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地域作文 > 山西作文

山西的面作文600字合集八篇

欄目: 山西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32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山西的面作文600字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山西的面作文600字合集八篇

山西的面作文600字 篇1

俗話説“民以食為天”。幾乎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你看:北京的烤鴨,西安的羊肉泡饃,內蒙古的小肥羊,雲南的過橋米線,山西的刀削麪…… 從宴會上的正餐大菜,到街頭村邊的風味小吃,可以説是舉不勝舉。

今天,我向大家介紹家鄉的風味小吃,那就是鼎鼎有名的------刀削麪。

山西刀削麪風味獨特,製作方法別具一格,因此而躋身於“五大西式名品”之列,享有非常高的聲譽。山西刀削麪色、香、味、形俱全,是山西的風味小吃。

山西刀削麪看相好。做好面時,麪條又薄又寬,浸在散發着滾滾濃香的鮮美湯汁裏,加上幾塊兒閃着小亮點的紅燒五花肉,再將綠油油的小青菜,淡黃的豆腐皮,一小片一小片的香菜散落其間,着食時,真是令人垂涎欲滴!

山西刀削麪得名於它有非比尋常的做法——一刀削。搓麪糰時,必須揉勻、揉軟,揉到表面光滑並且平整為止。下鍋時,左手託着麪糰,右手持着特製的弧形削刀,一刀一刀削進鍋中,最後煮好時,盛到碗裏,加上熟了的紅燒五花肉、小青菜、豆腐皮、香菜,就大功告成了!

山西刀削麪的味道更好,吃刀削麪的時候還挺有意思呢!先找到“頭”,用筷子夾起來,從尾部吸一下,真是順滑順口呀!吃紅燒五花肉、小青菜、豆腐皮、香菜時,我喜歡細嚼慢嚥,只有這樣才能品嚐出它的真正香!

記得有一次,因為我吸力過猛,湯濺的滿臉都是,使得我狼狽不堪。爸爸、媽媽看見我這樣,都捂着肚子笑了起來。從那以後,我給山西刀削麪取了個外號——“削滿臉”。

聽了我的介紹,你是否有一種垂涎欲滴的感覺?如果你想品嚐品嚐,我們山西敞開大門,等你來!

山西的面作文600字 篇2

刀削麪是山西有名的風味小吃,因其風味獨特、製作方法別具一格,而躋身“五大西食名品”之列,它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

刀削麪絕對是色香味俱全的風味小吃。做好了的刀削麪。麪條又薄又寬,浸在散發着滾滾濃香的鮮美湯汁裏,加上幾塊閃着小亮點的紅燒五花肉,再將綠油油的小青菜、淡黃的豆腐皮和一小片一小片的香菜散落其間,着實令人垂涎三尺。

刀削麪的做法十分有趣,這得名於它非比尋常的做法一刀削。先搓一個麪糰,揉勻,揉軟,揉到表面光滑、平整為止。然後左手託着麪糰,右手持着特製的弧形削刀,“嚓,嚓,嚓……”一刀接一刀地削出薄薄的面片。只見這些面片一葉連一葉,如流星趕月一般,在空中劃出一道道白色的弧線,“撲通撲通”落入湯鍋。湯滾面翻,這些被翻起的面片好似一個個機靈可愛的小魚寶寶,自由自在地在水裏游來游去,真有意思!等到熱氣騰騰的刀削麪出鍋時,再根據個人的口味澆上不同的滷汁,一碗香飄十里的美味佳餚就做成了。

品嚐刀削麪也是一門學問。我總是先舔一舔香濃醇厚的滷汁,感受它鮮美的味道,然後夾起三兩根麪條和一塊五花肉,放進嘴裏慢慢咀嚼,體味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的刀削麪和鮮嫩可口的五花肉,任那濃郁的氣息在嘴裏迴盪,接着再將滷汁等一掃而光,吃到滿嘴是油才意猶未盡地離開。

記得有一次,由於急着吃五花肉,我沒把筷子拿穩,“撲”,五花肉一下子被送到了我的臉上,紅色的滷汁也沾在了我的臉上,而我的臉,則像抹了大紅胭脂一般紅豔光澤。從此,我又為刀削麪取了個好聽的名字——“胭脂面”。

山西的`面作文600字 篇3

俗話説“民以食為天”。幾乎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味道。看:北京烤鴨,西安的羊肉餃子,內蒙古的小肥羊,雲南的腿米粉,山西的刀削麪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風味小吃。就是——山西省的刀削麪。

山西刀削麪風味獨特,製作方法獨特,躋身“五大西式名牌”之一,享有極高的聲譽。山西刀削麪色、香、味、形一應俱全,是山西風味小吃。山西刀削麪看起來很合適。做麪條的時候,麪條要浸泡在又薄又寬,散發出濃郁香味的新鮮湯裏,放幾片小亮點閃閃的紅燒五花肉,葱綠的小蔬菜,淺黃色的豆腐皮,小香菜,這時候真讓人流口水。

山西刀削麪是以它不尋常的方法“一刀切”命名的。揉搓麪糰時要均勻揉搓柔軟,直到表面光滑平整。下鍋時,左手支撐麪糰,右手拿着特殊的弧形削片,一刀削在鍋裏,最後煮的時候放入碗中,放入熟的紅燒五花肉、小蔬菜、豆腐皮和香菜。山西刀削麪的味道更好,吃刀削麪的時候很有趣!吃麪條的時候,我喜歡一個一個地吃,找到麪條的“頭”後,“噓”地用嘴吸,真是又滑又順啊!吃五花肉,小蔬菜,豆腐皮,香菜的時候我喜歡慢慢咀嚼,一口嚼着吃的時候我覺得很好吃。有一次吃麪條的時候很着急,吃麪條的時候太猛,湯濺的臉上全是狼狽,爸爸、媽媽和妹妹看着我,都捂着肚子笑。從此,我在山西刀削麪上改名為——“炸臉”。

我已經介紹完了,是不是有流口水的感覺?事實上,陝西刀削麪很好吃。無法用文字完全描述。真正的味道需要你親自品嚐。相信你品嚐過後,絕對回味無窮!

山西的面作文600字 篇4

正宗的山西刀削麪我沒有吃過,但“臨摹版”的對我來説也別有一番滋味。

爺爺有一個山西老友,善做麪食,於是爺爺就從他那兒學會了刀削麪,每逢有閒餘時間,就做給一家人吃。

對刀削麪來説,澆頭很重要。若是澆頭少了點意思,那面也跟着掉一個檔次。我們家常用的澆頭是用新鮮小葱切細,澆上一點滾熱油,“滋啦”一聲,葱香味會在一瞬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你的鼻腔,口水也要伴着聲兒流下來。然後加入醬油、煎好的蛋皮、鹽,根本無需味精這類的調味品,這澆頭就讓人神往了。澆頭可以做得鹹一些,兑了麪湯就鹹淡適中了。

麪糰的製作可有一番講究,水不能加多了,也不能加少了,不然做出來的面要麼太硬,要麼會糊掉,沒了咀嚼的樂趣。

半鍋水煮開,倒油,放一點鹽,可以讓麪湯麪皮帶一點底味。削麪皮是一項技術活,刀要快,要準,要穩。爺爺一邊不停地削着面,一邊調整着麪糰凸起的角度。被刀颳起的一層面皮在手與鍋之間躍出一道弧線,像跳水運動員一樣波瀾不驚地入水。鍋裏漸漸躺起了一片片面皮,手裏的麪糰也漸漸小下去。鍋一蓋,火一燜,不一會白色的麪皮成熟,便可入碗了。

當一碗熱氣氤氲的人間至味上了桌,再澆上金燦燦、綠油油的葱味澆汁,真是要饞哭了的節奏啊。麪皮入口,滑,初嚼也平平無奇,但當它鹹香的湯汁與麪皮的俏皮融合在舌尖時,用家鄉話説,就是打了嘴巴子也不鬆口。此時,奶奶會真的拍一下我鼓大的腮幫子,説一句:“好吃吧!”

現在人吃刀削麪喜歡不同的風味,瘦肉絲的、蛤蜊肉的,葷素搭配,卻也失掉了面的純真與自然。我是不喜歡的。

山西的面作文600字 篇5

們常説,世界的麪食在中國,中國的麪食在山西。這話一點也不過分。

麪食在山西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山西面食不但歷史悠久,而且品種繁多,廣泛流傳於民間。許多外國朋友來到山西,對山西飲食印象最深的就是名目繁多的麪食。再加上那些有趣的名字,就更具吸引力了。比如:刀削麪、拉麪、擀麪、剔尖、撥魚、河澇、貓耳朵、擦疙蚪、揪片、刀撥面、搓魚、推窩窩、溜魚兒、抿面、莜麪栲栲等等。

每一個品種又各有特點。比如刀削麪,它在山西面食中名聲最大,影響最廣。它的特點是以刀功和削技的絕妙而被人稱為飛刀削麪。削麪所用的刀是特製的瓦形刀,面要揉成一尺多長的筒狀,削麪時人站在鍋前,一手託面,一手持刀從上向下往鍋裏削。工藝精巧的廚師削出來的麪條“一根落湯鍋,一根空中飄,一根剛出刀,根根削麪如魚兒躍”。

山西刀削麪特別講究速度和造形。削麪高手把面頂在頭上,手中兩把刀左右開弓,削出來的面似柳葉飛揚,落進三尺開外的鍋裏,這與其説是做飯,不如説是精彩的民間藝術表演。

還比如貓耳朵,外形酷似貓的耳朵,小巧玲瓏,吃起來有韌性,利口。做法是用白麪、莜麪或高梁面等和好,把面擀成面片。切成小方塊,用姆指按推成薄片,自然捲成貓耳朵狀,如果配以羊肉佐料,味道就更美了。

莜麪栲栲,是將莜麪搓成薄片捲成的小圓筒立放在籠屜裏排列好,蒸熟後澆上各種佐料食用,吃起來筋力可口,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而且耐飢,是山西西北部農村廣泛食用的麪食之一,在山西風味小吃中別具特色。

正因為山西面食品種如此繁多,所以,山西的麪食被外國朋友譽為“世界面食之最”。

山西的面作文600字 篇6

我的家鄉在山西,那裏的麪食聞名於天下,其中最美味還有最出名的是這些:刀削麪、莜麪“栲栳栳”、山西小窩頭等。這些都是我吃過的。

在這裏,我就為大家詳細地介紹這三個吧。 小窩頭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由玉米麪做成的窩窩頭;還有一種便是雜糧窩窩頭。山西小窩頭吃起來感覺比較甜,挺好吃,清末時慈禧曾經贊過它。但是好吃的東西也不能多吃,因為窩頭吃多了傷胃。 刀削麪想必許多人都吃過,一片一片的,一邊比一邊厚。許多人以為它是用刀削的,這是一個誤區,刀削麪可以不用刀削,用鐵片也很好。

刀削麪被髮明時就是用鐵片“砍”的。這還有一個典故呢!相傳在宋末時,蒙古入侵中國,佔領了中國。當蒙古進攻太原時,百姓們就用刀抵禦蒙古兵。當蒙古佔領了太原之後,便下令收了百姓的菜刀,每十户只給一把,輪流使用。有個老人看排隊領菜刀的人太多,便鬱悶地回到家裏。路上,他撿到一鐵片,於是就讓老伴用鐵片“砍面”,再和滷汁一起煮。結果做成了天下聞名的刀削麪。 莜麪“栲栳栳”,也許許多人覺得它這個名字怪怪的,不敢去吃。你們可錯過了這美味了!它用莜麪製成,形狀為蜂窩狀。許多個圓形的窟窿整齊地排列着。將它放進蒸籠蒸一陣子,美味的莜麪“栲栳栳”就出爐了,熟時即香味撲鼻。做法是:將莜麪加一倍開水或冷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個,食指卷一個,做成如‘貓耳朵’似的筒狀形,長寸許、薄如葉、色淡黃。

做好後,挨個站立並排在籠內酷似蜂窩。我最喜歡吃它了!要是選料好,做工精細的莜麪“栲栳栳”,如配以羊肉或蘑菇湯、肉醬等,那實在是太美味了!又軟又香,吃起來香噴噴的,肉醬的香味在你的嘴裏迴盪。咬起來軟綿綿的,又有些彈牙,這感覺保證你吃了還想吃,使人聞之垂涎,胃口頓開,食之香醇異常,回味無窮。

除了美味外,還可健腦醒目,還可降低現代“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 看着看着,你不禁想嚐嚐了吧?那你就趕緊到附近的一家正宗的山西面館品嚐吧!

山西的面作文600字 篇7

俗話説“民以食為天”。幾乎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你看:北京的烤鴨,西安的羊肉泡饃,內蒙古的小肥羊,雲南的過橋米線,山西的刀削麪……

從宴會上的正餐大菜,到街頭村邊的風味小吃,可以説是舉不勝舉。今天,我向大家介紹一個風味小吃,那就是――山西的刀削麪。山西刀削麪風味獨特,製作方法別具一格,因此而躋身於“五大西式名品”之列,享有非常高的聲譽。山西刀削麪色、香、味、形俱全,是山西的風味小吃。山西刀削麪看相好。

做好面時,麪條又薄又寬,浸在散發着滾滾濃香的鮮美湯汁裏,加上幾塊兒閃着小亮點的紅燒五花肉,再將綠油油的小青菜,淡黃的豆腐皮,一小片一小片的香菜散落其間,着食時,真是令人垂涎欲滴!山西刀削麪得名於它有非比尋常的做法――一刀削。搓麪糰時,必須揉勻、揉軟,揉到表面光滑並且平整為止。

下鍋時,左手託着麪糰,右手持着特製的弧形削刀,一刀一刀削進鍋中,最後煮好時,盛到碗裏,加上熟了的紅燒五花肉、小青菜、豆腐皮、香菜。山西刀削麪的味道更好,吃刀削麪的時候還挺有意思呢!吃麪條時,我喜歡一根一根地吃,找到麪條的“頭”以後,“噓”地一下吸進嘴裏,真是順滑順口呀!吃紅燒五花肉、小青菜、豆腐皮、香菜時,我喜歡慢慢地嚼着吃,一口一口嚼着吃的時候,我感覺好吃極了!

有一次,我吃麪條時很急,吸麪條時過猛,湯濺的滿臉都是,弄得我狼狽不堪,爸爸、媽媽和妹妹看見我這樣,都捂着肚子笑了起來。從那以後,我給山西刀削麪取了個別名――“濺滿臉”。

我已經介紹完了,是不是有一種垂涎欲滴的感覺?其實,山西刀削麪非常的好吃,用文字是不可能完全描述出來的,真正的味道還需要你自己去品嚐,相信你品嚐完以後,絕對會回味無窮!

山西的面作文600字 篇8

山西是麪食之鄉,麪食種類繁多,其中以刀削麪最為有名,可謂“麪食之王”,它有內虛外筋、柔軟光滑、易於消化等特點,與北京的打滷麪、山東的伊府麪、武漢的熱乾麪、四川的擔擔麪被譽為我國著名的五大面食。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麪中,最出名的莫過於大同的刀削麪。可稱“麪食王中王”。

大同刀削麪物美價廉,色、香、味俱全,形成了獨特的大同風格,很多外地朋友來到大同,在品嚐之後,都讚不絕口。一些本地遊子,在回到家鄉之後,都要先趕去削麪店,去吃一碗刀削麪,來解日夜思念之情。

關於刀削麪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説。蒙古韃靼侵佔中原後,建立元朝。為防止“漢人”造反起義,他們將家家户户的金屬全部沒收,並規定10户用廚刀一把,切菜做飯輪流使用,用後再交回韃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和好面後,讓老漢去取刀,結果刀被別人取走,老漢只好返回。在出韃靼的大門時,老漢的腳被一塊薄鐵皮碰了一下,他順手撿起來揣在懷裏。回家後,鍋開得直響,全家人等刀切面條吃,可是刀沒取回來,老漢急得團團轉,忽然想起懷裏的鐵皮,就取出來説:就用這個鐵皮切面吧!老婆婆一看,鐵皮薄而軟,嘟囔着説:“這樣軟的東西怎能切面條?”老漢氣憤地説:“切不動就砍。”“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麪糰放在一塊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鐵片,站在開水鍋邊“砍”面,一片片面葉落入鍋內,煮熟後撈到碗裏,澆上滷汁讓老漢先吃,老漢邊吃邊説:“好得很,好得很,以後不用再去取廚刀切面了。”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傳遍了晉中大地。

刀削麪的操作方法是一手託面,一手拿刀,直接削到開水鍋裏,其要訣是:“刀不離面,面不離刀,胳膊直硬手平,手端一條線,一稜趕一稜,平刀是扁條,彎刀是三稜。”要説吃了刀削麪是飽了口福,那麼觀看刀削麪則飽了眼福。有順口溜贊曰:“一葉落鍋一葉飄,一葉離面又出刀,銀魚落水翻白浪,柳葉乘風下樹梢。”

到了大同,除了要看美景,還要記得來碗刀削麪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