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感受節日作文

欄目: 高中第一冊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44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感受節日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感受節日作文

感受節日作文1

節日像流水,毫不停息地流着,從遠古流到現在,又將從現在流向未來……

我感激你,節日,因為你的愛意融融給曾經幼年的我創造過無盡的歡樂;我感激你,是因為你的超凡脱俗給現在正在求學的我增添了豐厚的內涵;我感激你,是因為你的成熟穩重給我帶來了無限的回味!有了感激,就要盡畢生之力回報!

你是水,滋潤着我這顆幼小的心靈!你是風,為我拂去世事的繁雜和生活的紛紛擾擾!你是山,葱葱郁郁,博大精深,使我忘憂銷愁!你是海,是路,是船,是帆,是槳……孩子的每一步成功,都有你的關照!

因為你,我會用心去銘記生活的點點滴滴!因為你,歷史就會變得悠遠而又親近,渾厚而多情!因為你,人世間變得脈脈含情,多姿多彩!因為多彩,所以幸福;因為幸福,所以友愛和諧!

你,就是那温和的春風,給我注入了奮鬥的力量;你,就是那遼闊無際的天宇,給我帶來了美妙的遐想,你,就是那巍峨的山嶺,讓孩子認識了愛的永恆與堅定。

你,從來沒有牡丹的雍容華貴,婀娜多姿,也從來沒有瀑布飛流直下的磅礴氣勢,更沒有雷霆般震耳欲聾的怒吼,但你柔情似水,温暖如春,香甜如蜜,曾給孩子以多少的興奮和感動,孩子從來不知道什麼是痛苦!

你如同一泓潺潺的清泉,洗滌着我的心靈;你如同一縷柔柔的陽光,照亮了我心之黑暗;你如同一陣輕輕的楊柳風,拂拭了我的悲傷的淚痕。

你是大海,接納了我的不足;你是鮮花,裝飾了我的夢;你是陽光,編織着我的幸福,在我的節日裏,是你為我成長的天空粉飾了一層誘人的光彩。

節日本是無色彩的,只是被熱情着色,被真愛點染,或絢麗,或清淡,或平凡,可那全都是愛的色彩。

我的每一天都是節日。因為有爸爸媽媽的愛,孩子的每一天都像過節一樣的快樂!

感受節日作文2

端午節這天一早,便被一片莫名的雜聲亂醒。

走出房,便見母親正飛快地包着粽子,抽出茶葉片,挖一勺子糯米,往裏塞些果兒,再拿線一纏一系……不一會兒,便有了一大鍋。在旁觀看的我也不禁手癢起來,便請求試包一個。母親同意了,我裝模作樣地擺出架子,抽出一片葉子,挖一勺子米,塞了些果兒,可就是纏不好線。我向媽媽望去,希望她能給予幫助。那知,卻聽到一句:“自己包的自己吃。”我心裏想:有什麼大不了,我一定可以包好,可一下子用力過度,包入的果子從中擠了出來,沒法兒,只好再拿一片葉兒,緊緊封住了口。“呵,你包的粽子放在鍋裏最顯眼。”媽媽笑道,我吃了滿肚子氣,回到了房間,翻開了早放在牀頭的關於屈原的書,不一會兒便沉入了屈原的世界中。讀到屈原的好時,不禁喜從心來;讀到屈原的困境時,便潸然淚下。與屈原同喜同憂,共解困境,甚至把屈原當作同伴,與他説笑談話。

直到那在火上煮着的粽子迫不及待地嚷嚷時,我才回到“家中”,跑去關掉了火。打開鍋蓋,清香撲面而來,果然,最顯眼的是我包的那個粽子。盛些上盤子,端到餐桌上,那香氣,引得每個人饞涎欲滴。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一邊吃粽子一邊談話,好不快活。不一會兒,盤中便只剩下了那一堆粽葉。

説笑聲,吵鬧聲,直到天黑才停了下來。啊,那以後,媽媽包的粽子都不及那次的好吃了,家中的説笑也不及那次的有趣了。

感受節日作文3

同樣又是清明時分,同樣又是煙雨迷濛。走在泥濘的山間小道上,有着一種莫名的惆悵。“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望着那煙雨中三三兩兩的掃墓的人,望着那煙雨中靜靜的墓,仰望那暗暗的天,心底彌滿幽幽的愁緒和沉沉的傷感!

母親!已成了我心中永遠的痛!母親的墓靜靜地立在悽清的風雨中,墓上已是雜草叢生。立在母親的墳前,我像有所期待,我好想聽到母親的呼喚,然而除了淅淅瀝瀝的雨聲,什麼聲音也沒有,我不免又陷入了一種失落。拔淨那一片亂草,斟上幾杯冷酒,再燒上一把紙錢。我很虔誠地做完這些,跪在了母親的墳前。母親,您的兒子來了,您為什麼一聲都不吭呢?兒子多想再聽聽您的聲音呀!

風帶憂,雨含愁,雜草含煙,真是“親不在,孤墳存,何處話淒涼”呀!然死者長已矣,存者只能永懷悲而已!

淚眼婆娑中,猛然發現一棵枯樹的樹根處有一枝嫩嫩的芽兒,正依着枯樹向上伸展。我的心一震,這是母親的暗示嗎?母親的音容笑貌,歷歷在目,諄諄教誨,猶言在耳。“兒子,早晚會有這一天的,媽走了,你要堅強!”

母親是不希望她的兒子沉溺於痛苦中的。生命息息,總有代謝。古往今來,生者總是會不斷地成為逝者。下一代不斷成長,上一輩不斷逝去,這是生物的規律、自然的規律。逝去的是再也不會回來的了。在我們道盡對親人的繾綣思念、灑下所有傷痛的淚後,回憶就不應再是我們生活的負擔。拼合破碎的心,微笑着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

母親,您放心!兒子會記住您的話,堅強地走下去!

這清明時節的和風細雨,不正在滋潤着無限的生機嗎?我知道,從今以後的清明,對我來説不會再是一個傷感的日子。

感受節日作文4

雪花,在天空中胡亂地飄揚着,逆道旁吹來的東北風撩亂了髮梢。帶來的陣陣涼意,向人們傾訴着冬之韻。

還記起那一年,除夕夜時吃的年夜飯,是在外婆家吃的。

那時候,外婆家本來有養着兩隻鵝,但就在除夕的前一天上午,衞生局的人來檢查,不讓外婆養着了。外婆只好含着淚,把她那兩隻鵝殺了,當年夜飯吃了。那次除夕,我們桌上最豐富的一道菜,就非這鵝肉莫屬了。鵝肉是燉湯吃的,熱氣騰騰的,吃了可以暖身子。但我們家人多,很熱鬧,卻每人也只能只幾口,半飽也不到。這鮮嫩的鵝肉,外婆説要剛出爐就吃才有效。於是我們每人爭先恐後地嘗着,雖然都沒吃多少,卻都滿嘴流油,稱外婆的手藝好。外婆聽了,眉開眼笑,直説心裏樂着呢,而我們,嘗着這美味的鵝肉,心中也直樂着,通過一股幸福的暖流。

又是冬季的一個節日,記得是十二月,冬至。

每年的冬至,我們家都有一個習俗——吃湯圓。

那一年的冬至,我們也有吃湯圓,卻是令人最難忘的一個冬至。

我們是在自己家過的冬至的。請了姨媽和妹妹一起來。這一次,湯圓有點兒與眾不同,是母親親自去樓下院裏採了滿一盆桂花來,洗了淨,灑在每碗湯圓上的。那一朵朵“水中花”飄浮在上面,甚是好看,簡直可以用“花自飄零水自流”來言語。這晚,吃的是麻心湯圓,湯圓口口大小,輕輕咬下一口,一股桂花麻心湯圓的特有滋味飄散出來,甜甜的。其中瀰漫着一種無法言語的純,一種更無法想象的淨。我們一家歡聲笑語地吃着湯圓,有説有笑地。一不小心噎住了一個,卻直樂。

不論怎樣,我心上總是温暖的。

感受節日作文5

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高度發展的當今社會,節日已經成為人們社會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密切”地融入了我們的生活,豐富着我們的社會文化。

現在我們天天都在過節日,剛剛過完了元旦,元宵急而來,不久,清明又如約來到;清明還餘緒未斷,端午又要到了;端午才結束,“五一”“五四”連袂而來……可是,這還不能算是節日已經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因為它“融入”得還不夠完美,它只是融入了我們的物質生活,還沒有融入我們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而要真正地使節日融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那恐怕還要走一段更長的路!我們牢牢地記得在元旦晚會上一定要與親友們狂歡,吃團圓飯,卻不曾想過花上幾分鐘心平氣和地解讀“元旦”的內涵;我們可能會記得在清明那天一定得跟父母長輩登山上墳,給故去的親人友人寄託思念之情,卻不肯記得到人民英雄紀念碑前擺上一束花;我們可以記得在五月初五那天萬萬不能耽誤吃粽子,看龍舟競賽,卻往往忽略了兩千多年前屈原怎樣的肚腸寸斷……所有的這一切都在以無聲的方式提問我們:要何時才能真正懂得去感受節日?

什麼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縮影?是節日!什麼是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的民族精神的象徵?是節日!什麼是一個社會高度文明經濟高度發達的見證?還是節日!特別是我們這樣一個有着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國家的興衰榮辱,文明的傳承變遷,可全都寫在節日裏,毫不誇大地説,如何過好一個節日也是該民族文明程度的真實寫照。它須要我們記得,但它更須要我們去用心感

感受節日作文6

有一種文化,穿越歷史,歷經滄桑,因為久遠,所以厚重,所以永不褪色。

——題記

感受節日,捧一曲流觴月,漾在心中,追尋那埋沒在心底的記憶。

人需要記憶,但記憶常常會沉睡,美好的記憶,總需要某些事物來喚起……

彷彿是昨日,我還在捕捉隨風飛舞的柳絮;追逐藏入花叢的蝴蝶;聆聽春雨潤萬物的聲音。

但不經意間,耳畔便響起了節日那跫跫的腳步聲。接下來便是良辰、美景、賞心、樂事,觥籌交錯,歌舞昇平,花燈弄影,煙火飛舞……

是誰,給我們緊繃的心放了一個假?當然是節日!她聽到了我們吟詩,看到了我們作畫,還有我們的放歌,撫琴。酒正酣,興正濃,我們那一張張緋紅的臉龐,燦爛的笑靨……這一切,它都見證了。

她像是一片燦爛的星空,每點星光,都閃爍着親人的叮嚀與囑咐;

她像是一本多彩的畫冊,每種色調,都流淌着朋友的祝福與歡笑;

她像是一曲悦耳的歌謠,每個音符,都充斥着生活的激情與夢想……

她是那麼博大,匯聚了一切民族文化的精髓。哪怕傾其一生,也未必能看懂她大山中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一木。唯有感受,我只能化作一縷微風,去採摘一朵小花,去捕捉一滴泉水,從點點滴滴中去感受她,讓她喚醒沉睡已久的快樂。

因為她的到來,那天的荷花一定開得別有韻致;那天的樓閣一定有着別樣的風景;那天的雲彩一定塗着格外迷人的紅暈……

而今天,節日裏的往事早已成回憶。眼前讓人迷茫的是,不知何時才有那樣的相聚,才又聽見那樣的笑語響起,還能找到當初我們那樣的依依?

等待,下一個節日的到來!

感受節日作文7

渾渾噩噩中,已然是大年初四。沒有什麼長進,卻又虛增一歲。

春晚看了,餃子吃了,祝福短信也收了不少,卻總是感覺提不起興致。

看外面熙來攘往光鮮靚麗的人羣,聽四處鞭炮齊鳴麻將聲聲,覺得自己真的病啦,除了吃喝拉撒睡,餘下的彷彿只有疲憊了,雖已立春,氣温日漸回升,而自己卻毫無精神而言。

於是,決定出去遛遛……

喝了些酒,騎上自行車,沿着街道慢慢地騎,輕涼的風襲來,頭腦也清爽起來。

街道上的行人並不是很多,但從每個人的身上都能感受到節日的氣氛。衣服是新鮮的,神情是喜悦的,笑意温暖洋溢在每個人身上。國人的節日講究的就是喜慶團圓,圖的就是吉祥如意。街道上的種種也讓人感受到濃濃的年味。

甚至一下子想起了王寶強唱過的那首歌: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心情也就開朗起來。

咱一普普通通的百姓,不能如範老夫子那樣心憂天下,但也應努力做到不以物喜,不已己悲,應始終保持一種快樂的心境和一種向上的精神。想起了朋友發來的那條短信:在新的一年裏,願我的朋友:錢多錢少,常有就好;人俊人醜,順眼就要;人老人少,健康就好;家窮家富,和氣就好;一切煩惱,理解就好;人的一生,平安就好!這就是咱的願望啊,別無奢求。

天漸漸的晚了,而城市的夜色卻更加璀璨,也讓俺感受到了更濃的年味。

在公園附近,一組以玉兔為主題的燈飾,更是吸引了人們的眼球。

在這裏,俺也真誠的祝福眾多雖未謀面卻又朝夕相處的博友們:金兔臨門,好運紛呈;金兔報喜,幸福如意;金兔打洞,温馨融融;金兔打滾,萬事皆順;金兔起跳,快樂照耀!金兔上前,吉祥年年!

話語雖然有些俗,卻是俺最最真誠祝福---兔年行大運,天天好心情!

並祝我們偉大祖國的明天,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經濟更繁榮、人民更幸福、國力更強盛!

感受節日作文8

端午節是中國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日子。對於這個節日,我一直不是很在意,因為在這個節日裏,我們是照常上課,也要做很多作業。可今年的端午就不一樣了,國家規定放我們一天假。

五月初五一早,一起牀,奶奶就給我戴上了她親手縫製的香囊。我拿起來一看,好漂亮呀,一個愛心型的香囊,上面還繡着可愛的圖片呢!再一聞,好香呀。我跑到廚房,踮起腳,把香囊放在爺爺的鼻子尖上給爺爺聞,爺爺忙點頭説:“好香、好香啊!”我跑到媽媽房間裏給媽媽爸爸聞,“真香啊!一定是奶奶做的。”“開飯啦!爺爺做的早飯也很香啊!”聽到爺爺的叫聲,我們都從房間裏跑了出來。桌上的菜真豐盛呀,有炒青菜,有鹽水蝦,有清蒸魚……但是最顯眼是還是放在桌子中間的棕子。“我要吃棕子。”我的屁股還沒坐穩就叫了起來。“吃什麼餡的呀?”媽媽問。“我要吃豆沙餡的。”媽媽幫我挑了一個用紅線綁着的棕子,麻利的剝去棕葉,把棕子放在我碗裏。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我連忙拿起了勺子吃了起來。“看看四川災區有沒有在過端午節!”奶奶説,“好啊,好啊!”爸爸興奮地叫道,走到電視機前打開了電視。從電視上,我看到四川災區的人們,也都在過端午節呢!一個大大的圓桌上坐着十幾個人,真像是個大家庭呢,還有個小女孩和我一樣,在吃棕子呢!

聽爸爸説,他們住的都是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簡易房,這些房子都是全國各地派去的建築師幫他們建造的,我們上海也幫他們造了不少呢!他們吃的棕子也是從全國各地運來的,媽媽聽了説:“這就叫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爺爺接着説:“中國人面臨這麼大一場災難,又那麼快恢復,這説明中國十分強大!”

我一邊吃着棕子,一邊聽着大人的話語,感覺自已的生活更加美好!

感受節日作文9

隨着時代的步伐,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也湧入了大量的西方文化。而節日,恰恰是文化的精髓所在和體現。

節日,這個詞大家並不陌生。咱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就有: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而西方傳入的節日又有:情人節、父親節、聖誕節等。可中國人最重視的還是春節。

春節又被稱為“年”。據説是這樣的:我國有一種動物,叫“年”。它兇猛殘暴,常在大年三十的時候出來傷人。於是便派了一個威武的壯年去為民除害。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一天,便稱之為“年”。

同時,為了慶祝這一喜事,人們便放煙花炮竹、貼上新的春聯,辭舊迎新。這一直流傳到今天。

終於到春節了,人們臉上都洋溢出喜悦。是啊,平常的時候,總是因為工作等原因而不能團聚,而春節剛好為人們提供了這麼一個機會,豈能不悦?

飯後,一家人坐在一起敍敍舊事,談談各方面的情況。平時總是忙碌的爺爺奶奶也坐下來,一起談笑風生,露出了難得一見的輕鬆笑容。

看着爺爺奶奶的笑臉,我不禁浮想聯翩。爺爺奶奶已年邁體衰,可兒女都不在身邊,他們內心的空虛和寂寞是常人所無法體會的。雖然他們不愁吃、不愁穿,卻少了一份天倫之樂。他們渴望春節的到來,可他們真正所渴望的,難道真的只是春節嗎?

節日,可以説是一個藉口,一個父母讓孩子回家的藉口;也可以説是一份成全,對父母渴望團聚的成全,也是對孩子回家的成全。

表面上,過的是節日;實質上,過的是心情!

感受節日作文10

洋溢着五千年民族文化的馨香,散發着勃勃文采精華的氣息,閃爍着古國文明的燦爛輝煌……它是節日,它陪伴着小小的你我快樂成長……

每當提及節日,我的心中免不了會有些激動。節日的背後,該有着怎樣美麗而神奇的傳説,有着怎樣豐厚深邃的文化底藴,有着怎樣美好甜蜜的嚮往與期盼。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伴隨着一聲聲爆竹的炸響,又迎來了一個新春。春節是歡樂祥和的象徵,每一個春節都向我們呈現出一個嶄新的面容;每一個春節過去,就會迎來一個全新的開始……春節到來了,便是我們人生的又一個新陳代謝,又一次除舊佈新。生命在成長,世界在變遷,年的遠去又重來,就像接力似的又開始了下一段賽程。所以,在春節時節,人們的臉上總是掛着笑容,不管錢多錢少,不管順境逆境,感受春節,感悟那份“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的激情!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是一個感情豐富的節日,人們懷着傷感懷着思念為故者上墳,虔誠地祈願逝者在天國能夠過得快樂,也祈盼他們在天有靈,給活着的人以精神的庇廕。感受清明,緬懷那些駐留天國的靈魂!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只為屈原的那縱身一躍,只為那位聖賢的瞬間壯舉,便有了這個壯烈的節日,“波濤卷不去,忠魂得永生。”因為不忍見大好河山斷送在奸佞之手,卻又無力迴天,何不一死了之,換個眼不見為淨?“堪笑楚王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感受端午,感悟滿腔憂國憂民的熱血無處濺灑的悲愴!

感受節日作文11

一説起節日,我的心都會激動不已。節日的背後,該有怎樣美麗而神奇的傳説和豐厚深邃的文化底藴,又有多少美好甜蜜的嚮往與期盼?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伴隨着一聲聲爆竹的炸響,又迎來了一個新春。春節是歡樂祥和的象徵,每一個春節都向我們呈現出一個嶄新的面容;每一個春節過去,就會迎來一個全新的開始……春節到來了,便是我們人生的'又一個新陳代謝,又一次除舊佈新。生命在成長,世界在變遷,我們在年年期盼中長大,父母在年年忙碌中變老,生活在年年更替中變好。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吃雞蛋,盪鞦韆,到田間踏青,去陵園祭奠……這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節日,大人們虔誠地祈願逝者在天國能夠過得快樂,表達對親人的無限哀思;孩子們高興地感受萬物復甦的春天氣息,放飛春天的希望和夢想。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只為屈原的那縱身一躍,只為那位聖賢的瞬間壯舉,便有了這個壯烈的節日,“波濤卷不去,忠魂得永生。”因為不忍見大好河山斷送在奸佞之手,卻又無力迴天,何不一死了之,換個眼不見為淨?“堪笑楚王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感受端午,感悟滿腔憂國憂民的熱血無處濺灑的悲愴!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月圓人團圓,深深勾起客遊他鄉的人們對故土、對親人的眷戀。在一個漫漫長夜,蘇東坡長歎一聲,“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們在吃月餅,慶豐收的氣氛中快樂成長。

洋溢着五千年民族文化的馨香,散發着勃勃文采精華的氣息,閃爍着古國文明的燦爛輝煌……它是節日,它陪伴着你、我、他,感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在傳承民族精神的節日裏長大……

感受節日作文12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題記

又是一年中秋時,夜已漸黑,吃過晚飯。百無聊賴的我走向窗邊,獨倚窗台,看街上行人,望天上明月,賞中秋夜景。

月光灑在街面,路上行人,寥寥無幾,步履匆匆。小街失去了平日的熱鬧:幾聲吆喝,幾句笑語,幾陣汽車的鳴笛。取而代之的是隨風而來的斷斷續續的鳥啼,少了幾分素日情味,換來的是一家一户的團圓之景。想到這,略感寂寞的心舒坦了許多。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提到中秋便是月,我抬頭望向九重天。月逢中秋格外明,傲然立於星空之中,淡淡的銀輝籠罩着整個世界,但不免會牽動四方遊子的思鄉之情,想必有許多人和我現在一樣,望向這象徵團圓之月的同時會憶起李白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月兒是寄了多少人的相思愁,歸鄉情?又何時能送達?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夜越來越深了,起初月亮的光尚能使這世界染上白色,漸漸的,薄霧籠罩明月,淡去了黃昏妖嬈,不留情面,一絲遺痕也趕盡殺絕。夜空中僅存有一星半點的白,也是在風吹散薄霧下浮現的。若隱若離。我試圖抓住月亮的裙襬水袖,她卻在掙脱後留下回眸一笑,漸行漸遠。

白玉盤,瑤台鏡。青雲之端有嫦娥,玉兔的神話,仍似在人間。

我耐心等着,等着。

終於,薄霧散開,月亮重現華姿,也許與浩瀚夜空羣星相比,那月光顯得微不足道。但這柔和的,微笑的光,足以讓所有凝望她的人心中充滿慰藉與感動。這就足夠了。

我讀懂了月亮,默默離開了屬於她的舞台,這不但是我們的節日,更是我的節日。我重歸秩序與忙碌,似水流年,留下這夜的月光在心間……

感受節日作文13

“爆竹聲聲辭舊歲,歡歡喜喜鬧新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又到了,學校特地讓我們畢業班的同學回家休息調養,準備投入緊張的總複習;我也趁這個機會,在百忙之中能感受節日的魅力!

當我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到家門口時,門上已經早早的貼上了倒着的“福”字,寓意着福到了;門框上貼着爺爺親手題寫的對聯,看到這些,我心想:“春節到了!!!”我高興的抽出鑰匙,麻利地把門一開,眼前的景象讓我耳目一新,家裏的佈置、家人的衣着,處處洋溢着喜慶的氣氛。茶几上擺放着各式各樣的果脯,桂圓代表團團圓圓,蓮子代表早生貴子,等等…。.這些無處不體現了節日的魅力,我被它深深地折服。

吃過午飯,我和媽媽一起到年貨市場採購年貨,市場上的年貨琳琅滿目,數不勝數;這次老媽特地買了條魚,讓我感到十分新鮮,於是我好奇的問:“媽媽,平時我們家不吃魚,為什麼今天特地要買呢?”媽媽聽了,笑着回答説:“這個叫年年有魚,是來祈求我們一家來年的工作和生活和諧、美滿、幸福。”節日的魅力真的是無處不在啊!

不知不覺到到了晚上,餐桌上擺滿了讓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佳餚,家人團坐在一起,父親點燃了喜慶的爆竹,春節最重要的環節----年夜飯,正式開始!席上家人有説有笑,細數一家子一年來的收穫……這些再次讓我感受到了節日的魅力。

感受節日,體驗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文化底藴;感受節日,領會各式各樣的風土人情;感受節日,享受閤家歡樂的幸福。讓我們一起來感受節日吧!

感受節日作文14

有一種文化,穿越歷史,歷經滄桑,因為久遠,所以厚重,所以永不褪色。

——題記 感受節日,捧一曲流觴月,漾在心中,追尋那埋沒在心底的記憶。 人需要記憶,但記憶常常會沉睡,美好的記憶,總需要某些事物來喚起…… 彷彿是昨日,我還在捕捉隨風飛舞的柳絮;追逐藏入花叢的蝴蝶;聆聽春雨潤萬物的聲音。

但不經意間,耳畔便響起了節日那跫跫的腳步聲。接下來便是良辰、美景、賞心、樂事,觥籌交錯,歌舞昇平,花燈弄影,煙火飛舞…… 是誰,給我們緊繃的心放了一個假?當然是節日!她聽到了我們吟詩,看到了我們作畫,還有我們的放歌,撫琴。酒正酣,興正濃,我們那一張張緋紅的臉龐,燦爛的笑靨……這一切,它都見證了。 她像是一片燦爛的星空,每點星光,都閃爍着親人的叮嚀與囑咐; 她像是一本多彩的畫冊,每種色調,都流淌着朋友的祝福與歡笑; 她像是一曲悦耳的歌謠,每個音符,都充斥着生活的激情與夢想。

她是那麼博大,匯聚了一切民族文化的精髓。哪怕傾其一生,也未必能看懂她大山中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一木。唯有感受,我只能化作一縷微風,去採摘一朵小花,去捕捉一滴泉水,從點點滴滴中去感受她,讓她喚醒沉睡已久的快樂。 因為她的到來,那天的荷花一定開得別有韻致;那天的樓閣一定有着別樣的風景;那天的雲彩一定塗着格外迷人的紅暈。

而今天,節日裏的往事早已成回憶。眼前讓人迷茫的是,不知何時才有那樣的相聚,才又聽見那樣的笑語響起,還能找到當初我們那樣的依依? 等待,下一個節日的到來!

感受節日作文15

有一種文化,穿越歷史,歷經滄桑,因為久遠,所以厚重,所以永不褪色。

——題記

感受節日,曲水流觴,青峯曉月。月輝映在水中,漾在心中,追尋那份埋沒在心底的記憶。

人需要記憶,但記憶常常會沉睡,美好的記憶,總需要某些事物來喚起……

彷彿是昨日,我還在捕捉隨風飛舞的柳絮,追逐藏入花叢的蝴蝶,聆聽春雨滋潤萬物的聲音。

但不經意間,耳畔便響起了節日跫然的腳步聲。接下來便是良辰美景,賞心樂事,觥籌交錯,歌舞昇平,花燈弄影,煙火飛舞……

是誰,給我們緊繃的心放了一個假?當然是節日!她聽到了我們吟詩,看到了我們作畫,還有我們的放歌、撫琴。酒正酣,興正濃,我們那一張張緋紅的臉龐,燦爛的笑靨……這一切,它都見證了。

她像是一片燦爛的星空,每點星光,都閃爍着親人的叮嚀與囑咐;

她像是一本多彩的畫冊,每種色調,都流淌着朋友的祝福與歡笑;

她像是一曲悦耳的歌謠,每個音符,都充盈着生活的激情與夢想……

她是那麼博大,匯聚了幾乎一切民族文化的精髓。哪怕傾其一生,我也未必能看懂她大山中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一木。唯有感受,我只能化作一縷微風,去親吻一朵小花,去捕捉一滴泉水,從點點滴滴中去感受她,讓她喚醒自己沉睡已久的快樂。

因為她的到來,那天的荷花一定開得別有韻致,那天的樓閣一定有着別樣的風景,那天的雲彩一定塗着格外迷人的紅暈……

而今天,節日裏的往事早已成為回憶。眼前讓人迷茫的是,不知何時才有那樣的相聚,才又能聽見那樣的笑語響起,還能否找到當初我們那樣的依依?

等待,下一個節日的到來!

Tags: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