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地域作文 > 山西作文

【推薦】山西面食作文四篇

欄目: 山西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41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山西面食作文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山西面食作文四篇

山西面食作文 篇1

俗話説,“世界面食在中國,中國麪食在山西。”

山西面食種類繁多,一般家庭主婦能用小麥粉、高粱面、豆麪、蕎麪、莜麪做幾十種,如刀削麪、拉麪、推窩窩、灌腸等。到了廚師手裏,更被做的花樣翻新,達到了一面百樣,一面百味的境界。

據查,麪食在山西按照製作工藝來講,可分為蒸制面食、煮制面食、烹製麪食三大類,有據可查的麪食在山西就有280種之多,其中尤以刀削麪名揚海內外,被譽為中國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其他如大拉麪、刀撥面、撥魚、剔尖、河撈、貓耳朵、蒸、煎、烤、炒、燴、煨、炸、爛、貼、攤、拌、蘸、燒等多種,名目繁多,讓人目不暇接。

今天我將給大家介紹拉麪和揪片的做法。

拉麪的製做過程:

首先,將麪粉放入盆內,一點點的加入水,將麪粉打成絮狀,然後和成光滑的麪糰。然後,將和好的面上蓋濕布放在一邊餳制(餳面最少要半個小時,餳的時間越長,面越容易拉伸)。接着,可以用手揪起一點餳好的麪糰試試,看看能否拉開,如果可以説明面餳好了。之後,將案板上撲點麪粉,把餳好的麪糰,用手捏成長條狀,放在案板上用乾麪粉滾勻,壓扁,放在案板上。再用擀麪杖前後來回推拉,將麪糰擀開。擀成寬12cm(比刀的寬度小一些,方便一下可以切過來),厚1cm—1.5cm的麪餅。右手握刀,把攤開的面切成一條條細條,左手順勢將麪條在案板上滾一下,然後雙手各執細條一端,上下抖動,輕輕抻拉,拉成粗細適中的長條即可。最後,將拉好的麪條下入鍋中,稍煮1~2分鐘就可以出鍋了。(拉麪是一條條下鍋的,一般最後一條入鍋時,先前下的面早已煮熟,所以不用煮太久)

揪片的製做過程:

揪片的和麪方法與拉麪相似,但略硬一些。同樣將和好的麪糰餳制,但是時間不易過長。餳好的麪糰別再揉,直接用擀麪杖擀成0.5釐米厚的大片,然後切條。將切好的面上撒少許玉米澱粉防粘,一手拿面,另一隻手先掐下去再順勢一揪,一個揪片就好了。如果是第一次做,可以先將揪好的揪片間隔擺在砧板上,待揪完後再煮。不過,一般都是煮鍋水開後直接揪在鍋裏的,但是那樣要求動作要快,防止先前下鍋的揪片煮老了。當揪片煮至全部浮起就熟了。

當然,拉麪和揪片撈出後還要澆上喜歡的澆頭,比如西紅柿雞蛋、炸醬、小炒肉等等,再就兩瓣兒新蒜,那個香啊,甭提了!

小夥伴們,你們學會了嗎?

山西面食作文 篇2

我的家鄉在山西,那裏的麪食聞名於天下,其中最美味還有最出名的是這些:刀削麪、莜麪“栲栳栳”、山西小窩頭等。這些都是我吃過的。

在這裏,我就為大家詳細地介紹這三個吧。 小窩頭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由玉米麪做成的窩窩頭;還有一種便是雜糧窩窩頭。山西小窩頭吃起來感覺比較甜,挺好吃,清末時慈禧曾經贊過它。但是好吃的東西也不能多吃,因為窩頭吃多了傷胃。 刀削麪想必許多人都吃過,一片一片的,一邊比一邊厚。許多人以為它是用刀削的,這是一個誤區,刀削麪可以不用刀削,用鐵片也很好。

刀削麪被髮明時就是用鐵片“砍”的。這還有一個典故呢!相傳在宋末時,蒙古入侵中國,佔領了中國。當蒙古進攻太原時,百姓們就用刀抵禦蒙古兵。當蒙古佔領了太原之後,便下令收了百姓的菜刀,每十户只給一把,輪流使用。有個老人看排隊領菜刀的人太多,便鬱悶地回到家裏。路上,他撿到一鐵片,於是就讓老伴用鐵片“砍面”,再和滷汁一起煮。結果做成了天下聞名的刀削麪。 莜麪“栲栳栳”,也許許多人覺得它這個名字怪怪的,不敢去吃。你們可錯過了這美味了!它用莜麪製成,形狀為蜂窩狀。許多個圓形的窟窿整齊地排列着。將它放進蒸籠蒸一陣子,美味的莜麪“栲栳栳”就出爐了,熟時即香味撲鼻。做法是:將莜麪加一倍開水或冷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個,食指卷一個,做成如‘貓耳朵’似的筒狀形,長寸許、薄如葉、色淡黃。

做好後,挨個站立並排在籠內酷似蜂窩。我最喜歡吃它了!要是選料好,做工精細的莜麪“栲栳栳”,如配以羊肉或蘑菇湯、肉醬等,那實在是太美味了!又軟又香,吃起來香噴噴的,肉醬的香味在你的嘴裏迴盪。咬起來軟綿綿的,又有些彈牙,這感覺保證你吃了還想吃,使人聞之垂涎,胃口頓開,食之香醇異常,回味無窮。

除了美味外,還可健腦醒目,還可降低現代“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 看着看着,你不禁想嚐嚐了吧?那你就趕緊到附近的一家正宗的山西面館品嚐吧!

山西面食美天下

説起北京的烤鴨,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人人都會垂涎三尺。但是山西的麪食也是一種好吃的美食,在我們當地就有很多家麪館。我經常去吃。

山西的麪食名目繁多,有拉麪、刀削麪、貓耳朵等。就説我愛吃的拉麪吧,首先把準備好了的一塊麪團,揉一揉拉成一根長條再對摺一拉,經過反覆幾次對摺反覆拉,細細的拉麪就成了,在鍋裏一煮,撈上來,加上調料和特製的醬汁,那味道別提有多美了。

刀削麪也非常好吃,做法也很簡單,首先要將面揉好,用專用的削麪刀削。屋裏那口大鍋裏的水,一直“咕嘟咕嘟”地翻滾着。只見削麪師傅,左手拿着麪糰,右手用刀削,那面片就像鯉魚跳龍門似的翻飛着落入鍋中。削的面是兩頭尖、中間寬,薄如紙,吃起來很可口,不信你可以親自品嚐一下。

還有那貓耳面,做法也非常簡單,只要把一小塊面放在手掌上,輕輕一搓一捏,便捏成一個像小貓耳朵那樣的面片。

是不是很神奇啊!哈哈,你饞得流口水了吧,趕快去山西面食館美餐一頓吧!

山西的麪食

山西的麪食名揚天下,有許多人吃了山西的麪食都不盡誇讚起來。山西的麪食多種多樣,有刀削麪、拉麪、擔擔麪、手擀麪、酸菜面、餄餎等,其中最好吃的當然是酸菜面了。它不僅好吃,面且看上去也很美,一層酸菜遮住了白花花的面,一條一條的吃起來還帶一點酸味,保證讓你吃了還想吃。

酸菜面的做法很簡單。如果來了客人,先拿麪粉和涼水混在一起,把混在一起的面擀成一個很薄很薄的圓形,再把圓形的面切成長條,放到鍋裏煮熟後,盛到碗裏,把酸菜放到麪條的上面,這樣一碗香美的酸菜面就做好 ,我吃酸菜面時的吃法非常有趣。“噓”的一聲,面就吃到了我的肚子裏,吃下後還有些回味那醋醋的味道。 記得,有一次,我吃麪時吸的太猛了,一下子就把面全都吸到喉嚨裏了,憋得我死去活來的氣都長不來,臉紅得象個蘋果,把媽媽也嚇了一大跳。從此之後,我再也不吸的吃麪了,怕又弄我一個紅臉蛋兒,讓我難受不堪。你們看了之後,一定也會做面了吧!那就快快做吧!也許,你會和我一樣吃完麪後還回味無窮,還想再吃了。對了,我呢還給酸菜面取了一下特別的名字,叫“酸面”你覺得呢?

我喜歡的麪食——饅頭

山西被稱為“麪食之鄉”,麪食有許多類型,可我最喜歡的就是饅頭,饅頭鬆鬆軟軟的,非常好吃,所以我經常讓媽媽給我做。

饅頭的做法是:先揉好面,再煮上一鍋水,然後,把發好的面揉成麪糰,醒上幾分鐘;等水開了以後,往鍋裏放上一個有洞的鐵板,上面在鋪上一塊濕濕的布子,把提前揉好的麪糰放進去,蓋上鍋蓋,放開大火開始蒸,大約需要20多分鐘左右,一鍋香噴噴的饅頭出籠了;那香味真誘人,我忍不住就用手拿了一個,哎呀!燙死我了,我的嘴被燙的通紅,手腳忙亂地又扔到桌子上,這時我心裏想:“哎,真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呀!”這時媽媽對我説:“涼一涼再吃吧,要不會燙壞牙齒的”,我説:“恩,那好吧”!又過了一會兒,我心想,這會兒應該涼的差不多了吧!用手摸了摸,果然涼好了。我又拿起來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媽媽對我説:“小饞貓,嘴真饞,不要着急,慢點吃,免得噎住”!

媽媽做的饅頭就是好吃,而且也好看,有好多的造型和圖案,有:小豬、小兔、小雞,還有羊角呢!圓的、方的、三角的都有,看到媽媽做的饅頭,我非常有食慾;每一次,媽媽做好了,我都會跑過去拿起來大口大口的吃。

我喜歡吃媽媽做的饅頭!

山西面食作文 篇3

中國山西省是我的家鄉,這個地方的飲食,名居,節日與其他省有一些相同之處,但他有自己獨特的民風民俗。我熱愛這片土地。所以,我要從生活中發現我們山西人獨特的民風民俗。而山西的麪食在山西人的生活中必不可少。 山西最有特色的飲食就是麪食。我們一天三餐都能看到麪食的影子。山西省這塊土地上生活了第一批中國人。他們是農耕文明的創造者,所以這裏盛產麪食。人們也就習慣了天天吃麪食。麪食對山西人來説很重要。

麪食是指什麼呢?麪食可不僅僅是隻各式各樣的麪條,山西的麪食都比較稀奇古怪。我天天吃的.有“貓耳朵”“揪片”“擦疙鬥”“蘸片子”。還有好多我也叫不上來卻常吃的麪食呢!“貓耳朵”是雙手配合用特殊方法做成的,長得像貓的耳朵。吃的方法很多,可以蘸調料吃,也可以倒上各種湯,當面條吃。“揪片”是扁正方形的,做這個也需要技巧,是用一大塊面揪成小塊煮着吃的。“擦疙鬥”是用一種特殊工具組成的,媽媽管他叫“擦子”,“擦子”像一個佈滿小洞的鐵板。“蘸片子”倒不那麼神祕,就是包着茄子的麪皮。 其實,麪食中最重要的,還是麪條,麪條的種類有很多,其中,最具有山西特色的是刀削麪,刀削麪的味道在我心中最香。不論什麼湯和什麼調料,只要和刀削麪配在一起,都是那麼好吃。我最愛吃的是西紅柿雞蛋刀削麪,很容易做,刀削麪吃在嘴裏都是那麼香,還要用力咬,因為刀削麪在嘴裏會滑動,一碗麪下肚,身上冒着熱汗,在夏天更是暢快淋漓。所以,我特別喜歡刀削麪。

山西的麪食還有很多很多,麪食,已經成為了山西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就是山西的一個特色,吃麪食,就是山西的民風民俗。

山西面食作文 篇4

們常説,世界的麪食在中國,中國的麪食在山西。這話一點也不過分。

麪食在山西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山西面食不但歷史悠久,而且品種繁多,廣泛流傳於民間。許多外國朋友來到山西,對山西飲食印象最深的就是名目繁多的麪食。再加上那些有趣的名字,就更具吸引力了。比如:刀削麪、拉麪、擀麪、剔尖、撥魚、河澇、貓耳朵、擦疙蚪、揪片、刀撥面、搓魚、推窩窩、溜魚兒、抿面、莜麪栲栲等等。

每一個品種又各有特點。比如刀削麪,它在山西面食中名聲最大,影響最廣。它的特點是以刀功和削技的絕妙而被人稱為飛刀削麪。削麪所用的刀是特製的瓦形刀,面要揉成一尺多長的筒狀,削麪時人站在鍋前,一手託面,一手持刀從上向下往鍋裏削。工藝精巧的廚師削出來的麪條“一根落湯鍋,一根空中飄,一根剛出刀,根根削麪如魚兒躍”。

山西刀削麪特別講究速度和造形。削麪高手把面頂在頭上,手中兩把刀左右開弓,削出來的面似柳葉飛揚,落進三尺開外的鍋裏,這與其説是做飯,不如説是精彩的民間藝術表演。

還比如貓耳朵,外形酷似貓的耳朵,小巧玲瓏,吃起來有韌性,利口。做法是用白麪、莜麪或高梁面等和好,把面擀成面片。切成小方塊,用姆指按推成薄片,自然捲成貓耳朵狀,如果配以羊肉佐料,味道就更美了。

莜麪栲栲,是將莜麪搓成薄片捲成的小圓筒立放在籠屜裏排列好,蒸熟後澆上各種佐料食用,吃起來筋力可口,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而且耐飢,是山西西北部農村廣泛食用的麪食之一,在山西風味小吃中別具特色。

正因為山西面食品種如此繁多,所以,山西的麪食被外國朋友譽為“世界面食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