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地域作文 > 河南作文

有關河南的遊記作文

欄目: 河南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53W

自古以來,河南始終在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佔據着重要地位,小編收集了河南遊記作文,歡迎閲讀。
 

有關河南的遊記作文

第一篇:河南遊記

曾聽人説,河南焦作雲台山風景如畫,秀色可餐。我也想去那裏看一看大自然的美景,飽覽一下雲台山的英姿。去年暑假,爸爸媽媽答應我去遊覽雲台山了,我高興得幾乎要跳起來。

早上8點,爸爸開車帶着我們出發了,我們於中午12點左右到達雲台山,吃過午飯,乘坐旅遊大巴向雲台山頂駛去。公路在山間蜿蜒盤旋。大巴車奔馳在盤山公路上,一面是懸崖峭壁,一面是萬丈深淵,我的心禁止得都要跳出來了。過了一會兒,我漸漸平靜下來,抬頭望車窗外,只見山間雲霧繚繞,飄來飄去,天地相連,好一幅雲煙霧海的美麗景色啊!

到了山上,我們首先來到紅石崖。那裏的石頭真是與眾不同,它的顏色是紅色,陽光映射在石頭上,石頭閃閃發光,光彩動人。紅石崖的山真險啊,危峯兀立,怪石嶙峋,好像動一下就會掉下石塊。紅石崖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游來游去的小魚.小蝦。我們接下來遊潭瀑峽,顧名思義,它是由多個水潭和瀑布組成的。這裏的潭水雖沒有紅石峽的幽藍而清澈,但那裏的瀑布形態各異,落差不一,有著名的情人瀑、丫字瀑、龍風瀑,一個比一個精彩,一個比一個迷人。最後我們去觀賞天瀑,大老遠就聽見天瀑發出的隆隆聲,遠遠望去,飛流之下三千尺的瀑布像一幅巨大的珠簾,太壯觀了。

因為時間關係,就這樣結束了這次愉快的旅程,即使給我再多的時間,我也遊覽不完,因為雲台山的美麗風景太多了。

第二篇:河南遊記

雲台山旅遊歸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我內心一直有動筆寫一些東西的衝動,卻每每因為種種瑣事而放棄。當然主要還是主觀原因在作怪,首先,是自己的懶惰,集中不了自己的思緒,難以達到那種忘情于山水之間的感覺,難以達到那種遊弋於天地之間的意境,於是乎,拿着不是理由的藉口,去糊弄自己,去搪塞雲台山的自然風光。

再者,雲台山的風光出忽本人的意料之外,歸來後,總覺得自己出去旅遊時,詩的情緒醖釀的不夠濃厚,面對那山川、流水、綠蔭和瀑布,自己的靈感是那麼的笨拙,就如同一位江郎才盡的畫師,不,僅僅只是一名畫畫的人,怎麼也調不出此處這麼美麗的色彩,怎麼也描繪不出這麼動人的景色,怎麼也勾勒不出這麼引人入勝的意趣。可是,雲台山的風光卻在腦海裏激盪、湧現,一遍、一遍的,反反覆覆地,刺激着我的大腦中樞,我不自覺地拿起了筆,思緒沿着筆端,匯聚成了我的感受,終於形成了一段沒有文采的文字,我猶豫着呈現給大家,如果能夠吸引你的一縷視線,從而促成你的雲台山旅遊,我就欣慰之極了。

父母要帶我去雲台山旅遊,我不禁一楞,雲台山?依稀間好象在河南梨園春這個節目中聽説過。中原大地,幾千年的羣雄逐鹿,什麼時間也有了這麼一個去處?再説,平原上的山水又能有什麼可以吸引我的眼球呢?不要對我説它險要,我去過雲貴高原,那裏的山雖然不是險的極致,卻也有排筆山峯,鳥哀猿啼。不要對我説它奇妙,我到過雲霧繚繞的黃山,奇鬆、怪石、雲海,無時無刻不是奪人心魄的風景。不要對我説它的秀美,我遊歷過北京的頤和園,那裏集天下秀美之大成,湖光山色,美不勝收。不要對我説它的雄偉,我登上過讓我成為好漢的萬里長城,領略過綿延萬里的氣勢和千年風霜的歷練。難道雲台山還有自己獨特的東西?也許只有置身其中,才會領略它的山水神韻,玩味它的醉人風姿。

我已經習慣了看景不如聽景的尷尬,再多一次也無妨,就在這揣測中,汽車已經在連霍高速上馳騁了近五個小時。剛剛從鄭州轉上焦作的高速公路,碩大的提示路牌就不由分説地映入眼簾,距離雲台山還有多少公里。儘管我們的司機師傅並不認識前方的路,我們還是在沿路的路牌指引下,就這樣下高速,進入縣級公路,開始了和雲台山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一條寬闊而筆直的公路在車輪下驕傲地延伸着,單就其路面的質量,花費的氣力也可見一斑。兩邊的廣告語也是語出驚人,足可以讓人感受到雲台山的宣傳攻勢的猛烈,好傢伙,世界地質公園,好大的口氣,山水甲天下,但願一切不要讓我們失望。

公路在努力地向前延伸,汽車也在現代的動力作用下飛馳,視野中開始有了山的模樣,我們也有了失望。好在路牌和車輪提醒着我們,我們的目的地還沒有到達。和大多平原的山川一樣,矮矮的土山,光禿禿的,讓人提不起精神。突然,一羣突兀的山峯闖入我的視野,灰色略帶有紫紅的山體,絲毫沒有了剛才土山的矮小和光禿,它是一羣有性格的高山,稜角分明,肢體健壯,古銅色的皮膚,寫滿了自然的神秀和造化,繪盡了日月的靈氣和精華,雲台山終於到了,第一印象不錯耶!

沿着紅石峽陡峭的棧道,盤旋下行,我的鞋底不怎麼塌實地踩在不怎麼寬綽的台階上,雙手不得不扶助欄杆,心情才會得到一絲的寬慰。漸漸的路面雖然還是狹窄,但路勢趨於平緩,抬望眼,驚悚於四周欺身逼近的險峭和詭奇,不同的地質熱烈地展現着最麗、最匪夷所思的絕筆,紫紅色的巖石斜插正豎,緊緊地封鎖着頭上的天空,可能是上天有好生之德,相擁的`山崖被活生生地掰開,露處一道空隙,讓遊人看到一線天際。

看眼前,峽谷寬窄不一,深足有八十餘米,紫紅的山石、碧綠的流水,各異的造型、獨居匠心的石橋,天然的落差,惹得流水紛紛下瀉,形成一層層景緻奇觀。間或有巨石躺在流水的懷抱中,任由它輕柔撫摩或激流沖刷。水的動靜隨着幽谷的深入也越來越大了,好象一位耐不住寂寞的歌手,一時技癢,便歌聲大作,嗬!原來是一條瀑布飛流直下,銀色的水流就象一條白龍,呼嘯而下,一頭撞擊在紅色的巖石上,任其粉身碎骨,飛濺四射,還在生死無悔地唱着它的人間絕唱。峽谷約莫有一公里長,外曠內幽,幽深曲折、潭泉爭秀,彷彿鬼斧神工,雕鑿而成的一巨大盆景,又如同名山濃縮後的精華,讓人感到它的纖巧、婉約、瑰麗。你説大自然造物是多麼的神奇玄妙,總是在一些想不到的地方讓人有意外的驚喜,如今,我在這遠古時代還是一片汪洋的雲台山,收穫了驚喜。

走進小寨溝,才知道什麼是天外有天,景外有景。小寨溝是雲台山的另一條峽谷,因為它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故又稱為“潭瀑川”。沿着旅遊線路指示,或拾階前行、或依亭小憩、或乘筏漂流、或濯纓洗足,大自然構成的生態幽境,無不帶來安逸和鬆弛。一路巨石矗立、溪水潺潺,兩岸高山對聳、綠樹成蔭、藤蘿虯結,瀑布姿態各異,成因不同,落差也不一。“情人瀑”分為三層,每一斷層均有兩條瀑布相吸相融,如同情人一般,潭水翡翠碧綠、清澈見底,山花野草倒映其中,甚為秀美。還有“丫字瀑”、“龍鳳瀑”,一個比一個精彩、一個比一個迷人。幾塊巨大的巖石猶如寬闊的肩膀,讓流水輕盈地流過,匯聚成潭,流水在那粗糙的肌膚上形成了珍珠瑪瑙,銀鏈紛垂,清風拂過,其景是我不可言盡的。

不得不説的是峽谷的盡頭,我的天,我竟然順着這麼美麗的風光走進了絕境,三面高崖,形如壁立,直刺青天,行於下,不得不懷疑其欲傾即倒,心悸膽寒,仰視蒼宇,有一種強烈的壓抑感,如坐井底。回首來時的路,這峽谷不就象一個口小肚子大的罈子嗎?甕谷之名實在貼切!好在這是和平年代,谷外無有追兵,否則,那有什麼突圍的機會。咳!我幹嘛要想這些,紛擾自己的心緒,還是集中精力欣賞大自然的恩賜吧。

這裏景觀和別處的不同,甕谷盡頭,懸崖青苔高掛,彷彿一隻驕傲美麗的孔雀,泉眼離地面十幾米高,形成兩條瀑布,如龍似鳳,又宛若丰韻的少婦舞動着腰肢,聽説還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叫“懸泉飛瀑”。奇怪了,泉眼為何“長”在峭壁上呢?原來山崖的巖石 組成上下有別,上半部分為寒武紀時代的透水灰巖,而下半部分為不透水的頁巖,當流水透過灰巖下滲,遇到不透水的頁巖,就會溢出山崖,而灰巖和頁巖的分界就在十幾米高的峭壁上,於是大自然就給了我們人類這一景色。置身此處,我頓生“偶然臨險地,不信在人間”的感歎。

關於旅遊的描述有很多種,有累得象二小的,有象走過場的等等。記得有位作家的順口溜最為精彩,“上車就睡覺,下車就尿尿,到了景點就拍照,一問啥也不知道”。雲台山之行,不但沒有那位老兄所説的感覺,而且收穫頗為豐厚。除了天賜美景,雲台山人的聰穎和智慧,也是很大的原因吧!

雲台山各個景點的旅遊線路都是固定的,根據各自的地形和特點,進入景區,沿着路牌的提示,你從入口到出口,你不會同一角度地重複地觀賞同一風景,你大可不必擔心擁擠和是否有時間照相,大家和你一樣,是按照相同的順序遊覽,做相同方向的運動,沒有了國內著名景點頭疼的扎堆現象,電視上游人如織的比喻在此處也是不適用的。儘管遊人很多,也不覺得擁擠,你可以從容不迫地飽賞上天的恩賜,你可以怡然自得地選取你認為最佳的地勢和角度,按動快門。

沿路的標牌和路標依形而設,自然而然,一點也不顯得突兀和做作,和旁邊的景緻相得益彰,好象天生就應該在那兒一樣,還不時妙筆生花,把提醒和告戒以那麼恰當和受用的方式送到你的眼前,彷彿是一位温柔的情人,娓娓地提醒你距離下一景緻的路程,規勸你在流連此處美景的同時,注意你的腳步,所謂觀景不走路,走路不觀景,畢竟安全比景色更重要。

雲台山的景色迷人,她簡直就是上帝不小心從袖口裏抖落的一件藝術品,眩目地讓人眼花,美得讓人心顫,神祕得令人窒息。面對丹霞地貌的紅石峽、駐足甕谷盡頭,任何語言的表達,只能是對她的深奧進行粗淺的解讀,也只能是刻鶴類騖,其中的感覺也只有你身臨其景才會體會。

雲台山的景色是美,據説還有落差達三百餘米的瀑布,我們也欣然前去。不知道是我們無福與其相約,還是水資源的緊缺,或者其他種種原因,很遺憾,她斷流了!

大自然無處不充滿智慧,雲台山就是那智慧的火焰。可是,面對這斷流的瀑布,我沉默了。欣欣然轉瞬成遺憾,那種悵然的失落,那種憤慨的無奈,在那時簡直不可名狀,難道這兒也會走黃果樹瀑布的命運嗎?

記得有人這樣説過:“在應該珍惜的年代裏,不懂得珍惜,而在懂得珍惜的時候,卻失去了珍惜的機會”。

我們全中國的人,乃至全世界的都應攜起手來。保護地球上的山山水。

Tags:河南 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