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地域作文 > 揚州作文

【推薦】揚州作文錦集5篇

欄目: 揚州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09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揚州作文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揚州作文錦集5篇

揚州作文 篇1

我的家鄉揚州從古至今出過許多家喻户曉的名人。從古代東渡日本傳經授道的鑑真,到現代的傑出民警徐兆華,都是令人敬佩的名人。其中,我最瞭解的名人還是優秀民警徐兆華了。

徐兆華是揚州公安局維揚分局蜀岡風景區派出所副所長兼友誼社區民警。在他工作的24年裏,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為羣眾辦了無數實事。

對於徐兆華來説,羣眾的小事就是他的大事。他結對幫扶社區困難居民12户,給貧困居民捐款捐物5萬元。他把居民當作親人看待。在他工作的10年裏,社區沒有發生重大刑事案件。

“十年幫扶如一日,真情付出贏民心”,這是人們對徐兆華的評價,社區孤寡老人許銘榮,因為生了一場重病而高位截癱,生活不能自理。徐兆華每次到社區工作,都給許銘榮老人買菜,做飯,換煤氣。20xx年的春節,老人生病了,徐兆華毫不猶豫地放棄了和家人團聚的機會,將老人送到醫院,一直陪伴在老人身邊。老人在彌留之際,立下了遺囑,將自己的全部財產給徐兆華。但徐兆華沒有接受,而是捐給了社區。他的舉動博得了許多人的讚賞。

徐兆華還把父母雙亡,繼父因犯法而被逮捕的小夏認作“乾女兒”,小夏上學的全部費用由徐兆華一人承擔。直到現在,小夏已經可以自力更生,獨立生活了。

正因為徐兆華擁有樂於助人的好品質,所以被評為“揚州十大新聞人物”之一。我為家鄉有這樣的好人而驕傲!

揚州作文 篇2

以前經常吟詠李白的詩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心想那裏一定是個很美的地方。早就聽説揚州園林最有特色,當真正踏上這片土地的時候,便深深地迷戀上了這個温柔之鄉。而後又幾下揚州。

我曾經三次造訪位於揚州市古運河畔的徐凝門路77號的何園,在第三次去時,與二弟振方住在何園裏。

何園是揚州較為晚出的園林,建於光緒九年,是道台何芷舠歸隱揚洲後,購吳氏明末"片石山房"舊址的基礎上建成的,何芷舠在官場失意,胸懷抑鬱,想學陶淵明《歸去來辭》中"倚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在自家園林的山水之間吐一吐胸中的悶氣,故將這座園林取名為"寄嘯山莊"。

何園佔地面積為1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7000多平方米,廳堂98間。何園的正門藏於偏僻小巷,多少顯示出園主人為人低調,不願露富的心理,而高聳的圍牆,卻至少暗示了它的存在。

園林之妙在於借,這是中國園林常用的造園手法。可是當我們來到何園時,發現這裏民宅林立,遠處無山,近處無水。可見這裏造園是多麼的艱難,整個何園要想在江南園林中獨樹一幟,只有充分顯示自己的特色。

走進何園的東門,首先看到的是何園的後花園。後花園分為東、西兩部分,穿過"寄嘯山莊"的圓洞門,就是東園。呈現在眼前的是牡丹廳,迎面山牆上嵌有"風吹牡丹"的磚雕。揚州是八大雕刻之鄉,磚雕是其中的一種,這幅磚雕上牡丹枝葉的形狀有正有反,花紋有疏有密,鳳凰栩栩如生,刀工明快,線條流暢,整幅畫面造型豐滿,層次分明,錯落有致,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磚雕工藝品。

在船廳後側風火牆上緊貼牆壁上堆疊着長達60餘米的貼壁假山,皆太湖石鋪就,緊貼牆面,又高過牆頭,山林延北壁蜿蜒西去,折向東壁,再西折北,僅將牆外諸多民宅遮掩,上有盤山蹬道,下有空谷相遇,水繞山谷,山上有月亭。過月亭可登上覆道迴廊,形成全園上下主體交通。據考證,貼壁假山出自名家之手,他通過有限表現無限,通過局部表現整體,他將山置入封火牆上,使之渾然一體,給人以樓牆均建於山上之感。如果把封火牆比作一張宣紙,那麼眼前的貼壁假山就是剛畫好的山水畫。拐彎處還給人以悠遠的感覺,水居的意境,令人無限遐想。

何園的貼壁假山,最能體現揚州的疊石藝術。其拼疊手法十分簡練,並運用揚派擅長的挑、飄手法使山更具動勢,以局部代整體,有限喻無限。例如,將山石直接入牆,是疊石藝術中以少勝多的範例;其造型嚴謹到增一石嫌多、減一石則少的地步,説明製作藝術上的爐火純青。貼壁山周圍遍佈筍石棕櫚,山野氣息令人心曠神怡。

園林一般都強調有山有水,而何園是旱園無山無水。旱園常用的作法是挖一水塘,點綴些山石,沾點水氣而已。而構園者從一開始就另闢蹊徑,從東門進園時先見輔景,南面是牡丹芍藥圃,北面湖石貼壁山林。貼壁山林前是一彎曲水,湖石如峭壁,葛藤倒掛,池內碧水中游魚怡然,更有樓台山色倩影映水,你會不自覺地歎道:"真是活了!"。就在如此水景之西有一敞廳,名船廳。形狀如船,此時人們彷彿已到湖邊。該廳飛檐卷角,四面迴廊,設磚花座欄,下壘白凡石,種玉帶圍腰。

東園的所有建築中,最為精緻的要數船廳了,整座廳似船形,正廳兩旁抱柱上有一對楹聯"月做主人梅做客,花為四壁船為家"。當你看到這幅對聯後或許已忘卻這是一個陸上園林,彷彿漫步在湖濱,坐在船內蕩槳。

船廳前面的地坪石板路,代表上船時候的跳板,船廳的佈局為四面均等,四平八穩。船廳前側的地坪用瓦片和鵝卵石鋪成水波粼粼形狀,讓整個船廳好似一條行馳在水面上的大船。船廳的西側,是鵝卵石鋪成的九鹿圖,九頭栩栩如生的鹿代表着古代的最高俸祿。

揚州作文 篇3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照在五亭橋金色的琉璃瓦上,揚州,這座兩千多年的歷史名城慢悠悠醒來了。

早晨的揚州,是悠閒的老大爺。“他”提着鳥籠,晃晃悠悠地在古運河邊散步。潺潺的河水,泛着粼粼波光。河邊樹林裏,各種鳥兒在婉轉鳴唱。老人們相約着去老字號裏品嚐揚州早茶,聽聽抑揚頓挫的揚州評話,品品沁人心脾的香茗,早晨時光就這樣悠然度過了。

九十點鐘的`揚州,是熱情的大媽。她們拎着包,挎上竹籃,相互招呼着去菜市場。綠油油的青菜,紅彤彤的西紅柿,白生生的大蘿蔔,紫盈盈的茄子,咯咯叫的母雞,活蹦亂跳的魚蝦……大媽們也不着急,一邊聊着家常,一邊精挑細選。菜市場,也像一個包容的長輩,充滿了生活氣息和人情味,給人們提供最好的食材和服務。

中午的揚州,是儒雅的紳士。公交站台上,他們有序地排着隊,耐心地等待着。公交車上,他們恭謙地讓座;書店、咖啡廳裏,他們靜靜地閲讀。在揚州,你幾乎聽不到人們的爭吵聲。在那青磚黛瓦的老街巷裏,處處流淌着這座千年古城的靜謐氣息。

下午的揚州,是温婉的少女。悠長的小巷中,飄來老字號謝馥春香粉的甜美芬芳。透過精巧的木格花窗,你或許能看見一個秀氣的姑娘,正靈巧地揮動手中的銀剪刀,剪出一幅構圖精巧雅緻的仕女圖。又或許,你會被一陣動聽的歌聲所吸引,那是瘦西湖上的船孃,在輕搖櫓槳,唱起清麗的揚州小調。

悠閒恬靜的生活方式,已經成為了揚州的身份證。揚州的“慢”,不是“漫不經心”,它是歷史的積澱,是文化的彰顯。

揚州作文 篇4

當窗邊第一縷陽光射入窗台,已是正午,我還懶洋洋地抱着被子,打着哈欠,睜開朦朧的雙眼,不情願地伸了個懶腰,爬下牀。洗漱完畢,走出門,等待着我的是一場精彩的旅行。 正午的太陽火辣辣的,我頓時便感睡意全無。伴隨着汽車的滴滴聲,我們來到了景區門囗。

揚州瘦西湖這個名字還有個故亊:杭州西湖可以説是舉世聞名的,她美妙絕倫,但是,揚州西湖可以與之媲美,只是面積較小,於是人們稱之為“瘦西湖”。 我懷着好奇的心情蹦蹦跳跳地走入景區,映入眼簾的是兩排整齊的荷花,像一個個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經走出翠綠的蓮蓬,還有的露出燦爛的笑容,她們嬌嫩的皮膚不是粉裏透白,就是白裏透粉,宛若仙女下凡。 沿着這排香氣撲鼻的荷花,我們來到了花紅柳綠的徐園,看到了一座紅橋,它在綠揚柳的襯托之下,顯得格外鮮豔,格外美麗。跑到紅橋的中央,迎面吹來一股清風,我這才注意到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有幾隻小船,正慢慢地划動。我定睛一看,發現船頭還有幾個外國人靜靜地坐着,幾隻野鴨撲騰着翅膀,老外似乎和我一樣陶醉在這美妙的環境之中。 俗話説得好:天下三分明月夜,兩分無賴在揚州。我們慕名而來,其中一大目標自然是賞月。在24橋上靜等幾個小時之後依然未達成心願,只能抱撼離開。

這次揚州之旅有快樂也有遺憾,我心裏暗暗想:揚州我還會再來的。

揚州作文 篇5

揚州除了小吃出名,還有的就是瘦西湖景區了。下午,我們來到了美麗的瘦西湖,它,又窄又長,蜿蜒着伸向遠方,宛如一條絲綢,靜靜地躺在大地母親的懷中,湖面平靜得像一塊翡翠。忽然,看到遠處有一羣鴨子像我們游來,瞧!它們的脖子是墨綠色的,身上的羽毛是黑色的,我們連忙跑過去,並友好地拋給它們一些麪包,它們也爭先恐後地游過來爭搶食物,邊吃還邊“嘎嘎”地叫着,可愛極了!我們快樂地玩了一天,不亦樂乎!

雖然短短的三天揚州行結束了,但這次旅行將永遠刻在我的記憶中,它將是我記憶中的珍寶! 點評:跟着小作者遊揚州,嘗名點、賞名景。通過對“燙乾絲”的細緻描寫調動了讀者的味蕾;對瘦西湖的生動描繪營造美麗的畫面感。雖然只介紹了兩個小標題,但以點帶面的讓我們看到了揚州的特色。

俗話説“人間天堂是杭州”,而揚州則有人間聖地的美譽。前不久我有幸作為一名小記者到揚州瘦西湖參加活動,經過五個小時的“車上觀光”,我們終於來到了揚州。

站在瘦西湖前,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具有古典風韻的瘦西湖大門:古色古香的木製大門,精美的雕刻,蒼勁有力的題寫,無不讓我們感受到古代文化的獨特魅力。

我們隨着人流湧進瘦西湖公園,沿着長堤一路觀光。堤邊楊柳青青,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成行,錯落有致。行到長堤春柳盡處,我們遊覽了美麗的徐園,又來到了古今聞名的五亭橋前。橋上有五個亭子,橋下有三大橋墩,每個橋墩下有五個橋洞,共十五個橋洞,洞洞相連,洞洞相通。五亭橋兩岸的楊柳,遠遠看去,就像一片片綠雲,在微風吹拂下,輕輕湧動。

穿過五亭橋,我們一路踏青,來到了玲瓏花界。未見花容先聞花香:只見這裏百花爭豔,知名的、不知名的花兒,紫色的、黃色的、白色的、藍色的,各色花兒都綻開一張張笑臉歡迎我們的到來。置身在花的海洋,那淡雅的花香味兒,讓人如痴如醉。

儘管玲瓏花界讓人陶醉不已,可我們不能久留,不得不跟隨導遊繼續前進。踏進吟雪西門,這兒遊客絡繹不絕,古典的樓台建築也真是巧妙,無論你從哪個角度看,它總顯得那麼精緻。樓閣上垂下的一幕珠簾,讓人產生了無限的遐想:是不是有位仙女曾在這兒彈奏那天上之音?或是誰家姑娘正在簾下等待自己的知音?正在遐想着,我們來到了二十四橋。你知道二十四橋為什麼叫二十四橋嗎?因為它長24米,寬2。4米,共有24個台階,24個石柱因此得名二十四橋。走在橋上,一高一低一台階,形成了“一波三折”,真是別有風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