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有關寫讀後感作文集合10篇

欄目: 五年級上冊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7.2K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寫讀後感作文10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寫讀後感作文集合10篇

寫讀後感作文 篇1

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 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敍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説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繫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繫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繫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 而不能盲目聯繫、前後脱節。 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 掌握。

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寫讀後感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是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係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説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準確選擇感受點 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 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 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説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繫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初中作文課中,除了寫“讀後感”外,老師還會要求同學們在看完一部電影、電視片或參觀完某一展覽後寫“觀後感”,觀後感的寫法與讀後感是一樣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簡述所觀的內容,然後引出觀點、展開論述就可以了。

寫讀後感作文 篇2

人生是天空,又藍又美。童年更是一點點璀璨的星星。使那些無目標航行的船隻,找到方向,看到希望。但是前蘇聯著名文學家高樂基的童年卻是非常的悲慘。這本書是他的自傳體小説《童年》。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作者三歲時,父親病故,母親帶他回了家。可他的外祖父貪婪而殘暴,兩個舅舅又十分冷血,為爭奪財產害死徒工小茨岡。外祖父不停地剝削僱工、放高利貨,但資本主義俄國的發展斷了他的發財夢,從此破產以至於貧困潦倒。作者可憐的母親改嫁後,生病而死,十一歲的作者被外祖父殘忍地趕出家門,到社會上自謀生路……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似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漸漸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在我同情阿廖沙的時候,一絲光明照在他的身上。他的外祖母來了。正如文中所説“在她沒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斷的縣把我周圍的一切連接起來,織成五光十色的花邊,她馬上成為我終身的朋友,成為最知心的人,成為我最瞭解,最珍貴的人――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是我充滿了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

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懷寬闊,她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阿遼沙孤獨的心,外祖母對阿遼沙的愛,給予了阿遼沙堅強不屈的性格,使阿遼沙感覺到自己的存在。

讀了《童年》這本書以後,不僅使我珍惜這美好的童年,還使我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與做事。

寫讀後感作文 篇3

這個寒假我讀了《安徒生童話精選》,《醜小鴨》是其中的一個童話故事,也是我最喜歡的故事之一。

醜小鴨一生下來便很醜,它被鴨咬.被雞啄、被女傭人踢,甚至連父母都討厭它。可憐的醜小鴨在成長中受盡了各種磨難。“只要你曾經在一隻天鵝蛋裏待過,就算你是生在養鴨場裏也沒有什麼關係。”終於在一個温暖的春天,醜小鴨變成了一隻美麗的白天鵝!它連做夢也沒想到會有這麼多的幸福!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只要堅持下去,就有成功的希望!想到自己,平時也算努力學習,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但是一遇到困難就馬上退縮了。有一次一道奧數題把我難住了,我想了好一陣子,就是想不出來,於是我就厭煩了,把作業本扔在了一邊,想:待會兒問問媽媽不就好了嗎?現在想想,我自己的作業,為什麼要麻煩媽媽呢?如果沒人幫忙呢?想到醜小鴨在那樣艱苦的逆境中仍努力活下去,我感到無比慚愧。

醜小鴨外表醜,但內心美,更可貴的是它永遠有希望和信心,並在遇到困難時永不放棄。我要向醜小鴨學習,像它一樣朝着自己的夢想,不斷去努力,去追求。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只要我堅持,只要我努力,我就一定會看到自己夢想中的彩虹!

寫讀後感作文 篇4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讓我們感動不己的課文,那就是——《小抄寫員》。

十二歲的優秀生敍利奧偷偷辛苦的父親抄東西,父親未發覺,他決定繼續做下去。後來,他因為每夜睡眠不足,引起了幾次父親的責罵,但他毫不放棄。後來,父親得知真相,後悔不已。

學完後,我也幾乎被敍利奧的這種舉動感動得流出了眼淚。敍利奧為了幫助父親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居然在半夜十二點等父親去睡覺後,偷偷去幫父親抄寫東西;因為每天晚上為父親抄寫東西,導致每夜睡眠不足,上課總是打哈欠,受到了父親好幾次罵,但還是沒有把真相説了出來,並且給繼續做了下去。他受到了父親好幾次罵,也沒放棄。這種精神,是多麼地讓人感動啊!我認為,敍利奧這樣偷偷地幫助父親不是錯的,而是對的。我們父母整天為我們衣食操勞,他們對我們非常體貼,而我們對他們有過體貼嗎?雖然我們很少對他們有過幫助,但至少也要多多體會他們那辛苦操勞的心啊!

想想我,我也為我媽媽爸爸做過一些事:洗衣服、疊衣服、為媽媽上網查東西、打文件,為爸爸也打過文件。並且,我還為我自己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雖然有這些我可以做的事,但有時我也體會不到父母對我的體貼,有時候我還不體貼他們……

就拿今天早晨來説。我早晨起來的時候差不多已經7點50分了。(我是老師家的孩子)我上完了廁所正往回走,忽然,打早操鈴了。我急忙跑回家去,來不急扁袖子就開始洗臉。這時,媽媽早已把飯端來了,讓我趕緊吃。我把稀飯吃了半碗,就背起書包往教室裏走,被媽媽截住,她説:“把饃給我吃了!”我沒辦法,只好吃起來,我吃得很慢,媽媽大聲叫道:“來快,慢的很!”我加速去吃,把大片大片的饃塞進嘴裏,她又大聲叫道:“好好的給我吃。”我只得好好吃了。她先提早進了教室,我在家裏胡翻,亂扔。後來媽媽又來了,把我打了一個耳光,我哭哭啼啼地進了教室。當學了《小抄寫員》這一課後,我才知道,媽媽打我是為我好!我不應該這樣對她。

我打算,今後只要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我都會做。相信我吧!

寫讀後感作文 篇5

“人人生而平等,他們都從他們的‘造物主’那邊被賦予了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這是美國《獨立宣言》裏的一部分。它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利,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由,擁有幸福。它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簡單的道理——每個人都有尊嚴!

文壇大師老舍筆下的祥子是不幸的:他具備一生幸福的各種條件,卻生在了錯誤的時代。

祥子的老實、健壯、堅忍,如同駱駝一般吃苦耐勞,嚮往美好生活,對未來充滿憧憬。他自尊好強,憑自己的力氣掙飯吃,最大的夢想不過是想擁有一輛自己的車,以免受車廠老闆的盤剝。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滅,他與命運的抗爭最終以慘敗告終。

第一次,他風裏來雨裏去,從飯裏茶裏省攢了三年,終於買了一輛車,但這車很快就被大兵搶走了。第二次,車還沒買上,錢就被孫偵探敲詐去了。第三次,是他和虎妞結婚後用虎妞的錢買的,雖然心裏不踏實,但畢竟不用再去車廠憑車了。可是好景不長,虎妞難產而死,祥子又只好把車賣掉去安葬虎妞。

到故事的最後,祥子已經變成了自暴自棄的行屍走肉了。

正是通過祥子這個人物的變化,老舍無情地批判了這個社會——它不讓好人有出路。

南宋《三字經》有“人之初,性本善”之説,説明人剛出生時是純潔無瑕的,但因接觸了社會,性情便大變了。説得好聽點,是與時俱進,説得難聽點,就是與世俗同流合污。

人本身沒有錯,錯的是他所生活的時代,迫使他屈服於世俗的淫威之下。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有人格,都有自由,沒有人是不該存在的,也沒有人是上天特別眷顧的。

既然你來了,你就有權利活在這個世界上,即使你只有一件破的襯衫遮羞,你也可以和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一樣,盡情吮吸新鮮空氣,享受生的喜悦;即使你目不識丁,你也可以和史上最傑出的政治家一樣,沐浴在温暖的陽光中,問心無愧地接受光明給予的慷慨禮物;即使你的身體有缺陷,你也可以和舞蹈跳得最好歌曲唱得最甜的藝術家一樣,在人生的舞台上秀出另一番精彩,感受被鮮花的芬芳環繞時的陶醉,接受在節日結束後仍源源不絕的掌聲與歡呼聲。

這是一個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所以,我們應像夏花般絢爛地盛放,給自己一個無悔的季節!

寫讀後感作文 篇6

水是時間吧?時間無情,正如流水之無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感慨中有多少“時不我待”的無奈?“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無論是誰——聖人或凡人,英雄或平民,都阻止不了時間的腳步,脱不了黑髮變白首最終化為一抔黃土的“宿命”。時間無限而生命有涯,於是有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感悟和“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警戒。

水是德吧?德之高下,正如水之深淺。

“深水不響,響水不深。”歡呼叫囂的必是淺溪,低吼沉吟的才是江海。“聖人韜光,賢人遁世。”德高之人甘於平淡,耐得住寂寞。追名逐利、吵新聞爆醜聞的必是寡德淺薄之輩。一塊石頭就能讓小溪開一朵炫耀之花,一座大山也改變不了江海的沉穩。小人為自己唱讚歌,君子讓別人去評説。

水是心靈吧?心靈之明晦,正如水之清濁。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水的澄澈來自於活水不斷的水源,心靈的澄明來自於善於納新的心胸。水之澄澈能映出天光雲影,心靈之澄明能包容世間萬象。

水就是人吧?

水結而為冰,冰是人稜角鮮明的性格;冰融而為水,水是人或激揚澎湃或纏纏綿綿的情感;水化而為氣,氣是什麼呢?氣是陶淵明籬下長開不敗的菊花,是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心憂天下,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襟抱負,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氣概。是充沛於天地之間,亙貫於歷史古今的浩然正氣,是多少人窮其一生追求的人生真諦。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中國的水墨山水畫世界獨一無二,墨色與宣紙的幻化中千山萬壑一筆呼出。蔣勛對這一門黑白的藝術説過這樣的話:“全世界都在用顏色畫畫,我想中國人有一天一定要解答,為什麼我們大膽到不用顏色只用水墨來畫。我想其原因在於:彩色的東西比如彩色的照片常常是當下的,黑白的照片給人的感覺是回憶的。因為繁華去盡之後,在回憶中,生命有一個安靜下來的力量來看山、看水、看自己……”這種安靜的力量只有智者與仁者才能擁有,他們懂得:萬物靜觀皆自得,他們懂得在萬籟俱寂之中修煉儒雅、修煉智慧、修煉仁德,因而他們才能在一動一靜中擁有樂於壽。

對於“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我們既可以分開來解釋,也可以理解為“智者”與“仁者”是同愛山水的。我更認同第二種理解。為什麼中國人有如此深重濃厚的山水情懷呢?我想,最直白的原因是華夏大地山河壯麗,山川秀美,大河滔滔,峯巒迤邐,無論古人走到哪裏,俯仰之間盡是碧水黛山,詩意的情懷便噴薄而出。再者,山水附着着中國人太多敏感的心靈和微妙的哲學:深山中的寺廟滿院禪意芬芳;竹篁中的陋室主人彈琴長嘯;仁人智者“於土山營墅,樓館竹林甚盛”。山水與仁人智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仁人智者也在山水之間悠然閒適地享受生活,釋放着生命最沉靜的光芒。

寫讀後感作文 篇7

知識要點:1、讀後感是讀了別人的文章或着作之後,把自己的感想、體會寫出來的一種文章形式。2、讀後感通常包括兩個部分:讀和感。"讀"是基礎,"感"是由"讀"引發的,只有讀懂原文,才能有"感"可言。3、讀後感有敍有議,以議為主,屬議論文範疇。

考試説明:我們平時讀書,讀文章,思想上有時會受到啟迪,懂得了某個道理;感情上有時會受到觸動,產生某種聯想……懂得的道理,產生的想法,統稱為讀後的感想。把自己的感想寫出來並加以闡述,便是讀後感。

1、如何寫好讀後感

寫讀後感應注意哪些問題呢?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1)吃透原文有感而發

要寫好一篇讀後感,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對原文的基本內容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另一個是有一定的文字表達的能力。而就這兩個條件的關係來説,前者是基礎,是前提。因為讀後感的寫作,要求從原文出發,聯繫實際,發表感想。如果對原文的內容缺乏理解或理解得不夠準確,那就無感可寫或者感而不當了。

要想準確而又深刻地理解原文的內容,就必須在動筆之前,沉下心來,從頭至尾、一字一句地閲讀原文,對原文進行分析,找出其中心思想,並搞清層次和層次、段落和段落之間的邏輯關係,看一看這些層次和段落是怎樣圍繞着中心論點展開的。

當然,考生臨場作文,時間緊迫,是很難對原文進行過細地分析的。不過,作為讀後感寫作的基本程序和要求,上述要點是必須注意的;而且,"磨刀不誤砍柴功",吃透了原文,才能有感而發,也才能寫得比較順手。有的考生寫作水平本來不差,但不去仔細地閲讀原文,還沒有完全弄清原文的基本內容,就匆匆忙忙動筆寫作,結果成績很不理想。

(2)抓注重點精心立意

近幾年中考作文平分標準都提出了"立意新穎"的要求。就一篇議論文來説,"立意"主要指的是中心論點的確立。而"新穎"主要包括兩層意思:一是要有新鮮的見解,不能人云亦云;二是內容要深刻,有獨到之處,不能淺嘗輒止。要達到這些要求,應該特別注意的是要抓注重點,生髮開去,而不要面面俱到。

扣住原文的中心思想,立意謀篇,固然算緊扣了原文;而從原文的內容出發,抓住某一個側面或某一點去寫,也未嘗不算緊扣了原文。事實上,我們常見的許多寫得好的讀後感,並不是篇篇都緊扣了原文的中心思想的。但是,抓住原文的某一側面或某一點去寫,也必須在充分理解了原文的中心思想的前提下才能寫好。如果對原文的中心思想茫然無知,那麼,對文章的各個側面的理解也就不會深刻,當然也就不可能寫出動人心絃的讀後感來。

(3)聯繫實際議而不空

凡是寫過一些讀後感的人,大概都有這樣的體會:讀了一篇文章,在某一點上有深刻的感觸,便很自然地聯想到與之有關的許多事情,許多問題。這種聯想的過程其實也就是聯繫實際的過程。

從近幾年來的中考作文來看,許多考生在聯繫實際方面是做得很好的。他們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或耳聞目睹的一些具體事例,來談自己的感想,讀來親切生動。但也有一些考生,所寫的讀後感盡是一些空洞的説教、政治口號、誓言之類,使人感到生硬、枯燥。

至於聯繫哪些實際,這並沒有一個固定的範圍。大體説來,無非是這樣兩個方面:一是聯繫主觀的實際,即自己的思想、學習和生活中的一些具體事例;二是聯繫客觀的實際,即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種種實際情況。只要是從內容的需要出發,聯想哪方面的實際都是可以的。

(4)夾敍夾議以議為主

讀後感既然屬於議論文的範疇,那麼它的主要表達方式當然是議論和説明。不過,它要求從原文出發,聯繫一些具體事例,所以又常常用敍述這一表達方式。一般來説,讀後感的寫法是這樣的:從讀了某一篇文章談起,擺出中心論點。然後再舉出一些具體事例(包括引用原文的某些內容),進而對中心論點加以論證。這是就文章的整體來説的。就文章的某一部分來説,也往往是敍議相間,兩相結合。這樣就構成了一種夾敍夾議的形式。在這裏,議是敍的綱領和統帥,而敍是議的`根據和佐證。前者是論點,後者是論據,二者緊密結合,相輔相成。

這裏需要注意的,首先是堅持以議為主的原則。我們在聯繫實際、引用事實的時候,要始終不忘其目的是為了説明和論證中心論點。這就需要對事實進行歸納分析,指出它所包含的意義。其次,引述原文也需要注意。一般説來,引述不宜過多過細,能説明問題就可以了。還有,也不一定去整段整段地照抄原文,有時根據表達的需要,只在行文中引用原文的一些關鍵性詞語或句子就行了。

2、充分用好"四字訣"

讀後感是議論文中最常見的文體之一,也是初中生必須掌握的一種文體。考試時,如果充分用好"四字訣",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

(1)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讀後感重在"感",而這個"感"是由特定的"讀"生髮的,"引"是"感"的落腳點,所謂"引"就是圍繞感點,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長的,或摘錄"引"發"感"的關鍵詞、句,或概述引發"感"的要點。不管採用哪種方式引述,"引"都要簡練、準確、有針對性。

(2)議--分析材料,提煉感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刻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

(3)聯--聯繫實際,縱橫拓展。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繫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繫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繫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着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繫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

(4)結--總結全文,昇華感點。總結既可以迴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出號召。不管採取哪種方式結尾,都必須與前文貫通,渾然一體。讀後感始終要受"讀"的約束,開頭要引"讀",中間還要不時地回扣"讀"的內容,結尾也要恰當回扣"讀"的內容不放鬆。

當然要寫好讀後感,關鍵還要讀透材料,抓準感點。怎樣讀透材料?一般説,如果是記敍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種品質,最有價值的語言行動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義;如果是議論文,就要把握中心論點;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領會其深刻的寓意。當然,讀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礎上,選擇最值得發表,感受最深,見解新穎獨到,最有針對性和現實感的感受來寫,一篇讀後感只能容納一個感點,其他感點無論多麼好,都要忍痛割愛。明智之舉是抓住一點,不及其餘,並圍繞一個感點,聯繫實際,談深談透。

以上説的是讀後感,如果看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思想上受到觸動,也要寫篇感想,那就是觀後感了。觀後感的寫法和讀後感一樣,這裏就不再重複了。

寫讀後感作文 篇8

如何寫好讀後感作文 讀後感是讀書筆記的一種形式。指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後,把自己的感想、收穫寫下來。讀後感內容較為豐富,可以寫自己讀文章時引起的思想感情的變化,受到的啟發和教育;也可以寫從文章中學到的新知識。寫讀後感一般應做到三點:

1、要讀懂原文的內容。“讀後感”,顧名思義,就是先讀後感。因此,讀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通過讀,抓住了原文的重要內容,才會寫出自己的真實體會。

2、寫自己體會最深刻的部分。一篇文章敍述的內容很多,要抓住文章中你自己體會最深的內容來寫。體會不深,感想不豐富,讀後感就寫不成功。

3、學習基本的寫法。①要起一個好題目。讀者看文章,首先着眼於文章的題目。一篇文章有了個好題目,就能使讀者產生閲讀興趣。一般來説,一篇讀後感可以擬定一個正題和一個副題。正題通常是用一句話或一個詞點明讀後感的主要內容;副題指出所讀文章的名稱。

如:我和賣火柴的小女孩比童年——《賣火柴的小女孩)讀後感這個題目,應抓住“比”字來寫,用自己的幸福生活和小女孩的悲慘遭遇做比,反映社會主義制度的無限美好,揭露資本主義制度的罪惡。②要寫好開頭。讀後感的開頭和寫人敍事的記敍文開頭有相同點,也有它的特殊要求。一般來説,開頭要先交待一下所讀書的書名或篇名,用簡潔的話概括出自己總的感受,常見的寫法有:l 開頭總結全文 如《再寄小讀者》讀後感的開頭可以這樣寫:《再寄小讀者》是我國著名女作家謝冰心奶奶給全國少年朋友的一封信。在這封信中,謝奶奶用親切的話語,具體的事例,勉勵我們要認真學好語文,提高寫作能力。我讀着這封信,就好象在謝奶奶身邊聆聽她的教誨。l 開頭點明中心 如《草地夜行》讀後感的開頭可以這樣寫:“要記住革命!”這是《草地夜行》一文中,老紅軍掉進泥潭時説的最後一句話。他發出這鏗鏘有力的聲音,並用自己的身體把小戰士頂出泥潭,甩在一邊,自己卻默默地犧牲了。老紅軍的精神是多麼崇高,形象是多麼偉大呀!③要重點寫好感想。寫讀後感要抓住體會最深的一、兩點展開,深人、透徹地寫出心得體會。重點要落在一個“感”字上,即結合社會實際和自己的思想、學習、生活實際等,寫出具體的心得、感受。聯繫實際,還要善於聯想。如寫《重存瑞捨身炸暗堡》這篇課文的讀後感,就可由董存瑞叔叔為了解放戰爭的勝利,捨身忘死的高貴品質,聯想到現在的解放軍叔叔是怎樣保衞四化建設的,進而聯想到我們應該怎樣刻苦學習,練好本領,去實現革命先烈的遺志。由此及彼,一層一層地深人思考,把看到的、想到的、聽到的寫出來,就是一篇好的讀後感。

寫讀後感作文 篇9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文章——小抄寫員。讀完課文,我被小主人公(敍利奧)那勇於承擔家庭重任,懂得關心體貼父母的精神深深感動了。

課文講的是一個出生在清苦的小職員家庭裏的敍黎鰲,為了幫助父親養活一家人,瞞着父親在深夜堅持抄寫籤條。由於父親不知實情,敍利奧屢次遭責罵,但他仍舊堅持着,直到4個月後的一個夜晚,父親才發現了,父親瞭解實情後,心中充滿了懊悔和慈愛。

啊!敍利奧是個多麼懂事的孩子呀,他的父親其實也是個很愛孩子的人。開始,我還以為敍利奧天天幫父親抄寫籤條還遭父親責罵感到打抱不平,認為敍利奧雖然為了幫父親養活一家人而不忍説出真相,但他父親也不該這樣對待他。後來又想,父親之所以責怪敍黎鰲,那是出於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他在敍黎鰲“不用功”而着急,真是“可憐天下父母親”。

回頭想想自己。平時,爸爸責罵我時,我不僅不接受,還會頂嘴。有時甚至不聽從父親教導。唉!現在想起,跟敍利奧比真是大巫比小巫,真是感到自愧不如啊!

是啊,山縱然高,但不及父子情高;海固然深,也不如父子愛深,這篇課文並沒有用什麼華麗的語言去修飾,但文章的字字句句都飽含着深刻的情意,讓人感愛至深,有時甚至熱淚盈眶。

學了這篇課文,我已下定決心,從此不再與父母頂嘴,要尊敬父母,多幫父母做點家務事,痛改前非了。

寫讀後感作文 篇10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

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閲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

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我們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麼都有一點,什麼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

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聯繫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寫讀後感的重點應是聯繫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説的聯繫實際範圍很廣泛,可以聯繫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繫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做到議論,敍述,抒情三結合。

讀後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敍述,又必須説理。敍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敍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   讀後感以“感”為主。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敍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於分析説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又回扣“讀”。

 五、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繫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六、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

 七、記住兩點寫讀後感

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複述,不能脱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讀後感範文:讀《去年的樹》

《去年的樹》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隻小鳥和一顆大樹是好朋友,冬天到了,小鳥離開大樹,飛往南方。在飛往南方前,小鳥和大樹做了一個約定,下一年的春天再回來給它唱歌。到了下年春天小鳥回來的時候。小鳥只看見樹根立在那裏。小鳥經過幾十次對話終於找到了大樹,可是已經被做成了火柴,小鳥對着用火柴點燃的燈火唱起了去年唱過的歌,這就是《去年的樹》,是日本的作家美南吉寫的。

(點評:這段話概括了課文《去年的樹》的基本內容,也把作者介紹給大家。亮點在於比較完整地敍述了整個故事的發展,並把文章內容和作者放在最後介紹顯得比較有特點。)

這個故事內容很豐富,讓我難以忘記。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人們要保護大自然和樹,也要少點砍伐樹木,而且還要遵守承諾。講完了上面的內容,現在我來説一説我以前的一件事。記得那一天,體育老師讓我們去自由活動,那時我和一個很好的同學約好在一個地方集合,我等了很久那個同學都沒有來,我就去找他。我終於在一羣人裏面找到了他,誰知道他在和一些人在玩着什麼遊戲。我看到了就把他拉到我和他約好的地方,我就問他,他馬上回答我,因為我已經忘記了,所以我才和他們一起玩的,對不起了,我下次一定會好好記住的。我聽到這句話就跟他説,我可以給你一次機會,但下次一定要記住,我們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點評:這段話既説明了這個故事給作者帶來的感受,也結合實際中自己的真實經歷來敍述,顯得真實和有感情。)

生活中,我們一定要遵守諾言,一定要做一個遵守諾言的人,才能贏得大家的尊重。

(點評:最後一段比較簡潔,但是結合上文的案例,總結出了一個文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