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作文15篇

欄目: 高中第三冊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63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最喜歡的一首詩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作文15篇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作文1

寫詩,是詩人抒發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從詩裏,可以看出詩人的思想與內涵,我喜歡讀詩,而我最喜歡的一首詩就是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首詩的重點在於後面兩句,若是想要看得更遠,就必須站得更高,因為站得更高,視野才能看得更寬廣。牛頓説:“我比別人看得更高更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當我們想要看得更高更遠時,必須經過重重的考驗。中國乒乓球國手鄧亞萍,她曾經獲得1992、1996年的奧運女子單打與雙打雙料冠軍,而她身高只有150公分,一位150公分的選手,如何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呢?因為她知道格局決定結局,氣度決定高度,也知道要欲窮千里目,必須更上一層樓。教練説過,她在奧運女子單打金牌戰之前,她發燒了,而且還高燒40度,其實發燒對她的影響就是判斷力減弱,體力下降,各位知道嗎?她激起了自己的鬥志,勇於向自己的體能極限挑戰,因為她希望欲窮千里目,幫中國爭取一個榮譽,於是我告訴自己,我也要為祖國爭光。

一首好詩會讓人回味無窮,而這首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它告訴我們要敢向自己挑戰,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才能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作文2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這首詩是我們大家聽的最多又最難背的一首詩《春夜喜雨》,只要老師要求我們背《春夜喜雨》時,我們會大聲的‘啊’一聲,太難背。

在一本厚厚的古詩書中,其中我最喜歡的一首詩是孟郊寫的一首離別詩《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每個人寫的離別詩都不一樣,但孟郊寫的《遊子吟》讓我最喜歡,讀完這首詩後,你會體會到詩帶給你的母愛,為了兒子遠行,母親又縫衣服,又縫鞋子,而且一針比一針密,更體現出了母親對我們的愛。

今天下午,英語班放學後,天還沒有完全黑下去,媽媽騎着電動車來接我,並順着東邊騎了過去,把車子停在了博頌書店門口,去買了三套小升初卷子,我問道:“有了為什麼還做?”“練”媽媽用威嚴的口氣對我説。我很無奈,當我們騎到小吃店時,媽媽問我:“你餓不餓?去買兩個白吉饃”。我從媽媽手裏接過5元錢,像一溜煙地“逃”進了小吃店裏。路上的風起來越大,我自己也越來越冷,就在我凍的發抖的時候,媽媽親切地問了我一句:“你冷不冷?”我不想讓媽媽擔心,便説了一聲:“不冷”。

這首詩,我的確很喜歡它,因為它帶給我無窮盡的“財富”。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作文3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垂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這是鄭燮寫的一首著名的詩——《竹石》。這首詩是我最喜歡的詩。因為它激起了我對生活的鬥志與信心。為什麼這樣説呢?這裏有一個小故事。

那是發生在我五歲那年的故事。在一個普通的冬日,我和往常一樣,放了學就扔下書包,跑去騎自行車。我跟另一個小夥伴在一起騎自行車,玩得高興極了!正在我們自得其樂的時候,災難悄悄地降臨在我的身上。我騎着自行車飛快地向前衝去。一個沒留神,就跟前面擱着的一塊大石頭來了個“親密接觸”。這一摔可真厲害!疼得我直打滾。好幾處皮膚被沙礫擦破了,鮮紅的血從我的皮膚裏滲出來,就差沒把我摔成“小傻瓜”。夥伴嚇壞了,趕緊跑去叫媽媽。媽媽立刻把我送到中心醫院。醫生一檢查,説我的骶骨摔出裂痕來了。不過沒多大礙,在牀上休息幾天就可以下地行走了。一連幾天,我都是在牀上度過的。我躺着一動不動,無聊透了。隨手翻開《唐詩三百首》,看見《竹石》這首詩,我對生活的信心又重新點燃起來。因為我的好心態,骶骨的裂痕很快就癒合了。

現在,你知道我為什麼喜歡《竹石》了嗎?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作文4

唐詩、宋詞、元曲一直受到後人的傳誦。我們小學生最熟悉的,當然莫過於唐詩了。

我讀唐詩時,愛了解它的作者。在眾多的唐詩作者中,我最喜歡的是王維。我是中唐時期著名的詩人,曾一度隱居在深山中。他十分善於觀察事物,又非常熱愛平淡的生活,不追求名利,是個品質高尚的人。晚年時,據説他還對佛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王維不但詩寫得好,他的畫作也同樣有名。聽別人説,王維的作品常常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在王維的詩中,我最愛讀他的《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反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讀這首詩時,我彷彿看見夕陽的餘暉透過樹林照射在青色的苔蘚上,留下了斑斑駁駁、搖曳的光點。那種幽靜而不晦黯,靈動而不張揚的情景,讓我不禁拍手叫好。通過“深林”、“青苔”這些詞語,我能感受到王維隱居山林時那種安寧、平靜的心態。就這兩點,讓我有了足夠喜歡他的理由。

是王維和他的《鹿柴》讓我明白了,生活原本就該平平淡淡的,而這平平淡淡的生活照樣能讓我們擁有發現美好事物的眼睛。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作文5

古詩是中國古代文學中一顆璀璨的明星,它為中國歷史增添了幾分神祕的色彩。在悠久的古詩史中,出現了許多偉大的詩人,如:李白、蘇軾、王安石。

我最喜歡的是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

《題西林壁》是一首哲理詩,短短的兩句詩中就藴藏了兩個道理。

不過,今天,我們先聊聊它的寫作背景。這首詩寫於蘇軾被貶後,與好友在途中一同遊覽廬山。在參觀中途感慨萬千,寫下了此詩。

這首詩的前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表面指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側看則峯巒起伏,從遠處和近處看廬山,所看到的感受又不同;實指觀察事物要全面,不能只看一角,就下定論。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指只有置身“山”外才可知廬山的真面目,告訴我們一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

在春秋時期,吳越爭霸時,就發生過“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故事。吳王夫差戰勝俘虜越王勾踐,而越王勾踐買通伯嚭,排擠伍子胥,獲得吳王夫差信任。這裏在“廬山”中的人是吳王夫差,而置身“山”外的是伍子胥。而越王勾踐就是把看清大局的人除掉了,為“逃生”打下基礎,才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在生活中事例也隨處可尋,例如:當你在下棋時,經常會在不小心的時候輸掉;而如果你在旁邊觀看,局面就會看得一清二楚。《題西林壁》這首詩告訴我們做事要小心謹慎,因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我特別喜歡蘇軾的這首充滿哲理的詩。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作文6

世界上的詩歌無數,無論是古詩還是現代詩,都包含着其獨一無二的魅力。我最愛的,是萩原朔太郎的《吠月》。萩原先生的詩有那種竹一般清直,刀一般的鋭利,陀螺一般的顫慄的感覺。只可惜在國內,他不怎麼出名。

無論説什麼,我都愛着這位詩人的《吠月》,我以無限親切的心理解了先生的這首詩中的喜悦與悲哀。

“凝望着黑夜清冷的孤寂,看到月亮打着寒顫,不明白狗為何對着空山狂吠,而冷月正悄然溜走。”對月而吠,這正是先生那悲愴的心。冬日來臨之時,鄰居的白色小狗也吠叫得越發厲害。嗚嗚吠鳴,僅僅聆聽就讓全身發麻的無法排遣的寂寞之聲,從詩中傳來。

“尖鋭而青的在地面生長,貫穿結凍的冬,在那綠葉閃光的早晨的空路,垂淚,垂淚。”清純的恐怖,這是讀過先生詩的人中任誰都認得的特色。然而,它與波德萊爾的駭人不同,先生絲毫沒有他們的絕望的陰暗或幻覺的催眠。

先生的秉性如詩中的竹一般,孑然一身。這細幹是鮮麗的青綠,這葉纖弱地微微搖動,這是感傷主義的極致。先生電流體般的感情,若不將全部液體凝結為固體就不會止息,其自身的洗練絕非一時之事。

萩原先生生而為詩人,誰也無法否定,我堅信如此。

先生是異常的神經與感情的所有者,譬方説它是深處藴含着憂鬱香水的剃刀,而且這預感始終向着即將來臨的悲劇顫抖着,誠實且乾淨。

無論如何,《吠月》這首詩都是我的最愛。小狗的嗚嗚吠叫,竹葉上凝結的白霜,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作文7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是蘇軾的《水調歌頭》,蘇軾是唐代八大家之一。他寫的詩都是十分出名的,如有《後赤壁賦》、《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等等……

我喜歡這首詩無非是它可以唱而且好聽“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時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我還沒學這首詩時我還以為是一首歌呢,因為我在第一次接觸這首詩時是聽到的。那個詞的優美加上柔和的女聲十分動聽。但現在我要加一條喜歡的理由——他表達了蘇軾對人們的美好祝願。

現在我已學習了這首詩所以對這首更加了解,知道了這本來是一首詩,後來是被別人加上了去變成了一首歌。這首詩是蘇軾熙寧九年的中秋節懷念自己的弟弟蘇澈寫的。這首詩分為上下兩闕,上闕寫的是在“天上人間”的徘徊、矛盾,下闕寫的是作者望月懷人、曠達樂觀,表達了對人們的美好祝願。作者以積極的親情緒看待人生,人雖有悲傷、離別,但也有歡樂、團聚。約雖有陰、缺,但也有晴、圓。這都是常理,不必要傷感。人身不求長聚,只要兩心相照在同一輪圓月下。未嘗是一個美好的境界。詩人從美好的'想象中得到慰籍,我們又何嘗不是呢?

學完這首詩,讓我更加喜愛這首詩,所以我總是樂此不疲地哼唱這首詩,也是一首歌。這首歌就像為那些遠在他方的親人,讓他們不必在圓月下傷感,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看待人生,就算大家相隔萬里不了能相聚,但心心相印在同一輪圓月下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享受人生豈不很快樂?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時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啊!只古以來這種事就難以周全,但還是要祝願天下的人都能夠團圓。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作文8

大家一定知道《草》這首詩吧!這首古詩可是我喜歡的古詩之一喲!讓我來講給大家聽我喜歡的這句古詩吧!我喜歡的一句古詩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你們知道我為什麼喜歡嗎?我來告訴你們吧!因為:

“野火燒不盡”的意思是説:不用管野火是怎樣無情地焚燒,雖然小草已經被燃盡身軀,但也不能把小草的根燃盡。是的,犧牲,失去都是必須付出的,英雄是對走出困境走出困境的勇士加冕。

史聖司馬遷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毅然地走出了絕境,終成“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春風吹又生”的意思是:小草只用輕輕的聲音把温和的春風召喚來,一吹,小草自己奇蹟般的復活過來又蓬勃地生長了。這説明小草有頑強的生命力,因此,我希望我們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要放棄,只要心中有希望,一定會成功,不能放棄希望。

這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古詩告訴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要去勇敢的面對,去想辦法克服種種困難”。也許這就是我喜歡這句古詩的主要原因吧。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作文9

詩,是我們用來表達的一種方式,它也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一件事。它可以提高我們的文學素養。而我在許多古詩當中,喜歡上了李紳的《憫農》其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它的大意是:農民們一大早天都還沒亮就來到了田地裏,然後便開始揮舞着手中的鋤頭開始了辛勤的勞作。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正午,大陽越發的毒辣起來,但農民也不敢怠慢,繼續揮舞着手中的鋤頭勞作。大陽就這樣一直散發着炙熱的光芒,農民們的衣服已經被汗完全浸秀了,他們只能把衣服脱下來,光着脊背,繼續勞作。而那些如同豆子般大的汗珠順着額頭慢慢滴下,一顆顆的滴到了禾苗的葉上。都説禾苗是吸收着雨水長大的,但是,它也是吸收着農民伯伯辛勤的汗水長大的。我們每天吃的米飯,一粒粒都是靠着農民伯伯的辛勤的勞動給換來的。

我為什麼會喜歡這首詩呢?因為這首詩刻畫出了農民伯伯們的辛苦和不容易,讓人每次坐在餐桌前都會想到每一粒米都是靠着農民伯伯的辛苦所獲得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想到這樣的場景,又有誰會忍心浪費糧食呢?雖然現在有許多的美食,但是人們還是離不開我們日常中的主食:米飯。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不是空洞的説教,不是無病呻吟,它是藴意深遠的格言,在深沉的感慨之中凝聚了詩人對封建統治者無限的憤懣對廣大農民真摯的同情。中國是農業大國,然而幾千年來卻始終不是農業強國,農民始終是社會的底層,我認為今天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定要先實現農業的真正崛起和強大。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一首詩,它不僅讓我明白了每一粒糧食都是來之不易的,更讓我們時刻銘記:我輩當自強!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作文10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論不朽名詩,我選《錢塘湖春行》。

話説這《錢塘湖春行》,這首詩可真是集造化於一身,首先它的作者便是一位名傳千載的詩人白居易。

這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沒有華麗的修飾,有的只是平易通俗的名句。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話説一個晴朗的早晨,白居易欣然起行,來到門外。自以為是一個旅遊的好天氣,於是,他悠悠的拿起自己的行裝,朝西湖走去。

來到那孤山寺的北面,向賈公亭的西面行去,湖面春水與兩岸齊平,江面開闊,太陽,大樹映入湖中,好一個人間仙境。來到幽深的樹林,那温暖的陽光透過茂密的樹林,便有星星點點的小光點出現在地面上。這時,早早歸來的黃鶯爭相飛向向陽的大樹,那新來的燕子銜着春泥正在築巢。好一副詩情畫意的景色。

閉上雙眼,眼前彷彿一片五彩斑斕,繁多而鮮豔的花朵漸漸迷住我的眼睛。可是眼前那“草色遙看近卻無”的一絲春機,卻能遮沒馬蹄。

白居易喜愛這湖東邊的景色,所以使他有一種強烈的不滿足的感覺,尤其是對那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愛不釋足。那裏引人入勝。

我愛這首詩,特別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繁忙和“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想象。

我喜歡這首詩,而我也正想趁着這寶貴的初春時節像白居易將自己對美麗的風景的喜愛,對自然之美的熱愛書寫下來,記錄下來那屬於自己的美好時刻。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作文11

從小我就十分喜歡看書,什麼《愛的教育》、《茶花女》、四大名著,反正我就是什麼要都看,我那三個大書櫃裏面都被我塞的滿滿的。其中我最愛看的還是古詩,《山行》就是我最喜歡的一首。

秋天,滿山的紅葉掛滿枝頭,紅葉鋪滿田野,鋪滿山坡,到處都是。那楓樹的枝丫上一簇簇紅葉如一團團火。山路彎彎曲曲,一直綿延地伸向遠方。山上隱隱約約地能看到幾户人家,它們立在那裏,家家都冒着炊煙。

“噹噹噹”遠處傳來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一會兒,只見一匹馬車向這裏駛來,車上坐着的原來是著名詩人杜牧。杜牧被這美不勝收的美景吸引住了,他走下車來,看到這一片生機的景象,心裏不禁地讚歎到:這景象太美了。杜牧看着入了迷,甚至已到了忘我的境界,在這時好像沒有時間,沒有任何人,是一個單人的世界。詩人終於忍不住,呤詩起來: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他終於抑制不住自己的心情,激動地走進楓樹林,詩人他穿着一身雪白的衣服,楓樹的紅剛好配上衣服的雪白,這美麗的紅葉簡直比二月時五彩繽紛的紅花更加美麗。

我喜歡詩,因為詩能讓我們有美的享受。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作文12

每當我讀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古詩的時候,便會想起雪白雪白的米飯和農民伯伯辛勤的汗水。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回到了故鄉,我在外婆家收割稻穀,親身體會到了農民伯伯們辛苦而又充滿歡樂的勞動生活。

每天早晨剛矇矇亮,全村的大人和能幫得上的小孩們都起牀了。他們匆匆趕往朝霞映照下金燦燦的稻田,風風火火地大幹了起來。頓時,鐮刀割刀谷的“刷刷”聲,腳踏式脱蹈機的“嗡嗡”聲,大人們偶爾的談笑聲,孩子們清脆的歌聲,鳥兒“嘰嘰喳喳”的鳴叫聲便匯成了動人的交響樂。我陶醉在這美景和樂曲中。

雖然涼風徐徐,但是忙碌的農民們很快就大汗淋漓了。他們顧不得拭汗,依然不知疲倦地幹着。跟我差不多大,甚至比我小的孩子們在田裏拾稻穗。我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併成了他們的朋友。

太陽爬上頭頂熱辣辣地嚴烤着稻田,人們的身上全濕了,大人們叫小孩回去,他們卻仍然堅持勞動。一擔一擔黃澄澄的稻穀被挑往曬穀場,扁擔都被壓彎了。那“吱悠吱悠”的響聲也彷彿在念“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咧!

這首詩教導我們要珍惜糧食,每一粒米飯都是農民伯伯們,辛苦勞作出來的。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作文13

詩海茫茫,在我讀過的所有詩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諸葛孔明的:“非淡泊無以明智,非寧靜無以致遠”。

我喜歡這句詩的原因是它用寥寥十四個字把人生的所有成功之策一掃而淨。是啊,人生只有拋開名、利、財這類阻撓人心靈的陰霾,人生的光明大道才會一覽無餘地向你打開,這時你就會發現成功之路並不曲折,實現夢想並不遙遠。

而寧靜也是人成功之路的另一個重比千金的理想價值觀。只有你內心平靜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把塵世拋到九霄雲外,一個平靜清白的世界便展現在你眼前,你會覺得這個世界是需要你去創造,你就可以把自己的才華一展而盡。

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性情的修養,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築就新世紀的輝煌!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作文14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處處飄滿詩的幽香。詩的歷史源遠流長,名家輩出。她是一葉扁舟,帶着我們在海洋裏穿行;她是一座金碧輝煌的倉庫,我們在裏面挖掘;她又是一門高深莫測的學問,等着我們去探索。在這座寶庫裏,我打開記憶的盒子,找到了我最喜愛的詩——《春夜喜雨》。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時所作,“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作者抓住了春天那第一場春雨,展開了描寫,為我們鋪開了一幅美麗的畫卷。當春天的第一場雨降臨人間,給人們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喜悦!是呀,春雨過後大地生機勃勃,春雨中孕育着新的希望。

春雨美,但只在那夜深人靜的時候,跟隨綿綿微風,悄悄地走過那已被白雪覆蓋三個月的土地,輕輕將綠色的希望喚醒。她下着,夾着和風,夾着温柔,在那江邊下着,發出“叮——咚——”的韻律。

當我第一次讀這首詩時,我就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感受到了這場及時的,滋潤萬物的,柔和的春雨給人帶來的喜悦。想想,一早起來,看到被春雨滋養的事物都套上了綠色的小馬甲,桃李爭妍,百卉含英,春天的氣息充滿了大街小巷,這融融春意,令人陶醉。

我喜歡這首《春夜喜雨》,喜歡春雨這別具一格的美麗。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作文15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有大量的詩作流傳於世。詩的題材有很多,如寫人記事,描山繪水,思鄉懷遠等。它以獨特的魅力向全世界展示着華夏文化,令人為之嚮往。

在這流傳了幾千年的詩海當中,我最喜歡的是李白的《靜夜思》。這首詩創作於公元426年9月15日的揚州旅社,此時,26歲的李白已經離鄉十年。在那個月明星稀的夜晚,他仰望天空中的那一輪皓月,不由得生出一股思鄉之情,寫下了這首後來婦孺皆知的詩。

初次見到這首詩,是小學之門初開的時候。當時並不知道它的意思,只是搖頭晃腦地背給老師聽。三年級時,才逐漸知道其中所包含的思鄉之情。那家中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家裏的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往事……盡數含於一個“思”之中。簡單四句卻彷彿有無盡的思念。

六年級時再次細細品味,又有所感觸。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也沒有精緻華美的詞藻,只是以平淡到出奇的語氣向人們訴説着一個做客他鄉之人的真實感觸,耐人尋味,吸引着千百年的讀者。作為一個遊子,在夜深人靜之時心中思鄉之情不免一陣氾濫,更何況是這圓月當空,月華如霜的秋夜。

現在,這首詩又讓我在心中掀起了漣漪。詩的前兩句生動形象的表達出詩人睡夢初醒,恍惚間將月光誤認為是濃霜的景象。後兩句則深化了鄉愁,逐漸清醒的詩人,望着照亮故鄉的同一輪明月,竟然有了低頭思故鄉的結尾。清新樸素的四句詩是容易理解的,又是體會不盡的,一切要靠讀者的品味。妙處在此刻表現出來,無愧於“妙絕古今”四個字。

此情此景,或許當我哪一天和此時的詩人一樣,可能會更好的理解他漂泊在外的孤寂淒涼之感吧。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