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精選】我成長的故事作文3篇

欄目: 四年級上冊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47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成長的故事作文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選】我成長的故事作文3篇

我成長的故事作文 篇1

這個暑假,我能自信地説:“我長大了!”為什麼?因為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暑假夏令營,學到了許多東西。

這天,我們到中山泉林山莊遊玩,還進行了野炊比賽。我們一邊玩,一邊揀回一些枯枝敗葉,準備做飯的柴火。

到了中午,我們抱着柴枝來到了營地。工作人員早為我們準備好了自來水,蔬菜,肉類。我們一接到材料,就馬上幹起來。

我和小浩負責做飯。做飯雖然看起來十分簡單,做起來卻十分棘手。我們拿着鍋去量水,到了水龍頭前,我倆都沒有煮過飯,就為下水的多少而爭論起來。小浩一量水,水剛剛浸過米麪。我看了,心裏想:“水這麼少,做出來的飯一定會很硬。要放多一點水,飯才會鬆軟。”於是,我説:“不對,不對,水要放多點,再放多一點,不然,飯就會很硬。”小浩聽了,馬上反駁:“我認為這麼多就行了。”我們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最後,小浩終於贊成了我的説法,多放了一半水。這場口舌戰總算結束了。

我們回到營地,馬上架起鍋煮飯。我們找回來的柴枝真難點火,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用了半盒火柴,才把它們點着了。火熊熊地燒着,我倆自以為已經行了,就坐在旁邊休息。過了一會兒,火慢慢減弱了,我們慌忙去加柴枝。一摸,咦,柴不翼而飛了!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在旁邊的第三小組把我們的柴拿亂了。我們一看,火了,馬上從他們柴裏抓了一把放進了爐子裏。爐裏的火很快又猛了起來。可過不了多久,火又慢了下來。我們一邊抓別人的柴,一邊叫空閒的隊友去揀柴枝。隊友們好不容易才找來了柴。我們的火卻已經滅了,我們只好又費盡力氣地點着柴,繼續做飯。

“喔!好香喔。”我的鼻子嗅到一個。原來其他組的同學已經煮好飯菜,而我們剛才一攪亂,只做到了一半。我們邊煮着飯,邊聞着人家飯菜的氣味,緊閉着嘴巴,害怕口水留出來,真是既慚愧又悔恨。這時,我那股不服輸的勁上來了:“我就不信我們做不好這頓飯!”於是,我起勁地扇風吹火。大家看到我的樣子,也起勁了。過了好一會兒,飯還是沒有熟。我打開鍋一看,原來水太多。我們馬上把多餘的水倒掉,繼續煮。很快,飯就做好了。?

我迫不及待地盛了一碗飯,吃了一口飯。哇!就象給小嬰兒吃的,太稀了。可是,大家都沒有哼聲,因為大家都知道,這飯來之不易,也明白了共同的道理:勞動會使我們心思細膩,任何工作不是馬馬虎虎就能做好的,倒不如一下手就仔仔細細,做得妥妥貼貼。勞動與取巧是結合不到一處的。要不,怎麼老人們常説勞動會改變一個人性格和氣質呢?

現在,我能自信地對大家説:“我長大了!”

我成長的故事作文 篇2

記得在三歲的時候,有兩件事讓我記憶猶新。

媽媽在我三歲的時候買來課本讓我練字,後來媽媽對我越來越嚴厲,在我五歲的時候開始練名字,我不想寫自己的名字,於是問媽媽:媽媽,爸爸的名字怎麼寫?媽媽説:舒孝富, 那時我沒學過(孝)只學過哭和笑,而且哭和笑分不清,所以寫成了—舒哭富。

還有一次是我在五歲發生的,我小時候喜歡美術,特別是我做手工,那時我總是在姐姐是本子上亂畫畫,後來開始畫小花,小草,房子,小鳥等一些東西 ,有一次我把一個本子全畫完了,可是還沒畫完,我就又來拿姐姐的語文書,在上面塗了又塗,畫了又畫。後來姐姐哭着對媽媽説;妹妹把我的水彩筆用光了,還在我語文書上畫畫!可是媽媽不相信姐姐,於是對她説;你自己不好,還畫在自己的語文書上,就想對我説,活該~!

後來我就畫畫畫在牆上,因為那天晚上我偶然聽見她們説的話,乾脆畫在牆上就不會被罵了。姐姐也不會當替罪羊了。

我成長的故事作文 篇3

成長的經歷好似一本回憶錄,記錄着成長的點點滴滴。有甜、有酸、有苦、有辣,自然不失風味。

清早,我梳着一對羊角辮,就踏着輕快的步伐去我家小區的“後花園”。這裏有花、有樹、有草,這些再平凡不過的東西卻是我們孩子眼中最美的事物。我在草地上打了一個滾,便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便開始享受着一份寧靜。

同齡的小夥伴們也一蹦一跳地出來嬉戲了。有的女孩子頭戴着自己編織的花環;有的抱着個皮球,急急忙忙的;還有的'正盡情的向好友炫耀當時最新的滑板車……小玲拉起了我的手,一起和她們遊戲。每次捉迷藏時,他們都找好“棲身之所”耍得我團團。輪到我藏時,總是暴露出一對可愛又可氣的羊角辮。自然不服氣,只好投其所好,玩起了“老鷹捉小雞”。

我特愛當“老鷹”,因為笨手笨腳的“母雞”總是弄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一“只只”還逃得過我的“五指山”麼?當“母雞”時,我也提高警惕的保護好“小雞”,簡直無懈可擊,弄得“老鷹”束手無策的看着我們“雞家族”。玩得特別瘋時,還沒下雨就成了“落湯的雞羣”了。

一片白雲遮住了半邊太陽,此時,正是逗蝸牛的“大好時機”。大的有一塊橡皮那麼大,小的呢?還不足我們的指甲蓋呢!用手稍微碰碰它的身體,就會急忙縮進去,生怕我將它煮了似的。有時“烏雲散去”,它們受不了光的刺激,便縮入殼中,一骨碌便滾到了地上,真好玩。

下雨了,我們就躲到小亭子裏,擠來擠去,巴不得擁有最多的位置。幸運時,還可以看到兩位老人家精彩的棋局,但也是不懂裝懂,亂誇“好棋”。不得不顏面無存,“悻悻躲起”。

夕陽西下,也是“蟲兒亂鳴”的時候,迎接着美好的夜晚。我們不得不“毅然離去”,好一個“夕日欲頹,人全走光”啊!

步入中學,自然沒有閒暇之餘去“後花園”看看了,但是,兒時的記憶依然銘刻在心中,讓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