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好文

蘇教版《黔之驢》觀課記範文

欄目: 好文 / 發佈於: / 人氣:2.3W

《黔之驢》這篇寓言故事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作品。由這則寓言故事衍生出的“黔驢之技”、“黔驢技窮”、“龐然大物”等成語廣泛的流傳。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繼承了先秦寓言傳統,使寓言成為一種獨立完整的文學體裁。他在遭貶後,文章的思想和風格發生了變化。本文通過對貌似強大的驢最終被老虎吃掉的過程的敍述,意在諷刺統治集團中官高位顯、仗勢欺人而又無才無德、肆意逞強的人。

蘇教版《黔之驢》觀課記範文

《黔之驢》這則寓言敍述了黔這個地方沒有驢,一個好事者用船運了一頭驢入黔,面對這個陌生的、新奇的龐然大物,林中的老虎由好奇到恐懼,進而試探,最終將驢吃掉。故事通過對老虎的動作和心理的描寫,生動形象地刻畫了老虎的謹慎、果斷和兇猛,襯托出驢的裝腔作勢與外強中乾。

作為初一年級學生,這則寓言篇幅較短,情節性強,比較容易激發學生朗讀和複述地興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反覆朗讀地過程中,正字,疏通文意。複述故事,在互相補充的基礎上,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進而體會老虎的心理變化過程,讀出重音,聲情並茂地讀出老虎的動作和心理。朗讀,是本課教學的主要手段,讀準字音,是基本要求,讀通句子,是理解文章內容的前提,疏通文意後的朗讀,是理解性的讀,沉浸到文本中,力求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令每一個文字都立起來,與師生對話。朗讀,有層次,有要求,形式多樣,讓朗朗讀書聲回到課堂。在鏗鏘有力、曲折縈迴的讀書聲中,走進文本,聆聽先人的智慧。

以上是對文本的粗淺認識,接下來就馬雲偉老師的.教學實踐再談談對文本的理解。

教師的角度來看,執教者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過程中,學生由於對文本內容的不熟悉,朗讀時字詞讀音偶有不準確,情感的變化不到位。幾個學生反覆讀同一句話,“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都沒有讀出虎的恐懼來,越發顯得緊張。怎麼辦?馬老師適時地範讀,朗讀時加重了“鳴”、“大駭”、“遁”、“恐”等字,學生頓悟,老虎的恐懼是這樣的,朗讀時這些表示老虎恐懼的動作和心理的實詞的強調很重要。不僅化解了學生的緊張,更起到了示範、引領的作用,接下來的齊讀,學生們有了底氣。整節課前後朗讀得比較看來,朗讀確實達到了效果。馬老師朗讀教學的指導,給我們的啟示:朗讀指導要有方法,關注輕重音、語氣語調,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讀,有引領,有示範,學生有抓手,有激勵,才有效果。

馬老師的板書設計簡潔明瞭,重點突出。尤其是他的徒手教學,更是充分展現了青年教師紮實的基本功,自信灑脱的風采。

從教材的角度看來,教師對文本的解讀基本到位。文章第一節中“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憗憗然,莫相知。”老虎第一次與驢相遇的情景很是可笑,想來這百獸之王,面對龐然大物的驢,一時以為天神降臨,委委屈屈地躲進林中,小心翼翼地偷偷看着不知是什麼東西的驢,害怕是有那麼一點點,但更多的是好奇,是疑惑,畢竟無論是誰,面對陌生事物,最初的反映好奇大於恐懼。恐懼,是由於驢的那一聲“鳴”,虎才“大駭”的。所以,朗讀和理解的過程中,應引導學生體會老虎的好奇、疑惑的心理。

教學過程中,馬老師很注重學法的指導。本文一詞多義和詞類活用是教學重點之一,他適當的引導學生梳理了“以為”“益”等一詞多義現象,以及“船”和“蹄”字的詞類活用。課後,有的老師質疑教學過程中實詞沒有全部落實,我在想,課堂教學只有四十分鐘,對於初一學生而言,不可能一節課的時間只疏通字詞,一是課時不允許,二是文本篇幅較短,三是學生會感到乏味,失去對文言文學習僅剩的那點興趣。有些字詞是可以預習解決的,有些是可以通過練習或作業鞏固的,有些則是通過課堂教學完成的。教師要做的是做出一個“樣子”,教會學生以後遇到這類詞,可以這樣做,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再者,馬老師教學中有一個特別突出的亮點,利用插圖,請同學們找出與圖片相匹配的文字。本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朗讀課文,體會老虎的動作和心理變化過程。課後,我們發現,文本的插圖不完全符合文字的描述,面對這種情況,怎麼辦?我想,馬老師能夠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一方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教師嚴謹的治學態度,間接地影響着學生的學習習慣。

那麼,面對教材出現的這一情況,我想可以這樣解決。在疏通文意、瞭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請同學們找出與文章插圖相匹配的詞語?學生是很容易找到文末幾句話的,“因跳踉大喊,斷其喉,盡其肉,乃去”,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插圖,你找得句子和圖片完全符合嗎?有那些差別?孩子們的觀察力是不容小覷的,尤其是質疑權威的教材,想必他們定會瞪大了眼睛,仔細搜尋,他們會發現,老虎的表情不夠“喜”,老虎的動作應該是跳到驢的前面,咬住驢的“喉”,而不是從後面撲過去,咬住驢的後背。驢的體形不夠“龐然大物”的標準。這樣的發現會令他們對文本的印象更加深刻,更有利於教學。

《黔之驢》的教學,給我們文言文教學提供了許多思考的空間,在文言文教學的陣地上,我們還是一名新兵。無論是文言閲讀的功底,還是文言教學的經驗,我們多顯粗糙,打磨每一節課,靜下心來,閲讀文言作品,積澱文言底藴,傳承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