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詩無邪,思無邪作文範文

欄目: 高中第三冊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6.55K

請你把詩三百中的每一首,都當作我們前世所共同經歷的回憶來閲讀,你會發現,詩三百,都不過是前生那些無邪的記憶。 ——題記

詩無邪,思無邪作文範文

那天聽姑媽抱怨年幼的表妹不愛閲讀,討厭背詩,自己卻束手無策,我心裏卻暗暗笑了,這個時候的孩子不懂也不會,他們單純的心更不會明白讀詩的意義,為什麼要將大人們的意願強加於他們身上呢?只會讓她從心底更加排斥而已。於是我把表妹叫來,將她們幼稚園正在教的《靜夜思》編成一個動聽的故事,講給表妹聽,看見表妹津津有味,聽得入神的樣子,我知道我成功了。

瞭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愛詩如命,近乎痴迷。可誰也不知道,在我小的時候也是非常反感背詩的,尤其牴觸母親一篇又一篇“背誦任務”,經常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根本沒記住多少。好在母親及時改變了方略,才沒有讓我失去那原本該有的快樂天性——那人之皆有的愛美之心,被詩之唯美漸漸折服。

長大後,每當我翻開那些古文經卷,閲讀那詩詞歌賦,我吃驚地發現那裏有如此多的寶藏,極力地吸引着我的探尋,它們像一束束絢麗奪目的極光,那樣神祕,卻又那樣曼妙多姿。

再次翻開古書的我,想象着自己在詩的意境裏行走,彷彿進入了另外一個時光隧道,而那隧道盡頭,等待我的是那羣彷彿與我闊別多年的友人,心靈相通的我們在時空的某個交匯處不期而遇。

他們之中,有寫“呼兒將出喚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的詩仙李白,有寫“三杯兩盞淡綠,怎敵他,晚來風意,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的易安居士;有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憂國憂民的詩聖杜甫,也有那一句唯美的“錦瑟無端午時閒,一閒一枉思華年”的李商隱。他們的詩詞,反映着那時的他們,執筆時的境遇和心情。那是人類共同的情感在不同時刻,不同朝代,不同地點,不同人間的不同感觸。彼時的他們其實不知,他們所刻畫的世間百態,正是前世的我們共同的經歷。不是我們的夢想輪迴了,而是他們的墨跡,尚未風乾。

請你想象一下,當現世的我們穿上戲服,在熒屏裏上演我們曾經的喜怒哀樂,這時候的我們又何嘗不是當初的他們呢?可能唯一不同的,也只是我們學着在古人的故事裏流自己的淚,渲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滿腔惆悵罷了。

史書上説唐朝是詩歌的朝代,曾一度達到鼎盛。想想也是,那時國泰民安,繁榮昌順的經濟狀況下滋生的喜,自然就多於憂了。這就是也許是為什麼唐詩的歡愉,總是要多過宋詞的'惆悵的緣故。

不過我倒不這麼認為,與其紀念過去,不如裝點未來。在幾千年後的我們,如果能在閒暇時研讀一下《詩經》,就會發現,不論哪朝哪代,人類欣欣向榮的情感,卻是生生不息的。

讀那詩經,看那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看那夜夜燭火,為誰點着?看那誰家的女子,你可知道你犯了一個怎樣的錯誤,惹得那河岸上的少年,搔手躊躇。

在那詩經中,你可以尋找黍離般的悲徹,也可以感歎“式微”的無柰,是誰説的“式微式微,胡不歸?”彷彿預見了秦時明月漢時關時,“十萬壯士埋城下,妻子尤問,何時歸?”的傷感,又是誰説的“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同樣的事情,為何要在不同的朝代中重覆上演?

又是誰説的“將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況敢愛之?是人之多言。”既然相愛,又為何要在意他人的閒言碎語?如果渴望相守,又為何用樹枝折斷兩人最後的情誼?愛與傷害的聯繫,是不是一句“此生此世骨肉不相離”就可以撫平?

你快看啊,看那如黛青山,綠樹紅花,都無曾改變,只是一句“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卻將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和那綿綿愁思,都溢於言表了。我該怎樣停下昨夜黃昏的腳步,陪你追尋今日的黎明?我寫下一句“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你又加上一句“今夕何夕,見此粲首?”叫我如何填寫下句?

詩三百里,悠悠的情懷,暖暖的背景,當我們再次重温時,難免倍感熟悉,因為這些,都是前世的你我,共同的經歷。覺得熟悉,只不過是因為彷彿事隔多年後才想起,那些曾經漸漸忘卻的,回憶。