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好文

淺析孩子膽怯的心理原因

欄目: 好文 / 發佈於: / 人氣:1.31W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羞怯是一種情緒。每個人都有過羞怯的經歷,這是非常正常的,只是羞怯的程度和時間的長短不一樣罷了。有的人到成年以後還擺脱不了羞怯,以至形成“對人恐具症”,所以應該重視孩子的羞怯體驗和行為。如果父母對孩子的羞怯不當回事,那羞怯將有可能伴隨孩子終生。孩子羞怯的表現形式有多種,大多數羞怯的孩子都伴有學習成績差,不與他人交往,不願與同齡的孩子在一起玩耍,逃避課堂討論,不主動發言,不願在公開的場合拋頭露面,做什麼事情都要父母陪伴,不能單獨外出,怕見陌生的人,在陌生人面前不知如何應對,説話愛低着頭,聲音比較小,愛臉紅,説話辦事都愛在別人後面,甚至連笑也不敢先於別人。 除此之外,有時羞怯的小孩也會恃強凌弱,表現出驚人的舉動,但在內心深處卻是很羞怯的。有個幼兒園的小朋友,平時總愛一個人玩電動小汽車,看起來很內向,很文靜可有時與他的同學卻又打又鬧,直到他上了小學四年級,他的父母才意識到:孩子實際上很羞怯,他的好強只不過是一種掩飾而已。羞怯的本質就是一種不自信。

淺析孩子膽怯的心理原因

造成孩子膽小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數都跟小時候受驚嚇有關。有的家長經常用一些刺激性語言嚇唬孩子,給孩子講“鬼怪”故事,本來是想讓孩子聽話、老實,沒想到卻生成了孩子性格上的缺陷。所以,用恐嚇代替教育是行不通的。

還有的家長雖然意識到了嚇唬孩子不對,卻又走到了另一個極端。當孩子表現出膽小或正在害怕時,家長又表現出過分的關心和愛護,把孩子緊緊地摟在懷裏千哄萬哄,不離左右,為他忙前忙後,甚至把平時孩子最喜歡的吃的、玩的一併送上,想借此打消孩子的恐懼心理。

可事實上,這樣做卻適得其反。不但不能讓孩子膽子變大,反而會助長孩子的恐懼心理。因為家長這樣做只是讓孩子暫時迴避了他所懼怕的事物,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為什麼怕,怕什麼的問題,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孩子又會舊態復萌。

所以科學家們指出,當孩子們表現出害怕時,讓孩子採取迴避的態度,迴避後又給他更多的關懷和温暖,給他吃平時吃不到的好東西,這實際上是強化了他的.恐懼心理。因為他表現出恐懼,尤其是迴避恐懼給他帶來了好處,所以,他的膽子越來越小。

我們許多家長也常犯這樣的錯誤,“乖乖,別怕,有媽媽呢!”“我給你找點好吃的。”這恐怕是很多做母親的口頭語。長此下去,孩子的膽子沒有變大,倒會影響到以後孩子性格的發展。男孩表現為膽怯、退縮、自卑、孤僻及人際關係障礙;女孩則表現為過分害羞,過分嬌氣,過分依賴,難以承擔生活中最起碼的職責,導致行為異常。

孩子在交往中表現膽怯,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幾種:生性氣質造成。這類孩子對陌生的人或事物比一般的孩子反應較為緩慢,需要長一點的時間來適應;也有的孩子神經類型弱,表現過於敏感,易緊張,對不熟悉的人、事、環境本能地感到害怕。……

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心理諮詢老師發現很多孩子之所以出現交往中的膽怯,往往和成長的環境及父母有很多的相關。下面的一篇的文章談到了膽怯這個問題,可以一起分享一下:

孩子在交往中表現膽怯,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幾種:

1、生性氣質造成。

這類孩子對陌生的人或事物比一般的孩子反應較為緩慢,需要長一點的時間來適應;也有的孩子神經類型弱,表現過於敏感,易緊張,對不熟悉的人、事、環境本能地感到害怕。

2、環境影響。

家庭中的大人不善於對外交往,孩子和外界聯繫少,缺乏交往經驗;生活在公寓式的小家庭裏,嬰幼兒大多數被關閉在室內,缺少學習人際交往的生活空間,造成在交往中怕生、膽怯。

3、教育上的問題。

孩子曾在以往的交往中受挫,如家長強求孩子叫人、表演等。孩子因缺少心理準備或緊張而不願意時,受到父母的逼迫、責備,造成孩子怕交往。平時對待孩子要求過高過嚴,孩子做錯了事就受訓斥,孩子因怕失敗遇事退縮。父母過分照顧孩子,什麼都包辦代替,一旦遇到新的環境,孩子喪失適應新環境的能力,顯得手足無措。有的孩子因在家裏缺乏規範的約束,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一旦投入羣體中,與家裏的差距太大,不能適應,產生膽怯。

那麼對膽小的孩子,家長應該怎樣進行幫助呢?

首先,要讓孩子面對恐懼,當孩子感到害怕時,家長要多加鼓勵。

要明確孩子怕什麼,針對孩子所怕的事物進行科學的解釋和適當的安慰。一般孩子害怕都是由聽的有關“鬼怪”故事,或是電視節目中的恐怖情節引起的。所以家長平時不要給孩子講迷信或帶有恐怖色彩的故事,讓孩子看電視也應有所選擇,尤其是睡前更不宜看有關兇殺,驚險等節目,以免孩子做惡夢,加重孩子的恐懼心理。

家長平時也要有意識地從正面對孩子進行勇敢教育。

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少年勇敢的故事,以激勵孩子鍛鍊自己膽量和意志的決心和自信心。 當孩子表現出膽小時,做家長的不必過分關注他,甚至可以有意識忽視他的這種情緒。可以讓孩子去試着摸一摸他害怕的物體或家長親自摸一摸,恐懼心理會自然消失。

比如,孩子不敢一個人去廚房或者廁所,家長就可以訓練他單獨去幹點什麼,“去幫媽媽把廚房裏的杯子拿來,我急等用。”一般膽小的孩子聽到讓他去廚房,就會有些猶豫,如果家長説些“別怕,哪兒什麼都沒有”之類的話,或者見孩子有些猶豫就乾脆大聲斥責“膽小鬼”,只能加重孩子的害怕心理,讓他覺得幹這件事很發怵。

如果家長換一種説法,用很平淡的語氣對孩子説:“我要藍色的那個杯子”或者“請你幫我把兩個杯子全拿來,我等着倒水呢。”孩子的注意力就會轉移到你讓他乾的事情上,“拿幾個,什麼顏色的”而不會在意去哪兒,那個地方怎麼樣。

當孩子回來後,家長應給予口頭獎勵和物質獎勵,增加他的自信心和榮譽感。

尤其是當孩子主動表現出勇敢和其他正常的,膽大的行為時,家長更該及時鼓勵,這樣通過反覆強化訓練,孩子的膽小就會逐漸糾正過來。 有一點家長要注意,改正孩子膽小的毛病,不能操之過急,要慢慢試着來。有些家長“恨鐵不成鋼”,整天大聲地斥責孩子,“你怎麼這麼廢物”“膽小鬼”,結果孩子受這種消極暗示的影響,會更覺得自己不行,什麼都不敢做,哪兒都不敢去,膽子會愈發變小。由於得不到外部環境的幫助,還會引起其它的心理障礙。

家長應該多想些辦法,在自然、寬鬆的環境中,使孩子的潛意識發生變化,由於這種變化是在無意識中進行的,孩子易於接受、且效果比較好。

家長也不要採取強迫或壓制的手段。

如果孩子已經表示自己害怕做什麼,家長為了所謂的“鍛鍊”,偏要命令孩子去幹,孩子大都會哭鬧不休,心裏驚恐不安,根本不會按照家長的要求去做,勉強為之,也達不到效果的。 孩子膽小,有恐懼心理,不僅會在生理上受到影響,造成睡眠不好,消化功能紊亂心律不齊等,而且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發展。因此,家長一定要高度重視,嚴加預防。

怎樣幫助孩子呢?

1、對因生性造成的,家長不要急於糾正,允許孩子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在尊重孩子意願,不受威嚇的情況下,使孩子逐漸投入外界去接納新的人和事物。

2、因環境影響的,應積極為孩子創造與外界交往接觸的機會和環境。如鄰里之間的走訪,帶孩子外出做客,幫助孩子認識不同的人羣,到公園、街上看看往來的人羣,使孩子能有機會接觸一些陌生但又和善的人;讓孩子幫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若遇到年齡相仿的孩子,鼓勵孩子主動接近,一起玩耍……

3、父母應正確確立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尊重孩子的人格,幫助孩子培養自信心、自尊心、自愛心,既不溺愛,也不苛求。在帶孩子做客或接待客人的活動中,可事先讓孩子有一個心理準備,也可以提出一些適度的要求,指導孩子在客人面前的舉止行為;活動結束後也應對孩子的行為作出評價,多鼓勵,少批評,讓孩子嘗試交往成功的愉悦,抓住孩子在交往中的點滴進步給予鼓勵。

當然,每個孩子和家庭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我們往往需要更專門的指導。所以如果孩子在交往方面比較膽怯,幫孩子約一下這方面的心理諮詢老師,做一下心理諮詢和心理輔導,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順利發展是很有幫助的。在陪伴孩子去心理諮詢中心的時候,除了孩子自身的提升和改善之外,家長也會在和心理諮詢師溝通的過程得到很多的啟迪和幫助,真誠的祝願你的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全家和睦温馨。

孩子的心理教育刻不容緩,請家長們別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