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好文

品茶的作文

欄目: 好文 / 發佈於: / 人氣:1.9W

品茶的作文1

今天,在教室裏,我們一起品嚐周昳同學帶來的龍井茶。

品茶的作文

據老師説,龍井茶葉扁扁的,呈黃綠色,手感光滑。它是中國著名的綠茶,因產於中國杭州西湖龍井茶區而得名,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龍井既是茶名,又是地名和泉名。

我們小組分到了兩片葉子。它果然是黃綠色的,葉子硬邦邦的,我湊近聞了一下,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我想:這麼香,它一定會很好吃,還會很甜。就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很脆,每咬一口,就“嘎吱”響一次。可是,我卻皺起了眉毛,因為茶葉太苦了!比苦瓜還要苦!!我很奇怪:龍井茶這麼香,吃起來為什麼還這麼苦呢?

開始品茶了。老師給我們每個四人小組發了一個紙杯,裏面裝着一點茶葉,開水燒好了,老師給我們每一組的茶杯中倒了開水。幾秒鐘後,杯裏的水漸漸變綠,茶葉也浮起來了,像一艘小綠船。然後,茶葉豎起來,接着又沉下去,像潛水艇。等水慢慢涼下來,老師説現在可以喝了。我給我們小組的每位同學倒茶,可同學們太着急了,都搶着要,不料……

只聽“撲通”一聲,水杯摔在了桌子上,茶水撒了不少。我趕緊把剩下的茶水分給同學們。大家端起茶杯,開始認認真真地品起了茶!

茶還是很苦,我皺着眉毛,眼睛眯成了一條縫,真想把它倒掉。但又一想:這樣太浪費了。而且茶有許多好處,可以提神、去味。終於,我忍着苦把茶喝完了。

這是我第一次喝龍井茶。品完茶後,我發現頭腦似乎特別清醒,果然提神哦!

品茶的作文2

茶,是中國的象徵,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我自知不是懂茶的人。但我卻被花的色澤及茶葉在杯中多樣的姿態所深深吸引。

最美最富有詩意的是花茶。在杯中放一撮薰衣草,兩片甜菊葉,幾朵紫羅蘭,用熱水一衝,靜泡片刻,驚訝的發現,紫羅蘭花瓣上深深的紫色在水中洇了開來,那顏色是一絲一律的,像一團煙霧在水中徐徐盪漾。過了一會兒那紫色便在杯中沉澱,輕輕一晃,幾絲紫色便隨水忽地飄起來,不多時,這杯茶便變得上淺下深,上面的顏色有些剔透,是純淨的藍;杯底的顏色有些厚重,是濃郁的紫。花茶的色彩給人以夢幻之感。 輕輕湊過去,一股香氣撲鼻而來,淡淡的,若有若無。

杯中的紫羅蘭已將它的色彩吐盡了,花瓣已透明,上面有許多小氣泡。輕輕一搖,那花像活了一般,輕輕晃動,像在風中搖擺,別有一番韻味。我慢慢用筷子將花捅到水底,那花即旋裊裊的浮了起來輕輕攪動杯中的水,花和葉一起隨着水旋轉,快速的只讓人看見一抹葱綠在杯底時隱時現,那透明的花朵則同那藍的的水交織在一起,如夢如幻。而薰衣草在水中似乎並不為人注意,只是默默的點綴,給茶添一點淡淡的紫。輕輕喝一口茶,嘴裏便有一種清新之感,略有意思甜味,嚥下,仍回味無窮。

翻開一本雜誌,小口抿着茶,在午後暖暖的陽光下,便會有一份安逸,讓心平靜下來,這種感覺無法用言語比擬。 有人説,茶的好壞,並不取決與它的本身,而是取決於喝茶人的心境。不錯的,一個滿懷心事,煩躁不安的人即使一杯極品好茶在手,也未必喝的出別樣滋味;而一個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人即使一杯並不太好的茶也能喝出味道。

我不懂茶,不會分辨茶葉的好壞,但即使是一杯廉價的茶,我也心滿意足。生活如茶,平凡中而又多姿多彩!

品茶的作文3

自小在奶奶的薰陶下,我對茶有了一份獨特的感情。

每每一家四口坐在一起時,媽媽總嘮叨道:“你這孩子,還真怪,對茶竟會有如此大的癮,不知像誰?”“品嚐可是一種很深的學問哦!”説完,我對奶奶擠了擠眼,奶奶忙接上:“對,對!”這時,我好像覺得奶奶與我是同一戰線的戰友,更是強大的後盾,而爸爸笑而不語。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對茶產生了更濃郁的興趣。當我初識茶道後,覺得別有一番情趣,便也想學學。

今天,我“邀請”了我們家的三位成員來品嚐我的茶。首先將熱水倒進了茶壺與四個小茶杯中,我模仿着電視屏幕中別人製茶的樣兒,360。平行狀地搖了搖茶壺,讓開水滋潤一下它,隨後將水倒盡,四個小茶杯亦如此。啊,第一步幹得不錯。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了一半嘛!我暗自偷樂起來。好!要走第二步棋了,我將一部分茶葉揉搓着放進茶壺,重新泡入開水,搖一搖後,蓋上壺蓋,我提起壺柄,按住壺蓋,茶暢通無阻地流人了四個茶杯中,這時媽媽問道:“能飲了嗎?”“慢,”我猶如一個具有豐富經驗的老茶客,説道:“等茶水在杯中滯留片刻後再飲,那種味道才稱得上至真、至純!”媽媽無奈地坐下。我將四個茶杯亞在一起,煞有介事地旋轉着,誰知,茶水滋出燙在了我的手上,“哎喲,疼死我了!”幸好,四個茶杯沒事兒,摔在了茶盤上。三位長輩都心疼地説:“不行,可別硬撐啊!”望着那血紅的手,我咬了咬牙,儘量去想象我喝着自己泡的茶將是多麼美妙的事,以便淡忘那疼痛。現在可要謹慎點了,我將茶注人杯中,逐一遞給三位茶客,他們喝完都拍手叫絕,稱我是個名副其實的行家。望着他們那津津有味的樣兒,我也泡了一杯,慰勞一回自己。我輕輕地抿了一口,只覺得苦澀中攙和着清爽,我又吮吸了一口,終於品出了一絲甘甜,美味難擋,我深深地喝了一大口,那股清香在口中盤旋着,似乎在醖釀着甘甜,緩緩地流人心田,各種各樣的味道交織在一起,迴盪在我的口中,我不禁聞了聞,一股清香撲鼻而人,沁人心脾,我彷彿有些雙飄欲仙了。不知不覺中我合上了眼:我正處在一片廣闊的茶園中,四周的茶香纏繞着我,遠處的採茶姑娘正辛勤地採茶葉,汗珠澆灌着茶樹茁壯成長……

其實人生就像品茶一樣,第一口顯得是那樣地辛酸和苦澀,第二口似乎品出了一些韻律,第三口才悟出了其中的奧妙,若能好好品味人生,那滋味一定令人回味無窮……

品茶的作文4

佛語云:“一花一葉一菩提。”許多平凡的事物中藴含了些許人生的啟迪,正如品茶,我們品的真的僅僅是茶嗎?

説到古時的飲品,大多數人會先想到“酒”。是的,酒造就了李白、歐陽修等才華橫溢之士,也成就了關羽、武松等蓋世英才。但若論到當政處事,茶道則無可替代。

我喜歡在夏日的午後,泡一壺香茗,邊品茶邊靜靜地閲讀。

舉起茶杯,細細地抿一小口,茶一人嘴,淡淡的清雅充滿了全身,令人感到一派祥和。史載唐太宗李世民,當政期間曾有一次大赦死刑犯,他允許重犯回家過年,但過完年後必須回京。當天下人大呼他昏君時,那些死刑犯卻都按時歸來了。以和代斬,既使死囚悔改,又使唐朝進人到了一個輝煌的貞觀盛世。這時,我悟到了“和”這一中國茶道精神。

祥和之後,你會回味口中的茶香,此時的你在不知不覺中變得寧靜無比,淡泊一切。先秦的著名思想家莊子主張清淨無為,或許道家在歷史的長河中從未被君王重視過,但正是因為清淨無為的中庸使得道家現在仍能在中國展示出他那耀眼的光彩。此刻,我的內心又是無比的寧靜。

當你回味完茶香後,你的心性已經得到了淨化,怡然而樂,暢快不已。“硬漢子”桑迪亞哥只是一個瘦骨嶙峋的老漁夫,他似乎永遠也捕不到魚,千辛萬苦捕到馬林魚還很悲壯地被鯊魚吃掉了,但在海明威的筆下,老人最終沒有被生活的困難所打敗,他仍然擁有着力量去與現實抗爭。閲讀《老人與海》,讓我感悟到與困難作鬥爭,其樂無窮。我又悟到“怡”這一中國茶道的精神。

茶,只要泡之有道,對於任何人,它們都會像對待摯友般奉獻自己,最後齒留餘香。在現實中,我們渴望的是“管鮑之交”的寬容大度,而不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哀歎;我們期盼的是關羽曹操之間的英雄相惜,而不是龐涓孫臏的同門相殘,兩敗俱傷,品的是茶,悟的卻是人生的真諦。

微小的事物中往往隱藏着一個大道理。在這個茶文化起源之地的中國,一片茶葉何嘗不是一段史話的剪影呢?

品茶的作文5

春夜,明淨的茶桌上,倒影的月色飄忽不定。乳白色骨瓷茶杯叮叮噹噹的在手上轉動作響。滾茶咕嚕咕嚕地冒着熱氣。三五老友相聚喝茶聊天,人生一大快事。

茶道有好茶、佳具、雅景三要點。品茶是一種修養、一種境界、一種愉快,三口為品,茶水甘、香、滑、重,慢慢細細地品味出人生的百般滋味。假如大碗喝茶,那隻能稱牛飲,是解渴的生理需求,品茶更重要是獲得精神感受和思想滿足。

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千里不同風,萬里不同俗,北京大碗茶,白族三道茶,藏族酥油茶,四川蓋碗茶......我最愛是家鄉的雨花茶。《茶經》最經典的一句話説:茶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明白説出此是茶人的精神境界。一日三餐之餘,清茶一杯,樂而忘返。茶之味,葉苦味甘。泡一壺上品雨花茶茶,茶水色澤紅豔明亮,香氣馥郁,滋味濃醇。望物生津,沉香留齒,回味無窮。

輕輕揭開壺蓋,先閉上眼睛聞其香,妙不可言;再品茶,靜下心來,忘卻了寵辱得失、酸甜苦辣;小口呷茶,各種微妙感覺,自然湧上心頭。這是茶與心靈結合的一種感悟,使人返璞歸真。此時此境有種放懷天地外,得意雲水間的感受。

茶質本潔,不與污水為伍。從採茶、製茶、鑑茶,到煎煮的火候、品飲的技藝,都要求精益求精,無不體現認真二字。

品茶如品人,茶品如人品,仔細想來很是恰切。

有人喜以茶論友。茶,泡好了,剛品一口,香氣四溢,甚是舒心,再飲,喝進口感覺有些苦,再品茶中帶甘,再回味,喉嚨甘冽無比,牙縫留香耐人尋味。如像某些人,開始接觸覺得其性情有點格格不入,再交往,可以領略他人品高尚,遂成為推心置腹的好友。茶禪一味、心注一境,平心靜氣、淡定從容,方可悟出茶中真味。

茶樹終日與雲霧為伴,取天地之靈氣,品茶體現的是身心與自然的和諧,以茶會友。以茶示禮,其情濃濃,其意融融......

品茶的作文6

茶的正色是清中帶微黃,過濃的紅茶有其苦味,我喜喝茶濃釅。

用剛沸之水,沏一杯濃茶。霧氣裊裊,香味繞鼻,嗅香欲醉。茶色頗濃,入口苦澀,眉心微蹙,大概在飲茶半分鐘後,當其化學成分和津液發生作用時,那股濃香直透臟腑,在嘴中舌尖上延續。

深感只有在這種神清氣爽、心氣平靜的意境中,才真能領略到茶的滋味,因為茶須靜品。

《茶錄》中説:“其旨歸於色香味,其道歸於精燥潔。”茶味嬌嫩,十分清潔。連蘇東坡也曾以美女喻茶。

喝完這杯略帶苦味、回味濃香的茶水,把壺續水,茶色變得微黃,口感清淡。想起品茗的鑑賞家的認為:一杯淡茶才是好的東西。此時方覺,而我總是忽略淡茶的美妙氣味。

恍惚間悟覺,這由釅而淡的風雅隱士的珍品,恰似人生的軌跡。茶,引我進入一個默想人生的世界。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然而人非草木,有七情六慾之感歎。

人在追逐生命中的快樂、幸福、歡笑中,在展示光明、純潔、崇高、真誠的一面同時,也在接納着痛苦、惆悵、悲傷中的黑暗、齷齪、卑鄙、虛偽的一面。兩極之間交錯延伸。

犖那春天把頭昂,也曾驕呤而不可一世;為那夏日情懷,醉卧甜蜜浪漫中呢喃;為那秋日彷徨,彷彿世界末日來臨之沮喪;為那冬日不幸,肝腸寸斷心破碎。喜劇與悲劇同在,苦難與幸福共存。猶如品味濃釅,有苦味也具濃香。

幾度人生曲折,幾經風吹浪打,物慾、情慾、貪慾不再似螻蟻一般在人生路上橫虐,一時一事的得失,也不再圍繞着生命的煩惱之泉。隨着閲歷、經歷的增加,日漸釋然看淡。

透徹心明:秋色不如春光美,春光也不比秋色強。正如成熟就象一把傘,只要選好位置,才不會淋得盡至透濕一樣。更象這一杯沖淡的茶,淡淡中透着股幽香。

體會越淡,對人生就容易越來越接近本質的認識,也就有置煩惱、痛苦於度外的超脱,生命也變得單純明淨,在淡泊的人生中,享受和欣賞生命的自然和美麗,實實在在地把握生活,懂得珍惜快樂美的人生。

看着杯中透着縷縷清香的淡茶,思襯這由濃到淡的過程,正是人們細細品味人生的全過程,細品過程的人是智慧的,品味細節的人是幸福的,沒有耐心流連過程,沒有能力品味細節的人,活的也是匆忙而粗糙,不能感覺到人生淡泊的寧靜。

只有那些心向平淡平凡的人,才會不在意世俗的名利和人的虛偽,內心深處激起一種真正聖潔美麗的感覺。

品茶的作文7

今天天氣變涼了,我正坐着看書,突然全身一抖,打了個寒戰,起身想喝杯熱飲。原打算衝杯咖啡,剎那間,目光停留在茶几邊的茶葉盒子上,腦子裏就閃過一個念頭——喝茶。

如今的飲料這麼豐富,新鮮的果汁,營養的牛奶,時尚的咖啡,勁爆的可樂……略帶苦澀的茶是不是有點古板和陳舊了?

但,今天我決意喝茶。我一邊打開茶葉盒一邊想。喝茶,只怕要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失傳"了。"都什麼年代了,還喝茶?"我輕笑了一聲。這時,一陣清香飄了過來,我深吸了一口,茶葉的香味已沁入了我的肺腑。

我特意找來一個透明的玻璃杯,放進茶葉,衝上開水。起初,茶葉都浮在水面,你剛剛一吹開,它們又聚攏過來,似乎捨不得分開,滾開的開水,讓你下不了口,只好靜靜等候,看着茶葉的變化:一粒粒小小的綠葉,猶如水中的精靈,搖擺着自己纖細的身體,一點點地舒展開來,被禁錮許久的手腳,彷彿一朵朵小花在水中綻放,然後慢慢地滑向杯底,停息在那兒,伸展身腰,悠閒地躺在杯底歇腳。

不知不覺,杯子裏的水已被染成一片新綠,彷彿一個濃縮的春天。捧起茶,喝下一小口,先是微微的苦澀,過後便是一種莫名的甘甜。不是我們熟悉的各種飲料的甜味,不是糖,也不是蜜,而是一種特殊的一絲一絲的甜。喝下去,神清氣爽,額頭沁出細細的汗珠。

陶醉的氣氛,引發我的思緒:人生有時候不就像茶一樣嗎?不能急,不要躁,慢慢地沉到底,緩緩地釋放自己的能量和芬芳,終有被人理解和接受的一刻。比起轟轟烈烈來,那不也是一種動人的境界嗎?

當然,茶不僅僅給我們這一點美味和美感,茶裏藴涵的東西太多、太深。雖然只是一片片小小的綠葉,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和藝術,都能在這找到自己的影子,這就是茶的魅力。所有高尚寧靜的精神魅力都是這樣樸素平凡,觸手可及。

魯迅先生説:"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我又輕輕地笑了一聲,從今天起,我也學會享"清福"了。

再品一口茶,清香宜人,回味無窮。

品茶的作文8

立冬過後,天氣漸漸轉冷,我坐在屋裏,暖陽透過玻璃門灑在身上,外面無風也無塵,只有鄰居家的音箱嘹亮地響着不知名的歌聲,沒有一點感情韻味的聲音像扯着嗓子乾嚎,我趕緊關了門,讓喧囂屬於街道,還屋內一個清淨。打開電腦,聽着林海的((琵琶語)),靜靜地望着外面,心被一片葉子所牽動,路旁的楊樹的樹枝早已是光禿禿的,而那纖細的柳枝上的葉子,還是那樣的稠密,有一種蒼翠的感覺。冬風依舊整殘柳,不久的將來,寒氣將會一點點侵霜綠葉,讓其慢慢凋零,帶着樹給它的那點餘温,深情地撲向大地,向大地傾訴自己一生的經歷,自己也曾用綠色爛漫了整個夏季,也曾經歷過風霜雪雨。然而,大地卻無語,它怎能知道:大地要容納和傾聽所有來自空中的任何聲音,教他們學會沉默,學會守望,學會孕育,為下一季的希望,孕育一路的花香鳥語。

其實人就像這片葉子,到不惑之年,肯定有些心傷、惆悵,也少去了青春的暢想,花季的浪漫,沒有了花未全開月未圓的期許和迷茫。是啊,花一旦全開就預示着生命將開始慢慢凋零,月亮一旦全圓,馬上就開始缺損。但這些又何嘗不是自己曾經的嚮往呢!由此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只有把眼前的一切看淡、悟透經歷風霜雪雨又算得了什麼,就像快落山的夕陽,再壯美也會消失,既然無法抗拒,就順其自然吧,讓自己變得灑脱、從容、豁達些也未嘗不可。

讓生命保持一種沉默,聲響就在跟前,而沉默將遠離和親近連成了一片,寧靜以致遠,有些失去不必在意,天到冰封雪飄之時,便不見了百花爭豔,蝴蝶翻飛,紫燕穿林的美景。一切將歸於蕭瑟與寥落。:“傷秋守玉賦西風,落葉驚殘夢。”有多少凋敗都在這個季節將冬的寒意一點一點地逼上來。

在外面盡是蒼涼景色之時,用剛燒開的滾水燙一燙紫砂壺,慢慢放上一壺上好的烏龍茶——鐵觀音,也是一種愛好和情趣,我想作為一把紫砂壺也很不易,平時閒置不用時,它對寂寞孤獨的那份承擔,沸水浸泡時對高温滾燙的那份忍受,它保持着內沸無聲的沉默,一旦茶與沸水在它的腹中相融,醖釀而出的是一種滿屋的蘭花芬芳,那種温暖讓人暫時忘卻外面的喧鬧與霜寒,輕輕的端起茶杯,放到脣邊,慢慢啞上一小口,那種甘甜的韻味,滑爽的感覺,一下子讓你想起:“未嘗甘露味,時時有妙香”的詩句,使得你的整個身心都浸泡在這種暗香浮動的芬芳裏。頓覺神清氣爽,一把歲月心酸的味道又算得了什麼?閉上眼睛沉浸在:“綠葉紅鑲邊,七泡有餘香”的鐵觀音世界裏,你好像不是在喝茶,而是在品一位穿着旗袍款款向你走來的東方美人,那種清新,那種高貴,那種風韻透過露出的白皙雙臂,透過盈盈的眼神,一下就抓住了你的心,她的香氣會讓你神思飛揚,她身上透出的温暖慢慢喚醒你的睡眼,你對時光流轉的心傷還有什麼放不下呢?那壺正從嘴裏流出一道茶水來,不,它流出的是芬芳,正是有了紫砂壺和茶的這種緣分,加上水作為他倆的知己,才有這滿屋的馨香。茶是生長在沙土巖石之間的,帶有大自然所賦予的氣息,紫砂壺也是含有砂的土做就,瀝瀝流淌在山澗的清泉,它見證了兩岸蓬勃的草木花香,用它泡出的茶那才叫上等,難以想象它們的相遇,前世今生有着怎樣的一段情緣?又有誰能告訴我:他們之間那種心照不宣的話語?人和自然的那種和諧靈動,就在這方寸之間流瀉出來,也未嘗不是一種妙趣!

也許茶聖——陸羽和他師傅的故事能讓我們解開答案,傳説陸羽三歲就被父母拋棄,是一位僧人智積救了他,教他燒水泡茶,撫養他長大後,陸羽不告而別,他的人生經歷了唐朝三代皇帝,在代宗時他寫下了:((茶經))一書,可以説在當時是名動天下。有一天,代宗皇帝把陸羽召進宮中,問他還有什麼心願未了,陸羽就説一生最對不起的一個人就是他的師傅。後來,代宗皇帝就讓人去請陸羽的師傅,當來人説明來意,智積卻推辭説:“自從我的徒弟陸羽走後,我就不再品茶了!”當來人説是當今聖上邀請他時,他不得不跟着進了宮。見了代宗皇帝,他們互相談論之時,皇上就請宮中最好的御茶師用上好的茶,用一等的水泡了茶請智積品,智積只是象徵性地放到嘴邊泯一泯,又擱回去。皇上又暗中讓陸羽泡了一壺端上來,這次智積是老淚縱橫,淚流滿面地説:“原來陸羽在你這裏啊!”至此師徒二人才得以團聚。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心有靈犀的人是有一種息息相通的感覺的。局外人是體會不到的。我們這些凡人也只有感歎:“世間絕品人難識,閒對茶經憶古人”得份了。只能説也只有師傅能感應到陸羽泡茶時的專注和用情!

人可以不去飲酒,飲酒可以縱慾,人可以不去抽煙,煙有害於健康。但我們不可一日無茶,讓我們靜坐在時光裏,一個人慢慢的去思,去想,去憶,去懷舊去傷春,去品一杯茶吧!

品茶的作文9

喜歡喝茶、飲茶,卻從未對茶有過更深層次的考究,平日裏只是把它當着解渴時的一分享受和滿足而已。偶然間打開百度,竟然發現茶的流傳之廣,茶道的深奧,茶文化的精髓,並非我這一介凡夫俗子所能深藴的。

人間有仙品,茶為草木珍,美譽入杯樽,茶之榮也;濃茶解烈酒,淡茶養精神,花茶和腸胃,清茶濾心塵,茶之德也;烏龍大紅袍,黃山素毛峯,南生鐵觀音,北長齊山雲,東有龍井綠,西多黃鑲林,茶之生也;茗品呈六色,甘味任千評,牛飲可解燥,慢品能娛情,茶之趣也。

中國是茶的故鄉,製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名品薈萃,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黑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藥物療效,又富欣賞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國個人高雅的娛樂和社交活動,坐茶館、茶話會則是中國人社會性羣體茶藝活動。中國茶藝在世界享有盛譽,在唐代就傳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飲茶始於中國。茶葉衝以煮沸的清水,順乎自然,清飲雅嘗,尋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點。同樣質量的茶葉,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沖泡技術不一,泡出的茶湯會有不同的效果。

我國的中醫學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醫認為,茶葉上可清頭目,中可消食滯,下可利小便,是天然的保健飲品。不僅如此,中醫還認為,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茶葉也有寒熱温涼性味的差別,因此,四季飲茶也要有所區別。

春天,屬温,陽氣上升,陰氣下降,萬物復甦。人們經過漫長的冬季,“內熱積貯”,因此應注意驅寒御邪,扶陽固氣。此時宜飲花茶。因為花茶香氣濃烈,香而不浮,爽而不濁,具有理氣、開鬱、祛穢、和中的作用,促進機體陽氣的生髮,並能振奮精神,消除春困。

夏天,屬熱,赤日炎炎,氣候悶熱,出汗甚多,造成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因此必須補充大量水分。此時宜喝綠茶。因為綠茶性味苦寒,清鮮爽口,具有清暑解熱、生津止渴和消食利導等作用。

秋天,屬涼,有蕭殺之象,空氣漸漸乾燥,人們感覺皮膚、鼻腔、咽喉乾燥不適,這叫“秋燥”.此時宜喝清茶,色澤綠潤,內質馥郁,不寒不熱。秋涼飲之,可以潤膚、除燥、生津、潤肺、清熱、涼血。

冬天,屬寒,天寒地凍,寒氣襲人,人的機體處於收引狀態,新陳代謝遲緩,容易罹患“寒病”.此時宜飲紅茶。這種茶,葉紅、湯紅,醇厚幹温,滋養陽氣,增熱添暖,可以加奶、加糖,芳香不收,還可以去油膩、舒腸胃。

也許是工作的習慣,也許是吸煙的緣故,我出門、上班永不離手的就是夾包和水杯。夾包自有它的`用途,裏面無外乎各種證件,當然還有那麼一點點人民幣。水杯也好解釋,那就是我一會也離不開水,只要一會兒不喝水,就會有一種飢渴難耐的感覺,因此,必須時時喝水。

説起喝水,我自稱自己是個大水包,如果一個小時不喝水就會感到口乾舌燥。在我的眼中,這小小的水杯最大的用場就是為了解渴。在我的日常生活中,白水我願意喝,更願意喝茶水,尤其鍾愛綠茶。雖然我喝茶沒什麼特別的講究,也很隨意,但是每每就着杯子小啜一口,經過舌尖的品味,好茶賴茶馬上就能分辨清楚,而且還特喜歡飲濃茶,越苦越過癮,愈濃愈開心。我喝茶從不講究茶具,弄個保温杯子,裏面放上很多茶葉,不管是坐在辦公室還是驅車行駛在外,不管是飯前還是飯後,總是在不停地喝,待到茶葉失去了原有的茶味,便會添上新茶繼續。曾記得《紅樓夢》裏妙玉奚落寶玉時説過這樣一段話:“一杯為品,二杯為飲,三杯就是解渴的蠢物了,你喝這一大海(其實是個很小很小的杯器),算什麼?”説得黛玉寶釵偷偷地笑,老漢我是汗顏之後真覺得無顏。茶這東西原是這等金貴玩意兒,我豈不太糟蹋它了!正如豬八戒吃人參果,食不知味,進肚即可。

關於茶,文人墨客多有褒獎,不説茶的真實味道,就算看描寫茶葉的文字也實在很醉人。如:杜甫有“落日平台上,春風啜茗時”、蘇東坡“從來佳茗似佳人”、魏野“洗硯魚吞墨,烹茶鶴避煙”、靈一有“野泉煙火白雲間,坐飲香茶愛此山。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梅堯臣有“山寺碧溪頭,幽人綠巖畔。夜火竹聲乾,春甌茗花亂。茲無雅趣兼,薪桂煩燃爨”、曹鄴有“掃葉煎茶摘葉書,心閒無夢夜窗虛。只應光武恩波晚,豈是嚴君戀釣魚”、劉禹錫有“生拍芳叢鷹觜芽,老郎封寄謫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滿碗花。”等等名詩佳賦不勝枚舉。而我最喜歡的一首是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這七碗茶寫得揮灑自如,妙趣橫生,別開生面,意藴豐含,不僅寫出了茶味,更道出了人生真味。

在茶的世界裏,綠茶、紅茶、花茶、普洱茶各有千秋,看看那些富豪和貴婦們喝的成千上萬元的上等好茶,想想也感覺有極品貴氣了。我愛綠茶,喝之能嗅到春天萋萋芳草的氣息,看那一點點嫩綠在杯中舒展,滿口生津。喝下,微苦中清爽甘甜,為此就會一口接一口地喝着,口渴時就會迫不及待地牛飲着。茶確實是個好東西,既很好喝,又能解渴生津,我貪戀它的滋味,迷戀它的香氣,更割捨不下它帶給我的無窮樂趣。

小有閒暇時,我也會去光顧茶社,每次店主會給我表演茶藝,還會講茶經,什麼茶用什麼水,什麼器具什麼火候什麼程序……還和泡茶的天時地利乃至泡茶人的什麼心情有關,也許每一點點細微的差別都會對茶味造成影響,但我總不能為了喝到一口好茶先渴個半死,退一萬步,先喝夠了水再泡茶,恐怕泡完也不想喝了,因為不再需要。再講到茶入口,什麼先苦再澀後味甘,或者有的茶味道與之正相反……我知道這是中國幾千年來茶文化的結晶,我知道這才是對茶真正的瞭解和敬重。然而,我竟然沒有興趣聽這種絮絮叨叨的講解,正像小和尚聽不進老和尚唸經,我喜歡喝茶,不是因為茶有着豐厚的文化底藴,我喜歡它,更不是因為它的光環。一同學送我一桶龍井,我如獲至寶,先喝好的後喝次的,不到半個月,半斤茶葉就沒了。

事後遇到同學閒聊中説起此事,同學驚詫莫名,瞪着眼睛問我是不是在吃茶,我説每次都是沒有了茶味才倒掉,好喝的茶真的讓人回味無窮。一直喝茶,喝到今天也全然不去探尋它背後博大精深的文化淵源,可以説對茶文化一無所知,茶若有靈,不知道會不會怪我?

每天離不開茶,每天以茶為伴,我卻只知道茶味的清香,卻只知道茶能解渴,是不是真點褻瀆了茶之神靈?如此執迷於茶卻對茶道一知半解,真好比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難道我活了半世,當真是朽木不可雕也?喜歡喝茶,純粹就是喜歡茶的本身,就像喜歡某個人,沒有理由,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個不可饒恕的罪過?

經過一天的忙忙碌碌之後,回到自己温暖的家中,就喜歡在寂靜的深夜,獨處一室,泡一杯清淡的綠茶,在滾沸的水中看着小小的葉片慢慢舒展,上下翻飛,將自然的精髓裊裊釋放,在氤氲的氣息中感受絲絲縷縷的暖意,斜倚在躺椅上,看着電腦屏幕上的美文華章,與作者進行一場隔屏的心靈對話,在文字中進行精神上的溝通,意念上的融洽。一杯茶,一盞燈,一篇文,一份小小的滿足,為此,便會將白日工作中的一些不愉快暫時忘卻,在愜意中享受品茶閲文的樂趣。

茶喝得久了,便慢慢在喝茶中有所感悟,其實,品茶亦如品人生。時間就像條潺潺流動的小溪,緩慢卻持久地衝刷打磨着年少浮躁的心。人生中,唯有經歷過暴風驟雨的洗禮之後,方知歸於平淡才是人生的真諦。而在心靈趨於平淡之時,便會愛上茶,於是就慢慢坐下來品茶。每天我都會泡許多杯茶,在繁忙工作間隙偷點時間,輕捧淺啜。茶微微入口時潤了胃,也潤了心,那顆已被時間磨得圓潤而略顯滄桑的心,在苦澀芳香的茶水的浸泡下,便也忽然開朗起來。

慧能大師説,“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我想品茶也是如此吧,未必要好水好茶,未必非得有好的茶具,未必非要深藴茶道,品茶,關鍵是要有一顆帶着欣賞而又平靜自然的心。花開花謝、雲捲雲舒,一切的不如意終會過去,不如將心放下,慢慢淺啜慢飲。

有時在喝茶時,便也會發出無限的感慨來,人這一輩子就如茶葉在杯子裏浮沉的起初一般無二。初嘗時是潤澤後的温柔,並帶有一絲苦澀的滋味,細酌後便有甘甜的回味,更有着幾分清新的感受。品味人生,如同品茶。不同的人生階段,對茶義的詮釋也不盡然。品茶品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愛情。第三道--淡若清風……

不同的茶,源於產地的不同,便會有着不同的質地。泡茶的器皿不同,泡出的茶的口味也不同,溢出的茶香也不盡相同,便猶如人之愛心、虛心、清心、誠心、信心、專心、耐心、寬心這八種心性,藴含着人之一生的哲理。人生就宛如一杯濃茶:端起杯來,有一輪旭日,有一彎新月,有滿天的繁星,其全部都氤氲在茶香裏,駐足在杯子中。抿一口,攤在舌尖上細細品味,彷彿滿口都是太陽味兒、月亮味兒、星星味兒!

人生之旅既漫長而又短暫,人生之旅更像是一杯茶,把真誠與執着揮灑在人生路上,浸泡進人生這杯茶裏,那苦澀何嘗不是滿口的清香呢?

天有陰晴圓缺,那是月的輪迴;人有悲歡離合,那是人生的糾葛。既然要在現實中生活,那我們就無法拒絕人生的苦澀,既然要讓生活多姿多彩,那我們就必須擁抱那份執着!

莎士比亞曾經説過“人生如舞台”.在人生這個大舞台上,各種各樣的人會表演着各式各樣的節目,有的精彩紛呈,有的黯然失色;有的掌聲雷動,有的掌聲稀疏;有的轟轟烈烈,有的暗淡無光;有的……

人生如同獨酌一杯濃濃的、釅釅的茶,苦澀甘甜氤氲其中,其意味深長而又悠遠……

品茶的作文10

一股清香的茶葉味兒從熱乎乎的茶杯中散發出來,綠綠的茶水把茶碗的底色映得更加的鮮紅耀眼了。

這個紅色的茶碗並不高,且只有8-9釐米高,胖乎乎的身材顯得氣質不凡。整個茶碗大體分為三部分——茶托、茶碗和茶蓋。它的主色調就是粉紅,上面有許許多多金黃色的半圓環裝飾着它,碗身的周圍有四個醒目的繁體大字,“萬壽無疆”除了這些以外,還有一些象徵吉祥昌盛的花朵和一些有着深刻含意的古文字,每當看見這個古色的茶杯就想起了古代人們聚在一起用這種茶碗飲茶的景象。

給杯中放一些清香的綠茶,再注滿水。枯綠的茶葉逐漸像伸懶腰似的慢慢舒展開了,茶葉的陣陣清香也散發出來了,片片茶葉像大海上的一葉扁舟在平靜的海中游蕩,同時也像一個優美的少女在舞動着自己輕快的身軀,跳着一支優美的舞蹈慢慢沉入水底,茶水已變為淡淡的綠色,這時一杯清香的茶已經泡好了、細細品味一口,一口茶水迅速嚥下肚中,什麼味也沒有,這時同學才説品茶應該讓茶水在嘴裏品味,不能喝得太猛,又一口茶水,起初還是一嘴的苦味!漸漸的苦味消失了,隨之而來的是一陣陣神清氣爽的感覺,拿起那暖乎乎的茶杯,靜靜的體會,彷彿自己知道了老一輩的人們總喜歡坐在陽光下,品着這温馨的茶水。

由這清爽的茶也使我想到了我們人生不同樣與茶一樣嗎?有苦有甜,陽光總在風雨後,甜也總在苦後,只有經歷過苦才能嚐到生活中的甜,苦中有甜,甜中也有苦,品茶是這樣,人生何不是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