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經典美文

中文系不培養作家美文

欄目: 經典美文 / 發佈於: / 人氣:9.75K

中文系不培養作家美文

但是,在當代中國高校中文教育的定位上,中文系或漢語言專業教育機構,還真沒有將培養作家當了回事。他們只傾向於將就讀中文系或漢語言專業的莘莘學子們,培養成從事文學理論研究、文學學術探討、甚或只是鑽在古書堆裏窮研古章古句的書呆學究。

早在1955年,北京大學中文系的一位系主任在開學大典上,就曾對前來中文系學習、夢想將來成為作家的莘莘學子們開宗名義地聲稱:"中文系不培養作家"。近日,有一位就讀在中文專業的大學生,也在某媒體上撰文告訴大家,他的導師就在講堂上,明確表達了中文系不培養作家的觀點。這似乎更加確證了當代中國高校中文教育,確實是不把培養作家當成他的教育目的的。

可是,許多報考大學中文專業的學子們,可都是懷抱着實現作家夢的夢想,才去學習的。沒想到大學中文教育不培養作家,這與廣大學子們就讀中文專業的初衷,實在南轅北轍得大了。如此,懷揣着作家夢的學子們,還有必要去報考高等學府的中文專業嗎?

不過,憑心而論,縱觀古今中外高等學府的中文教育,甚或其他語種的語言教育,還真從來沒有成功地培養出過多少有了名望的、更甚或可稱為出類撥翠的作家過。

我們縱觀古今中外的文學史,深析在文學史上留下赫赫聲名的文學大師們,有幾個曾是從高等學府裏,通過對文學理論和語言文字系統學習深造後,才寫出他們在文學史上留下名垂千史的文學鉅著的?我們可以毫不懷疑地説,沒有,根本沒有。

單就國外而言,莎士比亞是高等學府語言類專業畢業的正宗科班生嗎?雨果是嗎?大、小仲馬是嗎?不是的,他們統統不是。我們還舉些例子,印度的泰戈爾,沒有擁獲過高等學府語言類專業的學歷吧?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等都沒擁獲過高等學府的語言類專業學歷吧?美國作家海明威擁獲過嗎?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擁獲過嗎?他們都沒有。但他們都無一例外地,成了我們人類社會裏的文學大師。

我們還以國內為例。司馬遷寫出《史記》鉅著,但他不是專門學習漢語言專業的正宗科班生,那時候也沒有專設的高等學府,沒有專設的漢語言專業。李白、杜甫沒擁獲過中文專業的高等學歷。戲劇大師湯顯祖沒擁獲過中文專業的高等學歷。魯迅倒是讀過大學,但他學的是醫學專業,卻不妨礙讓他成了位文學大師。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老師,不是中文專業畢業的正宗科班生吧?林徽因的詩"人間四月天“寫得多美,堪稱文學史上的巔峯詩作了,由而奠定了她在文學史上的不朽名位。林徽因是個詩文大家,上過大學,留過學。學的卻是建築學,並沒專攻高等學府語言類專業。

我們且不以文學史上頂尖出名的文學大師們作例,只以文學史上一些可稱作家的人士作例。我們同樣發現,在他們中間,即使有些人曾經擁獲過高等學府語言類專業的學歷,也只是鳳毛麟角之數。大多數能稱之為作家的作家,都不是語言類專業出身的正宗科班生。這就衍生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單就作家這個行當來説,為什麼專攻文字語言、文學理論的高深資歷者,反而成不了作家?或更準確地説,反而成不了作家羣體內的佼佼者。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得首先認清,文學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文學的本質,實際上是運用形象的語言文字,創造性地記錄和反映我們這個世界、我們人類的社會生活。其中,運用語言文字是術,反映我們這個世界、我們人類的'社會生活,才是他的本。這就提示我們,專攻語言文字,對語言文字窮研細究着去深造,只讓人對文學的術擁有了較高的造詣,卻沒能讓人擁有了駕駛文學之本的能力。

我們再仔細地探討一下這個問題。我們知道,掌握了上萬個漢字的運用技巧,深通了修辭學的一方專家,甚至對文學理論有了極深研究的學者,卻創作不出能標柄史冊的文學作品來。所以,我們只稱他們為語言學家或者文學理論家,我們卻不稱他們為作家。我們在大概率上對文學意義上作家的認知,是他們都在文學之途中寫出了不少文學作品,甚至在社會上已獲得了不小反響的作者。這些文學作品是散文,是小説,是詩歌,是劇本,是包括一切運用形象的文學語言,來反映這個世界、這個人類社會生活的所有文本。

這也就是説,能成為作家的首要條件,不是要求他已能掌握多少文字詞彙的使用量,不是熟練地運用了多少修辭手法,不是己透徹着研修獲得了高深的文學理論。而是要求他對我們這個世界,對我們人類的社會生活有了深入的體會,有了獨到的認知,有了極精僻的見解後,能運用多樣的文學樣式加以反映的創作者。

我們從這層意思的辯析裏,應該認識到,文學意義上的作家,熟練運用文字語言,只是他能否從事文學創作的基本功。深入社會生活,認知社會生活,對社會生活有自己獨到的真知灼見,才成了他從事文學創作的首要事務,才成為他能成為作家的重要前提。有句老話説"文學即人學,即社會之學“。是很有道理的。一個作家,如果不深諳有關人的學問,不深入瞭解這個世界,這個社會,他去寫文章,去創作文學作品,他能去訴説什麼呢?能去反映些什麼樣的思想主旨?當然,那些淺薄的、低級趣味的、純娛樂他人"致死"的所謂文學創作,在此文章裏,我是把他除開在議題之外的。我覺得這種創作堆壘出來的文字,失去任何存在的意義,所以,也就不足道哉了。

我們明白了"文學即人學、即社會之學"的道理,我們就會懂得,文學創作,實質上,實在只是一門除開文字語言之外,包含了更多社會內容和思想傾訴的藝木創作的學問。我們要成為作家,要去從事文學創作,除開得去掌握語言文字的基本功以外,還得將更多的心血和精力,投入到我們人類社會的實際生活之中去。我們要去認識這個世界,發現這個世界裏的真、善、美和醜、陋、惡,我們要在我們的心胸裏,培養我們關心天下、體恤人間的大情懷,用心懷天下的人文情結從事文學創作,我們寫出來的文學作品,才會在廣大讀者們的心裏引起共鳴。才能讓更多的人欣賞我們的創作成果,認同我們的辛勤勞動。我們的作品,才能贏得長久的生命之力。我們的作家夢,自然也會得以實現。

我們懂得了文學創作的實質,在於文學本身之外的功夫的道理,我們就能明白高等學府的語言類專業教育,為什麼難以成功培養出文學意義上的作家來了。

這是因為,高等學府作為教育機構,他只能侷限在書本和課堂這個小天地裏,僅傳授給學生們有關文字語言或精妙、或高深的知識與技巧,僅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們熟練、技巧地運用語言文字,反只能解決掉學生們在從事創作過程中文字技術的問題。卻根本沒有辦法增厚學生們對實際社會生活的閲歷和認知,解決掉文學創作過程中極重要的本質性的東西。所以,高等學府的語言類教育,就很難成功地培養得出作家來。

我們知道,要想在實際的現實生活中求取得真知灼見,就必須要求人們投入到實際的現實生活中,去上求下索,去左探右究。現實生活中真知灼見的獲取,對於文學創作是至關重要的。這是因為,作為閲讀者,誰都不想去看淺薄無知的文學作品,誰都會對滿嘴謊話的文章笑掉大牙。這就需要創作者擁有足夠豐富的人生閲歷,足夠精堪的智識慧見。而這一切,僅靠廁身在如象牙塔般高等學府的課堂裏去憑空想家,是根本無法獲取的。

文學創作常有"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才能獲取成功的説法。這裏説的行萬里路,是要求創作者在人生中不斷增長、增厚自己的人生閲歷。這裏所説的讀萬卷書,也不是要求創作者,只狹隘地閲讀有關提高自己文字語言修養方面的書籍。而是要求創作者,涉獵所有有關這個世界天文地理諸方面的書籍,所有有關這個社會人文百科諸方面的書籍,以彌補創作者個人閲歷難及之外的認知。以促進創作者在實際創作的過程中,能更有效地佐證自己所要表達的思想主旨,以使自己的創作更嚴謹,更完整,更上了一層台階和水準。

我們還可以從文學創作和文學創作教育的不同中,論證高校中文教育,確實很難培養出作家來。通常,高校中文系文學創作的教育,着重點只放在教導學生對文學理論知識的吸納上。他總是要求學生們用理性的方式,認知、吸納、佐證所教的文學知識和文學理論。常常無意識中將學生們,往有關文學學術方面去引導。這種引導,就變相促成了學生們,逐漸地偏向着成了一位只做文學學問的學子,而不是從事文學創作的。

我們知道,去做文學學問,去從事文學理論研究,和去從事文學創作是有很大區別的,他們是兩種不同類型的人。做學問做研究的,總是會用理性的方式對待事物。而文學創作需要感性,需要熱情來支撐創造性的文字勞動。理性思維引導學生走上學研之路,常以研究語言文字,論辯文學理論為其文學生涯的終極點。感性創造卻熱衷於發掘現實世界裏的一切,用筆去記錄生活裏的一切,發表自己對這世界,對這社會的真知灼見。高校中文教育偏向於培養理性的文學研究型人才,在實質上,等同於在逐漸地扼殺學子們天性中原有的那份文學創作天賦,和原有的那份對文學本身的熱忱。長此演繹,高稜中文系丙中文教育,當然就更難有望培養出作家了。

如此,我們當懂得,中文系很難培養出作家來,也確實是當代中國高校中文教育中比較尷尬的、難以改觀的一個既成事實。我們認識到了,我們看待中文系不培養作家這種現象,也就不把他當作高校中文教育裏的一個悖論了。

結語

如此,那些懷抱着作家夢的莘莘學子們,就都應該扳正他們原來對高校中文教育認知上的誤區:大學中文系,還真不是他們能實現作家夢的場所。準確地説,僅僅是他們能接近夢想、能獲得一定創作技巧的一個台階、一段過程而己。唯有在跨過這個台階、這個過程以後,去積極地投身到實際的現實生活中,去真真切切地感知生話,認知世界,作家的夢想,或許才能真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