界的追求態度。

2

丹麥哲學家克爾凱郭爾曾將人生分為三個階段,即審美階段(人們追求及時行樂)、道德階段(根據行為準則履行義務)、宗教階段(以痛苦為標誌去感受人生的侷限性)。

德國哲學家尼采認為人生須經歷三大境界,其一為駱駝境界,須忍辱負重、艱苦跋涉,這是人生的沙漠時期,需要自我意識覺醒並開始在寂寞中思索;其二為獅子境界,這是人生的創造時期,即通過個人獨特的文化創造而趨於永恆之境,用拼搏的人生創造業績;其三為嬰兒境界,即以平靜心靈摒棄恩怨、以率真心性俯瞰一切。

馮友蘭先生的境界更具體一些,他從人生的意義出發將人生境界分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個部分。在自然境界中的人,幹什麼事情都不是依照社會習慣,而是依照本性去做,從未曾瞭解到做某種事情的意義,往好處説這是天真爛漫,往差處説這就是糊里糊塗;在功利境界中的'人,只有“我”的觀念,不論做什麼都是為着功利打算,當然亦會為社會服務為國家出力,可他們做事的動機還是想得到更高的回報;在道德境界中的人,所做任何事皆以服務社會為目的,他們既不貪生也不怕死,明白除了“我”以外還有一個社會、一個整體;在天地境界中的人,一切行為皆以服務宇宙為目的,對生死的見解既無所謂生也無所謂死,認為社會之上尚有一個宇宙。

3

曾經有人解釋王國維先生的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混沌狀態,“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漸悟狀態,“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頓悟狀態。筆者覺得很有道理,人生境界的確需要感悟、領悟、覺悟。

林清玄更是把悟解釋為“獨對我心”,認為重讀《西遊記》後發現唐僧的三個弟子悟凈、悟能、悟空,恰恰正是求佛問道的三重境界,也是人生的三重境界。《西遊記》一書以玄奘取經的真實故事為主線,描述了皈依修行、悟道成佛的全部過程。玄奘的三個徒弟顯然成了佛法的比喻形象——“悟空”是對皈依佛的暗示,“悟能”是對皈依法的暗示,“悟淨”是對皈依僧的暗示。

所謂的悟淨,指的是知道遠離污濁去尋找淨土;初入法門,修行尚淺,大體只為求得清心。佛説“隨其心淨,即佛土淨”,此乃求佛問道第一重境界。

所謂的悟能,指的是通過修行開始擁有一定能量能力,也叫守戒。豬悟能又名豬八戒,需戒守五葷三素,佛法就寓於持戒之中。所以守戒即是悟能,只有守戒才能熄滅貪慾、獲得智慧,此乃求佛問道第二重境界。

所謂的悟空,指的是境界最高一層,佛家講空,道家講無,只有悟得空的境界,才能返璞歸真,此乃求佛問道第三重境界。

遇到各類困境時保持清淨之心,對待外境做到“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學會看清方向,明確自己原本從哪來、此刻在哪裏、要往何處去,此為悟淨;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誘惑,時刻持戒守戒升智慧提能力,此為悟能;歷經九九八十一難達到一種“無我”境界,懂得了“無我”,懂得了“道”,才是真正修成正果,這是求佛問道的最高境界。洞悉了一切事理,並可以自由自在、建立無我,如入無人之境,此為悟空。

Tags:美文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