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精選】烏塔讀後感作文錦集7篇

欄目: 五年級上冊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94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烏塔讀後感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烏塔讀後感作文錦集7篇

烏塔讀後感作文 篇1

《烏塔》一課記敍了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在羅馬的青年旅館與作者相識的故事。烏塔才14歲,上小學,可她獨自一人遊歷歐洲,讓文章的作者敬佩,更讓我敬佩的是烏塔獨立性及生活能力強,熱情、有愛心、孝心,辦事周到,有計劃……而中國小孩呢?卻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所有家人都是百般的呵護,真是“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

當我讀到“她一見我,立即坐起來打招呼……她很自然地問答道。”使我感到她很可愛,善於交朋友,很熱情,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而我呢卻恰恰相反,不要説見到陌生人,就是見到自己的親朋好友也要父母提醒才不好意思地打個招呼,讓別人覺得自己很不禮貌。

我還從“她在家裏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個週末去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陪小孩玩”讀出了烏塔不僅細心,獨立性很強,也很了不起。説她細心,是因為烏塔在家裏設計好了旅行路線,看了許多關於這些國家的書籍,每個細節都想得很周到。説她了不起,是因為她自已掙錢遊歐洲

説她獨立性很強是她為了要計劃這次旅行,整整花了三年的時間準備,居然敢獨自一人遊歐洲,並把這看成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而且每到一地,先要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再給家裏撥打電話或寄明信片給家人報平安。讀到這裏使我想起自己不敢出門,甚至連上學放學都依靠父母接送,就連作業都要依賴父母,特別是每次的作文如果媽媽不在身邊我就覺得無從下筆,慚愧啊!還有我又想起一件事,記得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已經約好了樓沁菲、金玲雲幾個同學去爬塔山,也準備好了零食,就跟爸爸媽媽説了,結果卻遭到了他們的極力反對,説沒有大人的陪同安全咋辦?萬一出事了咋辦?外公外婆也急着説“就是,就是!沒有一個大人的陪同,萬一出了事誰再給我們捶背啊?別去了別去了寶貝!”。

哎,不就是去爬個山嗎!後來我用了最大的武器拼命的哭還是沒用,最後還是泡湯了…唉!就像現在我在學校裏寄宿,爸媽也是隻要一有時間就絕對往杭州趕,現在我爸爸還為了能在禮拜天在杭州陪我,連媽媽上班都不讓去了,他們什麼時候才能放我手,讓我大膽的獨立生活啊!假如我也去遊歷歐洲,那爸爸媽媽不知有多擔心。然而外國的父母總是把鍛鍊兒女的獨立性放在第一位,給他們學習獨立生活的機會,真令人羨慕。

可現在我國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愛心卻表現為讓孩子免受苦、過分溺愛,殊不知過多的呵護只能使我們失去生活生存能力。不信,我可以講一個故事,名叫《夏令營中的較量》,故事的梗概是這樣的:1992年8月,由日本福岡民間團體組織77名日本孩子到中國,一起舉行了一個草原探險夏令營活動。

故事大致分為四部分:

1、中國孩子病了回大本營睡大覺,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2、日本家長乘車走了,只把鼓勵留給發高燒的孩子;中國家長鼓勵孩子,但在艱難路段把兒子拉上了車。

3、日本孩子的吼聲在草原上震盪。

4、中國孩子的表現在我們的心中壓上了沉甸甸的問號。 從《烏塔》這篇課文的學習,我瞭解一個和我年齡相仿,但行為卻大不一樣的小女孩兒烏塔。這篇課文使我受益匪淺,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向烏塔學習,做一個自立、自強的好學生。

烏塔讀後感作文 篇2

最近我學老五塔這篇文章。

14歲的烏塔獨自一人遊遍了歐洲。我被他大膽獨立細心的品質所折服。讀了這篇文章以後我想為什麼中國的孩子不可以獨立自主呢難道所謂的安全就是對孩子全不得愛嗎

在中國,家養處優的孩子和只我一個我聽所過這樣一件事情,一位考了名牌大學的大學生只因自己不會洗衣服不會書包被迫輟學。由此可見,張國的孩子多麼缺少獨立自主的意識,生活上太多的依賴,思想上太多的束博,行動上太多的無奈。

我要對中國的父母説,給孩子撐起一片獨立自主的藍天,讓愛更完美更充實。

烏塔讀後感作文 篇3

在小記者班上,我閲讀了《烏塔》。回想、品味着小女孩烏塔的一個個神情,一句句話語,我思緒萬千……

烏塔是個12歲的德國小女孩,在這樣的年華,他竟能自己掙錢買票,單獨一人周遊法國、瑞士、奧地利、意大利,還準備再去希臘——想想她的年齡,才12歲呀!更令人吃驚的是,他為這次歐洲之旅準備了三年,路線日程安排得滴水不漏——一個小學生,幾乎不要家長幫忙,與我們這些同齡人相比……唉,真是令我們汗顏呀!

最能引起我們共鳴的,還是她與文中“我”的一番交談。她那熱情輕快的談興,將這酷熱的時光籠罩上了一種神祕的光彩。烏塔的話語,無不折射出西方文化的禮儀、敏捷、獨立感,與中國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她問起中國孩子是否也這樣旅遊,那隨和的語氣卻使作者怎麼也説不出話來。當“我”説家長很愛孩子,會帶他們出去玩,卻不放心讓孩子單獨出遠門時,自以為找到了一個絕妙的理由,卻受到了烏塔的強烈反駁:“愛孩子,為什麼就不讓他們單獨出門?”我只能苦笑着承認自己的回答不合邏輯;當我告訴烏塔中國的風俗情況,並説孩子們仍能找到快樂,烏塔仍是堅持:“從電視和書本上認識世界並不完美。”看到這裏,我真想暢所欲言,一吐自己即將噴湧的想法!

對於烏塔的觀點,我舉雙手贊成。這正是中國孩子們共同的心聲啊!在中國,人們常説到“愛護”這個詞,久而久之,“愛護”就演變成“愛=保護”。殊不知,愛的方式數不勝數,如若保護過度,便無意中充當了母雞一角,把小孩子們孕育在狹小的土地上。而在外國,“愛”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最重要的便是讓孩子像小鷹一樣,翱翔在雷鳴電閃的天穹下,搏擊在風雨交加的大地上。簡單地説,在中國,則與外國截然相反,“愛”在大多數家長眼中被視為“呵護”。其次,有些家長過於偏重於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忽視了下一代綜合素質的培養,把孩子“刻”成了對歷史、環境、回報、感恩等一無所知的語數化人類。“從電視和書本上認識世界並不完美”,電視、書本,它們無疑是工具。而人,卻要“撲”在死的工具上,並懶洋洋地向載體和媒介索取想要的知識——可能成功嗎?想獲得真正的心之美麗,除親歷親為,自身實踐,別無他法!

我並不是説愛孩子就不要管他們,也不是在反對中華民族的一貫風格,而是體會到了一種深深的危機感。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管制”、“保護”與“獨立”都是互相聯繫的,缺一不可,過度則反。親愛的爸爸媽媽,雖然中國的這種現狀不得完全顛覆,但是,孩子要長大,可不能讓下一代的花朵成長在温室裏啊!親愛的爸爸媽媽,愛孩子,就回應一下孩子的心聲吧!鍛鍊我們的真正才能,我們才會告別童年,打拼天下!

烏塔讀後感作文 篇4

學了烏塔一課,我覺得烏塔非常棒,可以自己一個人出去旅遊,甚至可以一個人出國旅行,還會把自己打理的很好,計劃的很周全。

烏塔這一課講了這樣一件事情:作者在羅馬的賓館裏看顧見了一位金髮小姑娘,就是烏塔,她才十四歲,就已經去了很多很多地方,有法國、瑞士、奧地利、意大利還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希臘和波恩。而且是自己去的,沒有家人的陪伴,也沒有人的保護,從這一點,我知道了烏塔是一個做事有計劃、自主能力強、機智、又很聰明的一個小姑娘。

和烏塔相比,我真是自愧不如。以前我覺得我的自主能力差不多,因為我敢一個人待在家裏,寫作業也不需要媽媽催,寫完還會主動檢查。我還認為我很勇敢,因為一上次我和好朋友一起去滑冰,我和好朋友手拉手,都沒有看見地上有一個大坑,我們一下子都摔倒了,我的膝蓋都流血了,我的好朋友並沒有受傷,但她哇哇大哭起來,我卻沒有哭,而是一步一步艱難的走了回去。我的勇敢和烏塔是可以比一比的;我覺得我的計劃性還需要向烏塔學習,因為我每一次收拾房間或書包,總是丟三落四,不是忘了這個,就是忘了那個。這一點我應該好好的向烏塔學習學習,不再和烏塔落下這麼遠的距離,我要趕上烏塔。還有一點也是我要向烏塔學習的,我寫作業時老是粗心,有一次寫數學作業 ,要抄黑板上的題,把1.7抄成了17,把25抄成了2.5,結果得了99分,如果不是我把題抄錯了,會考100分,我應該把這個粗心的毛病改掉,做一個認真仔細的小姑娘。做一名和烏塔一樣棒的小姑娘。

烏塔 ,你真棒,你是我學習的榜樣,我要再接再勵,趕上你,和你一樣優秀!

烏塔讀後感作文 篇5

最近,我學習了《烏塔》這篇文章,讓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故事講的是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遊歐洲的故事。

烏塔是一個14歲的小女孩,暑假裏,她一個人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威尼斯、米蘭……當我讀到這裏的時候,我簡直不敢相信,一個十多歲的孩子居然可以獨自去那麼多的地方,她是多麼獨立,多麼勇敢呀!

課文中烏塔説的一句話讓我深有感觸:“愛孩子,為什麼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呢?”是呀,爸爸媽媽都很愛我們,可是從來不讓我們一個人出門,更別説讓孩子單獨出門旅行了!可是,這卻讓我們失去了自由,我們都生活在家長温暖的羽翼下,就像温室裏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在家裏,我們都被捧在手心裏,爺爺奶奶都圍着我們轉,怕我們凍着,怕我們熱着,所有的東西都幫我們準備好,生怕有一點兒差錯,和烏塔相比,我們不就像經不起風雨的'花朵嗎?

就拿我來説吧,我平常除了自己上下學,去超市書店買點兒東西以外,其它事情家長都要陪着,他們簡直成了我的影子,這樣的我又怎能長大呢?我們只有像烏塔那樣,長大後才敢走出家門,走進社會,才能獨立去面對生活中的風風雨雨。

我下定決心,不做温室裏的嬌嫩的花朵,要做經得起風吹雨打的參天大樹;不做籠中的金絲雀,要做搏擊長空的雄鷹。我要像烏塔一樣,做一個獨立的孩子!

烏塔讀後感作文 篇6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名字叫《烏塔》,主人公是一個十四歲的德國小女孩烏塔。她令我非常敬佩。

《烏塔》這篇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主要描寫了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獨自一人遊歷歐洲的故事。體現了這個少年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識很強的優點,以及她對生活的熱愛。

這篇文章語言樸實生動、通俗易懂。字裏行間表現了烏塔獨立自主意識和對生活的熱愛,特別是我讀到“這次趁暑假遊歷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的時候,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烏塔這麼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獨自遊覽歐洲,讓我體會到了烏塔做事非常細緻,把事情全部考慮周全之後,然後大膽去做,令我非常敬佩。

我在家裏爸爸媽媽都非常寵愛我,別説是出國了,就連到我家附近的廣場上去玩,爸爸媽媽也不讓,而烏塔卻是一個人獨自出國旅行,又自己掙旅費。我們中國孩子的爸爸媽媽是特別寵愛我們,不讓我們獨自一人出遊。而烏塔的爸爸媽媽也非常愛烏塔,但是他們讓烏塔獨自一人出國旅行,為的就是鍛鍊烏塔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我國的孩子沒有這種勇氣和膽量,而且父母也不會給孩子這樣的機會。讀完本文,我掩卷沉思:孩子要具有獨立自主的能力,一方面要靠孩子在實踐中鍛鍊,另一方面,家長也要給孩子一個鍛鍊的機會。

《烏塔》這篇課文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梁啟超説:“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我作為一箇中國少年,我一定要學習做一個像烏塔這樣獨立的少年,將來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

烏塔讀後感作文 篇7

今天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使我深受教育和啟發。烏塔太了不起了,她居然能獨自一個人遊遍歐洲。這對一個14歲的女孩來説,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啊!

文章中烏塔説的好多話讓我印象深刻。她希望中國的孩子也能像她一樣,可以獨自出門,見見大世面,而且沒有家長跟着。是啊!我們是應該學會獨立的,不要只是蹲在家裏,只是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對於任何事物,只有親身經歷,才能感受到它真正的美。烏塔正是做到了這一點,才能獨自一個人遊遍歐洲。

遊遍歐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烏塔為此作了很多的準備工作。她在家裏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收集了歐洲各國的旅遊指南;每到一地,她總要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烏塔旅行費用的一半都是自己掙的。為了掙錢出去旅遊,她每個週末都要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裏陪兒童玩。她外出時,還時刻想着家人,經常和家人打電話保持聯繫,為媽媽買皮包,給爸爸買煙鬥,給弟弟買帽子,還為自己買了一條做工精巧的金項鍊。這可都是用她自己的錢買的。

而我們中國的孩子呢?我們雖然學習成績不錯,但在獨立性這方面,和外國孩子相比,真是差得太遠了。遠的不説,就拿我家鄰居的小花姐姐來説吧!她小時候依賴性很強,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家長幫着。做作業前,要媽媽把一切都給他準備好;早上起牀,衣服也要媽媽幫着她穿。可真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去年,她考上了外省的一所大學,可她不敢一個人去學校,因為她獨立生活的能力太差了。每個假期,她都要把許多髒牀單、髒衣服拿回家讓媽媽幫她洗……看到她的這種行為,我真替他難過。我不知道,將來離開了爸爸、媽媽,她將如何生活?這真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啊!”

看看烏塔,再看看小花姐,真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烏塔的所作所為,是我們大多數中國孩子所做不到的。我們中國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為子女創造了十分優越的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出於對孩子的溺愛,家長几乎包辦了孩子的一切。對孩子“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摔了”。上學放學,接來送去。孩子都上中學了,過馬路時家長還要跟在後面,更不用説讓孩子早早的經風雨、見世面。有些家長,完全不考慮孩子的興趣和愛好,給孩子報了許多課外班。由於孩子沒興趣,學得不好,家長花費了金錢,孩子浪費了時間,到頭來一無所獲。

學了《烏塔》這篇課文,就像一把鐵錘重重地敲在我的心上。它讓我知道了我們中國孩子缺少的就是這種獨立自主的精神。如果我們的家長,從小能給我們多提供一些鍛鍊的機會,增強一下我們獨立自主的信心,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我們雖然不可能像烏塔一樣,在14歲時就遊遍歐洲,但我們會走遍我們的城市,遊遍我們的國家,我們也同樣會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爸爸、媽媽們,多給我們一些鍛鍊和自由吧,讓我們按照自己的興趣發展!中國的孩子們,讓我們多一些自信吧,去幹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早早的使自己得到鍛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個獨立自主、勇敢自信、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