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好文

大學生要不要讀經典

欄目: 好文 / 發佈於: / 人氣:3.19W

經典,一提到這個詞,很多人就將其和“年代久遠”、“長篇鉅著”、“艱深晦澀”等詞彙掛鈎。在疲於奔命的現代人眼裏,經典是雞肋,是怪胎,閲讀經典成為特立獨行的小眾為區別自己與芸芸眾生所使用的重要手法。既然生存壓力已經足夠大了,再將有限的休閒時間用於閲讀經典這樣無趣無聊的活動,豈不是令生活完全喪失樂趣?在浮躁的社會,經典已經越來越被人們遺忘,也越來越成為與社會主流不和諧的強噪聲。正如卡爾維諾不想讓經典淪落,所以他一定要告訴我們:“一部經典作品是這樣一部作品,它把現在的噪音調成一種背景輕音,而這種背景輕音對經典作品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經典作品是這樣一部作品,哪怕與它格格不入的現在佔統治地位,它也堅持至少成為一種背景噪音。”那麼何為經典?卡爾維諾説:“以心靈的秩序對抗世界的複雜性”。他擔心別人不知道這句話怎麼理解,於是卡爾維諾給出了更為詳細的界定:

大學生要不要讀經典

卡爾維諾首先定義:經典是那些你經常聽人家説“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這裏有幾個關鍵詞是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經常”説明這些書受眾面很廣,總是在不同人的嘴裏迸出來;“重”預示着某人正在樂此不疲地炒冷飯,就像他在某餐廳吃過某個特色菜後會定期光顧再次享受這一美食一樣,雖然有可能他並沒有真正去過這家餐廳而只是聽取了別人的吹噓,但這絲毫不會減弱這一美食“可口”的口碑;“重”還暗藏炫耀的意思,特別是對那些很少閲讀經典的人而言,聽見某人神侃一本自己連名字也沒有聽過的經典名著,難道不會立生敬仰之心?

對此,卡爾維諾會幫助你從這份尷尬中輕易擺脱出來,他説: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他們的人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他們最佳狀態來臨時才閲讀他們的人,他們也仍然是一種豐富的經驗。如果一部經典,你還沒有讀過,那麼不用着急,也不用為此感到羞愧萬分,因為你人生閲歷的豐富也許正好為閲讀經典提供了最適宜的狀態。很多經典,在年輕時讀,其實只是埋下了思想的種子。從生活中獲得的寶貴人生經驗,才是令這些種子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的生長素和催化劑。這印證了卡爾維諾的另一個定義: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們初讀也好像是在重温的書。因為年歲不同,心境各異,從同一部經典中激發出的人生感悟相差或許甚遠。這就回到最初的定義,為什麼要強調“正在重讀”。卡爾維諾給出的解釋: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讀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現的書。常讀常新,這才是經典最有生命力之處。

經典究竟能夠帶給人什麼樣的感悟呢?它是如何通過看似毫無生氣的方塊字對人的情感世界施加影響的呢?卡爾維諾的答案是:經典作品是一些產生某些特殊影響的書,它們要麼本身以難忘的方式給我們的想象力打下印記,要麼喬裝成個人或集體的無意識隱藏在深層記憶中。如果你覺得這個答案不好理解,那就請你想一想曾經閲讀過的一部經典作品,看看它為什麼能夠在你的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記?大學生最喜歡的《平凡的世界》,你應當看過吧?是主人公從頭到尾拼命抗爭仍然無法擺脱社會底層的無奈讓你記憶深刻?還是書中現實主義寫實下藴含的理想主義的光輝激勵着你奮進不息?抑或是時代變革帶給年輕人顛覆舊世界的機遇使你激情澎湃?哪怕你沒有讀過這本書,身邊總有朋友讀過或者聽他們談起過,觀察這些從閲讀《平凡的世界》獲得重生的近鄰身上的變化,也能沾染經典的靈氣。當然,如果你5年或者10年前讀過《平凡的世界》,建議你現在重新讀一遍,它會帶給你不一樣的感受,也會幫助你解開很多的人生疑惑。這就是卡爾維諾堅持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永不耗盡它要向讀者説的一切東西的書的道理所在。樑文道對此,也有類似的觀點:“讀完一本很困難的書,你不能説我都讀懂了,但是你的深度被拓展了。最精心的閲讀就是你和這個作品的對話,在對話的過程中,你不能征服他,他也不能征服你,你會和這個作品一直達到一個高度、深度,然後慢慢被改變。”

如果要看經典,首先就要了解經典。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帶着先前解釋的氣息走向我們,背後拖着他們經過文化或多種文化(或只是多種語言和風俗)時留下的足跡。一部經典,因為年代久遠,所以對其加以評述之人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評論者大多帶着自己的有色眼鏡對原著加以解讀。當然,註解永遠只能是註解,要想超越原著的可能性基本沒有。一部經典作品是一部早於其它經典的'作品;但是那些讀過其它經典作品的人,一下子就能認出它在眾多經典作品的系譜中的位置。如果不注重第一手文本,則閲讀者往往會曲解原作者的本意。就像很多大學生學習論語只看于丹的講座一樣,全是二手材料,一旦其中有不正確之處,以訛傳訛的概率就增大了。事實上,如果有學生用點心思去讀一讀《論語》,就會發現經典的本來面目並非如此。卡爾維諾的推薦是: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我們越是道聽途説,以為我們懂了,當我們實際讀它們,我們就越覺得它們獨特、意想不到和新穎。

很多學者的飯碗就是不斷地對經典著作加以評判,而要想在眾多註解者中脱穎而出把飯碗變大變好,最好的方式莫過於譁眾取寵以吸引公眾的眼球。於是經典往往被曲解到令人髮指的程度。對此卡爾維諾是這樣解釋的:一部經典作品是這樣一部作品,它不斷在它周圍製造批評話語的塵雲,卻也總是把那些微粒抖掉。曾經有人花費很長時間藉助大量文獻典籍來證明,李清照是“酒鬼、色鬼和賭鬼”的集合體,你不能説這個研究成果不對,但這樣的成果也許就是附着於經典上的“塵埃”吧。當然,從這個定義還可以看出,如果你看原著,就能發現有多少評論者的見解其源頭來自經典,這樣就能幫助你重新評估這些註解者的學術地位和人品高下。

在人生的旅途,我們常常希望有人生的導師加以指引,而人生的導師又在何處呢?卡爾維諾給了我們最好的指引:“你的”經典作品是這樣一本書,它使你不能對它保持不聞不問,它幫助你在與它的關係中甚至在反對它的過程中確立你自己。向經典裏尋人生導師,遍地皆是。現在很多大學生成天叫嚷前途渺茫,看不清人生的方向,身邊有這麼多人生導師不去求學,而是一味無病呻吟,找不到人生價值恐怕也怨不得學校和社會。德魯克也有同樣的觀點:“有人靠寫作學習,有人靠閲讀學習,有人靠講話學習,有人靠遊歷學習,有人靠實踐學習,有人靠傾聽學習……我以為靠閲讀學習是自己多面的一面。”

接下來的問題是:怎麼才能讀好經典呢?

一是在閲讀內容的選擇上,經典須要“深閲讀”,但不能完全摒棄“淺閲讀”。樑文道曾説:“只看自己好懂的書等於沒看書!”要接受高雅藝術的薰陶,就必須重視深閲讀,不要沉迷於淺閲讀。淺閲讀可以激發興趣,讓閲讀者發現什麼才值得深閲讀;而深閲讀培養的思考習慣,能使淺閲讀的選擇更為精細和準確。從目前來看,淺閲讀的羣體正迅速膨脹,而這些“知道分子”、速讀人羣卻恰恰多是通常所説的知識分子階層,而恰恰是這一階層大量的“淺閲讀”行為,使得人們總是在質疑“何為知識分子?”

二是在閲讀的姿勢上,經典更適宜採用L型(坐着)。L型屬於傳統的閲讀姿勢,更易於深閲讀時採納,這種姿勢理想的狀態是心境平和,隨興所至,閲讀的愉悦感隨着閲讀時間的延長不斷提升;而I型(站着)和反L型(躺着)似乎都是屬於淺閲讀的姿勢,迅速補充又迅速完畢。當然,最重要的不是深和淺,而是讀與不讀、讀什麼、何時讀的問題。對於學生而言,千萬不要一大早打開電腦就去看新聞報道、去網上聊天,這既是對時間的極大浪費,更是對工作態度的極大傷害。

説了這麼多,還是沒有回答我們提出的問題:“大學生要不要讀經典?”説實話,這全取決於學生的自我抉擇。如果學生覺得讀經典是在浪費生命,產生不出任何的短期績效,那麼再怎麼強制性要求,都是不人道的,在此基礎上討論是否要讀經典,無異於緣木求魚。反之,如果學生願意潛心閲讀經典,一旦從內心深處生髮出真正的需求,這個問題還需要討論嗎?

成長是自己的事情,工作如此,閲讀經典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