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有關地震讀後感作文9篇

欄目: 五年級上冊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9.12K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地震讀後感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地震讀後感作文9篇

地震讀後感作文 篇1

有一種心情叫感動,有一種感情叫震撼。昨天,和寶兒在上海電影國際影城觀看了電影《唐山大地震》,果不其然,出了電影院,淚水還在流,有種想把淚使勁流乾的感覺。那種心情語言已經乏力,那種情感也只有淚水才能演繹。

平靜的市井生活,忙碌穿梭的街道馬路,一家四口有條不紊地美滿生活,熱情奔放的一對中年夫婦,一雙活潑可愛的雙胞胎姐弟,因勤勞而殷實的平民日子···多麼熟悉多麼安詳啊!誰能想到,成羣的黃色蜻蜓像蝗蟲一樣,黃壓壓的穿過街道,沿着鐵道線追隨着火車蜂擁趕來,撞在路燈上,撞在鐵軌信號箱上,撞在道口等待火車經過的人們的臉上、身上,撞在一輛已經卸好貨物快樂歸航,身旁坐着一對龍鳳胎兒女的大強的貨車窗上。女兒登,瞪着大眼睛,驚訝地叫:爸,蜻蜓,許多蜻蜓!兒子達,一臉漠然:多得我都不想捉了。而爸爸大強若有所思:大概大雨就要來臨了吧!地震前的唐山,安靜,平和,日常微小的生活,令人舒服,愜意。

23秒,黑暗中的23秒,傾城覆地的23秒,驚駭撕裂的23秒,生離死別的23秒···房子瞬間沒了,親人瞬間沒了,唐山瞬間沒了。滿地流淌的是親人的熱血,滿目流淌的是活着的人的眼淚。廢墟間停放的是一具具家人的遺體—— 一家幾口同排躺着,就這樣沒了,已經無人在親人旁邊哭泣了。李元妮,大強的妻子,方登方達的媽媽,撕心裂肺地嘶喊,抱着大強嘶喊:你為什麼要把我拽回來,你自己卻跑進去呀!沒有了吧!抱着女兒嘶喊——這已經是她又一次的撕心裂肺了。在選擇救女兒還是救兒子的剜心疼痛後,她不得不放棄了女兒。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抱着已被壓斷一隻胳膊的奄奄一息的兒子嘶喊···

沒了,才知道啥叫沒了。李元妮一輩子都在絮叨着。

簡單、直白、震撼、鋒利,這便是《唐山大地震》的全部。23秒的災難是開始,是基礎,是原點。32年的時間是平復,是救贖,是重生。每一位走出電影的觀眾,身心受之感動,情感為之震撼。而這部影片感人的程度不僅僅是要給女人,這部影片男人比女人的眼淚流得多。因為不一定女人都會做母親,但是,每一個男人都永遠是兒子。看完這部電影,我們也許會重新審視自己的媽媽了。

唐山感動世界。而馮小剛,一個熟悉的名字,陪伴中國老百姓走過十幾年的風風雨雨。《不見不散》《一聲歎息》《手機》《集結號》《非誠勿擾》···以往,他總是在數九寒冬咯吱我們一下,讓我們暖和暖和。今兒,改在三伏天,給我們防暑降温。不管是笑,還是哭,小剛就是小剛,留給我們心中的就是他温暖和力量。

親人,永遠是親人。

地震讀後感作文 篇2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時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多少詩人在筆下歌頌了母愛的偉大。今天,當我讀完《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讓我深深感覺到父愛也同樣的偉大。

《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講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一位父親安頓好自己的妻子後跑到自己的兒子的學校,三層教室樓變成了一片廢墟。那位父親跑到自己兒子教室那裏挖土救兒子,救火隊長和警察來勸那位父親放棄,而那位父親不聽。那位父親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最後挖到38小時時聽到了兒子的聲音,兒子告訴父親這裏有14個同學活着。路人過來幫助父親開闢出了一個安全的通道,父親叫兒子出來,兒子卻對父親説先讓同學出去,同學出去後他才出去,因為父親對兒子説過:“不論發生什麼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曾有這樣一則報道:有一位母親買菜回家,突然看見自己五歲的兒子正從自家六樓的陽台上摔下來。這位母親一下子從很遠的地方跑過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後來,消防隊員做了一個實驗,讓這位母親從同一地點、同一時間跑過去,這位母親卻接不住一個沙包。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了不起的母親瞬間爆發了超常的愛的力量,避免了慘禍的發生,拯救了孩子。

愛的力量是多麼的偉大啊!

地震讀後感作文 篇3

最近我們學了一篇文章,叫《地震中的父與子》。讀了這篇文章,我感觸很深,人們都説父愛是偉大的,而這篇文章就體現出了感人的父愛。

故事發生在美國洛杉磯,那裏發生了一場大地震。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他的妻子後,便衝向了他七歲兒子的學校。那所教學樓已經變成了一片廢墟。那個父親絕望了,但是他又想起兒子對他説的話:“不論發生什麼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於是他懷着希望,堅定的向兒子的教室走去。他到了那裏,用手不斷的挖着堅硬的石決。與此同時,有源源不斷的孩子父母來到這裏,痛哭並大喊:“我的孩子!”“我的女兒!”。説完,便絕望的離開了。而那位父親仍在挖掘。儘管有人過來勸他離開,但他還是堅定的挖着。他一直想着:“兒子在等我!”最終,他用39小時的時間救出了自己的兒子。

本篇文章寫出了一位父親的執着而換來了他的兒子,也告訴我們父愛是偉大的,它時不時的在保護着我們。我們也要尊重這份感情,要記住一定要堅強,記住你的父母一定會來救你的!

地震讀後感作文 篇4

一位父親在地震後,去學校尋找他的兒子,當他絕望的時候,想起了對兒子的承諾“不論發生什麼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埋頭挖起來,許多人勸阻他,可他不聽,一直不停地挖。他挖到38小時,找到了兒子以及13個同學。最後,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緊緊擁抱在一起。我最感動的地方是“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我體會到父親堅韌、有責任感、信守諾言的品格。同時,兒子的話也讓我深深的感動,“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説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説過,不論發生什麼事,我總會和你在一起。”天下的父母都是很疼愛自己的孩子的,讓我們學會愛,用愛去報答我們的母親,報答所有對我們有恩的人!

地震讀後感作文 篇5

本文中的父親很偉大,在看到兒子學校的廢墟後,並沒有失去希望,而是堅定的挖掘廢墟,在人們的勸阻下,他也沒有放棄,在人們認為他精神失常時,他只知道兒子在等着他救,挖到第三十八小時的時候,他終於找到了他的兒子,兒子也非常勇敢,在廢墟下三十八小時,不但沒有害怕,還帶領着存貨的十四名同學一起獲救,沒有一人受傷。

這對父與子的重逢,和他們的努力是分不開的,父親的堅持,兒子的勇敢和領導力,都是成就這個奇蹟的必要因素之一。

這位偉大的父親,使我聯想到我的父親,一位對我無微不至關懷的中年男士。7歲那年,我因為貪玩,在雨地裏穿着襯衫跑,結果一回來就發燒了,爸爸心急如焚,用冰塊冰、用消炎藥、打電話叫車去醫院,都沒人,沒辦法爸爸一邊打傘,一邊被我上院,打在雨傘上的雨水,全部落在爸爸的身上。到了醫院,打了三天的吊針,回來後爸爸卻病了,可他卻不讓我照顧他,我的爸爸像文中的父親一樣偉大啊! 這個文章中的兒子,他的獨立性對我以後的生活學習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了,他的領導力對我長大後的工作有很大幫助,這樣在以後遇到巨大的困難的時候,我就可以領導大家化解困難。

地震讀後感作文 篇6

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後,常常引起了我的沉思, 我奮進。我被文中的那位父親的不怕困難,永往直前,只要有一絲一毫的希望都要抓緊的奮鬥精神所感動,因為只有不放過絲毫希望的人勝利才會向他招手。

文中 敍述了一位父親在地震後的混亂中安頓好妻子,去救兒子;當時許多父母都絕望的走了,只有這位父親他是個例外,他挖了8小時,12小時等數據來表示時間長,在許多好心人勸説下,他並沒有放棄,最後救出他的.兒子和14個同學的傳奇故事。而且在這位父親挖開安全出口後,他的兒子還讓自己的同學先出去,這種先人後已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讀過這篇課文我感到很慚愧,我應該學習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的精神。記得我在鄉下讀書的時候,很調皮,做什麼事都沒有耐心,不會做的難題就扔到一邊,覺得沒希望了,還是明天問教師或姐姐,所以考試遇到難題就是胡亂一團,媽媽在時,我就只好囫圇吞棗的聽姐姐講解,所以成績一直不好。讀了這篇文章後,我要想方設法的儘量攻克一切困難。

讀了這文章,我以後一定勇敢地面對困難,在它面前,就要主動攻擊,我悟出了一個道理:不要放棄希望,希望使人正視困難與失敗。困難與挫敗並不可怕,可怕是一個人失去希望,失去與之鬥爭的勇氣。

地震讀後感作文 篇7

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我感受到那位父親的勇敢和對阿曼達火熱和真摯的愛。

這件事發生在美國。當時地震了,但是阿曼達還在小學裏。於是父親就去教學樓的廢墟里找兒子。經過幾十個小時的搜救,連警察和消防隊隊員都放棄了,但是這位父親並沒有放棄。消防隊隊員一而再,再而三地來勸他,但這位父親仍然堅持不懈地尋找着阿曼達。經過38個小時的搜救,最終找到了躲在角落裏的阿曼達,跟阿曼達在一起的還有另外14名學生。

這體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愛無限的。經過10個小時、20個小時、30個小時直到38個小時時,才找到自己的兒子和同班的14名學生。那個爸爸在地震後竟然能勇敢地在廢墟中找兒子,正所謂:活要見人,死要見屍。如果我是那位父親,雖然我很想救自己的兒子,但是經過幾個小時的磨練,我最終還是會放棄的。

這讓我想起了我的媽媽,我每天9點多上牀睡覺,可媽媽一直為家務忙到11點,才讓自己上牀睡覺。但是每天6點半又起牀給我們做早飯。媽媽是這麼勤勞,每次這麼晚睡這麼早起,她都沒任何怨言。想到這,我便熱淚盈眶。

地震讀後感作文 篇8

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後,我深深地佩服這對了不起的父子。

這篇課文主要內容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偉大的父親冒着生命危險去救他的兒子。

為什麼説這位父親偉大呢?那是因為他不顧自己的安全,不聽別人的勸告,一心只要救兒子。因為這位父親答應過兒子,所以他恪守承諾。父親的心中似乎有這麼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一起!這使父親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我要救我的兒子!因為我的兒子在等我!父親信守諾言,説一不二,使自己的兒子——阿曼達及阿曼達的十三位同學得以生還。父親即使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也要救出兒子,哪怕他要挖一年,那一年不吃不喝也願意。

而兒子阿曼達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先人後己,即使自己疲憊不堪,也要先讓同學出去。他和他的父親一樣,腦袋中只有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會和你在一起!所以,阿曼達讓自己的親先救其他的同學,因為父親答應過自己的兒子: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阿曼達臨危不懼,因為這個有點,才能使阿曼達在沒有水和食物,到處一片漆黑的世界裏堅持38小時,甚至比這更多的時間!阿曼達還鼓勵自己的同學,讓他們相信自己的父親,相信自己的父親一定會來救他們的!難道這對偉大的父與子不值得我們敬佩嗎?

這篇課文還讓我明白:只要有毅力,就可以辦到別人辦不到的事,愛會使人堅定和勇敢;愛會使人產生信賴和力量;愛會創造奇蹟!有愛世界就美好的。

地震讀後感作文 篇9

《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描寫了一個令人感到震撼的傳奇故事:在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生了大地震,一位父親奔向那片廢墟去救自己的兒子。別人勸他不聽,警察叫他不走,他堅信,兒子還活着。終於,他經過38小時的努力,終於救出了自己的一直在等着自己去救他的兒子和他的十多個同學。我讀了這篇文章,深有感受。

這篇文章通過這個傳奇的故事,譜寫了一首父愛的頌歌:這位父親滿臉灰塵,可是他顧不上擦拭;他雙眼佈滿了血絲,説明了他已經很累了;他衣服破爛不堪,到處是血跡,他已經被石頭弄得傷痕累累了。可是,為什麼他還要繼續不懈地挖呢?原來,是一種父愛的力量在支撐着他,促使他堅定地在那片廢墟中挖掘了38個小時!所有的人都絕望地離開了,人們都以為這位父親精神失常了。他在沒有人幫助的情況下,毅然決然地去挖掘,因為他不相信自己的兒子已經死了。他知道兒子在等着自己,而兒子也相信爸爸會來救他,這真應了中國的一句老話:“母子連心,父子天性”。

讀到這裏,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父親。父親確實非常愛我,關心我,我也非常喜歡他,他做的每一件事,都讓我感到很温暖,很舒服。夜深人靜,他總不忘為我蓋被子;晚上,他為我檢查作業;在我有困難的時候,他耐心地幫助我。記得有一次,放學的時候,天空佈滿了烏雲,下起了傾盆大雨,把我們這些沒帶雨傘的學生困在了學校,我眼睜睜地看着時間一大把一大把地過去,急得我團團轉,不知道這雨什麼時候才能下完!我差點兒哭了!一些同學試探着衝出去,可還沒走出幾步就成了“落湯雞”。突然,一個高大的身影出現在我的眼前,啊!是父親!他的臉上,已分不清是汗水還是雨水,我激動得一下子撲進他的懷裏!這麼冷的天氣,我的心卻是熱乎乎的。

啊!父愛不是同樣偉大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