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地域作文 > 揚州作文

關於揚州中考為話題的作文及點評

欄目: 揚州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39W

篇一:自行車上的空間

關於揚州中考為話題的作文及點評

爸爸的自行車上,有一個怎麼也填不滿的空間,那是我讓出的,同樣是爸爸讓出的。可是那空間又是滿滿的,它填滿了我對爸爸的愛,同樣有爸爸深沉的父愛。

小時候,爸爸的自行車載着我風裏來,雨裏去。那時的我很稚嫩,爸爸很胖。我坐在後面,總愛與爸爸爭奪座墊與後座之間的空間。我叫着嚷着,爸爸憨憨地笑着,不時發出好像很吃力的聲音。最後,贏的總是我。我總把頭高高昂起,常勝將軍一般威風凜凜。還不忘“守住陣地”,用手抓着本屬於爸爸的座墊後端。殊不知,爸爸肥胖的身軀佔有的空間卻是那麼那麼少。

幼稚的我不知是爸爸讓着我,總以為爸爸不如自己。於是我更加過分了,爸爸有時甚至站着騎車……

後來,爸爸病了,那麼虛弱,那麼瘦!站在他的病牀邊,我忽地似乎懂了什麼。往日的碎片衝撞着我的思想。我看到了,看到一位胖爸爸努力讓給車後的小女兒更多空間。

爸爸終於康復了。我,那個曾經不懂事的女兒再次坐在他的自行車上,我看見他的背,那麼瘦。他的身體習慣性地朝前坐着。爸爸,你還在讓給女兒更多的空間嗎?

晚風吹來,吹濕了我的眼眸。我好想,給爸爸讓出地方。可是他早已不需要了——他那麼瘦。我的想法,太遲太遲了!

但是,我還是輕輕對爸爸説了一句:“爸,後面位置大,朝後坐點吧。”我看見爸爸笑了,也許在這一刻,他明白了:女兒正在用一顆讀懂父愛的心為他讓出空間。

小時候,爸爸用“讓”裝點女兒上學的路;後來,女兒悄悄讀懂爸爸“讓”的愛;而現在,女兒和爸爸共同用愛讓出自行車上那美妙的空間。那空間,註定永遠填不滿。然而充滿它的,是爸爸“讓”出的愛。

爸爸,再向後坐一點吧……

點評:這是一篇寓情於事的散文。全文最大的亮點便是構思精巧,角度獨特,以小見大,小小的車上空間卻是大大的情感平台。文章情節推進順暢自然,人物心理感受細膩真實,語言樸實平易但發諸真情,極富感染力。

篇二:媽媽的愛

(在家裏,媽媽正在做飯)

我:媽媽,我要到同學家找一下複習資料,過會兒回來。

媽媽:你稍等我一下,我陪你去。

我:不用了,我已經長大了,不是小孩子了,沒問題的。

媽媽:不行,在我的眼裏你就是個孩子,乖,再去看會兒書,等我忙完,我陪你去。

我:我都這麼大了,您就讓我獨立一次吧。

媽媽:孩子,要聽話,這種機會以後多的是,現在不行,去看書,我就要忙完了,等一下陪你去。

(我欲言又止,這樣的對話已不止遍了,感覺自己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

(春遊前)

我:媽媽,學校組織春遊,去上海玩兩天,我好激動哦!

媽媽:你們老師説一定要去嗎?

我:好像可以不去。

媽媽:那你就別去了。

我:為什麼?為什麼不讓我去?

媽媽:去兩天,時間太長了,馬上要考試了,好好在家複習。

我:可是,這種機會很難得,初中三年最後一次和同學去玩。

媽媽:等你考試考好了,暑假玩的時間很多,我和你爸爸也會帶你出去玩。到時候,你也可以約同學出來玩。

我:我不要,我想參加這次春遊。

媽媽:不行,別再説了,這件事我已決定,我是不會同意你去春遊的,在家裏好好複習。

(沒辦法,只好眼睜睜地看着同學們高高興興地去春遊,坐在書桌前,我流下了眼淚。)

何時的我才可以自由自在?何時才可以不受媽媽的限制?我想高聲地喊出埋藏已久的話:“我要一片自由自在的天空。”

點評:文章題目是“媽媽的愛”,“愛”是一個情感化的詞,但文章的立意卻浸透着作者的理性思考:與其説是“愛”,不如説是孩子自由成長的枷鎖。曾聽到“有一種愛叫傷害”的話,本文不正是它的寫照麼?作者以“我”要外出、媽媽以愛的外義阻止“我”外出構思劇情,“我”和媽媽的對話個性鮮明,“我”的呼喊聲情並茂,對時間、場景的交代清晰,具有表演的諸多要素。新穎獨特的形式,使讀者在感受矛盾衝撞中,深刻領會還給孩子們“一片自由自在的天空”的主旨。這對一個實際初中生來説,實在難能可貴。

篇三:又是桃花開

昨夜風吹處,落英聽誰細數

――題記

朝露曇花,咫尺天涯。多姿的桃花在我們不經意間熱情的開放。美麗的青春年華,在我們忽略中,一點點的流逝。聰明的你,可曾注意到她輕盈的腳步。

遊絲軟系飄香榭

風不停,綠樹陰,陽光晃眼,天真藍。

一羣不知天高地厚的我們,在運河堤上追逐打鬧。一陣輕盈的東風,夾帶着幽香迎面撲來。“好香啊!”百合的鼻子最尖,“看!”我伸着胖乎乎的手指着前邊的一排桃樹,一朵朵粉色的桃花淺施粉黛,風吹過,如玉脂般晶瑩的花瓣打着旋兒落地。“好美呀!”“嗯,馬上就可以吃桃子了!”

躺在草地上,柔軟的小草撫摸着我們。“好想像桃花一樣快快長大。”“嗯,當大人真好,不要被人管,時間多得太慢了……”

此時的我們卻怎能注意到大樹旁一棵小桃樹上,桃骨朵兒正在默默開放。

風刀霜劍嚴相逼

剛步入初中的我倚在桃樹旁,天空中的白雲也噙着思念輕輕拍打在樹葉上。

一次次考試的失利,升學的壓力,父母的期望像絲一樣包裹着我。

“好難過,這就是成長嗎?這就是青春嗎?好煩……”我喃喃而搖頭。

此時的我不曾留意在雨中輕擺裙邊的桃花。

翠減紅衰愁殺人

這個夏天彷彿是一步步的挪過來的,但終究還是來了。畢業前一天,在校園中漫步,桃花又開了。碧綠的葉掌又怎能掩得住那傾城的面容悄然倩影,一朵朵紅暈在對我掩嘴偷笑,是笑我笨嗎?面對一場分別,我恍然大悟:我們的花季在我們的不經意間流逝了,我所渴望的卻又是我所忽略的,而又偏偏是少年最重要的東西,美麗的青春年華。

又見桃花開了,那朵朵燦若明霞的嬌兒是否有前年的殘花敗葉?

花季雨季,青春年華,是挽留不住的,就在現在,開始緊抓現有的年華吧,不要讓忽略的,再次成為最重要的。

點評:這是一篇敍事散文。作者以“又是桃花開”為題,運用“小標題”的形式,將文章分為“遊絲軟系飄香榭”、“風刀霜劍嚴相逼”、“翠減紅衰愁殺人”三個部分,語言流暢,內容充實飽滿。

篇四:“吃”出新意才誘人--07揚州中考作文閲卷有感

揚州市2007年中考作文是半命題作文“吃_______”,由於題目緊扣學生生活,從閲卷情況看,考生人人有話説,有事敍,有情抒。考場作文中,就吃的本義實寫的,有以吃的地點擬題的,如“吃在食堂,吃在家裏,吃在揚州,吃在中國”等;有以吃的內容擬題的,如“吃西瓜、吃香蕉、吃魚、吃龍蝦、吃葡萄、吃

蘋果、吃山芋、吃藥”等;有以家長的語言為題的,如“吃了沒、吃什麼、吃多點”等。就吃的引申義虛寫的,如“吃一塹長一智、吃(理解)書、吃(研究)透《論語》”等。但也有不少令人費解的題目,如“吃心、吃幸福、吃父愛、吃人類自己的日子”等。

這次中考作文閲卷中,我們看到了不少選材新穎、思想深刻、構思精巧、語言優美的考生佳作,但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同學們的寫作思維也應作一定調整:

一、多一點描寫少一點敍述

有些考生作文語言通順,但由於缺少生動的描寫而使文章顯得空洞無物。因此,同學們在平常作文時,應首先注意將動作、心理、神態等描寫訓練到位。比如,“雨水衝不進窗來,在玻璃上痛哭,我在涕泗橫流中承受着心靈的譴責”,這樣情景交融的描寫要比“我痛苦死了”的簡單敍述的表現力不知強多少倍。

二、多一點真情少一點造作

有考生在《吃葡萄》一文中寫自己“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因為母親“已為我把葡萄皮吐了”,而母親卻“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這種情形用以寫小時候倒是真實的,但寫現在就未免有些造作了。

三、多一點創新少一點守舊

“吃”的內容千變萬化,“吃”的方法各有千秋,如果思維封閉,立意平淡,不但容易“撞車”,還很難出彩。所以考場作文千萬不能有從眾心理,要“力求有創意地表達”。如寫《吃的變化》的考場作文很多,但大多隻是簡單敍述由窮到富的故事,有一個考生卻用書信體展開敍事,情感細膩,寫出自己對父親的感激之情。有考生以“吃透堅強”為題,題記就很有創意:“我們每個人都像是躍動在刀尖上的美人魚,堅強是我們等待王子的永恆的力量。”

四、多一點規矩少一點隨意

有的考生運用書信體、日記體、劇本等形式寫作,但格式上卻不合要求;有的考生通篇文章只有一段,且標點符號不規範,書寫不工整,文面不整潔,因為沒有按“規矩”辦事,所以扣了不少冤枉分。另外,考場作文內容上也應該守一些規矩,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雖有一定道理,但不適宜在文章中作為正確的觀點亮出來;“我情願永遠長不大,讓姑父永遠責備我,打罵我”,“讓我們回到從前,讓我變回無知而又好吃的豬吧”,這些可能存在的幼稚心理,寫在中考作文中,讓人哭笑不得。

寫作導航

一、把“吃”寫明

上面那些令人費解的題目,要將含義寫明,如“吃幸福”的“吃”解釋成“體驗”,“吃父愛”的“吃”解釋成“感受”,就容易讓人接受。《吃在四季》這樣寫道:春,我吃着萬物復甦之餐;夏,我吃着萬物勃發之餐;秋,我吃着萬物豐收之餐;冬,我吃着萬物入睡之餐。應該寫明,這裏的“吃”是“欣賞”的意思。

二、把“吃”寫巧

寫《吃西瓜》的人不少,多數學生照搬《中學生作文選》上的範文,撞車撞得“人仰馬翻”。有考生寫成《吃西瓜的趣事》,加進了成語接龍、猜成語燈謎、對詩等情節,就巧妙得多。《吃的文化》寫出了中西方飲食文化在改革開放大潮碰撞中迸發出的燦爛火花,令人炫目。《吃人蔘吃人生》是一篇小小説,寫的是兩個騙子的故事,一個騙子以假人蔘賣了個好價錢,正在得意之時,卻發現原來人家用來買假人蔘的錢也是假的,這樣的巧事揭示了一個道理:以誠待誠,以假換假;欺人者必自欺!

三、把“吃”寫深

以“吃在揚州”為題的也不少,多數人寫的是“吃富春包子、清蒸獅子頭、揚州炒飯、巴湘龍蝦、蔣家橋的鍋貼子”等,“吃”得太多就難以消化,寫得太雜就難以寫生動。如果入題口小一點,把“吃”寫得“深”一點,寫出與之有關的生動故事,寫出自己的深刻感悟,也就是説要寫出新意才能誘人。同樣是寫吃,有人停留在表面,有人卻能寫出“吃與考試一樣,是對做菜過程、做菜水平的檢測”,有了這樣深刻的感悟,文章就有了深度。《吃在中國?在吃中國!》寫出了考生自己獨特而又深刻的思考:幾年前,廣東人吃果子狸,吃出了“非典”,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中國發達地區食品浪費一年的總和將近是希望工程剛創辦時幾年捐款的總和,人們吃掉的是“國家的資源以及民族的美德”;吃青蛙、吃中華鱘及“長江三鮮”,吃掉了生態平衡,吃掉了和諧的自然環境。結尾説:“想到這些,我茫然了:我們吃在中國?我們在吃中國!”在吃上作這樣深刻的思考,作文能不受到閲卷老師的青睞嗎?

點評:這篇閲卷感言從作文寫作角度給學生作出指導,要想做到文質兼美的文章,除了選材新穎、思想深刻、構思精巧、語言優美外,還應該多描寫、多真情實感,多一些創新和規矩。

篇五:我的天空很平常

河水靜靜的流淌,靜靜地……

門前月季拚命綻放着,似乎要把花蕾綻破似的。

門內院中種着花草,長得圓圓實實,院子打掃得乾乾淨淨。

這就是我的家,平凡而又恬靜。

家是這樣,我的爸爸媽媽也是這樣,平凡而又老實。

爸爸媽媽是我生命生命旅程上的嚮導。

在閒來無事的時候,我總喜歡端一張小凳放在院中,坐在小凳上,拿一本書,邊欣賞院中的花,邊漫遊在書中,融入作者的思想裏。而爸爸在廚房裏做飯,媽媽在門前洗衣,這一切都是那麼和諧美好。吃晚飯時,爸媽總喜歡問我學校裏的事情,鼓勵我在學習上多用心,一切都是那麼平凡平靜。

當別的同學為父母禁止看電視而苦惱時,我卻一點也不擔心,因為我的爸爸媽媽理解我體貼我,他們從來不阻止我看電視,因為他們知道我不會玩物喪志。

相反,他們還會鼓勵我看電視。爸爸媽媽都喜歡主持人王小丫。王小丫主持的節目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節目中提問的問題對我的學習很有幫助。於是每期節目,爸爸媽媽都陪我看,還讓我記下一些有益於我學習的題目;有時,我不在家爸媽還會幫我記下題目,待我回家,他們來考我。這就豐富了我的歷史、地理等到方面的知識。一切都是那麼有意義。

即將中考時,許多家長都來學校問班主任關於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因為我瞭解父母,他們是不會來的,他們工作忙。

可是有一天我改變了看法,在無意中,我看見遠處班主任正和我熟悉的兩個身影在交談,我認出了那是我的爸爸媽媽……

一切都是那麼無私。

爸爸媽媽是我生命旅程上的嚮導,他們為我創造出一片蔚藍的天空,任我自在飛翔。

[簡評]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發現。只要我們用心觀察,我們就不難發現,自然界中的萬事萬物常會賦予我們人生的啟迪,社會、家庭中會處處閃現人性的光芒。本文作者的一家,很平凡:家,平凡而又恬靜;爸爸媽媽,平凡而又老實;生活,平凡而又平靜。然而平凡之中包孕着不平凡:花草簇擁的院落,和諧美好的家庭分工,這是平凡的、恬靜的、平和的環境,卻又是富有詩情畫意的環境;電視節目的巧用,關鍵時刻的訪師,這是一個平凡家庭中的平凡事兒,卻又是體現現代關愛意識的事兒。這一切都那麼平凡、平和、平靜。正是一個“平”字,把一個無私、無痕的愛心給了“我”,“為我創造出一片蔚藍的天空,任我自在飛翔”。文章前面暗寫文末明點“我的一片天空”,很自然妥貼。

這是一篇完整的敍事文章,文章以詩意的形式開頭,引起讀者的閲讀興趣,引起讀者的思考。敍事條理,情節曲折起伏,起承轉合,曲折有致,層次分明,想象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